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讨论汉语与英语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事 -- 任爱杰

共:💬4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讨论汉语与英语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事

讨论汉语与英语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事

送交者:石坚

对汉语和英语的优劣问题,一直是网上经久不衰的话题。而且是非常伤感情的话题。辩到最后往往就成为人身攻击。

如果从单纯的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和英语是分不出优劣的。因为汉语和英语都有各自的自然,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也是在这种背景中最能表达人的意思的语言。英语之所以在现代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与其本身的语言学特点或是否为拼音文字没有关系。其地位来自于英美的霸主地位。如果英国没有那么多殖民地,美国又没有在二战后取代了英国的地位的话,莎士比亚是成不了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研究对象的。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和小半个亚洲,带来了希腊化时代,希腊语就成了那一带的国际通用语言。罗马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湖,再加上教会的保守,拉丁语就统治了欧洲一千七百多年。阿拉伯人兴起,阿拉伯语遂改造了中东和北非。西班牙人最先殖民美洲,美洲的大部分都讲西班牙语。而东亚在中国的影响下普遍采用了汉语的书面语言。

所以,哪一种语言能否成为当时已知世界的通用语言完全取决于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要形成这个现象,霸主必须操纵那个“世界”达到足够长的时间。希腊,罗马,阿拉伯,中国对其势力范围的主宰长的有几千年,短的也有几百年。如蒙古那种旋起旋灭的霸权反而会被迅速得同化。另外,在一个新的霸主没有产生之前,旧的霸主即使已经灭亡,但其语言仍然会得以保留。例如西罗马灭亡之后,欧洲一直产生不了替代它的霸主,于是拉丁语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仍是欧洲的通用语言。

当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产生后,各地的本地语言不可避免得会受到冲击,得到改造。希腊语,拉丁语对于欧洲各国语言的影响,汉语对朝鲜,越南和日本语言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而到了近代之后,随着欧洲语言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汉语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并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汉语的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汇与外来语。更表现为语法结构的变化。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遣词造句颇有不同。而现代的白话与古代的白话也并不完全是一会事。例如,现代汉语中大量使用的“的,得,地”就不完全是古文中的“之呼者也”的替代产品。又如,“完,好,了”等字的运用就有明显的时态表示。“吃了,吃好了,吃完了”都是在动词后加上时态后缀。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二字词,三字词和多字词。造词也趋于类型化,即一个词由表明归属的类型部分和表明功能的功能部分组成。例如,“轮船”表明是用轮子驱动的船,“手表”表明是戴在手上的表。这与西方语言中的词根造字法是相通的。

并不是说这种用法,在古白话文中没有,但是大量的使用却是从清末开始,到新文化运动形成高潮再定型的。汉语为什么会在清末民初产生突变,个人认为恰恰是由于伴随着中国在东亚霸主地位的结束,汉语受到了空前的挑战的结果。

当然,汉语的这一变化并不是如西方殖民地的被宗主国彻底改变,而是采取了拿来主义,选择性得把部分外语和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部分有机得结合了进来。这应该说是中国的大幸,毕竟没有了语言,文化的传承也就无从谈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在二战前对西方的新名词多半采取翻译法,制造对应的日语词并写作汉字。例如,“干部”,“同志”等等,极少有用假名的。但是到了二战失败,国家被占领,至今还有美军基地的情况下,对外来语就采取直接用假名注音的方法。于是日文从汉字占多数一变为假名占多数。

所以,讨论汉语与英语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事。现实是,美国是霸主,而美国人是操英语的。而在中国没有再次成为霸主之前,汉语是不会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而且汉语已经起了变化,已经向西方语言靠近了。这个选择不是有我们做出的。新文化的那批旗手们已经为我们作了选择。我们也没有条件再作一次选择。再作一次选择意味着抛弃已经定型的现代汉语。

我们能作的只有一件事:奋发图强,提高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到那时,让西方人用他们的语言,在他们的论坛上来讨论他们的语言与世界通用的汉语孰优孰劣吧。

通宝推:jent,caoban,胡一刀,发了胖的罗密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仁兄这篇的观点我是很赞同

虽然我的英语还凑合,但是一直坚持和洋人说英语,

和中国人说汉语,而且从不带任何英语单词。

就是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带英语单词,尽管老爸

的英语很好。

个人感觉和洋人说英语是混生活,为了钱嘛,自然

要矮点,所谓人穷志短。但是和中国人冒英文我是

理解不了的。

在这里支持仁兄的好帖子,希望更多人来光大汉语。

家园 宝推河泥
家园 这种讨论深入下去会涉及到历史、文化等等,绝非没有意义

英语有英语的优势,汉语有汉语的优势。将一个婴儿置于英文环境中,其长大了可能成为一个英文大家;将其置于汉语环境中,长大了也可能成为汉学大家。具体非要比较英文和中文的优劣,非精通于两者者,不可妄言。以我之不善英文者来批判英语之优劣,简直就是盲人摸象。

我只说一说我了解的汉语的优点吧,也可以说是英语所不具备的优点:

第一是简便。常用汉字也就几千个,学会了这些汉字,生活、写文章、看报纸等等等等都足够了。在中国,一个小学毕业生去看中国的任何一张报纸,基本都能知晓刊载文章的意思。如果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根据其特性,简单找几个词便能组成一个新词。比如计算机,电脑,意思简单明了,很有韵味,而在英语中,如果要表达出“计算的机器”这么一个含义,则太过冗长,已经是一个短语了,所以只好创造出一个新词“computer”。于是乎,英文词典越来越厚,英语新词越来越多,一个法律专业的人才无法通读一本医学专业的著作,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英文的一个缺点,即单词表音不表意。当然,要计较来说,我这么说也有漏洞。英语通过构词法也是可以表意的,比如前缀、后缀等等,但是终究相较于汉语来说,太过繁杂。

汉字(汉语)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和我们民族的盛衰有着极大地关联。传说仓颉造出文字的时候,天雷雨,鬼神哭。华夏九州,方言各异,四川话、北京话、东北话、粤语、吴侬软语、温州话、闽南语……一个讲苏州话的人和一个讲粤语的人在一起肯定是大眼瞪小眼,不知所云。据说广东话和四川话和苏州话的差别要远大于英语、法语和德语的语言差别。自秦始皇一统中国,统一文字之后,华夏神州即便经历过数次分裂,甚至分裂个数十百年,最终竟还能神奇的统一起来。这其中,我们通用同一种文字可谓功不可没。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汉语的包容性已经融合进民族性了。统一的必要性也是深入民心的。是以华夏文明能够成为全球唯一的绵延5000年而不衰的古老文明。而曾经伟大、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一旦武力衰微,帝国便骤然四分五裂,至今仍是万国林立,争斗不休。一个独立使用法语的法国和独立使用德语的德国和独立使用英语的英国,根本上正是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日见迥异,民众之心日渐分离,从此便再也难以同心同德了。尽管后世出现过拿破仑、希特勒等各路枭雄,但是他们统一欧洲的雄心终究是困难重重,难有建树。

最后,还有就是欧洲人欲困厄中国在全球发展的一个阴谋,便是大力鼓吹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而达到让世人知难而退的目的。汉语难学,大致也是中国衰落之后突然盛行于世的论调。而鼓吹这种观点的人,或者说觉得汉语难学的人,要么是居心叵测,要么就压根就没想去认真学汉语。

最后,至于语言到底孰优孰劣,我也认为各有所长。英语法语汉语都有美丽的诗作,非本国人、非精通其语言+文化之人往往难以理解。比如翻译之后的唐诗宋词全然没有那种身材意境,翻译得再好的英文诗作,也往往显得平淡无奇。

前不久恰好在哪里看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写的很深刻很有见地,我是拾人牙慧,论述不专、不精美,大致意思转述到了,看官姑且一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