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黑马Sony -- 晨枫
呵呵,什么都好,就是4/3规格的LiveMOS不够好。有点可惜。现在好像都有个说法了,说是O记的机身现在还不能匹配上O记的镜头。一叹。。。
请见楼上回复。
其实蛮有特色的,但现在都被挤成niche了,有好东西也容易被遗忘……不过这个4/3我是真不看好,方向性错误。
这是革命性的,我朋友有一个,当年可把我羡慕惨了。
Minolta是机身马达,Canon是镜内马达,两家的技术完全不通,说Minolta为Canon做了嫁衣恐怕不尽确切。
Minolta的机身很好;镜头好但系列小,不容易配;最好的是闪光灯,首创高速同步,clip基座比N和C的传统螺丝基座都好。
关于Sony的镜头,以前还写过两段,请P兄指教。
叩响扳机的时候还是选择了Canon 40D.
喜欢SONY是有些掌故的。8年多前我就花$1000买了一架F505,当时绝对是领风气之先的东西,环顾左右,能出其右的不多。即使是现在看那时候的片子,也还是过得去的。A100有些仓促,A700则感觉成熟了不少,网上的Review也都还不错。所以有些动心。
买Canon吗,一是因为便宜一些,另外以后选择的余地也很大。不过Canon的LCD比SONY那个差远了,另外放弃了机身防抖也还是很可惜的。虽然Canon的很多镜头有防抖功能,但很多EF Prime镜头还是没有的。比如我现在用那个EF 100mm f/2.8 Macro就很吃力,趴在地上照小虫或是小草的时候手几乎没法不抖。并且为了照顾景深,光圈取8或者更小,速度只有1/30或是1/60了。这时候特想念机身防抖。
也曾经等待过SONY A200, A300/350。不过等在在店里把玩过以后才庆幸幸好没等这几位。感觉东西很cheap,像是plastic toy。对SONY真是有些失望。
40D so far so good。最喜欢的一点是电池巨牛。半年多过去了,我好像只充过两三次电。另外随机的那个PhotoStitch软件非常好用,拼接几幅照片跟玩似的,全傻瓜化(你要你拍这组照片的时候焦距没变就成),按几下Button就搞定。随机带的另外一个软件(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也有一两点可取之处。比如说调RAW的white balance很容易,效果也还行!
Parsifa和Parsifal或者Percival有关系吗?最清纯、最勇敢的阿瑟骑士啊,很厉害哦。
好像取全名Parsifal不行,所以砍掉了最后的l。
他的音乐大气磅礴,但听多了容易疲劳。Parsifal也是巨长吗?据说《指环》系列需要几个乐队倒班演奏,巨变态!
放大倍率太高了,稳像都顶不住啊。机身稳像的性能没有镜内稳像好,这是公认的。物体到镜头到成像芯片的光路像一个横置的X,交叉点在镜头里,镜内稳像就靠移动着一点来补偿,移动量远远小于机身稳像,效果也就好得多。不过100毫米拍1/30或1/60,这是基本的铁手功啊,趴在地上两肘支地,更加不成问题了。老轧是不是变修了?
机身稳像不是太了不起的技术,Canon和Nikon如果想搞,不是搞不出来。Pentax、Minolta/Sony、Olympus都搞出来了,没有Canon和Nikon搞不出来的道理。至于和IS镜头冲突的问题,第一、IS镜头还是少数;第二、可以保留高档IS镜头,补充机内IS的不足。没有这么做,我猜主要还是这东西的效果并不像说的那样好。Pentax、Minolta/Sony、Olympus并没有因为机内稳像而扩大了多少市场份额。
应该还是为继续向上攀登做了铺垫。
现在索尼保留原有的“G”系列镜头,向70-200G这样的机械光学双满分在索尼手中升级了超声波,也上了号称最好的70-300镜头的70-300G,更厉害的是索尼居然首次推出了“原厂搭副厂牌”的镜头--卡尔蔡斯系列!有人怀疑这只是买的牌子,在日本生产。但是无论如何,我绝对相信标上那个蓝色标志的绝不会差!作为尼康的使用者在这点上我是比较羡慕索尼用户的。那些指着300美元DSLR的相比不会去买那号称70-200规格中最贵的70-200G吧?
当然,不管它怎么好,我还是不会换成Sony的,不知道我是不是特例,拍风景拍多了居然迷上了望远镜。现在我出门Trekking的时候相机镜头没得选,D50+Tamron17-200+70-300VR,然后从柜子里的十个望远镜中挑出一两个来带上
不为别的,只为了一点:Zeiss从来没有做过多少变焦头。Zeiss再牛,还是牛不过“实践出真知”。没有一定的产量,没有做过足够多的品种,就凭Zeiss的牌子,就一定比Nikon、Canon牛?我只能存疑。
相机界里不乏变态之士,如果哪一个头确实牛,自会有人想方设法对接,哪怕这头和机前世就没有缘分。老Leica M头、老Pentax头接上Canon DSLR的多得很,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花那个功夫接新Zeiss头,或者70-200G。或许我孤陋寡闻了。
相机和镜头科技也是用进废退的。Sony现在主打低端市场,很难想象可以借助N年前的Minolta高端镜头“自然”地打入高端市场。这不是一个“加超声波”那么简单,不然当年Nikon转型超声波镜头也没有那么艰难了。
不少人觉得对不起这个G,其实主要还是价格虚高,单论成像比100-300APO提高有限,重了不少,性价比不太高。要是更便宜一些,估计就没这些口水了。
很有可能以后再新出的G系列头不再是sony的顶级系列,而是在卡尔蔡司之后的第二档。从老美家过来的摄友可能不是太好受,me too,至今还没有一个G头。。。
我刚看了蔡斯网站,ZA镜头的德国血统可能远比我们想像的少。这个页面里面没有ZA系列,比较怪!
至于没有转接,是因为美能达的卡口和佳能的比较类似,比较大,比较浅,适合转接其他镜头,而美能达卡口镜头却难以转到其他相机上。同样的原因,佳能镜头也绝少转到其他相机上。
不过卡尔蔡斯决不能小看,据说他们的光学软件,制作工艺,检测方法都是一流的。这些尼康和佳能都难以比上。蔡斯也不是没有高科技,只不过和日本工厂侧重不同。我所了解,蔡斯很早就生产过内对焦的AF镜头,也最早生产带防水膜的望远镜,带“介质膜棱镜”的望远镜,和物镜筒公用光路的激光测距的望远镜。
除了EF镜头可以接SA口---因为sigma仿冒了EF接口的电子信号.其他镜头,许多在转接后存在1个问题:光圈不能收缩,因为没有拨杆的年代,镜头需要正确的电子指令来收缩光圈.这个基本是致命问题了.防抖头,不必说,防抖也没了.因此,基本不管多牛的头,除了几个大光圈定焦可能有价值外,转接价值都基本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