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金庸的几句扯淡(四年前的闲扯) -- 罗子轩

共:💬37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金庸的几句扯淡(四年前的闲扯)

  金庸先生的封笔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年了,而在大陆的广泛流传则只有十几年的历史,至于为评论界所重视,为时就更短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很少有人能比较中肯的对金庸先生的系列武侠小说做出评价。一些研究者的能力不足固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但更主要原因的恐怕还是因为研究者们缺乏了严肃的研究态度吧。

  所以才会有不看书就将其打倒在地,贬低的一无是处的评论;所以才会有大言不惭的尊金庸先生为大师,称其作品可与《红楼梦》相提并论的举动。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金庸研究居然还能如此声势浩大,甚至于有人建议成立“金学”研究会,其功劳恐怕是要归之于网络的了。

  网络对作者是金庸先生这样一位依然健在并且颇有影响的人的作品来说,应该是比平媒更能产生出好的评论的——一般人大概还是没勇气象王朔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但可惜的是,在数量上比平媒多不知道几十百倍的网络评论里,也根本找不出几篇象样的东西来。

  对此金庸先生恐怕是要承担部分责任的:本已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他这几年一会成了大学的文学院长,一会又华山论剑,一会又整出本《金庸茶馆》,这期间他的言论举止与自己小说及前言后记中的话互相矛盾之处实在举不甚举。

  作为商人的金庸站出来对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的作品品头论足,这实在让人难以心平气和的接受。于是不屑者更加不屑,于是吹捧者愈加吹捧。

  热闹固然热闹,但除了一大堆泡沫外,别的什么几乎是没有了。

  当然,也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金庸先生身上。且不说若没有一大帮人前拉后推,高龄的金庸先生是否能顺利的登上华山,就算他登上去了吧,那恐怕也只能是冷冷清清,叹息高处不盛寒的吧——真难想象满面红光的金庸先生吟唱“高处不盛寒”会是怎样的景观。

  商人、学者、武侠小说作家,集于金庸先生一身的这几个称谓中,学者是近几年大伙儿送的。但这还没什么,关键的是大家现在已经分不清楚站在面前的是哪个金庸先生了,于是一个个都只能在三个称谓前叩首称臣。

  但金庸先生若把最近几年的动作提前个十年,怕是不会取得如此热闹的,众人皆欢的效果的吧!

  金庸先生想吹泡泡,那也得先有肥皂水啊!

  风干物燥,火方能借风势。

  而现在,虽然有些泡沫已经开始破灭,但相比之下飞起来的却更多。

  所以恐怕还需要些时间,金庸先生的十几部武侠小说才能被摆到其该呆的位置上去。

家园 沙发,送花,等回复。嘿嘿。
家园 简单,找一百人,看他们能看完红楼呢还是金庸

红楼我看了三次,次次都看不过3章,给腻的不行。

金庸的不一样

家园 这是一座高山,呵呵

至少我认为金庸的作品,很好看也很耐看,我在十五六岁以前看的东西,现在还能拿起来看的有点滋味的,也就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就是金庸了,哈哈

我觉得呢,我看到的大部分不太认同金庸的人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武侠小说本来就不如大雅之堂,这武侠作者要坐到这样的高度,看不下去。二是因为坊间和舆论把金庸拔高和神化的比较严重,导致了逆反心理,呵呵。

其实我倒是觉得,一方面武侠小说谁说不伟大了?我就觉得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好的一塌糊涂,而且我也觉得金庸的小说,至少有那么几部,也配得上这种地位的。

另一方面呢,我想不管人家怎么说,自己心里客观的评价总是要有的,如果因为他人的不客观的吹捧和神化,就导致自己对他的贬低,我想这无非是做了别人的镜子罢了,其实比影子也没好多少,呵呵。我觉得拿金庸和红楼梦比那是穷极无聊的事情,三个火枪手能拿来和安娜卡列尼娜比么?风马牛不相及么~~~不过我因此会鄙视那些做如此比较的人,呵呵,而不会去觉得是金庸有啥子不好的。

至于说尊金庸为大师,我看没什么不可以,写小说的大师就不是大师了?呵呵。

另外呢,其实如同任何一个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一样,金庸,鲁迅,红楼梦,还不都是遭到了过度的解读?我本人认为这种解读是极其无聊的,不过这也算是地位的象征吧?也不必因此有什么不开心了。

话说回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个都能被大批研究者解读的津津有味,嘿嘿,金庸那些事情有能算什么呢?

至少,我读书时候写作文,要是写的和鲁迅先生一样,“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会被老师骂到死,要是写的和金庸一样,那我们老师开心到死还来不及呢!

家园 金庸开创了一个时代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超越他的人了

家园 花,那啥

他笔下众女子比男的顺眼的多。

家园 呵呵,无奈的说,你太年轻了:)

大陆广泛流传金庸,至少二十五年了,八三版射雕连续剧一出,满世界都是金庸了。而在那之前,改革开放以后,金庸早就暗潮汹涌,很多地方都有了,当然不能跟电视剧播出以后比。

呵呵,研究金庸,早就有了,有人想成立金学会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网络这样东西呢——你知道王朔第一次骂金庸是哪年吗?

金庸开写就成名,三十三岁写“射雕”,是一九五六年,他风靡海外华人世界的年代,可惜我们大陆人没福气参与罢了。

那时候您恐怕还没有出世,那时候的热闹,恐怕也不是你能想象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做学问,还是要沉下心来,浮夸是没有用的。多看多想,慢点说话,或许会小有所成。

家园 微风兄无恙?

哈,王朔这 2B 连金庸也骂过?见惯好多人骂余秋雨,骂得俺心里这个痛快,这狗贼把俺梦中情人马兰抢走,又出名,又赚钱,还比俺的文采好,骂得好。但是少有人骂王朔,看来还要找软的捏!不过说句实话,电视上第一次见王朔:感觉这小伙儿真是帅呆了!

家园 呵呵无恙无恙,面壁兄一向安好?

呵呵好像大规模的就骂过两次吧:)

其实王朔批评金庸的缺点还是有道理的,只是那小子说话太损,所以看不惯的人就多了。另外他关键就是批评缺点的时候说人家没优点,当然自己就先亏了理儿。

谁说骂王朔的少了啊,当年那个铺天盖地啊,报刊杂志上就不说了,还出了好几本专门骂王朔的合集,一时间江湖上风头无二啊。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惜这厮越骂越红,没办法,人家的地位是作品堆出来的,这个是硬通货,有这个做底子,骂也倒不了,金庸也是一样:)

余秋雨嘛,硬伤那么多,却死不承认还百般抵赖,又太喜欢装,自然大家都受不了啊:)

家园 花微风,这才是一个金庸读者所应该有的知识。

楼主貌似也只是看过金庸几部小说而已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花出宝了,多谢。

家园 唉,时间这个东西

唉,时间这个东西真好,什么伤都可以治。

情人节过后,微风兄发帖不断,似乎有什么原因?哈。这个春天俺下了趟山,有点想还俗的意愿,奇怪的很。不知老兄的心态还是一如既往?

家园 哈哈真是相由心生啊:)

发生什么事了啊?

现在离情人节远了点儿吧?这也能扯上啊:)))

前段时间在国内,一直没精力发东西,现在只是把那时候攒的东西发一些上来:)

想还俗就还俗啊,感觉一下,想回来再回来:)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以前我也觉得这样的局限是金庸先生的作品没能更进一步的主要原因。(说以前的意思是现在我不这么看了)

至于以想象力的衰竭为原因,更是没有道理了,《浮士德》的第二部,《复活》,《儒林外史》……不需要找更多的例子了。

其实把想象力看得过重,是对小说创作的一种误解。

家园 我们对广泛的定义似乎不大一致。

至于你的内容、口气,让你这个回复成为第一个我不大想回复的回复。

出于礼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