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事件】【原创】 同西安事变有关的几个人物的小故事 -- 阿康
很可爱呀,无论是老蒋还是小张,包括戴笠雨农。。。。
俺读史就喜欢可爱的人,不喜欢不可爱的人,比如俺喜欢宋朝的赵皇帝们(参看萨兄的宋仁宗一文),就不喜欢明朝的朱皇帝们,就是可爱与不可爱之分。
俺喜欢民国时期的人物,不喜欢现代的人物,原因也在于此。民国人物昨天通电全国,口诛笔伐,悬赏捉拿,明天却把酒言欢,称兄道弟,毕竟有一份温情在;而49年以后,人人却变成乌眼鸡兼白眼狼,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同枕人可以成为叛卖者,人伦亲情俱丧,这不是人的世界,而是动物世界。
历朝历代都有好有坏,就看是怎么说了。例如明朝熹宗皇帝,多么天才的一位木匠,那手木匠活,就是没人来说,可惜了。
民国的特色是合纵连横,大家比着劲地发通电,个个长篇大论、调子高高,做起事来却油头滑脑,没几个认真的,都想着怎么给自己捞好处。只有一个吴子玉,自比关公,却忘了他的主子不是刘皇叔,开府洛阳,一场春梦。不过也有几个刺刀见红的,否则陆建章、徐树铮、姜桂选的脑袋哪里去了?
民国的问题就是斗争不彻底,留下了那么多的后患。后世吸取了这个教训,力争处处刺刀见红,于是人人自危,顾不得人伦道德,动物世界也就成为必然。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咋天又看了一遍角斗士,发现世上有些地方是不需要这部片子的。
否则以后无轮留大陆还是去台湾,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何敬九就是一例。
最近事情特别多, 偶尔上来也就看看, 很少写东西拉
看到自己这个旧贴, 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之初强硬主张武力解决。
最终,因为“力”不及蒋系人马,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显然,何应钦有逼迫张,杨解决蒋,自己得以当老大的野心,蒋介石等人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回到南京后,蒋介石怎么就没有处置何应钦呢?
中共这方的说法是认定何应钦要乘机夺权, 但国民党方面却不太承认, 我认为, 何也许有这种想法, 西安方面对此亦不得不防, 但形势的力量使其未成事实, 何的行为也没有落下明显的把柄.
而且, 不向"恐怖分子"妥协, 应该是一切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持有的原则立场, 记得"空军一号"么, 美国总统被恐怖分子劫持, 但美国政府的应变方案是, 副总统代理, 并且不能因为顾及总统的个人安全而 Compromise 国家利益.
后来宋子文要去西安, 因为他有担任政府公职, 还曾遇到阻力, 于是后来"掩耳盗铃"地以"私人身份"前往.
而从南京的策略上看, 软硬两手, 一面采用一切手段准备谈判, 一面军事威胁, 也没有什么错误.
所以, 蒋没有什么理由处理何.
征战沙场,逞智勇而克强敌,还需要一些别的素质。非所谓风华绝代者所能办。
百里先生生当乱世,可谓武人有为之时。其侧身军界,久负天才之誉,历经战乱,而未真能统兵一试其才。相信并非当道者不识大贤。其自身当有确实的不足之处。
他最应该能打仗的时候中国正在内战,不合他的口味,因此专心去做国防教育。此后潜心国防研究,是中日战争的战略指导者。当时他教出来的学生象陈诚,白崇禧,蒋鼎文都是方面名将,而蒋已经属于他们上一个辈分的了,因此主要作为中枢的军谋人物。他英年早逝,恐怕也是未能真正做一线指挥官的原因。否则以华军40年前后的困窘,蒋恐怕也要上前线了。
拯黎元”安邦护民之旨。
而不应该用来作军阀的工具打内战,把国家建设交给政治家来处理,所谓“军人不问政治”,不是说军人不管谁下令都去打仗,而是指的军人不介入国内党争。
那么,没有枪杆子撑腰的政治家,大概也就不敢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
假如军人真的不干政,大概就接近民治政府的状况了吧。
看来是比较超前的思想,不过对今日建军依然有他的意义。
将军还是才子,书法是魏晋风骨,下面这幅字便是他的,您有兴趣不妨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