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海尔想接盘GE的家电部分,各位大拿觉的如何呀? -- 被克隆
我怎么一听说这个消息就感觉海尔要犯TCL的错误呀,好像这GE家电一万多员工要安排起来就很恐怖。
各位大拿们给分析分析?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8-05-25/000003685732.html
路还是要走的,现在估计能搞个好点的价格
关于海尔我目前觉得有几个问题:
1、核心技术的缺乏,这么多年了,也挣了不少钱了,但是真的在技术方面的贡献很小。中央空调也是靠和三菱合资的企业在做。
2、摊子铺的太大,电脑、手机都做,这些对品牌的负面影响较大。
3、管理隐患。前段时间,看到电视购物中推销海尔的手机,说什么长途电话不需要漫游费,这种存在变相欺骗消费者的问题,没有去保持一个品牌的身份。
除非海尔这次收购的目标是占领美国欧洲市场。GE家电的产品很有自己的特色,但在中国是不适合的。
小小自满一下,多谢呀!
我主要就是觉得GE的那么多员工估计要花好多好多银子安置,因为海尔要显示优势肯定不能要在美国雇用那么多人呀。
反正,我租的房子里配的冰箱是GE的。海尔应该有这个想法,只是美国市场营销海尔的文化能整合吗?
海尔最好的学习对象是东芝.
海尔的企业文化\发展模式\研发实力与GE不达调。
美国市场是很大。不过这个胖子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最好还是不要打肿自己的脸去装。这个目标对海尔太大。利益确实有可是对海尔来说是水中花可看不可得的。
80年代日本钱多的时候有过那么一阵子类似的抽风行为。拼命涌到美国购买资产。下场是非常不好的。
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要发展,发达国家的市场不如发展中国家市场。尽管发展起来可能会很有难度。
穷人A说:“今天地主老爷跟我说话了”
穷人B问:“他对你说什么了?”
穷人A说:“他对我说‘滚’”
花一个表示赔罪
房地产看来在2011年前没有什么起色了,正好把包袱扔了。
1. GE是企业管理的全球标兵。海尔最好想想自己哪一个方面比GE牛得多。如果没有的话,对于GE都搞不定的事情,最好问问自己为什么能行。PS:GE家电的工厂早已转移到第三世界。GE家电早已不是GE的中心。
2. 北美家电行业的关键之处既不在生产也不在设计,而在于渠道。40亿美元买GE家电?还不如花4000万美元自己建渠道或者买渠道公司呢。或者花4000万美元在美国拼市场,把GE家电干死然后收尸岂不是更便宜?
3.
这段话比较搞笑。西门子把自己的手机都卖了,咋会去改卖洗碗机面包机?三星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向设计和高科技转型,那个决策就是学GE的。长虹在Apex上折戟沉沙,巨亏几十亿人民币,再动用几十亿美元可能性太小了。如果说有人有意向,基本上只会是惠而浦和伊莱克斯。总之感觉怪怪的,难道现在只是本土投行在忽悠国际投行还没出手?海尔几年前就跟贝恩和黑石合作竞购过美泰克,应该很懂行的。
4. 国资收购案中有猛于虎狼者。狼,投行。忽悠成功了他们好收交易费,自然会把稻草往金条上说。那几个“等国内外企业”没准就是他们忽悠出来的。虎,企业高管。收购后高管工资自然“全球化”。比如,联想收购IBM PC后高管的工资就加到2000多万人民币。张瑞敏现在挣不到这个数吧(虽然我个人认为应该海尔给他开这个工资)?
如果GE家电还有美国员工的话,不需要花太多钱就能拿下。Cerburus收购克莱斯勒的成本在0到几亿美元之间。GE家电不会比克莱斯勒更值钱吧?
5. 如果海尔实在忍不住不收就受不了的话,拜托别用国开行的钱或者A股圈来的钱吧。用国际私募的钱多好。失败了就当交学费了。
让您见笑了,我就像日常生活见了明星,大叫“瓦,这不是某某吗,以前都在电视里看到你,今日个见着活人乐!”
我也感觉这里头说不定有人忽悠海尔,然后自己赚好处费。
海尔很早就在美国买楼买地雇人设分公司开厂了,该交的学费都交过了。海尔的储酒冰箱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第一。几年前海尔和私募PE基金合作过,试图收购美泰克未果。应该熟悉这里面的道道。套用一句“有哲理”的话:
能忽悠海尔的,只能是海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