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秦的困境及其他――《荆轲刺秦王》观感 -- 大漠月如钩

共:💬77 🌺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秦的困境及其他――《荆轲刺秦王》观感

1998年,不知道在以后的人看来,会用怎样的笔法,来渲染和描绘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时刻都穿行在曾经发生的历史片段里。象我十六岁时,把暑假最好的光阴交付在图书馆里:那时我和馆长的女儿是好朋友,几乎每天,我都在藏书室里高耸的书架之间渡过。

那种老式的藏书架,下面是上锁的柜子,这柜子往往会比上面的书架多出一块来,大约30—40公分,却刚刚可以让削瘦的我,在走得累的时候平躺在上面。   

拣几本厚砖一样的外文词典枕在脑下,借着高高的玻璃窗上投射下的日光,把儒勒.凡尔纳的小开本举在头上,经常就这样迷蒙睡去。一觉醒来,无数微尘正在金色的光线里飞舞,被窗檩隔住的光线形成了阴影,把整个窗户的形状放大成一个梯形依次投印在书架上、我身上、还有地上。

那些微尘,一点声音也没有,却喧闹得不亚于任何一个繁忙的都市。我是这样温柔地被它们包裹着,包裹得我头昏目眩;那种感觉,就象达利画里软绵绵的时钟——我总觉得他肯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人在太阳所营造出的时空留下轨迹,可以抽象成为一级级台阶般上升的折线,也可以是一张软塌塌如和得太稀的时间馅饼,里面装满了欲望和由这欲望带来的恐惧——归根结底,这欲望,还是来自于太阳,又要归还给它。

我站立在这无数微尘轻舞的光线里,似乎是在图书馆,又似乎刚刚从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上归来。

1998年,象倒退的录影带,从2008的胶片上回放,隔着十年的光阴看这部片子,让我回到了16岁的暑假,在图书馆里站立在浮想联翩的窗格下,淡淡的阴影带着微黄,无端在水泥地上印出一片大西洋海面才会有的鳞鳞波光。

关于这片子的版本,通行的有两种,一是日本版的《始皇帝暗杀》,一是国内版的《荆轲刺秦王》,我先看的是前者。也正因为看完前者,奇怪为何当初它会受到如此一边倒,甚至可以说是口诛笔伐的如潮批评,便又找了国内版的来看。通常为发行计,同一部电影有不同版本,可以理解,但是被剪得如此面目全非,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两部电影的,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这一部。

看完了,也就释然。

《刺秦》也好,《英雄》也罢,十年来没有走出的困境,是从秦时就种下的根苗。

所以阮籍遇穷途然后痛哭,而鲁迅,费了许多唇舌,讲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两种,倒分别为这片子的两个版本而印证。而前者印证的,正是歧途。

试比较两个版本中,除吕不韦的处理不同之外,国内版里另外独有的一些特色情节。

其一,秦灭赵时,赵国的孩子们在邯郸城破之际,纷纷从城墙上往下跳,以示不降。有一个镜头更是重点描述了一个赵国的兵士在秦兵的围攻之下,抱着孩子从城墙上跳下去,喊到:“赵国永远不降。”

其二,对赵女的刻画。灭赵前一天她与秦王政在邯郸城外的一段台词,当嬴政说明天就要攻城时,赵女说:“我真傻。我以为有了你,百姓就可以不用再流血。可我一路上看见,是你的军队,把人吊在房梁上绞死,绑在柱子上射死。把村庄夷为平地,城池烧成废墟。这些都是你干的,你跟那些王有什么不同?”嬴政说:“可这是赵国,赵国不同。”赵女:“你答应过我,要救助天下的百姓。看看我的脸,你现在记起来了吧?”在嬴政大吼出“赵国不同。”并陈述以前在赵做人质所受的屈辱时,赵女说:“可你的母亲是赵人,赵国,有人在你受难的时候帮助过你。你过去的名字,叫赵政。陛下,只要你心里还有怨恨,你就成不了天下的王。天下的王,要爱天下的人。天下的人,不管从哪个国家来,都是你的臣民。赵王已经下令,要杀死赵国的孩子,如果你去解救他们,不再滥杀无辜。你就还会得到赵国人的爱,天下人的爱。”言毕赵女向嬴政揖跪,问:“你答应我吗?”嬴政扶起她,说:“我答应你。”

其三,邯郸城破,秦王手持一小孩拔浪鼓,走向未来得及跳城的孩子们,让手下的王简放他们走,然后屈身于一赵国小孩面前,要把拔浪鼓给他,结果被这孩子唾面。嬴政起身,笑,出门,叫:“王简。当年我随先王回秦的时候,赵王曾派兵车追赶,他是怕我会报仇。”低头摇动拔浪鼓,仍笑,说:“现在,我也害怕。”于是剩余的孩子全被坑杀。前一天的承诺,被其亲手打破,直接导出了赵女口中,也是全片中被反复强调的一句台词:“天杀的嬴政”。而这句台词,已经暗示了荆轲必败。

其四,嬴政伏跪在其将死的母亲跟前,说:“儿从赵国回来了,儿把咱们的仇人都杀了。把仇报了。”其母亦唾其面,也说:“你这个天杀的。”然后咽气。

其五,镜头闪回到赵女与荆轲,赵女对荆的一段道白:“找刺客去咸阳,这一切都是我和嬴政安排的。我已经告诉你了,那时候,我是他的女人。我们小的时候,爹爹常常喝醉了酒,躺在雪地上,都是嬴政把他背回家。他那时才十几岁,怎么背得动啊?他很孝顺,对母后也好。周围的孩子都喜欢他,他那时候好,他那时候不一样。嬴政什么都知道,你去了……”话未必,荆轲说:“可我不能再让他杀燕国的孩子,杀天下的孩子。”于是赵女动情,仆入其怀,二人拥抱。

其六,后续的情节中,除了大殿刺杀一节,两个版本基本相同外,国内版多出的情节有:

1、太子丹、荆轲、赵女、秦舞阳四人对刺杀进行操演,成功后荆轲一人回到房中,镜头描绘揭示其决心刺杀前的内心活动:除有周迅扮演的盲女自杀场景外,更多的是赵国城破时,百姓四处奔散的乱象与赵国孩子们静默肃立的场景;

2、秦王在宫中,坐于江山一统图上,叫跪着的卫兵:“过来,陪寡人坐一坐。”卫兵头仆于地向前,然后抬头,不敢于秦王对视。嬴政问其中一人年纪,得知其十五岁后,说:“成人了,可以做大事了。寡人在赵国,可比你小。那时候好,吃也不饱,穿也不暖,一心就想做王。那小女子,我那小女子说我,可以做王。”停顿,喃喃自语曰:“那时候好……”此时一长者说燕国使者到,问其见还是不见。嬴政说见,得知这名为荆轲的使者会剑术时,又说:“剑是要他带的,但是你要预备。”

至此,两版本的主旨已各自分明。

日映版,是以荆轲从杀盲女失落自我而决定不再杀人,然后又为赵女所感,决定助燕杀人的心路过程,嬴政在其中,更象莎翁笔下刻画的君主,被野心驱使杀伐屠城并神经质。国内版,从老少两代史吏不断提醒秦王“君王嬴政,你忘了秦王历代先君,一统天下的大愿了吗?”秦王答:“嬴政一刻也不敢忘啊!”开始,其中反复借“天杀”来强调王权的不可颠覆性。叙述角度的完全不同,导致赵女的形象,虽然同样是平民视角的代言人,天真纯朴并被王权所欺骗,在日版里,成为合理的存在;在国内版的叙事语境下,却完全多余而笨拙。不入穷途,又做何解呢?

但刺秦的故事还没完,其后又有《英雄》,看了让人无言而又无言。原来在王的眼里,生的所有意义,全在于你如何去死。而陈凯歌,是为刺秦所分裂了。一面是有如莎翁戏剧笔法和黑泽明镜像的气韵,一面是努力安排了好多的镜头来修修补补、自圆其说。可怜,看得大家这么累,终于有如胡戈者用一个馒头,解构了刺秦这场血案。

回过头来再看赵女(日版中的),应该是比《鬼子来了》里面纯朴到可笑甚至可悲的村民更早被愚弄平民的代表。区别只是,赵女被王愚弄,村民们被更多的王愚弄。如果赵女的那些台词(国内版)大家都知道不是真的,那这些到底是说给谁听的?我不知道,我只看到深深的鸿沟,横亘在一出大戏的舞台中间,让人失语。

而演员的表演,精彩得足以用哀叹来形容。李雪健不必说了,王志文根本是个天才,陈凯歌自己,也演得如此的好,至于周迅的那场戏,有兴趣的话,请一定看日版。那是真正的点睛之笔。几句台词,便胜巩俐无数。而十年后,这些人,也再不可能再聚在一起了。下一次的刺秦,会是何时?这一群英雄般的人物,要多少年以后才会重现?这确实是一出太长久的悲剧,沉重得讲叙者都站在了被唾弃与被批判的边缘。

合上《海底两万里》,关闭荧光闪烁的屏幕,说一句深深的感叹,落到16岁的图书馆里。时间总是这样,淡忘一些,又想起一些。想起的缘由,其实也都为一些极微小的事物,比如:昨日昨时,看的这场电影;某时某地,偶遇的一个故人。身处于这场巨大的困境里,且荷杖而歌,且从容徐行,且沉吟,且思量。虽然日版不错,但最后让赵女怀着荆轲的娃儿,挺着大肚子微笑离去又还是落了俗套。放在夏瑜坟上的花圈,只是一个安慰内心不平的假设。天真轻信如赵女者,最终,是免不了要为秦而殉葬的。

关键词(Tags): #荆轲 刺秦 影评
家园 统一天下是政治正确

有了这么一个大前提,电影自然变的精神分裂了。除非拍一部歌颂秦始皇的片子。

家园 恩,

其实是比较搞笑的,表面上没有歌颂甚至是批判秦王的暴政,实际上在统一的前提下还是给暴政给出了肯定的理由。结果陈凯歌一会儿聪明绝顶,一会儿又傻得象个白痴,可怜。借醪毐的一句台词:“危危乎,高哉。”

家园 那是因为中国的这段历史是精神分裂的。

自从司马老儿定下了秦暴政的基调,2000年来有谁敢歌颂秦始皇?文人向来如此。一边继承着秦开创的统一,行使着秦的制度,得益于秦修筑的长城,一边痛骂秦的统一征战,秦制度的严苛,秦修长城的暴政。只怕骂的那些鸟人都在偷笑,傻瓜秦始皇把这些会挨文人骂的,但是不可不做的事都做完了。如此后来者才能一边骂,一边享受。

这一点还不如没什么历史的美国人。他们固然会偶尔拍点飘什么的片子,但是没有谁否定南北战争的意义。

文人,可笑。

家园 一部始皇帝刺杀,

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周迅,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是谁。光射在她身上,纯净决绝,不染尘埃。

感觉日文版有类似《楼兰》的风格。

家园 “秦王嬴政,你忘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吗?”

我特喜欢看那部《荆轲可刺秦王》。

家园 想起了毛时代

的一些做法,比如土地改革,强行高积累,重工业化等等

当时人民的痛苦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但是并不妨碍有“往事并不如烟”这样的书出来

家园 我看的日版与楼主似乎不同

我购买的DVD封面书写是日本版,但内容却与楼主所说的国内版毫无二致,不知是何故。

版本暂且不去管他。

此片是我奉为经典的为数不多的片子之一。

演技略显话剧化,但我正喜欢的是话剧。

当时本来买回来仅想大概过一过,然后抽空找朋友一起看,结果没想看到开头荆轲与盲女的一段戏,于是忍不住全部看完。酣畅淋漓。

家园

一个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一个人的生命在群体之中不过是蝼蚁,一个人的痛苦相比所有人的痛苦何足道哉。

所谓责任感和使命感,大抵就是明知自己是个工具,也要认认真真地做好工具,明知自己是炮灰替死鬼,也要作最好的炮灰替死鬼。

此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家园 双宝还是要通知一下的。^_^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恩,

是的,荆轲与盲女那段可以视作全片的华彩。

家园 呵呵,以前学荆轲刺秦的课文时,就把老师搞得很尴尬

虽然老师在讲这段课文的时候,极力想给我们定下荆轲的勇士形象和秦始皇的暴君基调,但是总是被我们的问题搞得不知所措。

首先,荆轲的同行者,那个15岁的叫秦什么的小孩就是一个搞笑的角色。荆轲看上他,仅仅是因为这个孩子12岁就杀过人。结果这个小流氓一上殿见到了真章,就筛糠一样抖成了一堆。俗话说物以类聚啊,荆轲的形象顿时被连累了不少。

另外,荆轲号称是当时的第一剑客。就算不是真的天下第一,起码也得是那种“万人敌”吧?结果倒好,图穷匕现的时候,对于毫无防备的秦始皇一刀偷袭,居然会没有扎上!之后追着可说是赤手空拳的秦始皇在大殿之上跑开了马拉松,居然没有追上!后来不行了就来了个小李飞刀,居然还是没有命中!等到秦始皇好不容易拔出了佩剑,第一剑客居然在第一个照面就被秦始皇把腿给废了!剩下的时间里荆轲除了能用暴露某个部位来侮辱秦始皇(完全是yy),就只能是等死了。

可怜了献头的樊大侠啊!唉。

就荆轲这种认识水平,这种武功水平,也敢称“壮士”,可见秦始皇和刺秦者,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了。连带着我们对六国的水平同样产生了怀疑。

家园 被盖聂吓跑了的人啊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你现在找个人,拿冷兵器去刺杀个国家元首,别说事到临头了,就是出发阶段,估计大部分人都已经吓傻了,人家秦舞阳算不错了。

至于说到刺杀,最高境界就是——————不杀!

这可不是什么张导说的那种。

且听我道来。

相如一介文士,廷辱秦王,唐雎耄耋之年,要挟始皇;毛遂无名之辈,吓退楚君。除了言辞之利,他们以武力相威慑,不出手反而成功,何也?因为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你不出手,无人知你水平深浅,功夫高低,自然心存忌惮;像荆柯这样一出手不过尔尔,反而露怯。五步之内,对方行动都在你掌控之中(或者至少对方会这么认为),一时半会被疯狂的气势所压制,绝不敢轻举妄动。

或曰,倘若秦王自己拔剑相向,为之奈何?要知道对方贵为天子,自幼养尊处优,面对一不要命的草民,非是明武宗这样的奇人,绝不至于主动找你单挑,岂不闻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况且无人不惜小命,如此僵局之下,国君不清楚刺客的目的和底线,当然会小心翼翼,避免激怒刺客,周边大臣武士更是投鼠忌器,只能稳住刺客。国君富有四海,慌乱中自然随口条件乱开,只求保证自身安全;事后反悔与否不论,好歹先拿到张“支票”,不至一事无成。老荆一上来就性命相搏,兔子急了尚且咬人,何况对方挂了把剑?把自己底线亮出来了,就是要命来了,给钱也不管用。秦王没法出价,那就只好出剑了。想那嬴政又非刘准,皇帝当得正爽,在人间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只求多活一年半载,如今你直接要送他归阴,能不跟你急吗?

或曰,倘以长弓劲弩伏于殿内,一时俱发,为之奈何?曰,彼欲效吴起故事乎?又曰,若敌酋宁死不屈,不肯让步,为之奈何?曰,成全之可矣。又云,彼置陷坑机括于座中,乘隙击发,为之奈何?曰,此乃庙堂,又非地堡,假如遇到,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家园 呵呵,老兄的那几段文言看得我云里雾里的。

不过大概意思还是能猜一猜。

老兄说的不错,刺杀国家元首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才找上了大名鼎鼎的荆轲。可惜秦舞阳的表现,使我们对荆轲老兄的鉴别能力,认识水平,以至其本身的功底,都产生了怀疑。俗话说,物以类聚也。

不过老兄说的“不杀”确为至理也。就如大杀器,存在的意义就是威慑。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才是最使人恐惧的。尤其对方贵为王侯,一般不会争这一时之气。那些好逞匹夫之勇的,也成不了一代霸主。夫成功人士者,必能忍一时之气,以图保全,而后“睚眦必报”也。所谓留得青山在,..........

只不过,荆轲老兄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地方在于,他的行刺居然会在如此大好局面之下一败涂地。这次行刺的条件太好了,比“英雄”里面容易多了。在电影里,刺客必须掌握“十步一杀”这样的远距离攻击技巧,这对于冷兵器时代的近战武器,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而荆轲是跟赢政面对面的,一只手已经抓住了秦始皇的袖子。在这种情况下,荆轲能义无反顾的坚持失败,放弃所有的机会,成全了赢政“天下第一剑客”的英明。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荆轲应该不会认为跟赢政是一个国家)!

其实我是赢政派的,所以荆轲的失败对我来说只是秦灭六国的历史必然性的又一个注脚而已。荆轲的行为我是当笑话看的。但是整个事件里有个使我扼腕叹息的人物。我唯一同情的一个英雄。樊於期啊......怎么相信了这么一个骗子,还不如自己去呢......

家园 不是说荆轲一直“有所待也”么?我一直好奇他等的人是谁

高渐离么?记得传说中高也层试图刺杀秦王的。

原文中似乎并没说荆轲对秦舞阳多满意,最后出发似乎还是太子丹催促,不得已才出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