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落魄的神箭手 -- 晨枫

共:💬47 🌺1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国际展望停刊了,真可惜了

我以前一直买的,现在回国每次也买不少。就这么停刊了,太遗憾了。这么好的杂志为什么会财务状况有问题呢,想不通啊。

家园 远兄过奖,谢花,一起学习提高,呵呵
家园 是啊,小子以前也是一直必买的。但愿只是暂时的,编创团队别散了~
家园 嘿嘿,苏联80年代肯卖给印度的也未必不是猴型,何况T-72本来

就不是什么很高端的装备,主要作为苏联自己的T-64和T-80的补充替代,以及给东欧卫星国用的新坦克,因为当时的T-64和T-80都不出口,所以T-72的猴型跟正版的差距应该不太大。

伊拉克的T-72和美军较大规模的地面对抗不是没有过,《兵器》曾详细介绍过“东73之战”,您不妨自己查一下Battle 73 Easting,美军是团级以上规模的部队,以“艾布拉姆斯”的炮辅以“布莱德利”步战车的导弹为主要的正面打击火力,伊军则是以T-72为主的共和国卫队(相当于第三帝国的武装党卫军了)。另外,《坦克装甲车辆》以前提到过(抱歉杂志都不在手头没法细查)英军的“挑战者II”能从约4千米距离从正面干掉伊军T-72,而美军“艾布拉姆斯”则是约2千米距离击穿伊军2米多厚的沙墙而后把T-72从正面贯穿出车尾。由此,即便T-72正版(不装反应装甲,仅坦克本体)比猴版的防护能力强一倍,被英美120炮的贫铀脱壳穿甲弹击中的后果也不容乐观。

至于吨位差别问题,小子窃以为首先必须考虑到T-72的体积比“艾布拉姆斯”和“挑II”要小很多,所以轻一些并不一定意味着防护力必然差很多。而吨位差别和正常交战距离上的攻击杀伤力的差别没什么必然正相关,典型的比如二战时英军基于“谢尔曼”改造的“萤火虫”对德军“虎I”,1千米内都完全能从正面干掉对方,吨位则差了20吨以上。

至于伊军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这和苏制T-72坦克的技术水平无关,抱歉无暇另外讨论了,只提一点,把落后坦克半埋在掩体里其实不能算失误,这情形和二战日军坦克对抗美军是相似的,冲出去打(美军都不用叫飞机支援),只能自己死得更快,而击中/杀伤美军更少。当时日军确实有些指挥官正是因为意识到这点而把坦克半埋起来的,而伊军的装甲兵指挥官师承苏军,更不会傻到把坦克优先半埋起来而不是作为机动突击力量的地步。

家园 从LCA和阿琼看印度的制造业,就一个字:唉。

LCA和阿琼走的几乎是一个路子,早晚落得和阿琼一个下场。

家园 LCA还在死撑,不过我看也撑不了多久了

上有苏30MKI,下有新竟标的F-18、JAS-39这一档的西方战斗机,LCA不大看好。

印度好像一点也不担心武器来源太多的后勤问题……

家园 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至少决策层没有这个意识...

家园 也许是人家高瞻远瞩

这样不怕封锁……或者说谁都能封锁印度一部分……

家园 也许“特穷”才是最终的结果

这名字太有才了

家园 我的感受

以前月刊(1期/月)时每本都买,感觉视点新颖。后来成了2期/月,觉得一本号称要介绍新技术新思想的期刊变得常常在登很古老的事件技术,渐感鸡肋。有一期读者来信问到这个问题,编辑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原因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一句大致是:我们的文章都不是介绍历史事件当时的最新技术吗?

从此我再也不买不看了。

现在我看现代舰船B了。

家园 这是向TG看齐嘛

人家TG在五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不也用万国牌武器嘛,还不是一样打朝鲜战争:-)

家园 这个完全能理解,不过只要文章好,就不必太在乎杂志名头吧

还有《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这种名字呢。《现代舰船》B当然质量也非常棒,不过以前有北洋水师的精彩连载,还有金门战役,老兄就不在乎了?

家园 这句话不对,坦克桥梁载重限制同汽车不同

说到重量,“阿琼”坦克全重58吨,除几条国家公路外,超过大部份公路和桥梁的40吨等级,

根据现在的桥梁工程解释,“汽十三,拖六十”,就是限重汽车13吨的桥梁可以通过60吨的履带拖拉机。

一般的限重是指汽车,汽车一般都是4~6个轮子。那么这个桥所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车重/4个轮子的接触面积

坦克为什么是履带的呢?不就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来减少压强,两条履带的接触面积顶几个轮子呢?16个总能吧。

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2平方米(88式主坦克),总面积是4平方米。

汽车轮子的接触面积:每个轮子的接触长度约12CM 4个轮子的接触面积=19。5×12×4=936平方厘米(195的胎,) 0。1平方米左右。

这也就是更重的坦克可以在水稻田越野运动而汽车不行。

家园 桥梁应该不光压强,还有一个总限重吧?
家园 桥上塞车时可以停几辆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