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侠记忆二十三之金庸的人生观 -- 淡淡微风

共:💬39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武侠记忆二十三之金庸的人生观

放了这么多年,已经记不清楚原来有没有聊过这个话题,也懒得再一篇篇去看——估计看了就写不出新东西了,水放的太多,估计能放的都放过了。

金庸的人生观,大致上应该是儒家佛家的混合,之所以说是混合而非融合,是因为感觉上他还没有做到,还有不少矛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有很多反映,虽然他的思想一直在发展变化,却始终做不到“水乳交融”,做不到“和谐”“水火既济”,济世与出世的矛盾,始终困扰着他,当然,基本上他还是选择了最终出世,但心有不甘的样子,却总也抹不平。

结果,就差不多折衷成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这不能怪他,那时候他对佛学的了解,有些象他对围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个好像说过,就不重复了。

在我的感觉里,金庸对人生的看法始终是悲观的,这跟他自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金庸虽然成就卓著功成名就,牵强一点,也算是立功立德立言都做到了,这样的人,千古难得有一,但是在他自己的心目中,午夜梦回之时,怕还是难免要英雄泪沾襟的吧。他少年丧父,冤杀;青年中年感情失落,是单恋还是恨不相逢未嫁时,不得而知;功成名就之后,却惨遭丧子之痛,自杀。中国古人所说的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再次牵强的说,他全遇上了。这样的人生,若说是不惨,怕很难交代的过去了。但是,金庸的著作中,在他的人生历程里,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始终没有失去雍容大度之气,这是我极为佩服的。悲而不愤,哀而不伤,可以说是达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准。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气度,非大英雄不能为也。

所以,金庸稳坐武侠第一把交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可定评。

至于古龙,固一时之英杰,却整日装酷,故弄玄虚,虽然说剑走偏锋也是自成一派,总归略嫌小家子气,少了泱泱之度。或者说,古龙笔下,只有小侠而无大侠,有逸气而无豪气,有邪气而无正气,有故事而无人物。

性格决定命运,心胸决定厚度。古龙的浪子情怀,终于不够中正平和,写不出大侠的气质气度。

再看看金庸笔下主角的命运与结局吧,可以从一个侧面透出金庸的心底世界。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基本上都是没有来路的,差不多都是孤儿。大约是金庸一写到这里就没办法写父母之爱吧,那样的隐痛也就罢了,牵扯起来,一定是撕心裂肺痛不可支的。所以,今天总是不由自主的写成了现在的样子。

比如袁承志,老爸自然是千古奇冤,若说金庸没有影射自己人生的意思,我是不信的,因为实在是太象了;

胡斐襁褓之中父母就死于非命;

郭靖算是不错,童年至少有妈妈照顾;

杨过的爸爸杨康自然用不着多说,白马啸西风里那姑娘,好像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天龙八部里段誉倒是有父母,结果还死于非命,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童年也是童年有父母,一回中原就双双横死,与段誉有一拼;

虚竹有父不知,刚刚认了父母,当场惨死,萧峰从小是当孤儿养的;

唯一的例外应该是“侠客行”,可惜儿子不争气,争气的那个是不是儿子,又有问题,另外,也是从小被当作狗杂种养的:)

最牛的还是韦小宝,倒是知道一定有老爸,估计也活着,可惜不但不知道是谁,连什么种族都不知道。

——虽然后来老邓对金庸变相道歉,金庸也做释然语,心底的那份隐痛,却是终生无计可消除,只下眉头,常驻心头的了。

谈人生观,免不了要说到爱情观。

一向以为,与其说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不如说他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虽然有所偏执,终究还是精彩绝伦,世所罕匹。

但是,金庸应该是对爱情不信任的,虽然他笔下写的最精彩的就是爱情,这应该跟他的感情经历并不顺利有关,因为,他笔下最好的爱情都是被破坏的。

陈家洛与香香公主或者霍青桐,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说的清楚?

一个为他惨死,一个出家避世,胡斐爱谁?

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身,一别十六年,生死两茫茫,这算什么爱情?怎么看怎么象金庸故意使坏。

倚天倒是还凑合,可惜小昭生离,周芷若变脸,蛛儿神经质。

段誉乱七八糟,虽然金庸后来觉得不好意思给圆了场子,还是看得出本来的不怀好意;萧峰与阿朱,用不着说了,塞外牛羊空许约;虚竹那也叫爱情?

令狐冲与盈盈,是不是爱情,难说的很,对岳灵珊,大约可以令所有人想起初恋的无奈吧。

韦小宝压根就没爱情这回事儿了。

拿的出手的,只有郭靖黄蓉这对神仙眷属,可惜,双双殒命,还搭上孩子。

只是随便列了列主角,就可以看出,金庸对爱情,恐怕是没什么真正的希冀的,他对命运对人生的态度,也可以从他的爱情观里大致得出结论。

就象我以前说过的,金庸笔下爱情版本之丰富,恐怕是世界第一了,几年前专门写过一篇金庸爱情,应该有更多的叙述,怎么说的,自己都记不清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

主角们的命运,自然都是悲惨的,出生那么惨,爱情也惨,命运也就差不多用不着说了,何况,如果他们不惨,不来些百转千回死里逃生什么的,情节也就没什么吸引力,我们也不会那么爱看了。

具体的,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要不然就去看书,不多罗嗦。

看看金庸给主角们安排的结局。

陈家洛,没了爱情,理想破灭,权力倒是还在手里,可惜,只能是远走边疆,老此残生。

袁承志,回天无望,只能远走海外。

胡斐,似乎是没有结局,只能是归隐了。

郭靖黄蓉,为国捐躯。

杨过小龙女,隐居。

张无忌,退隐。

萧峰惨死,段誉携父母之灵柩归国,虚竹归隐。

韦小宝归隐。

世界之大,在金庸笔下,却没有这些天纵英才的容身之处。

在金庸的心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由他对结局的处理,可见一斑。

金庸笔下的主角,身份一直在改变,从文武全才的贵公子,到忠良之后,到唯武无文的江湖人,再到不学无术的无赖,从贵族到平民,经历了传统身份到“后现代”的过程。

金庸一直在寻找救赎,一直在挣扎,儒家济世,到最后免不了壮志未酬,道家避世,免不了有些心有不甘,佛家出世,金庸似乎是做不到的,因为,他笔下的老和尚,还都是有武功有本事能解决问题的——那就不是和尚了:)

所以很可惜,金庸找了一辈子,最后也没找到。韦小宝的结局最好,遇上好主子,耍了个滑头,算是福禄寿俱全,却并不是解决之道,问题还是摆在那里。

当然,小说未必是需要答案的,没有也无妨。

然而金庸是需要的,不然,他“心不安”。

我想,金庸老年还是孜孜不倦的要修改,大约是心里总没有着落,想找个归依吧。

别人只当小说看,他却是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自己的“意生身”看,这份感情,是不同的。

一位老人的自我救赎,我们就用慈悲心去理解吧,别老说人家这个那个了,一个个的挑起毛病来那劲头,真是令人齿冷的很。

如果我们遇到了他那些事,还不知道会怎样扭曲,怎样报复社会呢。

我是希望金庸能从佛学里找到归依,找到解脱之道的,不然,带着那么多心结离开这个世界,终归是不好的。

虽然,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生命。

可是,金庸,作为一个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自己却那么痛苦的人,我总是希望他好一些,更好一些的。

附记:

匆匆写就,自己都懒得再看一遍,既没有了当年写武侠记忆的那些激情,也没有了仔细琢磨的那份心力,看来真是老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家园 哇塞,这个沙发可是不得不抢啊~~~
家园 人生是苦
家园 老邓为什么要对金庸变相道歉啊?他们有什么恩怨,请问?
家园 没啥恩怨,当年TG搞土改,毙了老查的爹。

老查家里是地主。

家园 花。。。

话说最美的都是最初的,所以他这一再修改遭非议是难免的,只不过,我始终觉得,因为喜欢作品而去骂作者,这逻辑有点怪。

金先生晚年参佛,加上经验和环境周遭的变化,有新的感悟想抒发,又封了笔,我记得去年看过他一个访谈,就是谈改版,有句话很清楚,他说韦小宝不学无术,耍奸耍猾还有个好结局,不能这么写,不能教坏孩子。

家园 那是大恩怨了。
家园 是老邓本人与老查没恩怨啊。

当年老邓是西南的头,不管东南的事情。

毙了老查的爹肯定不是老邓批复的。

给您一篇老查的文章,是河里某个著名ID发给我的。

金庸:月云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老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死。”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小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细审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鹅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叫声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从小服侍小姐,小姐嫁过来时,小姐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懒,瑞英就帮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小姐。在江南,如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小女孩成了好朋友,有一点少年人的恋情,可惜两个人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长得很丑,不值得买。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家园 对爱情观那段还是保留一下自己的意见
家园 写得真好。
家园 :)求同存异。
家园 菩萨心肠,老婆手段,年轻人不容易明白,自然就喜欢横加指责了:)

自作聪明的人太多了,没办法:)

家园 呵呵多年以后再看,还是动容。

这样博大的心胸,这样平淡的文字,唯大英雄能本色,真好。

  • -- 系统屏蔽 --。
家园 金大虾本身是入世的,郭靖型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佛法不能

完全参透,也就不要勉强了,随缘就好.不要象鸠摩智强练<易筋经>,那就搞出大麻烦了.呵呵.

金大虾显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李敖就喜欢去占老金这个口头便宜.其实,意思不大,老金被问哑巴了,

老李就爱拿这个例子到处现.实际上是把自己现的小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