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当阳追击战发生之原因 -- 燕京晓林

共:💬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阳追击战发生之原因

公元208年,发生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在战役开始阶段,是曹操统领大军南下征讨占据荆州一带的刘表集团。由于刘表突然病死,接替其位置的小儿子刘琮在身边诸大臣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军匆忙之中分两路向南撤退。结果发生了下面的当阳追击战。

好象叫当阳追击战有些不妥,因为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不过暂且这样叫吧。

在这场追击战当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讨论:

1、 刘备为什么走的这样慢?

2、 刘备带领的有多少人马?

3、 关羽的水军在干什么?

4、 当阳追击战是否可以避免?

第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走的这样慢?

好象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答案: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则引用了以上记载。

其实不然。虽然刘备比较爱民,但是如果危及其自身安全,是会毫不犹豫的抛弃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危机时刻刘备是一个连妻子、儿女、将领、士兵全都抛弃,只顾自己逃命的人。这样说恐怕喜欢刘备的朋友不乐意。不过这是事实,包括这一次在内。

所以,刘备之所以愿意装出不忍抛下大众的样子,主要是他认为曹操还距离很远,等曹军追上来时,他已经带领大众到达江陵了,这才是刘备走的慢的真正原因。

我们下面来计算一下当时的路程和速度,就可以明白刘备为何会如此认为了:

时间表:208年7月曹操从邺开始南下征讨刘表(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9月到新野。刘琮派人在新野向曹操递交投降书。曹操得知刘备南走,遂放弃辎重,加快进军速度向襄阳前进。刘备是在曹操刚到达宛的时候开始南撤的,渡过汉水,越过襄阳,向当阳和江陵前进。

根据当时的兵法和行军基本要求,大军行军每日约30里,这样可以使部队不致于很疲惫。同时大军行动,必定会有很多的粮草、辎重需要运输,而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为牛车,日行30里(由于战乱不断,马匹非常紧缺,仅有的马匹都用来供人骑乘了)。加上古代的道路普遍很差且狭窄,士兵的盔甲、兵器又较笨重。所以大军行动正常的行军速度为每日30里左右。另外,大约每行军3~4天,需休息1天,用于修理车辆等工作。

计算曹操的进军时间:从邺到宛的路程是1300里左右,行军的时间1300÷30=43天,休息时间10天,共计53天左右。(以下详细的时间表均为大致推算的)

而曹操7月出发,9月到新野,用了2个月左右,是比较符合的。(宛到新野还有150里)

计算曹操从宛到当阳的时间:

在宛估计休息2天,因为宛乃曹魏南方的重镇,还有许多驻军,需要曹操安排部署;

从宛行军到新野:距离150里,正常行军5天;

在新野停留2天,需要接受刘琮的投降并根据新的局势部署下一步作战行动;

从新野到襄阳:距离170里,由于得到刘备已经南下的情报,曹操留下辎重,率领全军轻装前进,但是包括步兵在内,所以行军速度增加1倍,用时3天加上渡汉水1天合计4天时间;

在襄阳停留2天:因需要接见刘琮、安抚大批投降的将领、大臣,还等文聘从外地赶来投降;

从襄阳到当阳1天:率骑兵1昼夜追击300多里,赶上刘备的大队。

共计用时16天左右。

计算刘备的撤退时间:从襄阳到当阳310里。由于刘备的队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10万人,而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所以其行军速度是逐渐减慢的,大致如下:

渡汉水1天;

前5天以正常行军速度前进,行军路程30×5=150里;

中间5天以20里/日速度前进,行军路程20×5=100里;

后4天以15里/日速度前进,行军路程15×4=60里;

合计用时16天,行程310里正好到达当阳一带,被曹军追上。

根据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刘备之所以认为曹军追不上来,是因为他按正常行军速度推测曹军的追击行动。当时,刘备领先曹军近300里的路程,按正常速度,曹军需要走10天才能到当阳,而刘备此时距离目的地江陵还有170里,只要走11天(曹军还要再走5天),所以刘备以为能够先于曹军到达江陵。

只是没有预测到曹军的昼夜兼程,才使刘备被突然追及,搞了个措手不及。其实刘备也想不明白,这曹操拼死拼活的追他干什么?他只有1万多人马,至于曹操那么重视吗?

实际上,不管刘琮投降与否,刘备都是会撤退的,他才不会留在樊城替刘琮抵挡曹操呢。他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工作,只是当时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撤退时间。

第二个问题:刘备带领的有多少人马?

目前好象不少人以为刘备的1万多人马都被关羽带走了,身边只有赵云的百十个骑兵。

其实不然。根据以下资料和分析,会得出另外的结论: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呼?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引用了上面这条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又记载:“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说明:

1、 有不少散卒被曹军抓去;

2、 还有一些被打散的士兵后来逃回了夏口;

3、 刘备的人众辎重(包括老百姓的)被曹军大量缴获;

4、 连驻军柴桑的孙权也怀疑:刘备的损失如此之大,还能与曹军对抗吗?

5、 诸葛亮也感到损失如此大,事情非常紧急了,只能向孙权求救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常规来分析:

1、 根据军队的基本指挥体系,带兵的指挥官是不能离开自己统领的部队的,尤其是正在行动中的部队,因为需要随时掌握部队,以免发生混乱。当时刘备部队大致分为:水军指挥官关羽;步兵指挥官张飞、糜芳,骑兵指挥官赵云。由于沿汉水撤退的只有关羽,所以步兵和骑兵应都在刘备这一边。

2、 刘备这一路,包括随军家属(刘备妻子、儿子、两个女儿、徐庶母亲等)、辎重、所有的文臣(诸葛亮、徐庶等),没有主力部队保护是不合理的。

3、 刘备的目标是占领江陵,且不说,赶到江陵时,刘琮的守将愿不愿意让刘备占领,至少后面还有曹军会很快追来,没有部队如何夺城、如何守城?

4、 刘备与关羽分开应在渡过汉水后,因为刘备需向南走陆路,水军需向东南沿汉水而下,是不能一起走的。可是诸葛亮在刘备通过襄阳时建议攻击占领之。如果此路只有百十个骑兵,诸葛亮怕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吧?

所以,根据以上资料和分析,可以认为,刘备带领的是包括所有家属、文官、辎重和步兵、骑兵的主力军。长坂坡一战,刘备损失很大,基本步兵是全军覆没了(后来有部分分散逃回)。估计人数约占当时刘备军的50%左右。

第三个问题:关羽的水军在干什么?

根据史书记载,关羽的水军的目标很明确: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比到当阳,……,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该,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人,与俱到夏口。”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记载:“比到当阳,……,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以上记载都说是会合江陵。但是分军的地点有不同。由于从襄阳到江陵走水路需要先沿汉水向东南至夏口,再折向西沿长江而上再转西北方到江陵。故只能从襄阳以前分军,而不能在当阳分军。

按理说,水军在汉水顺流而下,应当走的很快,至少比起刘备10万之众慢腾腾的沿陆路走要快很多。可是刘备都走了16天,已经走完了五分之三的路程,关羽的水军才走了全程的六分之一,仅走到汉津一带,好象是专门等在那里接应刘备似的。

如果以这个速度,即使刘备11天后到达江陵,关羽恐怕还在汉水中向夏口走着呐。

真不知关羽为何走的这样慢?此问题我也搞不明白,留着请高人分解吧。

第四个问题:长坂坡之战是否可以避免?

如果不是刘备判断失误,部署错误,即使曹军昼夜兼程300里,也不会使刘备遭此大败。

即使刘备不忍丢下百姓是真的,也完全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

比如:派诸葛亮带领张飞、糜芳的主力步兵和重要的辎重、家属先走一步,即使以正常行军速度30里/日,16天走480里,只差1天就到江陵了。刘备和赵云率领骑兵和不重要的辎重跟随10万百姓慢慢行走,如果曹军追上来,反正是要抛弃百姓逃命的,这时只带赵云的骑兵逃命应比较容易;如果曹军没有追上,那么刘备就全部成功了。

另外,如果刘备体恤百姓,应劝说百姓回家而不应跟随大军行动。因为最基本的常识,跟着大军随时可能发生激烈的战斗,那时这些百姓无人问无人管,可就惨了。由于荆州是提前投降的,曹操也不会对百姓如何如何。

关于张飞在长坂坡的表现仅见于《三国志张飞传》:“飞拒水断桥,策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记载与此相同。实际上,这次曹军的追击行动是由曹操的5000虎豹骑进行的,这支精锐骑兵在当阳没有一名武功高强的大将,仅有议郎曹纯、年轻的曹真、曹休,还有新投降的文聘带领,自然是不敢与张飞交手了。本来虎豹骑有一员猛将许褚,可当时不知什么原因不在这里,连后来的赤壁之战都没能参加。否则,将有一场精彩的张、许大战。另外曹兵一昼夜急行军300里,而后又在当阳四处追刘备的散兵,必定非常疲劳,所以不敢贸然与张飞拼命也很正常。

至于张飞是否拆断了小桥,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在《现代文版三国志》(红旗出版社)中是这样翻译的:“张飞占据河岸,拆毁河桥,手执长矛,怒目圆睁。大叫到……。”

《中国战争史》也说:“张飞便拆断桥梁,横矛怒目隔河高呼……。”

所以我认为,张飞还是拆断了小桥。不过此河可能并不是什么大河,是可以徒涉过去的(至少骑马可以),只是有些困难罢了。但是不明水情的曹军士兵和刘备的逃散士兵恐怕是不敢渡河的。

最后的总结:当阳追击战乃主要因刘备的判断失误和曹军的神速追击而产生,刘备当时率领着自己主要的部队:步兵和骑兵,此仗使刘备损失了大部分的步兵,如果刘备部署得当是可以避免这次失败的(诸葛亮、徐庶也没有什么高见,或者是刘备根本不听)。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
家园 正所谓兵贵神速。

刘备比曹公还是差了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