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柏杨先生去世 -- 别离歌

共:💬27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柏杨先生去世

  早上看新闻,见报道说柏杨先生去世,享年89岁

恰巧这些天晚上在翻看先生的《柏杨品秦隋》。柏杨版的资治通鉴虽然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但个人感觉,这套书无论趣味性和学术性,都乏善可陈,当作历史的普及型读物,有些平淡了(或许我还没有到那样的境地,或许我对柏杨期望过高吧),易中天品三国虽然无聊而且八卦,对于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普通人来说,还算有些趣味。

  最早听说柏杨这个名字,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当时因为他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大陆的很有些人还在批判他,后生小子偏偏也好讲大道理,一次模拟考试,在作文里对柏杨先生毫不客气,狠狠批驳了一番,自我感觉有根有据、义正词严,老师当时大加赞赏,难得地给了一次满分,于是至今记得。后来再了解柏杨先生,就到了大学里,在图书馆看他的《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表》,觉得一个作家下这样的功夫去考据历史,实属不易。据说柏杨的很大成就在小说上,但我没有看过,或许河里的来自彼岸的朋友读过,不敢瞎说。

  后来读书的时候看李敖的杂文,也因此对台湾的这些年来的历史感兴趣,于是找相关的书来看,也因此知道“大力水手事件”,逐渐了解了一些事情,看到柏杨的一些杂文。世事如烟,我们身处平和的年代,大概难以想象著者所处的环境,看他们骂人或觉得痛快或觉得不可理喻,但有智识的人,多少还能透过他们的文字,见到作者的精神。然而那样的时代毕竟渐行渐远,他们的背景渐渐模糊,为我们所隔膜了。不知道这于我们,是幸还是不幸。

家园 看过他的<中国人史纲>?

是这个名字吗?

家园 对于明王朝和南宋王朝的超低评价

看多了以后,发现很多源出于这本书,呵呵

个人觉得抛开水平不论,这老先生自我批判和及对自己所在民族的批判是太彻底了点~~~通俗的讲,叫做自虐

家园 我记得柏杨和td来往密切

单纯从文字上来说,我不喜欢他。虽然我这个态度被很多人说过。我看到他在每个历史人物后面都加上先生、女士,在把太尉叫做国防部长,心里就很不舒服。以今释古我不反对,可他这么做多少也是在误导群众。

家园 这大概是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吧。

台独是蒋家父子的敌人,他也是。

他老人家的文笔,没发现怎么好;他老人家的学问么,还是没发现怎么好。

办公室政治,哪里都有,其实人性相差不多。我亲身的体验:说外国人际关系简单云云,估计说话的人还在最低层,没混到要竞争一些有权力也有利益的位子的地步。所以,还是写作《丑陋的地球人》更合理一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人误国的绝响

自此之后,再无清流。

家园 他的书,翻过,扔一边去了。

文人和政治走得太近,不好。

家园 看过他的《中国人史纲》

那是还是一个中学生,拿到这部书惊为天人,如获至宝。一口气看完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本说也算是很好的中学生读本了。

这套书还在我的书架上放着,和钱穆的《国史大纲》并排。前者现在已经没有兴趣看了,后者又死活看不进去。

家园 深有同感, 上花!
家园 写史的有所思考,读史的有所领悟

那个年代的文人,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想想柏杨坐了那么多年的牢,也真不容易。他对中国的“酱缸文化”的评价到确实偏颇,比起来我更喜欢黄仁宇。黄的观点更加学术气,少了点政治。不过好像批判黄仁宇的也越来越多了。

家园 中国历史爱好者比例很高,但是几十年看得都是"农民起义决定历史,"

柏杨,黄仁宇独树异帜,洛阳纸贵,也就是在那个时代,才会发生。

他们也就是一种另类的扫盲工作者——扫的不是不识字的,扫的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理论的。

家园 我也这么觉得

《丑陋的中国人》当时看完很激动,然后出口闭口就是丑陋。最后才发现,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区别,什么中国人外国人,见到的老外,好面子,好虚荣的多了去了。

现在,在中国,很多时候公司里招个外国人,其实就是拿外国人来撑一下面子,就和古代家里买个昆仑奴的感觉差不多。

家园 国内也有黎澎不太认可农民起义学说的。

国外应该看得到他的书,还是那句话,不必因人废言。

家园 我的意思是,八九十年代一些现象,只能从那个背景才能解释

我当初看封神演义,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土行孙结婚的事。

要是现在,艳照门在网上随便看,谁去看土行孙来解决青春期的苦闷?

柏杨中国人史纲,我觉得从扫盲角度出发,也是可以与上下五千年媲美的。

另外,林汉祥写得比曹余章的好。

家园 同感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

http://www.talkcc.net/article/158170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