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哈佛的西藏研讨会 -- 文化低

共:💬20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哈佛的西藏研讨会

外链出处

看来西方学术界还是非常客观的

有两点比较有意思,一是不允许媒体参加-_-! .二是当场一民运份子和印度的学者PK起来.看来这次藏独闹得连民运都不支持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觉得那个C很有意思。

其实只要回到一些事物的基本物质基础上,如民生、建设等方面,人们很难不找到共同点。要是陷入文化相对主义(你永远也理解不了我们,因为我们文化不同)或宗教(我们爱怎么就怎么,这是信仰),就没完没了了。

家园 非常冷静的好文章,多谢转帖。我尤其赞同。。。

常冷静的好文章,我尤其赞同

当然,我觉得这次的一个教训是,事实上一直以来的教训都是:再也不要把记者赶走。媒体总是有偏的,媒体总是批判的,但你不让媒体看事实的真相,媒体只会更偏更批判。你没看这么多媒体猜不出高原上发生了什么,又不相信官方的报道,最后反而去相信流亡政府的数字。你让越多的人看事实的真相,真相不会被越描越黑的。你不让媒体在那里,没有任何人会帮你说话,你让媒体在那里,不会所有的人都撒谎。

半个月前我说了不该禁止CNN BBC去西藏采访,它们如果撒谎就通过法律手段告它们。结果在河里招来不少批评(不奇怪),支持的一个都没有(奇怪)。

家园 CNN、BBC是没法告的。

告的话就成了迫害了,更何况你自己是个共产党政府。当初封杀这两个鸟是正确的。当初他们要在现场,他们也不会去报道打砸抢,只会报道武警封锁寺庙,和尚绝食,让动乱分子在现场对全世界做政治宣言,那后果将更可怕。现场已经有the Economist和ZDF的记者,他们看到听到拍了照片,做了见证人,就足够了。

事实上很多主流严肃媒体早已看到了现场发回的证据,他们不是偏见,他们也不是为了渲染(绝大多数西方民众不看国际新闻),他们只是有自己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做新闻是个苦行业,做国际新闻更是,没有深刻“政治信仰”的人是不会来做的。来中国会做正面报道的到现在为止只有做时尚、潮流的记者。

家园 可以到李光耀那里取经,人家可没少搞西方媒体。

政府告媒体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是咱们的政府拉不下这个脸,觉得掉架子。

政府告媒体怎么会就成了迫害了呢?这在西方并非罕见。

家园 耀耀在西方媒体很臭,你不知道吗

新加坡经常给西方媒体描绘成某种法西斯国家,虽然说整体上好是正面的,因为人家在“正确的队伍”行列里。

西方媒体经常讥笑耀耀去中国推广“新加坡”模式。要是中新政府稍微有点矛盾,西方媒体就笑话,“原来‘新加坡模式’连在中国都没市场”。

这毕竟是个西方文化霸权的市场,西方文化中又以英美为主导。日本虽然努力融合,但仍经常给挑刺,唱个卡拉OK旅个游也要经常给人笑话。德、法要是和英美不和,就成了“老欧洲”了,连French frites都变Freedom frites,而同样表示不同意见的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就屁事没有。

说到底,英文媒体谁都看,但看的人经常是无法左右英文媒体的。布莱尔敢单挑BBC,这世界上没第二个人敢。

家园 【讨论】很多人认为,西藏在中国,西藏研究在西方.

事实是,西方学者对西藏的研究既深且广.我手上的资料基本来自西方学者,国内和藏族的也有,但是总觉得资料没他们的全.

所以说,如果媒体说自己对西藏问题不了解那不是可能的.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偏见.

家园 西方媒体对自己的政府也很少有什么好评。

西方媒体是第四权,向来以监督政府自居,对自己的政府也很少有什么好评。

跟媒体打官司只是为了澄清事实,这就足够了;不是要它们接受我方的观点,这点不大可能。但是不打官司,连事实都澄清不了。

家园 那是因为别人毕竟是发达国家

你到西方国家的藏学系,国内的图书、学科杂志一应俱全,每个月都有新书。你在国内,别说藏学这样的冷科,就是热门学科订一份外国的图书和专业杂志都非常难,有了教授也藏着护着不让学生得到,生怕有去无回。

老外教授来中国,买书都是成堆成堆的买,而且都是私人用。中国的教授出国,看到好书左捡右捡,回去还要想办法报销。

现在国内设施赶上国际水平的也就电子、生物之类的战略性学科。

家园 倒也不能说只可能是偏见。

你看看DL在媒体上的出镜率就知道了。而又几个藏学家会在电视上露脸?开个学术会议还拒绝媒体采访。谁的影响大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所以我反复强调我们要勇于去跟他们抢媒体阵地。

家园 【讨论】嗯嗯,关于这个买书,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985"和一般学校是不能比的.

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年会,去年我也去了,去的时候就看着"985"们高谈阔论.笑称,最发愁的一件事是,手里的钱花不出去.每年都有那么个2,3百万没法花.

所以说啊,和他们是没共同语言的,咱们小学校的话,一年的购书经费也就1百万左右.有的学校图书馆自主性比较强,买书能自己拍板.大部分都是校领导牵头.通过招标,集中采购.说实话,倒不是没钱,实在是这种方式买不了书.

2月份开学,定计划,报上去讨论,一切顺利的话,3月份排标,还顺利的话,5月份才能订好供货商.然后等他安排时间带我们出去采购.6月份书基本能到位,OK,暑假.开学的话,加工上架,正好迎接国庆.

你说老师购书,看他和图书馆关系怎么样,关系不错的话,可以放在零星采购中给报了,然后也不知道算借还是算送给他.

外文资料倒不是不给订,关键是供货商太不稳定.

当然这些都是小学校的麻烦,"985"他们都不存在的.

家园 可怕的不是批评,而是软刀子杀人

批评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括。西方主流媒体对自身的批评,着眼点是制度的缺失,他们对中国这样非阵营的国家,着眼点是政权的合法性。你可以比较西方媒体对民主改革以前台湾的报道,对皮诺切特时代的智利的报道。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些政权不乏批评之声。令人感兴趣的是什么方面他们不批评。

将媒体称为第四权是太夸张了。人们常爱举《华盛顿邮报》推翻尼克松为例。尼克松被推翻是因为有个势均力敌的民主党,不是因为媒体。主流媒体可以对小布什刀征笔伐,人家可以凭Fox这样(原本非常非主流的)财团媒体获得连任。

再说有什么可以告的。西方媒体这次3.14报的绝大部分是第三方内容(引用),小部分也是事实(虽然是选择性的)。人家只是裁个照片,并非画照片。你手里没任何实打实的证据。你之所以相信对方捣了鬼是因为你真受了损失而已。

家园 呵呵 读书就要读重点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所以 我都放弃去普通高校教书了

现在也后悔了

家园 觉得这点说得很对

批评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括。西方主流媒体对自身的批评,着眼点是制度的缺失,他们对中国这样非阵营的国家,着眼点是政权的合法性。

家园 给一个典型例子

As far as the ‘Bad China’ mindset, I once tried to add a category to my blog (now defunct) called ‘Good News about China.’ I asked all my students to scan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s websites and send me articles that contained good news about China. I received 1 article forwarded by 1 student in over 4 months.

有点夸张,但离事实不远。

出处:外链出处见文后第一个评论(署名Dave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