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忘不了与找不到 -- 卫何

共:💬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忘不了与找不到

忘不了与找不到

不知道你信不信,对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人们的记忆能力是很不一样的。很多人一旦长大,有意无意地就失去了这种记忆了。有的一脸茫然,“什么?小时候?”记忆力出了断档了;有的人无所谓,“咳!小时候的事儿,谁还记着啊!”。有的人就记得,比如我。提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时,脑海里面总是有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有动态也有静态的: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在做什么,当时的天色,当时的环境,就象有人在一旁拍成了电影照片,然后存进了我的记忆。

上小学的第一天,那天阴―那个时候的气候可比现在好多了,夏天少暴热,老下雨;每年冬天还下过脚踝的雪,没有沙尘暴―我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学龄儿童坐在晦暗的教室。木地板上是潮湿的水印儿。墙上是专为我们准备的宣传画,那些画里的内容总是离我很遥远。老师是个年轻的姑娘。不难看,如果能用上今天这么多去粉刺的化妆品,以及她小时候如果不服用四环素而不染黄了她的牙,在今天也是不错的办公室白领一族。绝对不会是小资,她的无产阶级觉悟性和革命的警惕性很强。笑眯眯,眼睛弯弯地和我们说话。刚安顿下来,来了个迟到的带眼睛的家长,领着个女生进来了。不知道这家长是干什么的,反正进来后拽住老师把她的一腔殷殷期待絮絮叨叨声情并茂地倾诉给老师,老师也是点头陪笑满口答应的,培养您孩子成为革命接班人的任务就交给我了。最后一起出门在教室外面依依惜别。事儿就出在这个时候,小学是男女生混坐,那个女生正好坐在我前面。我把脚往前一伸,搭在她的凳子下面横着的木条上了。那女生回头:“干什么?”

“干革命。”这种回答方式是我从别的大孩儿小孩儿那儿 学来的,在当时是一种标准的回答方式,我也没有别的意思。

谁知道我已经侵犯了她的椅子权。她冷面含霜地说:“我给你告老师。”

等老师回来,她真的举手告发了。老师立刻就变了脸色,我很清楚地记得被叫了起来问:“你懂什么叫干革命吗你?”然后上纲上线问我叫什么我爸我妈是干什么的。我也不明白怎么就捅着了个大马蜂窝,被她一顿好说啊!从上学第一天起,我就不喜欢她了,对上学也就没什么好感。后来我二年级差点留级,四年级被授予“这个班上后进的两颗钉子”之一,我想和这第一天多少有关吧!这件事是属于忘不掉的。

还有些事情我想好好记着到难。

小时候我喜欢什么呢?玩呗!那时候住在西山山麓边上,靠着京密水渠,那时都叫运河的。也算是依山伴水了。没事儿喜欢往山根河边跑,知道很多山上的小道,好的野枣树和桑葚树。那时候还不兴拐带儿童致富,就算有人有那个胆,也没人有那个钱啊。所以和小伙伴们能自由自在地到处野跑。

记得有一次礼拜天,瞒着家里,带着还在幼儿园的弟弟翻山越岭地跑到另一个院儿,在一片收完了的玉米地里玩了半天。上面是蓝蓝的天,三面是郁郁葱葱的山,看不见别人,安静的就象为我俩准备的。那是一种带着冒险和自由的快乐,属于那天的两只莽撞好奇的小动物。

傍晚时,太阳消失在山后,山顶上金光万道。之后就是一个庞大寂静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那景致要是形容起来,就是:特深沉。还有松涛声,草木香。。。

渐渐的,山上的路翻修成灰白色的水泥路,山根下一次一次地被平出地来盖房子。昏昏谔谔地直到有一天,忽然想追溯我的童年的遗迹。试着寻找老路,明明记得方位,就发那些走过已经谙熟的路竟然消失在灌木丛中,那些酸的,甜的果实也就找不到了。再仔细看看山,已经被修的面目全非了。

这是我第一次写,写的不好之处欢迎多提意见。

家园 儿时记忆最珍贵了。。。趁没忘的时候,多记录下来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