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编创】诺门坎苏日两军的参战人数及伤亡比较,兼回几位 -- 查理五世

共:💬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编创】诺门坎苏日两军的参战人数及伤亡比较,兼回几位

第1次诺门坎战役因是小规模交战,在此不及。

第2次偌门坎战役日军动用部队25000人左右,战死7696, 战伤8647,失踪1021人 ,染病2350人,满洲兴安军战死93 ,伤165 ,失踪4 ,染病124。(均含第1次偌门坎事件损失)

23师团加强后的编制是;

步兵64联队(快速打击联队)

步兵71联队(徒步步兵联队)

步兵72联队(徒步步兵联队)

野炮兵13联队第1第2大队的2个中队

独立野炮兵第1联队(临时抽调部队组建的炮兵联队只有3个中队兵力)

工兵23联队

满洲国防军特种侦察大队(800人)

满洲国防军梁赖汽车队

一共才15000多人

另根据《ノモンハン全?槭贰放??u 康充 (著) 出版社: 自然と科学社 (1988/05)

第23师团编制和诺门坎战役的参战人数如下:

编制 总出动数

师部 0 0

搜索队 318 380

第13野炮联队 1872 1747

工兵联队 593 338

辎重联队 442 299

通讯队 202 180

卫生队 334

野战医院 221

第23步兵团

第64步兵联队 3172 4615

第71步兵联队 3172 4551

第72步兵联队 3172 3014

合计: 12943 15721

说明:

1、第72步兵联队的一个大队守备满洲里而未参战。

2、总出动数包括9月1日至15日之间,23师团紧急补充人员。

顺便简单说明一下第23师团的地位问题。日本陆军第一流的部队是20个常设师团,即常备军;第二流师团是特设师团,即百字号师团;第三流就是二十字号师团,第23师团就属于第三流部队,其编制人数、训练、武器配备都远不及以上的第一流和二流部队。

第7师团参战兵力是;

步兵26联队的4个中队

步兵28联队的1个大队

不过步兵26联队与28联队的联队长全部亲自参战,参战兵力为2000人左右

关东军骑兵集团参战部队为关东军第1战车群,关东军第1战车群辖战车第3联队与战车第4联队,不过就是900多人100多辆战车装甲车

满洲兴安军参战1个骑兵师与1个骑兵旅5000人

其他参战部队还有;

731部队参战1个特别材料运输中队与1个防疫中队

海军特别器材捕获大队

第8国境守备队3个步兵中队

旅顺重炮兵联队的4个小队(穆棱野战重炮队)

工兵24联队2个中队

日军参加战斗的总兵力25000以内。

苏军公布参战兵力为69000人,为摩托化步兵师1个,步兵师2个,机枪旅1个,坦克旅2个,装甲旅3个,空降旅1个。外蒙军参战5000多人,为骑兵师2个。苏军总伤亡达25000多人,其中死亡失踪9000多人。外蒙军伤亡不详

第2次偌门坎战役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

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3比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

苏军的伤亡人数见

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dited by Colonel - General G.F. Krivosheev

这是俄国将军Krivosheev根据最新解密的俄国档案编制的,是20世纪苏联军队伤亡迄今最为详细的统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毛子这么衰!损失比小鬼子大多了

原来以为老毛子比小鬼子厉害的

家园 网上看来的谜语:日本鬼子投降的原因 (打古人名)

谜底:屈原、苏武、蒋干、共工

家园 俺觉得苏武可以回长安了

不必呆在这个名单里。

以前大陆史书过份夸大了苏联在打败日本方面的作用,贬低日军的战斗力。动不动说1945年消灭了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1945年的关东军和民兵也差不了多少,可能惟一的差别是还做不到民兵那样的人手一支步枪。

家园 【文摘】附诺门坎战役的经过及日军投入兵力(2万多)

该文又是一说,但明确指出日军拟参战的诸师团并未投入,战役已经结束。聊备一说。俺觉得现在争论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日军参战的人数和伤亡人数。苏联伤亡的人数争议应该不大,有已方最新公布的数据,当然以此为准。

该文认为日军参战人数是2万多人。

( 一 ) 事 件 的 起因 及 经 过 概 要

诺 门 坎 地 区 的 边 界 争 议 :

诺 门 坎 ( 全 称: 诺 门 坎 ? 布 尔 特 ? 欧 波 ) 地 区 , 是 指 白

( 城 ) 阿 ( 尔 山 ) 铁 路 末 端 阿 尔 山 北 ( 偏西 ) 约 5 0 公 里 , 海

拉 尔 南 偏西 ) 约 2 0 0 公 里 的 哈 尔 哈 河 以 东 , 汗 达 盖 ― ― 将 军

庙 ― ― 阿 木 古 朗 之 线 以 西 地 区 , 东 西 约 3 0 公 里 , 南 北 约 7 0 公

里 。 这 一 地 区 的 边 境 线 , 原 是 有 争 议 的 : 蒙 古 人 民 共 和 国

( 下 称蒙 古 ) 认 定 的 边 界 线 是 汗 达 盖 ― ― 将 军 庙 ― ― 阿 木 古 郎

一 线 ( 线 上 属 蒙 古 ) , 伪 满 洲 国 ( 下 称伪 满 ) 则 坚 持 边 境 线 应

以 哈 尔 哈 河 为 界 。 1 9 3 9 年 4 月 , 日 本 关 东 军 司 令 关 植 田 谦 吉

( 大 将 ) 命 令 所 属 各 部 要 认 真执 行 《 满 苏 边 境 纠 纷 处 理 纲 要 》 。

“ 纲 要 ” 的 要 旨 是 以 武 力 解 决 边 境 纠 纷 , 并 明 确 规定 , 在 歼 灭

越 境 苏 军 ( 包 括 蒙 军 ) 的 作 战 中 , 可 以 实 行 越 境 进 攻 。

事 件 的 起因 :

1 9 3 9 年 5 月 1 1 日 , 一 小 队 蒙 古 骑兵 巡 逻 , 进 到 诺 门 坎 西

南 约 1 5 公 里 的 地 方 , 伪 满 国 境 警 备 队 立 即 发 起围 歼 , 蒙 骑兵

被 迫退 回 哈 尔 哈 河 西 岸 。 次 ( 1 2 ) 日 , 6 0 余 名 蒙 古 骑兵 再 度

进 入 这 一 地 区 , 并 同 伪 满 国 境 警 备 队 交 战 。 5 月 1 3 日 , 日 本

关 东 军 第 2 3 师 团 派 出 师 团 搜 索 队 ( 骑兵 中 队 、 装 甲 汽车 中 队

各 一 ) 和 1 个 步 兵 大 队 ( 缺 2 个 中 队 ) , 从 海 拉 尔 出 发 开 往 前

线 , 1 5 日 , 与 蒙 军 战 于 诺 门 坎 , 蒙 军 当 即 退 回 哈 尔 哈 河 西 岸 ,

日 军 亦 即 撤 离 战 场 。 其后 , 蒙 军 又 返 回 诺 门 坎 , 恢 复 原 警 备

态 势。

事 态 的 扩 大 和 发 展 :

5 月 2 1 日 , 日 军 第 2 3 师 团 出 动 1 个 联 队 , 在 1 个 轻 轰 炸

机 中 队 配 合 下 , 再 次 发 动 攻 击 。 在 这 种 情 势下 , 苏 军 根 据 1 9 3 6

年 3 月 1 2 日 修 定 的 苏 蒙 互 助 条 约 加 入 作 战 , 参 战 部 队 为 步 兵

第 3 6 师 、 装 甲 兵 第 1 1 坦 克 旅 的 各 一 部 。 蒙 军 方 面是 骑兵 第

6 师 的 2 个 团 。 日 军 猛 攻 数 日 不 下 , 伤 亡 惨 重 , 被 迫于 6 月 1

日 撤 退 。

进 入 6 月 以 后 , 苏 联 远 东 军 第 5 7 特 别 军 军 长 由 朱 可 夫

( 即 后 来 的 朱 可 夫 元 帅 ) 担 任 , 军 司 令 部 设 于 哈 尔 哈 河 以 西

1 3 0 公 里 的 塔 木 斯 克 。 至 6 月 末 , 集 结 在 前 线 的 苏 蒙 军 队 计

有 : 苏 军 步 兵 第 3 6 师 , 装 甲 兵 第 1 1 坦 克 旅 和 第 7 、 第 8 、 第

9 装 甲 汽车 旅 , 蒙 军 为 骑兵 第 8 师 , 并 有 飞 机 百 余 架 。

6 月 1 9 日 , 苏 军 空 军 袭 击 了 日 军 兵 站 甘 珠 尔 庙 、 阿 木 古

朗 等 地 。 6 月 2 7 日 ; 日 军 空 军 轰 炸 了 苏 军 塔 木 斯 克 空 军 基 地 。

6 月 2 5 日 , 日 本 关 东 军 司 令 官 植 田 谦 吉 命 令 第 2 3 师 团

长 小 松 原 道 太 郎 , 发 动 进 攻 , 歼 灭 诺 门 坎 地 区 的 苏 蒙 军 队 。 并

将 第 1 坦 克 师 团 主 力 ( 称安 冈 部 队 ) 调 往 阿 尔 山 , 配 属 给 第

2 3 师 团 , 另 将 第 7 师 团 1 个 联 队 也 拨 给 小 松 原 指 挥 。 7 月 2 日

夜 , 安 冈 支 队 首 先 在 哈 尔 哈 河 东 岸 发 起正 面攻 击 , 第 2 3 师 团

主 力 则 渡 过 洽 尔 哈 河 , 包 抄 诺 门 坎 右 侧 背 , 两 军 呈 夹 击 之 势,

图 将 苏 蒙 军 歼 灭 在 诺 门 坎 现 地 。 但 战 局 变 化 却 出 乎 日 军 意 料 ,

7 月 3 日 , 苏 蒙 军 全 线 反 击 : 第 2 3 师 团 的 1 . 5 万 余 人 , 在 哈

尔 哈 河 西 岸 的 巴 因 、 查 冈 高 地 陷 入 重 围 ; 安 冈 支 队 的 6 8 辆 装

甲 汽车 和 2 个 步 兵 大 队 亦 陷 入 苦 境 。 第 2 3 师 团 苦 战 两 天 , 于

5 日 退 回 哈 尔 哈 河 东 岸 , 7 日 与 安 冈 支 队 会 合 。 两 部 会 合 后 ,

随即 实 施 分 散 夜 袭 , 全 军 展 开 于 4 0 公 里 的 作 战 线 , 于 8 、 9 、

1 0 日 三 夜 猛 攻 , 结 果 处 处 碰 壁 。 部 队 伤 亡 惨 重 , 指 挥 系 统 失

灵 , 直 到 1 5 日 , 小 松 原 适 才 将 部 队 集 中 起来 。 2 3 日 起, 又 改

取 重 点 突 击 , 但 终 不 奏 效 。 无 论 日 军 采 取 何 种 战 术 手 段 , 分

散 夜 袭 也 罢 、 重 点 突 击 也 罢 , 都 无 济 于 事 。

这 时 , 关 东 军 司 令 官 植 田 谦 吉 也 无 可 奈 何 , 不 得 不 下 令

第 2 3 师 团 停 止 进 攻 , 转 入 守 势。 安 冈 支 队 则 解 除 作 战 任 务 ,

转 回 原 驻 地 。 8 月 4 日 , 日 军 大 本 营 陆 军 部 发 出 命 令 : 在 海 拉

尔 组 成 第 6 军 , 任 命 荻 州 立 兵 为 军 司 令 官 , 所 属 部 队 为 第 2 3

师 团 和 第 8 国 境 警 备 队 。 该 军 任 务 , 是 担 负 满 蒙 边 境 作 战 。

苏 蒙 军 队 的 反 攻 :

日 军 对 苏 蒙 军 队 的 进 攻 , 从 5 月 1 1 日 起持 续 了 8 0 余 天 ,

而 第 2 6 师 团 为 配 合 正 面部 队 作 战 渡 过 哈 尔 哈 河 之 举 , 即 使 按

日 本 圈 定 的 国 境 线 ( 哈 尔 哈 河 ) 也 属 对 蒙 古 领 土 的 侵 犯 。 在

这 种 情 势下 , 不 能 设 想 苏 蒙 军 队 不 会 举 行 反 攻 。 而 事 实 上 苏

蒙 方 面在 日 军 进 攻 之 际 就 已 经 在 秘 密 地 进 行 着 反 攻 的 准 备 工

作 。 7 月 1 5 日 , 苏 军 把 第 5 7 特 别 军 改 编 为 第 1 集 团 军 , 由 朱

可 夫 担 任 集 团 军 司 令 官 , 所 属 部 队 计有 : 步 兵 第 3 6 、 第 5 7 、

第 8 2 师 , 装 甲 兵 第 1 1 坦 克 旅 和 第 7 、 第 8 、 第 9 装 甲 汽车 旅 ,

并 配 属 第 2 1 2 伞 兵 旅 。 蒙 军 方 面参 加 反 攻 的 部 队 有 第 6 、 第 8

骑兵 师 。 上 述 兵 力 组 成 为 南 、 北 、 中 三 个 突 击 集 团 。 中 路 由

诺 门 坎 地 区 实 施 正 面进 攻 ; 北 、 南 两 路 进 行 两 翼 包 抄 。 这 一

部 署 , 把 日 军 第 2 3 师 团 全 部 收 入 包 围 圈 内 。 8 月 2 0 日 上 午 5

时 4 0 分 , 苏 蒙 军 队 发 起了 全 线 进 攻 。 所 出 动 的 兵 力 , 为 3 5 个

步 兵 营 , 2 1 6 门 野 炮 级 以 上 的 火 炮 , 4 9 8 辆 坦 克 , 3 4 6 辆 装 甲

汽车 。 苏 日 兵 力 对 比 , 步 兵 苏 军 为 日 军 2 倍 ; 炮 兵 则 为 3 倍 ;

装 甲 兵 呢 , 日 军 一 辆 坦 克 也 没 有 。

日 军 的 抵 抗 是 顽 强 的 , 他 们 与 苏 蒙 军 队 进 行 着 拼死 抗 争 ,

结 果 是 每 况 愈 下 , 苏 蒙 军 队 的 包 围 圈 愈 收 愈 紧 。 2 6 日 , 关 东

军 司 令 官 植 田 决 定 增 派 第 7 师 团 给 第 6 军 , 还 计划 将 第 2 、 第

4 师 团 也 调 往 前 线 。 同 时 令 第 2 3 师 团 死 守 待 援 。 3 0 日 , 日 军

大 本 营 向 关 东 军 司 令 官 下 达 了 停 止 增 派 兵 力 的 命 令 。 这 时 , 第

2 3 师 团 已 濒 于 危 殆 , 小 松 原 只 好 拼尽 全 力 突 围 了 。 3 1 日 , 小

松 原 带 领 着 2 0 0 0 来 人 的 残 余 力 量 从 包 围 圈 逃 出 。 苏 蒙 军 队 也

在 自 己 主 张 的 边 境 线 上 停 止 了 追 击 。

9 月 3 日 , 日 军 大 本 营 制止 了 关 东 军 调 动 兵 力 重 新 发 动

攻 势的 计划 , 日 本 政 府 开 始 通 过 外 交 途 径 收 拾 局 面。 9 月 9

日 , 日 本 驻 苏 大 使 东 乡 同 苏 联 外 交 当 局 谈 判 停 战 问 题 , 9 月 1 6

日 签 订 了 停 战 协 定 。 主 要 内 容 是 : 日 满 军 和 苏 蒙 军 于 9 月 1 6

日 上 午 2 时 ( 莫 斯 科时 间 , 下 同 ) 停 止 一 切 军 事 行 动 ; 双 方

军 队 停 止 在 9 月 1 5 日 下 午 1 时 的 控 制线 上 。 这 样 , 日 苏 军 事

冲 突 的 结 果 , 日 本 方 面, 不 但 事 实 上 接 受 了 蒙 古 所 主 张 的 边

境 线 , 而 且 还 使 第 2 3 师 团 遭 到 了 歼 灭 性 打 击 。 据 日 本 公 开 发

行 的 史 书 披 露 :

    “ 根 据 该 师 团 ( 即 第 2 3 师 团 。 笔 者 注 ) 军 医 部 的 调

查 , 该 师 团 在 6 月 2 0 日 至 9 月 1 5 日 之 期, 在 参 战 总 人

数 1 5 9 7 5 名 中 间 , 损 失 了 1 2 2 2 0 名 , 其中 战 死 4 7 8 6 名 ,

受 伤 5 4 5 5 名 , 失 踪 6 3 9 名 , 患 病 1 3 4 0 名 。 这 就 是 说 , 伤

亡 率 已 达 到 8 0 % 。

“ 另 外 , 第 6 军 的 大 炮 ( 野 炮 级 以 上 的 火 炮 ) 在 8 月

攻 势中 被 毁 2 8 门 , 自 己 炸 毁 2 0 门 , 损 失 率 竟 达

7 2 % 。”

( 二 ) “ 事 件 ” 给 予 日 本 的 影 响

“ 事 件 ” 中 日 军 大 本 营 的 意 向 :

事 件 发 生 后 , 日 军 大 本 营 的 基 本 态 度 , 是 观 望 、 待 机 , 能

进 则 进 , 需 退 则 退 。 可 以 说 是 主 使 关 东 军 对 苏 联 做 一 次 战 略

性 试 探 。 看 看 下 列 事 实 :

5 月 1 1 日 , 事 件 发 生 后 , 日 军 大 本 营 频频调 动 兵 力 : 6 月

5 日 , 从 华 中 派 遣 军 第 1 1 军 中 解 除 第 9 师 团 , 返 回 国 内 ; 7 月

1 1 日 , 从 华 中 派 遣 军 第 1 1 军 中 解 除 第 1 6 师 团 , 返 回 国 内 , 7

月 2 2 日 , 从 华 中 派 遗 军 直 辖 兵 团 中 解 除 第 1 1 4 师 团 , 返 回 国

内 ; 8 月 1 1 日 , 从 华 北 方 面军 直 辖 兵 团 中 解 除 第 1 0 师 团 , 返

回 国 内 ; 9 月 5 日 , 从 华 北 方 面军 第 1 2 军 中 解 除 第 5 师 团 , 编

入 关 东 军 , 同 日 , 从 华 北 方 面军 直 辖 兵 团 中 解 除 第 1 4 师 团 ,

派 往 满 洲 待 机 ; 9 月 1 9 日 , 从 华 北 方 面军 第 1 军 中 解 除 第 1 0 9

师 团 , 返 回 国 内 。 以 上 7 个 师 团 调 出 后 , 随即 以 新 编 部 队 相

应 填 充 。 另 将 一 大 批 特 种 部 队 从 华 南 、 华 中 、 华 北 调 出 , 编

入 关 东 军 : 8 月 2 9 日 , 把 3 个 野 战 高 射 炮 队 从 华 南 派 遗 军 第

2 1 军 中 解 除 , 编 入 关 东 军 ; 8 月 3 1 日 , 把 1 2 个 野 战 高 射 炮

队 从 华 中 派 遣 军 中 解 除 , 编 入 关 东 军 ; 9 月 2 日 , 把 4 个 野 战

高 射 炮 队 从 华 北 方 面军 中 解 除 , 编 入 关 东 军 ; 9 月 4 日 , 把 6

个 独 立 速 射 炮 中 队 从 华 北 方 面军 中 解 除 , 把 3 个 独 立 速 射 炮

中 队 从 华 中 派 遣 军 中 解 除 , 编 入 关 东 军 。 还 有 , 6 月 2 1 日 , 日

军 大 本 营 陆 军 中 央 部 批 准 了 第 2 3 师 团 渡 过 哈 尔 哈 河 , 举 行 越

境 进 攻 ; 7 月 4 日 , 批 准 了 关 东 军 越 境 轰 炸 苏 蒙 军 事 基 地 塔 木

斯 克 。 日 军 大 本 营 的 上 述 措 置 , 揭 开 了 同 苏 联 大 打 的 姿 势, 但

未 急 于 出 手 , 而 当 战 局 急 剧 逆转 时 , 则 又 “ 紧 急 刹 车 ” 了 。 总

之 日 本 政 府 在 “ 事 件 ” 中 的 态 度 是 矛 盾 的 。 这 种 矛 盾 态 度 , 体

现 了 日 本 统 治 集 团 中 见 地 的 不 同 。

“ 事 件 ” 后 日 本 政 府 的 措 置 :

在 日 本 统 治 集 团 中 , “ 军 阀 ” 是 它 的 主 体 ; 而 战 争 狂 热 ,

又 是 日 本 国 策 的 灵 魂 。 在 日 本 军 阀 中 有 两 部 分 人 , 一 部 分 是

所 谓 的 “ 少 壮 派 ” , 一 部 分 是 所 谓 的 “ 稳 健 派 ” 。 诺 门 坎 事 件 ,

“ 少 壮 派 ” 挨 了 一 记 耳 光 , 自 感 灰 溜 溜 。 为 了 抑 制“ 少 壮 派 ”

的 对 苏 冲 动 , 日 本 政 府 对 大 本 营 参 谋 总 部 和 关 东 军 司 令 部 作

了 人 事 调 整 。 关 于 这 次 人 事 调 整 , 日 本 公 开 发 行 的 史 书 有 如

下 记 述 :

    “ 在 参 谋 本 部 , 参 谋 总 长 闲 院 宫 戴 仁 亲 王 继 续 留 职 ,

参 谋 次 长 中 岛 铁 藏 和 第 一 部 长 ( 作 战 部 部 长 ) 桥 本 群 转

入 预 备 役 。 泽 田 茂 中 将 和 富 永 恭 次 少 将 , 分 别 任 命 为 参

谋 次 长 和 第 一 部 部 长 。 作 战 课 长 也 换 了 人 。

“ 在 关 东 军 方 面, 司 令 官 植 田 谦 吉 和 参 谋 长 矶 谷 廉 介

转 入 预 备 役 。 关 东 军 司 令 官 由 梅 津 美 次 郎 中 将 继 任 , 军

参 谋 长 由 饭 村 穰 中 将 继 任 。 此 外 还 更 换 了 参 谋 次 长 和 所

有 作 战 课 参 谋 。

“ 至 1 1 月 , 第 2 3 师 团 长 小 松 原 道 太 郎 被 调 到 关 东 军

司 令 部 待 命 , 不 久 转 入 预 备 役 。 可 见 , 这 次 和 张 鼓 峰 事

件 不 同 , 并 没 有 将 誓 死 战 斗 的 第 2 3 师 团 长 提 拔 为 军 司 令

官 。

“ 从 这 次 事 件 后 果 看 , 不 能 否 认 关 东 军 的 《 满 苏 边 境

纠 纷 处 理 纲 要 》 是 扩 大 纠 纷 的 重 要 因 素 。 在 处 理 边 境 纠

纷 时 , 过 低 地 估 计苏 联 的 战 斗 力 。 可 以 说 这 是 关 东 军 历

史 上 的 一 次 最 严 重 的 错 误 。

“ 追 究 关 东 军 和 陆 军 统 帅 部 的 责 任 ,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

家园 23师团是有炮兵联队的三单位师团

在后期被列为甲种。前期还有4单位常设师团时,23师团也算准一流。该师团成立于1938年,属于重点部队。另外老兄把日本师团分类记错了。三位数的常设师团加100数字的师团称为特设师团,都是预备役人员,主要为常设师团补充人员的,上阵也是附属于常设师团。如在万家岭险些被歼的106师团。20几的师团算是不错的了。

家园 呵呵,没分错,这个问题是另外的话题了

留待以后吧,日本师团的编制问题是个大问题。

家园 这个资料里面有些问题

23师团的实力广泛见于日本资料,其他部队往往不见。老兄说“第7师团参战兵力是;

步兵26联队的4个中队

步兵28联队的1个大队

不过步兵26联队与28联队的联队长全部亲自参战,参战兵力为2000人左右”

无法解释为何第7师团和第14旅团主官都在第6军序列之内。“第3联队与战车第4联队,不过就是900多人100多辆战车装甲车”,这两个联队参战没错。但是任何装甲部队(除连排级)没有人员与坦克装甲车比例如此之低的。100辆坦克装甲车在二战时相当于德军一个不满员的师,超过苏军两个满员的旅,对应的人员要上万了,扣除独立装甲战役单位需要的步兵,也要5000人。

即便按你所列,日军参战兵力也远超25000人。另外苏军参战机械化部队为1坦克旅2摩托化装甲旅。

家园 日军的装甲联队和德军苏军的装甲部队编制不一样

日军的装甲联队是纯装甲部队,不像德军和苏军的坦克师是步兵坦克混编的独立作战单位。

另外,老兄对日军的人数都是自己的估计,而缺乏史料依据。

家园 老兄的资料

除23师团详细外,也都是部队番号,人数也得估计,和我一样。日本的资料就仿佛参战的只有23师团一样,该师团的数据极为翔实,别的都好像不见了一般。

家园 估计得可能更确实一点

比如第七师团参战的一个大队和四个中队,人数不会超过2000人,这是日军的编制数,不太可能超常规的,其他的估计也相同。

日军的装甲部队900人和装甲车数是统计数,不是估计数。

家园 第7师团参战数上就有分歧

你所说的1大队4中队为渡河攻击的部队,不是两联队全部。且日军战史记录26联队和28联队全体损失分别为90%多和70%多,照你所说参战还不到一半,怎么回损失这么多?另关于坦克的问题,日军参战两联队共6个中队,齐装满员,坦克数量78,装甲车20多,总数约100没错。你又说苏军与日军比为7:1,则苏军坦克超过500,相当于一个装甲集团军,这怎么可能?老兄要注意引述的日军战史的直接来源是否战时报告。就是德国战史也经常出现面对苏军7:1,6:1的事,时常能算出当面苏军有5,6百万这类荒谬的事情。

家园 这就是坦克、战车、装甲车的定义了

苏军参战的坦克数是苏联自己公布的,而日军的装甲部队装备的是战车和装甲车,按有的说法,日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都算是装甲车。

另外,兄台拥有的第七师团损失数来源是何处?俺觉得这是彼此分歧的根本所在了。

家园 据我所知苏军参战坦克150多辆

苏军参战的BT坦克从火力防护上比日本坦克也就是半斤八两。我的资料来自Nomonhan: Japan vs. Russia, 1939。另外就google一下ノモンハン也能看到不少日本资料。第7师团的损失可以印证。

家园 苏军对战胜日本起的作用是不大

不过双方战斗力差得确实太远。一个星期就到沈阳了,美国打伊拉克也没差这么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