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跳伞有关的事情 -- 时光行走

共:💬14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与跳伞有关的事情

惊闻我空军两架j-8发生空中相撞事故,幸而飞行员得以跳伞逃生。

与跳伞有关的事情

杨主任有50了,看不出来。一米八的大个,一面墙样的魁梧,腰板永远是直的,一看身形就是当过兵的坯子。圆形脸,细长眼,大耳朵,尤其是耳垂大。你不用细看就能觉出这是一个福相,细长眼、大耳垂,这不生生一副菩萨像吗?

杨主任当兵是在空军,不过不是在天上,地勤,维修保养厂厂长。

老杨常喜欢到各个试验室走走,看大家不忙就停下来聊聊。聊着聊着就回到了当年的机场,也是,老杨的青春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老杨应当是个聪明人,维护过的飞机最后要他签字才能放行,这么多关键点怎么检查?老杨把它们编了号,按顺序走,不乱、不丢。

就这样,也不放心,大修过的飞机出场放飞,老杨的心就揪了起来。上塔台,眼看着好好的飞起来,又好好的落下来了,这才敢大喘口气。

那天,老杨在我们这又说起了空军地勤的生活,讲到了跳伞。

不说怎么跳伞,那老杨不会,没跳过,就说这歼击机上和跳伞有关的机构。到底是在空军干过,到底也是从小兵开始用了心的。一件一件的机构、一道一道的保险,名称、位置、作用,娓娓道来,一样不拉,估计老杨当年是个技术能手。

原来这跳伞不那么简单,一是飞机飞那么快,你不在瞬间跳出来,机身就会撞到你;二同样是飞机那么快,你不瞬间跳出去,迎面来的风就能把飞行员的脸吹坏;三是你跳之前,飞机的座舱盖必须先飞出去,原因就不用说了。还有,歼击机的弹射座椅在没有弹射指令之前决不能出现意外弹射,这必须有万无一失的保险。再有,飞机在地面保养时,为了安全,关于弹射座椅是有你想象不到的多级保险的。而这多级保险在飞机起飞前又必须打开,只留一个最后由飞行员自己控制的逃生按钮保险。

关于弹射座椅,看看比较专业的介绍吧:

弹射座椅只是一部分,确切的说是弹射座椅和舱盖的联锁程序,当紧急时,飞行员打开逃生按钮保险,按下逃生按钮后,座舱盖先炸开,然后弹射座椅火箭点火,将飞行员弹出,舱盖炸开和飞行员弹出的时间差要严格控制在0.1-0.2秒内。若延时过长,飞行员长时间暴露在高速风下(相对速度可达到600km/h) ,飞行员的脸可能被吹烂。若舱盖还没炸开,弹射器就已经点火,飞行员头部与舱盖的猛烈撞击,可使飞行员脊椎压断,即使能逃生也是终身高位截瘫。

IV型弹射座椅是在III型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但用于歼-7P,也用于中国的歼-8战斗机。该型座椅有良好的自动分离性能,先期弹出的稳定伞快速将降落伞打开。缺点是在起飞前必须打开至少11个弹射保险销。

弹射座椅的多级保险就要老杨由他们负责一一打开。这责任可够大的,人命关天啊,何况还有一架飞机呢,更何况一个飞行员的培养之不易。一个苏-27飞行员要10年才能飞出来。

飞机出厂前,仅在弹射这部分老杨就要按编号一一查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弹射座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个保险不预先打开,飞行员跳伞的动作就不能启动,那飞机就真正变成飞行棺材啦。

打开保险,按动弹射按钮,这是飞行员跳伞前仅要做的两个动作。座舱盖先行飞出,随即安装在座椅上的弹射火箭点火,将飞行员连同座椅同时弹出。随后的动作是座椅自动脱离,引导伞打开,主伞打开……真复杂啊!

这还是简单的,美国不怕麻烦,他们有一种飞机F-111居然是连座舱一同弹射出来,而且在空中飞行员和座舱不分离,连人带房子一起落地,你说这得要多大的伞啊!

F-lll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整体弹射座舱;而一般战斗机都是采用弹射座椅。该舱包括飞行员、全部仪表和降落伞,完全密封/可在水上漂浮。按照设计要求,可在零高度、零速度弹射救生。

这一系统甚至可以在飞机落水后弹射,有从15米水下弹射成功的例子。由于结构复杂,后来的弹射技术中已经不用这种设计了,如有的弹射技术中使用了一个网罩抵挡迎面气流。后期的F-111救生伞已将早期的直径21米的降落伞,换成由3具直径为15.9米的小伞构成的多伞系统。

还有一种说法F-111不是座舱弹出,而是用一种护罩把飞行员和座椅裹起来一同弹射出去,真是匪夷所思。

F-111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弹射救生时F-111的座舱内会弹出一个 塑胶护罩 ,将飞行员和弹射座椅整个象鸡蛋一样“包裹”起来,该护罩非常有效的保护了飞行员,免受弹射时强大的迎面高速气流的冲击。这一设计保证了F-111飞行员可在零高度、零速度或M2.5时安全跳伞。

F-111土豚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估计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尽可能充分的保护飞行员的安全。

跳出去就安全了吗?不是。万一伞没打开、假如降落在无人区、假如降落在海里、假如降落在异族人群中…...

老杨坐在那里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伞没打开,还有备份伞;身上、腰中、腿上、怀里……各种各样的东西老杨一一指来。手枪、匕首,这是防身的,当然也可以当菜刀、柴刀,一小瓶淡水、一包食物,当然不是大馒头。烟雾发生器,落在无人区、原始森林等地方用来报警、显示自己位置用的,染色剂,落在海中打开后可将周围海水染色以显示自己位置,甚至还有驱逐鲨鱼用的药品,主要是味道的作用。

还有橡皮舟,自动充气。如果橡皮舟破了,怎么办?放心,身上还有救生衣,即便不充气,这救生衣的浮力也能保证你头部在水面以上。而且,这橡皮舟不是那么容易破的。老杨试过,拿个废弃的橡皮舟用尖锐的金属去划它,没把子力气、没几十下根本不会破。

最后,老杨的手伸向怀中:还有一小块黄金。

听到这我真是大为惊讶,真没想到居然是用这种最原始但却最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货币问题。

虽然战斗机飞行员仍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职业,但是,说来飞行员毕竟是被多重保险的。那么2001年我空军飞行员王伟与美机相撞后跳伞为什么没有找到,难道他…?

你说呢?老杨那张菩萨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神秘……

(附记)

弹射跳伞可不想说得那么容易,看一段亲身经历着的描述:

血性男儿 勇者无敌-中国飞行员弹射手记(注:王牌试飞员徐勇凌的文章)

1987年2月19日,在一次高空编队飞行中,我驾驶的战机与长机突然意外相撞,当时两机正在11000米高度上作超声速飞行。剧烈的震动过后,飞机进入急剧旋转下坠的失控状态。我整个人离开座椅,座舱内烟雾弥漫。我努力用脚勾住脚蹬控制住身体,握住驾驶杆试图操纵飞机,可飞机根本无法操纵。我扫视了一下高度和速度,迅速拉动了弹射手柄紧急离机。

  手柄拉下的一瞬间,飞机的座舱盖首先被抛掉。紧接着弹射座椅驱动火箭点火,推动座椅及坐在上面的我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座舱,由于抛盖动作和弹射离机两个环节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飞行员通常感觉不到座舱盖抛掉后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弹射镜头,导演们为了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有意放慢了节奏,让观众们能够清楚地领会这一过程,但实际上,这些过程都是转瞬间完成的。飞行员在弹射瞬间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巨大的过载和强烈的气流冲击。在弹射火箭的加速过程中,飞行员将承受15g左右的过载,加上离开座舱后迎面气流的猛烈冲击,会给飞行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许多飞行员弹射跳伞后由于当时条件过于恶劣,或者是跳伞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即使跳伞成功恢复飞行的可能性也很小,有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这次弹射前,我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来得及做出必要的防护动作—蜷曲手脚,保持脊柱直立。弹射过程中虽然巨大的过载令人难以忍受,但是我的身体基本没有受到损伤。

  弹射跳伞是对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的严峻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飞行员要面对种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弹射出舱后,人和座椅是连成一体的,虽然座椅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质心的调节问题,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气流的影响,在弹射出舱时人与座椅还是会发生滚转运动,让人很不舒服。离开了座机,飞行座椅就成了飞行员的一个心理寄托—毕竟人还是坐在椅子上的。然而几秒钟内,人—椅分离机构启动,将座椅抛掉,这对飞行员又是一次心理冲击,因为从现在起,飞行员将完全以自由落体运动方式坠落,直到降落伞打开。我跳伞时的高度大约是8000米左右,而我背负的降落伞带有自动开伞和手动开伞两套启动机构。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开伞机构的启动高度应在40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将如同石块般自由坠落约4000米才能等到头顶的伞花绽开。自由落体运动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巨大的心理挑战,此时飞行员难以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你可能是平着下落,也有可能是头下脚上地下落。此时,你能真切地看到无垠的大地上快速向你扑来,而自己能做的却只有等待。

  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使飞行员的下落速度急剧增加,最大可达每秒钟60多米,强烈的气流对飞行员的冲击可能造成肢体和面部损伤。这次撞机发生后,我和长机飞行员都成功弹射离机,长机飞行员使用自动开伞方式,在4000米高度开伞,此前强烈的气流造成他面部积水眼睛充血,两个月后才恢复;而我则使用手动开伞方式提前开伞,面部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风险——高空开伞导致下落速度提前降低,飞行员将长时间暴露在高空低温中(夏季7000米高空气温约为零下30摄氏度),可能造成冻伤,因此正确的方法应是在自由落体阶段适当收紧身体并设法保护面部。

  开伞瞬间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巨大的降落伞能够使飞行员从每秒60米的下落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5~10米左右,伞带的巨大拉力可能造成飞行员身体损伤,因此要求飞行员能够适时做出防护动作,主要是收紧身体,抵抗冲击。此次跳伞由于我是采取手动开伞,因此能够进行正确防护,身体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5月20日,我在起飞中突遇发动机双发起火的重大险情,为挽救飞机我马上爬升到400米高度,准备急转对头迫降。可就在我即将对正跑道时,飞机完全失去操纵,急速滚转并进入俯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紧急离机,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弹射时不允许我作出防护动作,出舱时受到冲击而身体受损,开伞时已无力作出防护动作,造成腰部肌肉被严重拉伤。

关键词(Tags): #跳伞(喜欢)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沙发!不过照片看不到!
家园 现在照片大概可以看到了

SIZE=3]我又重新发了一遍照片。[[/SIZE]

家园 还是看不到哎
家园 这一系统甚至可以在飞机落水后弹射,有从15米水下弹射成功的例子。

期待具体资料

家园 有一个猜测

飞机都一头扎进到了水下15米,那飞行员还能活着吗?

家园 王伟到底如何了?

那么2001年我空军飞行员王伟与美机相撞后跳伞为什么没有找到,难道他…?

你说呢?老杨那张菩萨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神秘……

----------------------

神秘的内容是什么?

家园 跳伞后为什么没有找到呢?

海上跳伞后,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看看台湾空军,这几年掉的幻影和爱抚16,到现在还有好几名飞行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家园 水下成功弹射的视频

不见得非得扎下去,沉下去也可以嘛...呵呵

顺便玩个猜飞机吧,里面出事的飞机型号是?

[FLASH]http://www.youtube.com/v/xz8fOZxIdVg[/FLASH]

家园 如果王伟还活着

又被雪藏,那么只能出于一种可能,政府这样为了争取一点点外交主动权:瞧我们都死人了就别不依不饶了吧...典型的弱势心理。本质上和清朝杀老百姓给洋人出气一样,只是没那么激烈,只是牺牲掉一个家庭的生活,事业罢咧...

真要是这样,神秘归神秘,就没啥好笑眯眯的,脸红还差不多。

不过我并不相信这种说法。

家园 好文章。即专业又科普。加上王伟的那个遐想。

新兵里的牛人。期待您未来更多的大作。

家园 如果王伟身上有什么神秘的事情,老张这样的是不会知道的
家园 没找到,我一个亲戚的同班同学是这件事的最高负责人。
家园 Yak-38,我的ID呀

hah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