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我所了解的中医中药--我的中药缘(序) -- congcguoke

共:💬20 🌺1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谈谈我所了解的中医中药--我的中药缘(序)

其实我很少上网,2个小孩子,全职工作,还要做老公的后盾,真的很忙。这两天耷拉的事让我关心了网络,看到了大家对中医中药的一些争论探讨,让我的心也痒了起来。从上学到来美前,可以说我一直是做的与中药有关的东西,也拿了中药学里最高的学位。来美后却不得不放弃我的专业,但我的心里一直有着遗憾,因为我从小就有着很深的中药情结。今天实在太晚了,以后再聊!

家园 沙发花!

谢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沙发背花
家园 花待下文
家园 【原创】谈谈我所了解的中医中药--我的中药缘(1)

孩子睡了,上来看看,却发现有这么多花了。不写对不起大家。昨天发完序之后,心里也想了很多,许多久违的记忆又回来了。我文笔不好,大家就将就着看吧!

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药铺,每次上学放学的路上经过那里,我总是要深深的吸口气。我真的是非常喜欢那种味道。有时候,他们还会晒一些药,那就更吸引我的眼球了。里面有一位老中医,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样子,非常的和蔼可亲。也许这就是好感的开始?那时妈妈有时会给姐姐买一些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之类的药吃。每一次吃药,妈妈要把药一个一个的弄碎,碾成小丸,连吓带逼的让姐姐吃。我就不明白,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这样呢?经常的,趁家里人不注意,我就偷吃一些,然后在嘴里慢慢的嚼,当然,每次被发现,少不了挨训。

最值的一提的是在某年某月的一天,我们那里来了两个少数民族的人,自称会看病,开中药。那时哪里见过穿自己不一样衣服的人,几乎天天去那里玩。现在想来,一定还没有上学?那几天里,她们的门口可是门庭如市。结果,在一天,那两个人却神秘失踪了。在院子里的一棵枣树下面有一些她们扔的草药。我当时与伙伴当然不能放过这好玩的,就在那里翻着药玩。结果,有一个药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太漂亮了,一圈一圈的金黄色的小洞,呈放射状向外排列,大形状就象下雨时的斗笠一样。当时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在以后上中药鉴定课时,我看到了它,不禁惊呼起来,原来它是关木通!

中学毕业时,那时最时髦的是考中专,象我这个年龄的人大概都知道中专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当时,面临着专业的选择,我自己选择了中药,从此也走上了这条让我自己都不知怎么说才好的行业。

家园 1st
家园 谢谢mm的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送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 多写点吧 太短 太短
家园 【原创】谈谈我所了解的中医中药--我的中药缘(2)

家里乱的象猪窝一样,不管了了,接着写。反正河里的朋友们还不知道俺家。

我所上的是一所中等专科中医药学校,在当时也是属于省里的重点学校了。学校里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各个方面抓的都是非常紧,校风非常非常好。可惜现在虽然升为了高等学院,但听说真的与以前没有办法比了。老师说起来时是无奈的口气。想想也是,以前的中专都是“精英”上的,现在呢?专科学校,掏钱就可以了吧。

中药学在学校里是三年制,一些基础的课程包括解刨,生理,微寄等考查课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必修课。当然,还有一些课程象方剂学,常见病等就是一些中医专业的擦边球了。下面的是一些主要的课程:

中药学:主要是讲每一味药物的性能功效;

中药化学:这个大家都知道;

中药鉴定:简单讲就是鉴别中药的真伪与优劣;

中药药剂:就是丸膏丹散;

中药炮制:通俗讲就是象做饭一样做药;

药用植物学:简单讲就是采药了;

中药药理学:这个大家都明白吧?

这些课程当然是相辅相成的了,比如说,鉴定药物可能需要化学方法,药剂也离不开炮制与化学。这些专业也基本上是现在中医药大学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可能名称不一样。如新药开发专业,可能是药剂,也可能是药化,就看导师的方向了,但基本上是离不开这些方面的。当然还有一些专业比如中药管理学,中药种植等这些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了。

写到这里,真的赞扬一下以前的母校。当时一些课程真的是搞的有声有色。比如鉴定学,有比武大赛,就是把眼睛蒙上,只用手摸,口尝,鼻闻来决定这是什么药物。当时也是我的拿手好戏。不学中药的同学不知道,不信,你可以去药店尝尝下面的药物:熟地,黄芪,细辛,你就会明白我讲的了。鉴别真伪,主要是对名贵药与易混淆药的鉴别也是非常重要的,里面的方法各种各样,以后再谈一些名贵药怎样造假与鉴别。至于优劣,则大多是靠地道产地与经验。比如枸杞子大家都熟悉,也一定写的是宁夏的了。买的时候一定要买那种小而饱满的,可不要看着个头大才好。还有川贝,也是小的那种珍珠贝好。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植物学,我怎么就是不上道。在我的眼里,韭菜与小麦是一样的。我在采药时发现这真的是一种天赋,有的同学是非常利害的。大家都熟悉益母草这位药物吧?他老人家婴儿,中年与老年不一样,我与同学一起采药,看见了,问这是什么药物?同学说益母草。走了一段,又有一种植物,问,什么药物,同学说,益母草。下次又问,还是益母草。当时就晕菜了。还有那些纲目的,在我看来怎么那么没有意思呀!当然,我心里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听说一位老教授就是在一开始的纲目没有弄好,倾尽一生精力研究一植物,结果后来发现此物非彼物,悲剧一场。

当时我们这些中专生毕业时就业市场还是不错的虽然是面向基层,但当时是“双向选择”,同学们大都满意。大致的分配这几个方向:药检所,中药房,药材公司与药厂。药检所听起来很好听,可进去以后,中专生多是打杂的。药材公司在当时是很好的选择,男同学有门路的都进去了,女同学大多都去了药房,还有很多同学都去了药厂。风水轮流转,现在看看各位同学,混的真的不一样,有自己开公司的,有自己干个体的,也有下岗的。当然,大多数同学都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做着自己的贡献。我呢,则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分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药剂科里工作了。在此期间,我对中药深深的失望,也了解的药剂科里的一些猫腻。

注明一下:请勿转载。

家园 快收拾猪窝吧
家园 还真是想好好看看中医方面的文章呢,各花,加油!
家园 这种专业人士写的亲身经历最好看了。花您了。
家园

看的好亲切,我小时侯也是在医院长大的,那时候大院里,一楼是门诊,小偏房里是药房,二楼是药剂所,三楼就是医生自己住的地方,小时侯家里没人照顾我,我妈就是带我去上班,她自己忙,我就整个医院上窜下跳,有时候钻到病房去,那时候最爱去药房,管西药的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爱给我吃酵母片,管中药的是个老奶奶,总给我留开胃的山楂糕,还有那个应子,但是不准我多吃,后来我每天都去她那里报到,看她分药,说实话,那晕晕忽忽的一屋药香,现在想起来,都还闻的到,可惜抱志愿那会,对父母的职业深恶痛绝,绝对不选教育和医科,现在想想挺无知的,呵呵,不过挺可惜的,后来医院搬迁以后,上的很多先进的仪器,中药房,越来越小了。

家园 哈哈,送花得宝

是看了您的酵母片和山楂糕才回的。

小时候后在姥姥家待的时间比较多,我妗子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家里面开个小诊所,普通的药还是有一些的。

于是,表哥、表姐总是拿酵母片和山楂丸给我吃,

比较起来,还是山楂丸最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