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黑马Sony -- 晨枫
两年多前Sony买下了Minolta的相机部门。Minolta一直是日本相机界的“受气包老三”,技术上有一手,但市场上就是做不上去,在市场上吭哧了那么多年,最后到喀嚓的时候,还是离Canon和Nikon差一大截,弄得Canon和Nikon都没有兴趣来群殴这个老三。但Sony是消费电子业的微软,技术和资金都不是Canon或Nikon可比的。Minolta的DSLR技术加Sony的CCD技术和营销网络,岂不是一个无敌组合?
两年多来,Sony已经推出了A100、A700、A200/300/350等DSLR。A100是Minolta 5D的自然延伸,A700是Minolta 7D的自然延伸,不算Sony的。但A200/300/350是“真正”Sony产品,从中可以看出一点Sony对DSLR市场的思路。
Minolta有DC生意,但Sony的DC生意更大。Minolta有DSLR生意,Sony没有,但Minolta DSLR的CCD芯片就是Sony的。DSLR不仅是芯片,还要一整套图像处理系统、单反“底盘”,更不用说镜头。Sony和Minolta在镜头上的恩怨以前说起过,这里不再重复。Sony把Minolta的DSLR“底盘”拿过来,到底打算怎么办,这一直是人们拭目以待的问题。走Minolta的老路是不行的,要是老路能走通,Minolta当年也不至于喀嚓了。但新路是怎么样一个路呢?A200/300/350揭示了一点端倪。
Sony号称在消费电子里走精品路线,其实除了XBR电视机以外,Sony并没有什么精品。Sony虽然没有DSLR的经验,但DC的经验还是很多的。DC生来就是平民化产品,携带轻巧,使用简便。DC上很多功能“领先”于DSLR,可以翻转的机背LCD至今没有任何DSLR采用,尽管这在低位、侧位、高位取景时很有用,可以取代angled view finder。用机背LCD取景在DC上早已普及,但到最近才在DSLR上以Live View的面目出现,像Canon和Nikon的Live View还是三心二意的,只是作为辅助取景手段,而不是主要取景手段。Sony的新路就是把DSLR做到DC化,或者说,新的Sony DSLR与其说是DSLR,不如说是套着DSLR壳子的DC。
在价位上,Sony疯狂杀价,A100套机有时只有300多刀,和不算高档的DC都有一拼。在技术上,A200/300/350不仅把Live View作为主要取景手段,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两段拉出的机背LCD。虽然还不能翻转,但已经进了一大步了。A200/300/350把Live View作为主要取景手段,光学取景器虽然还在,但又小又暗,简直就不鼓励人使用。A200/300/350还继承了一个DC的特点:高ISO的噪声很大,这就不是优点了。不过这不是本质上的问题,假以时日,采用APS-C芯片的Sony DSLR没有理由不能做到采用同样芯片的Nikon的低噪。除了D3,Nikon DSLR的芯片本来就都来自Sony。
Sony的DSLR的DC化路子很有意思。DC和DSLR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DC代表着“懒人哲学”,尽可能自动化,尽可能简便化,好比自动档的汽车;DSLR代表着“精益求精哲学”,尽可能多的用户调整,所有自动功能都可以手动超越,好比手动档的汽车。从汽车市场来说,DC或许代表着正确方向也没准。不过。汽车市场的另一个类比所揭示的就不一样。Acura可以说是更加“高级”的Accord,Lexus可以说是更加低价的BMW。多年来,Acura一直挣扎着突破头顶上的“玻璃天花板”,Lexus显然更加成功,不过不在销量上更加成功,至少在形象上如此。Sony自我把DSLR降到“玻璃天花板”以下,或许下面的世界更精彩,但下去容易,上来就难了,DC化的Sony DSLR将同样面临“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当然,上去不是唯一的路,说不定Sony的心思是向旁边冲出去,打出一片新天地。
Sony还出了一个怪招,A300只在Sony Store卖,别处不卖。Sony Store是Sony在北美的一个专卖店网络,但我还真不知道他们生意有多好,看上去BestBuy、FutureShop、Circuit City的生意要好很多。Sony是想把自己做成Apple那样的品牌,但Sony不是Apple,这条路不知道到底会通向哪里。
刚订购了40D,自然还要配一些附件。到本地的相机店里,买了一条OpTech Super Classic背带,这是厚neoprene做的,弹性好但不bouncy,有硅胶的小studs,在肩上不滑。还买了一个Lowepro的4S镜头袋,可以别在S&F的腰带上,用来装24-70镜头,免得老是要到背包里拿进拿出。这些东西最好亲眼看过、试过再买,网上不大好判断。买好后,和店里的人聊天,她说Canon和Nikon的销量大体相当,Sony要低得多,基本上都是老Minolta的人。
DC化的Sony DSLR可能使一些老Minolta的人叛逃,但老Minolta的人不多,要是多的话,Minolta也不会喀嚓了。Sony要另辟蹊径,但Sony的赌注能成功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篇都是老文新贴了晨枫:【原创】电视机的DLP、LCD和LCOS
就俺个人在BH和Central Park的感觉,Canon的用户还是蛮多的,特别是小个儿的xx0机器。
我用了差不多一年,E-330的液晶屏可以翻转成垂直向上的,低位取景非常不错,可惜不能旋转。那台机器我还是很喜欢的,可惜最后还是分手了…………泪奔…………
没两天果然有了,手里这台A700也用了快半年了,比较A5D而言,对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来说已经足够满意了,感觉sony的镜头群暂时是一大软肋,没有高端旗舰来打出品牌的形象也是问题,不过这两点正在解决中,传说中的A900已经快浮出水面了。
至于说索尼在有没有拿DC的经验来做DSLR,从战略的角度上可能有,从具体实施好像未必,看过一个访谈,索尼单反部门的负责人很直接的回答记者“我们和DC部门没什么交流”。。。
手里握着很不舒服,不如40D或者D80,连E420或者K20D也不如,主要是大拇指没有地方依托,相机就是一把抓。
A900就是那个传说的24MP全幅吗?Sony打算把A900如何定位呢?
用蔡斯头的业余选手出现啦。
最近正在鼓动新同学入门A300+16~105,进可继续发烧,退当高级DC
那是在单反的时代,但是后来自动对焦部件被Honeywell公司起诉知识产权,赔了很多。所以自动对焦为佳能做了嫁衣。
Minota的机身是不错的,不过镜头很难买,这是他家的限制。Sony吃下来以后,怎样整合M家的镜头和Zeiss镜头,又是一个问题。如果要打Zeiss牌,需要走高档战略,搞出强大的机身来配合。
和40D一档的是A700,但是没有LV
A200是入门的不能再入门了,单说握持的手感还不如原来的A5D(个人感觉),300/350就是多了一个LV,晨大看不上眼也正常。
A900就是那个24M全副,现在得到的消息应该是价格估计和佳能将来的5DII在一个级别,性价比可能高一点,属于sony家的顶级,但是和1DmarkIII比还是有差距的,毕竟那个级别的机器一定要有专业市场才吃得开,索尼就算拿的出来,估计也卖不出去
况且俺那个是蔡头里的旅游头
国内有A300买了?不都是350么
要是A900对应于5DII,那就是对Canon的一个极大的促动。Nikon D3毕竟还是曲高和寡了一点。A900达到24MP,这对Canon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继续拼MP,还是走“可用性能”的路线?个人估计是走后面一条路。Nikon已经证明了这一条路更有效,而且5DII狂升MP数,只能冲击1Ds Mk3。
影楼机可以上20MP,但对运动新闻这类专业用途已经是overkilled。所以D3的MP选择是很聪明的。
尼不可能免俗,也会上D3X。但不会是主流。
看未来的走向,35毫米的像素会稳定在12-16MP,主要竞争的是高ISO暗光性能,在提高信噪比和锐度上下功夫,比如取代Bayer传感器最终取消低通滤镜等。
而高像素的最佳战场和市场定位应该是中大画幅。不知道尼佳有无兴趣进入这个小圈子市场去玩玩。毕竟比较脱离群众,市场尺寸用他们现在的体量伸个小脚趾头都会溢出,花了功夫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不过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把Phase1,哈苏这样的小厂家从历史上彻底扫除掉。
像素战应该说已经打过头了,20MP都没有必要,超出镜头的实际可用性能,即使镜头在理论上可以做到更高的解像力,用用三脚架和mirror lock up根本不可能“榨”出20MP以上的画质。
“看未来的走向,35毫米的像素会稳定在12-16MP,主要竞争的是高ISO暗光性能,在提高信噪比和锐度上下功夫,比如取代Bayer传感器最终取消低通滤镜等。”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
中大画幅的市场太小,过去中幅还有婚纱照的市场,现在高档DSLR的画质已经超过胶片中幅,更高画质没有实际用处,除非婚纱照超过16英寸,达到40英寸这样的变态尺寸。中大画幅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广告,这个市场比较小,估计Canon和Nikon不会太感兴趣。Phase 1和哈苏还是留着吧,bio-diversity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