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 chela

共:💬14 🌺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一个人一旦学会说话,他的思维就不光受图像的影响,而且也开始受词语的影响。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者现在证明,母语对一个人会注意到什么东西、对他如何描述所看到的东西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在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海德堡大学对外德语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请参加研究的自愿受试人员观看表达不同场景的录像短片,比如说走在路上的两名女性,或者有人走向一栋房子、然后走进房子等场景。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施密托娃博士介绍了所有这些录像的共同特点以及受试人员观看之后的任务。她说:"我们总共有60个录像,它们表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但有一点最关键,那就是所有短片表现的都是动态场景。受试人员的任务是在观看这些场景的同时,尽快把他所看懂的东西用语言描述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让受试人员扮演通讯员的角色,做现场报道。但受试人员并不知道的是,所有这些场景其实都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走动型的,也就是画面上的人也好动物也好都只是在走动;另一类是到达型的,也就是他们到达了一个什么目的地。受试人员的母语背景不同,合计7种母语。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如何描述所看到的场景,和他们说哪种母语有很大关系。施密托娃介绍说:"确实是这样。要知道,每种语言都有表达所谓终点的方式和可能性。有些场景并没有达到终点,但是在描述当中,在多大程度上提到这些并未到达的终点,不同语言、或者说是说不同母语的人处理得很不一样。"

一名德国男孩有一次甚至几近绝望地说:"让我怎么说呀?我哪儿知道这些小羊羔要去哪儿呀。"海德堡的学者发现,60%的德国人、捷克人、荷兰人都会提到行动的终点或者说目的地,虽然画面上这些行动还没有结束,但这样说的阿拉伯人却只有40%。很显然,这和不同语言的语法很有关系。施密托娃说:"提不提终点,和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关。比如说,说德语的人就和说英语的人不一样,因为用德语的话,几乎非得提终点,表达得才算顺耳。"

也就是说,语言决定了人们怎么描述一个场景,原因是和德语相比,英语以及其它一些语言的现在进行时的使用范围要广得多。比如德语就不大会说"两名正在行走的女性",而更多地是说"这两名女性正往某某地方走"。

对场景的描述方式不同,是否意味着受试者对场景的感知也不同呢?为此,研究人员请受试者在看过录像大约5分钟之后,回忆他们看到了什么。施密托娃介绍说:"结果非常明显,在口述中提到终点的人对场景的记忆要好得多,比如说德国人就比英国人或者西班牙人记得牢多了。"

显然,语法特点会影响到一个人观察场景各个细节的注意程度。为了检验这一点是否正确,研究人员还录下了受试者的眼球动作和视线方向。施密托娃说:" 我们研究了受试者有没有很早就注意到所谓的'兴趣区域',也就是对一个场景比较重要的画面区域,比如说还没走到的房子等。结果表明,母语是德语的受试者比母语是英语的受试者注意所谓终点的时间要早得多,而且也频繁得多。"

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要用语言描述他所看到的场景时,他的母语就会对他怎么看、看到什么产生影响。但假如受试者没有描述任务的话,那他们的眼球动作基本上就没什么差别。也就是说,描述任务和母语对人的感知和思维起着某种过滤作用。在此,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属于一类,更多地是聚焦动作和其进行过程,荷兰语、德语和捷克语属于另一类,更多地是注意目标。施密托娃说:"我们研究小组认为,不同文化当然有差异,我们只是试图通过具体的语言学方面的现象来指出这些差异,或许还可以用它们来解释这些差异。然而,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传统或者说文化习俗并不是唯一的根源。绝对不是!"

施密托娃生在捷克,她和她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事一起研究发现的现象又引出一系列新的问题,那就是语言和文化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如果不仔细研究在一个文化中所说的语言,你能理解这个文化吗?而且,更令人关心的问题是,如今推广全球的英语会不会影响到各个国家的本色,而最终影响到其国民的、显然和语言很有关系的思维方式?

家园 Ted Chiang的一篇科幻小说

讲的就是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小说的名字是“Story of Your Life”,获得了2000年的星云奖。

家园 长知识,送鲜花
家园 赞同

的确如此啊!

家园 真长见识, 可惜没提华语的特点
家园 好文,送花~
家园 先花,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我有个问题请教

可能存在完全脱离语言的高级思维吗?

家园 我猜应该有吧

比如做几何题的时候几乎纯粹是图形思维,感觉和语言关系不大阿

瞎猜的

家园 但是

我们做几何题的时候展开思维的基本概念:点、线、面都属于语言范畴啊。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点线面的概念,又如何能做出这道题呢?

家园 中文现在有完成时态了。

做......,这个完成时态的出现对中国人的思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
家园 至少概念不是用语言的方式使用的吧

而且那些概念就算是用语言定义的,理解了以后在头脑中的图像/操作也基本和语言无关了。个人的感觉,可能其他人感觉不一样?

家园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汉语语法

古汉语在粤语中的遗留又回光返照而已。

不排除极个别人受英语“have done”句式影响盲目跟风——还以为自己很洋哩,其实“老~土”了。

现代汉语/中文有很正式的“......了”、“......过”的完成时态表达,不论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完成时态从来都不是问题。

家园 很支持这样的科学验证

唵啊吽:【原创】中西宗教差异的语言因素

唵啊吽:【原创】日本人国民心态的日本语潜意识

家园 这里思维的范畴应该指推导

几何题的推导虽然看似点线角,但依然依赖于语言构成的‘定理’上。即使开始超脱‘定理’转用‘本能’来推导,依然建立在语言基础上。

如果摆脱直接推导的限制,其他不需要语言的思维很多很多了,比如沿着熟悉的道路回家不需要语言,视线根据图像进行了直接判断跳过了语言。

这里提示我们,其实我们确实可以做到跳过语言来做事,甚至做简单的推导,但是在能够形成本能以前,还是需要用语言来构建关系逻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