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愤怒的羔羊-说岳 -- 华恩

共:💬16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愤怒的羔羊-说岳

羔羊是温驯的。

但是,被惹恼的羊会怎样呢?

上网查属羊的名人。觉得十分惊讶的是,1000年前令入侵中原的金军闻之胆寒的河南汤阴县人

岳飞竟然也是属羊的。因为本以为属羊名人应该是诗词书画一类的文人,与政治军事估计搭界不大。

惊讶之余,又想来自圆其说一下。

事实上,从其余的属羊名人可以看出,生肖与性格能力并没有特别的联系。其它属羊名人中,赫然有白脸曹操,清太祖努尔哈赤。个个都是重量级开疆辟土的人物。

不过,从岳飞的生平,特别是岳母刺“精忠报国”的传说(当然也可能是真的),还有可以表达其内心最强烈感受的传世名诗《满江红》,都使我联想到“愤怒的羔羊”几个字。

想当年,金军南下,不可一世。在岳飞之前,韩世忠,八字军等一干人马虽然小有作为,但都不是与金军主力真刀真枪的大会战。比较著名的战例中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能将金军人马困在水洼子黄天荡数月,是因为金军不习水战。而其余的战例,基本上是宋军在北方铁骑下节节败退。

被一个一直称为蛮夷的民族欺负,屡战不胜,堂堂大汉民族脸都丢尽了。怎么可以忍受?

老将宗泽临死前吐血数升,大呼”渡河,渡河,渡河”。其言今天仍令人为之动容。可见中华儿女之于领土完整的执著。扯远一句,已经下台的阿扁称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那要置岛内N万外省人及其后代于何地?

真正令大汉民族扬眉吐气的,则是岳家军与金军主力在郾城一带的几次大会战。其惨烈,从双方伤亡名单即可看出。岳家军,捍将杨再兴中箭数斗而死。注意看。他是中箭而死。据宋史记载,当时扬再兴不过率300骑兵与兀术大部相遇,杨斩杀金军将领数人,包括一个万人户,估计相当于师长。如入无人之境。正杀得高兴呢?金军害怕了。放箭。杨不顾箭矢,一直杀到战死。------估计也赚回来了。此后,王贵所率岳家军主力之一的游奕军,岳云率背嵬军与兀术所率的主力相遇,双方短兵相接。此战之惨烈,据说王贵都有些胆战心惊了,想要撤出战斗,还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建议,不能撤退。虎将无犬子。果然。此战以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死,金军撤退结束。岳家军胜。而最精彩的一仗,是岳飞亲率的主力与金国捍将金兀术所率骑兵主力拐子马在郾城的大战。岳飞采用下砍马腿的战法,几乎全歼金国这支王牌部队。记得上高中历史课时,看到这一战术,并不是很以为然。步兵对付骑兵,当然要下砍马腿了。事实上,结合一下《勇敢的心》想想当时实际的战争情景。《勇敢的心》中最扣人心弦的要算爱尔兰人的乌合之众在等待英军骑兵冲过来的那一时刻了。他们采用的战术是将长长的矛对准马脖子的位置。这个战术显然是正确的。然而,作为观众,在英军骑兵快要冲上爱尔兰人的方队时,仍然为他们撵了一把汗。只要他们稍微胆怯一下,他们拿矛的手就可能根本举不起来了。这个战术太需要勇气了。当时岳家军的情况应该跟这相似。如果士兵不是勇者,尤其如果统帅不是一位勇士,这样的战术是无法成功的。

岳飞的《满江红》,应该是他真实的内心独白。看这首词的读后感,借用一句林肯总统准备任命格兰特为北军总司令前说的话:能写出这样文字的,肯定能打赢这场战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这两句,不知道当时的金国士兵是不是看到过,如果看了,他们说的话应该就不会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么自我为中心了。岳家军可不是稳若泰山,只是保住自己不被撼动的,岳家军的统帅想要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记得萨苏的《陈策将军传》中,说到陈策将军曾说“宁死不降日本鬼”。感动之余,深感抗日战争悲壮有余,太缺乏全歼日军主力的大会战。李宗仁将军的徐州会战当然是一个(根据萨苏的《陈策将军传》,估计李宗仁的一部分装备还是日本造,呵呵,用他们自己造的武器痛扁他们,过瘾),但其它最悲壮的会战也只是中国军队最高统帅以死殉国。在我家乡以北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战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又想到小时候唱的《游击队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联系到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实际作为,也有点弱者在强敌面前的无奈。抗日的乐观主义而已了。

如果当年日军遇到一个像岳飞这样一个会痛扁他们一顿,再吃他肉,喝他血的中国将军,估计痛苦之余,现在会对中华民族尊敬有加。日本人崇拜强者,即使对方曾经让他吃尽苦头:美国人把他暴扁一顿,你看他们现在对美国人佩服的。

岳飞写《满江红》时,他的心中,实在是要痛扁敌军的豪迈。在中华民族抵抗强敌侵略的战争中,数扬眉吐气,估计也只有后来的袁崇焕可比了,后者以一介书生守城,不但城池固若金汤,还搞死了对手老大。

愤怒的羔羊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注释:拐子马

对此的解释,最早见于岳飞之孙岳珂所编的 《 鄂王行实编年 》 :“兀术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直至清代乾隆皇帝组织文人,以他的名义编纂 《 御批通鉴辑览 》 时,才察觉此说不合情理,于是写了一段“御批”,指出:“北人使马,唯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 况兀术战阵素娴, …… 岂肯羁绊己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目耳。”

“拐子马”究竟指什么?宋史专家邓广铭所著 《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 一文,对此作了详尽的考证,指出:“拐子马”之称,出于当时全国部队中“河北签军”之口。所谓“河北签军”,是指从河北地区民户中被金强征人伍的汉人,因而“拐子马”一词应是汉族语言而非女真语言,此其一。其二,北宋人的习惯用语中有“拐子”一词,宋人笔记中不仅有“拐子马”,还有“拐子城”、“两拐子’等词。所谓“拐子城”,是指城门外用以拱卫城门的两道对立垣壁;所谓“两拐子”,是指左右两翼。因此“东西拐子马”,实即设置在正面大阵两侧的左右翼骑兵。

※以上解释见于http://baike.baidu.com/view/503378.htm。

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生,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关键词(Tags): #草民论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满江红么是否为岳爷爷所作,还需再考证

但是不影响岳爷爷在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

家园 满江红,我的桌面上常年放着好几个版本。

[MP=320,32]http://www.yabar.net/hundun.mp3[/MP]

家园 del
del
家园 有错必纠,谢谢指正

更正:张自忠将军为第5战区33集团军总司令,右翼兵团司令,在枣宜会战殉国。

长沙会战为第9战区代总司令薛岳所指挥。是抗日大会战中为数不多的扬眉吐气的战役。

从1939年到1942年间,长沙会战共有3次,第一次开始于1939年9月14日,2万余日军被歼,逃走;第二次于1941年9月,又有2万余日军被歼,日军因为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撤退;第三次于1941年12月23日爆发,此战日军损失惨重,5万余人死伤。

日鬼曾在我家乡被暴扁,实在扬眉吐气。而薛岳也是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军。

家园 回漠北以北:

满江红之气势,不是一般文人所能做的.起码也要东坡,辛弃疾这样铁板铜牙的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来.

我估计应该是岳爷原创!

家园 一说拐子马是种战术

两军对战,以骑兵出左右包抄敌左右

称之为拐子马

家园 是的.一般现在认为就是左右翼包抄的战术.

实际上,当时金军是铁塔兵居中,拐子马在两翼.

家园 岳飞所破当是铁浮屠

即人马皆全身被甲的重装骑兵,远看似铁塔一般,故有铁浮屠之说

家园 精忠报国

[FLASH]http://www.youtube.com/v/Il8c5xPDZlQ[/FLASH]

家园 欢迎鹅兄。

此说在下有一疑问:

如果人马皆全身披甲,那么岳爷用下砍马腿之法破敌时从何下手?

要不就是马身披甲,脚为阿卡流斯之踵。

家园 骑兵冲锋时主要预防的是对方的箭矢

所以防护范围应限于马大腿之上。而且,全身“披”甲,马身重甲应同马鞍一样从马身披下,包括大腿部分其实也是披保而已,若是再延伸至小腿,则会限制奔跑

家园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岳飞在高宗时期是作为反面典型被打倒的对象,按照儒家的惯例,对于其功绩的记录必定是销毁殆尽,而丑化其的黑材料必定是铺天盖地。所以如今对于岳飞的一些赞扬大多是当时民间冒死保留,其真正功绩应远高于这些民间野史所录,而其是否曾建议过高宗早立储也仅见于正史,真实性值得怀疑

家园 岳爷在宋孝宗时代被平反。

岳爷死于1141年,孝宗1162年继位,当年给岳飞平反。按时间间隔来看,相当于本朝拨乱反正了。

家园 小声的说,

堰城之战其实主要在宋史岳飞传评价较高, 而在宋史高宗纪中却大相径庭. 据邓广铭考证, 宋史岳飞传内容大量取材于岳飞之孙岳珂撰写的记载, 有直接也有间接. 据邓广铭考证, 岳珂对于其祖父的溢美多有不实之处, 尤其在堰城之战这一部分"东拼西凑", 甚至把刘琦顺昌之战的描述改头换面, 毫不客气的拿来. 相比之下, 宋史高宗纪依据高宗实录, 虽然多出自秦桧党羽之手, 但岳飞死后几十年即平凡, 要想把一场大捷的意义抹煞不见不是那么容易. 顺昌之战就有参战者撰写回忆. 即使实录不记, 几十年后史官也能寻访到一些材料. 况且当时的其他重要史书(三朝北盟会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大金国志)也没有如此程度的记载.

除堰城之战外, 有关朱仙镇黄龙府的位置, 岳飞被杀的原因, 南渡名将的整体评价, 在邓广铭的基础上有不少研究, 提供了更客观详尽的描述. 而我们了解岳飞事迹的渠道, 多半源于邓广铭的岳飞传, 再加上传统民间文学(受岳珂所著与宋史岳飞传影响更深). 而这几十年来, 学界对史料的鉴别和理解(二十四史相对其他史书的重要性下降)应当有不少进步.

自然, 我转述这些已经是n道贩子了, 完全是印象派, 无法保证准确, 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搜有关文献. 总之我的感觉是史学界对岳飞的看法与大家确实略有不同. "帝国政界往事"这种通俗读物, 也可以参考一下, 就算不能尽信, 也能看到一鳞半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