主题:【原创】说说货币紧缩和准备金 -- 高士奇
5月的时候就已经和朋友聊过这个事,但那时西西河一直连不上,后来有项目就没空说了。现在可以简单说几句。
今年上半年通胀高企,是否紧缩及其力度成了争论的焦点。其实任何政策难以两全其美,有一利必有一弊。我是赞成上半年的紧缩货币政策的,因为通胀过高危害深远,这点已经在河里讲过了。需要补充的是,货币紧缩的要害是控制信贷规模,很多人(包括陈经兄等在内)对此可能未必完全理解。反对紧缩的人主要认为通胀来源于国外,你紧缩也没有用,反倒伤了增长,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尤其致命。这话有道理,但问题也比较大。我个人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看好中国经济了,但还是认为信贷控制是必要的,因为贷款的主要流向是投资,是第二产业,一方面提高了产能更加过剩的可能,另一方面转换为个人收入的效率较低,而且转换的也不均匀,强势集团分得的份额远高于弱势集团,但强势集团消费倾向(特别是消费国内产品的倾向)较低。这种问题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拉大生产与消费的缺口,将经济下滑拖得更久。投资的继续大幅扩张对通胀必然雪上加霜,虽然投资对粮食的需求可能有限,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很高,给国际炒家继续炒高这两类商品制造了很好的题材,同时原油价格的高涨必然带动生物能源以致粮价的上涨。
再看看提高准备金,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对付热钱。国内有多少热钱谁也说不清,但肯定很多就是了。热钱换成人民币就进入了银行系统,但它们随时可能逃跑。如果提高利率对热钱吸引力就会更高,这一点谁都知道,但提高准备金率就有比较好的效果,那就是尽量让银行体系内的钱少往外借贷,留下的准备金正好可以和热钱对应。如果准备金较低,看起来热钱是支持了国内建设,但当它们逃跑时,银行可能就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破产,中国金融体系就可能崩溃。现在有20%的准备金就不那么担心了,如果热钱出逃正好可以用准备金来对冲。如果热钱走了很多,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不那么突出了,准备金也就可以下调了,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政府要保增长,那么放松财政政策是对的,但货币政策短时间内还不能放松。因为财政刺激是相对定向的,中央政府容易控制其用途,好钢用到刀刃上,可信贷放松就不好控制了,地方政府要政绩,企业又可以寻租,还有楼堂馆所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好不容易掉下去一点的油价搞不好又有新题材了。
说白了,就是在金融领域搞出生论,血统论。出身高贵的,依然可以低息搞到钱。出身卑贱的,就只能去吸高利贷的毒。即打击生产,又压制了消费。玩的就是第二轮的国进民退,公私合营。
说个事,招行6月底开的会,对下半年信贷政策上,就是收大放小,大型企业消减10%--20%贷款规模,消减下来的贷款规模转向中小企业,无他,他也要生存,中小企业贷款利润高。现在不是五大行可以做主的时候了。
关键看国进了后,怎么个二次分配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姓还是和国家利益联系更紧密一些。民企是不会管员工消费能力的,他们只会追求利润最大化,逼到最后了大不了关门卷钱走人,把失业人员推给国家,而国家则退无可退。我想这也是最近央企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原因吧。
你能指望他能干什么好事?反垄断也就没意义了吧。更恶劣的是,造成了一种标杆:干得好,不如生得好。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发展动力?
昨天上海报纸报道:拿了专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项额度,信贷员也不敢放贷:不放最安全,还省事。
不是五大的时代,也是类五大的时代,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没啥本质的不同。中国有多少银行?美国有多少银行?中国开个银行多难,美国开的银行有多难。
中小企业资金,指望这些银行,永远是缘木求鱼
如果在相同的风险下贷给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息,除非银行脑残,才会因为大企业“出身高贵”而委身于它。现状的确是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就会破产,但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谁能保证银行贷款给它它就一定能活下去呢?如果活不下去了银行怎么办?
很多个人投资者在买债券的时候,首选国债,次选中石油等大企业的企业债,然后才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债,是否也是按照“出身高贵”的顺序排列?
但就我知道仅招行杭分和民生杭分6,7两个月中小企业贷款环比就新增20%左右,这个数据是来自朋友口中,但可信。放贷的模式有很多,如存货贷,多担保贷款等各种新的贷款方式可以有效将风险降低。毕竟很多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你只要拉一把,他就挺过去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钱不贷出去,他就等关门,中国的银行目前主要就靠利差来存活。
相对国有大企业,效益好,具有垄断性质的,商业银行自然喜欢,但没有这些条件的,他反而比较感冒,很简单,利润低,万一有风险,他比民营企业更难拿回贷款。
别说杭分了,浙分也算特例吧。
也许正是因为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特例,所以江浙的非官办企业还很有生气。
还是反过来?就是因为那里的非官办企业很活跃,所以银行才能成为全国里的特例。
总结江浙经验,进一步改变银行的传统观念,就是经济重新繁荣的解决之路了。
您说的对,毕竟有榜样在这里,但同样,在这次调整里,浙江民营经济受到的伤害也最大,但愿更多的管理机构能从这次调整中学会如何使用金融手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央想通过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来改变经济发展速度会越来越没有作用。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