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京北追匪记 六 -- 萨苏

共:💬83 🌺2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京北追匪记 六

上一篇链接出处

这个被击伤俘虏的土匪,真名杨丙黎,曾在王凤岗部当过连长,抗战期间直接指挥过多起对军属,村干部的屠杀。这个人尽管经过抢救被救活,依然由于血债累累,在1953年12月被河北省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死的时候这个杨丙黎倒是很坦然的样子,头一天在牢里大唱《盗御马》,狂喊“下去给梁绍玉当牛作马!”

梁绍玉是杨丙黎的老乡,少年时候的拜把子兄弟,后来成为共产党员,到杨部作兵运工作时被杨凌迟而死。

杨唱《盗御马》颇有来由,因为《盗御马》的主角窦尔墩是献县巨盗,是河北历代土匪的偶像。河北民风对土匪感情复杂,杨唱这个戏词,显然是有把自己和这位侠盗并列的意思。但杨丙黎为匪,杀害得多是对方的家属妇孺,“侠”字只怕不相干,而真实的窦尔墩虽有侠名,却是一个采花贼,跟他并列,也没有什么好光彩的。

土匪的思维,往往与常人不同,这股土匪的副大队长韩玉树在被俘后曾说了一句话 – “能不能让我死在固安?”韩匪是固安人,王老爷子以为他是要死在老家,韩却眨眨眼,摇头道 – “因为我杀的人都埋在固安。。。”

是表示自己做鬼也是凶鬼?还是“冤有头债有主”的宿命?过了这么多年,老爷子也没想明白韩玉树的真实意思。

等大车回到南苑,大队长马永臣已经等在那儿了。

他当时正在城里侦破另一起案件,一接到报案的通报,就觉得这件事不寻常,可能牵扯出数十起大案的线索来,所以立即放下手头的案子,匆忙赶来。一到就听说王培伦这个组不但把人抓来,而且供了,高兴得马大队直捶王老爷子。

高兴之后的事情,就是决定下面怎么做了。

已经发现了巨匪的踪迹,似乎应该立即调集兵力,制定方案,斟酌时机,进山清剿。。。什么的吧?

王老爷子提出的方案跟这些完全不同,他的建议,是严格控制消息,就用现有人手,立即出击二道河子,给土匪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

他认为,调动大队人马,可能惊动韩匪的耳目,使其警觉逃逸。事实上后来证明老爷子的看法完全正确,开国大典前夕,马永臣亲率治安纠察大队清理社会环境,就捕获过王凤岗残部一百七十多人,他的人在北京成立颇有根基。韩玉华匪帮的眼线后来经查明甚至打入了政府机构。而目前如果没有人报信,韩匪上下总要有一两天的时间才能意识到韩永良,杨丙黎的失踪,利用这个时间差对土匪进行突然袭击,或有最大收获,甚至有可能趁消息没有走漏,把匪帮剿灭干净。

特别是,他希望先把那个“军师”抓了再说。

根据土匪的供述,这个担任联络参谋的“军师”并不是跟随韩玉华的老底子,身份十分神秘,他掌握着所有土匪的化名,而且很狡猾,装什么象什么,哪怕是装共产党工作队的干部,都惟妙惟肖。多次土匪遇到暴露的危险,都是这个“军师”从容应付化险为夷。

总之,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

马永臣当即批准了王的方案,问王老爷子有没有什么要求,老爷子说没别的把你枪借我用用。。。

马大队长到南苑,带来了一辆吉普车。王老爷子带着四杆枪坐这辆车直奔二道河子。马永臣则返回市区同步调集兵力。上车的时候,那个抓捕高手自然同行,老爷子犹豫了一下,把机关干部也叫上了车。

没想到这小子后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老爷子对这次居然坐汽车去抓土匪,记忆十分深刻,快啊!土八路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五十年代初期公安人员有机会坐这个玩意儿也有受宠若惊之感。当时北京城里车少得很,老爷子说快啊,一个多钟头就从南苑到了北京最北头,靠近了隐藏在深山里匪巢 -- 二道河子。

这个速度今天令人不可思议,但确实可信,马永臣大队长从东单到南苑,才跑了二十分钟啊。那时候坐吉普的感觉比今天坐飞机大概爽多了。

这是个荒凉而死气沉沉的小镇,政权建设的盲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两年多了,这地方,依然让人觉得仿佛毫无关系,土匪虽不敢公开在这里活动,但把它作为联络点,可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二道河子,就是今天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乡的二道河小镇,毗邻汤河,周围山高林密,地势险峻。这是个满族乡,至今盛产山珍野味,不过,昔日的荒凉早已一去不复返,这里现在是京城人“农家乐”旅游的好地方。

为了询问韩玉华匪帮在当地活动的情况,我把电话打到了长哨营乡的政府办公室,接电话的是个姓齐的官员,没有多少官腔,热情爽朗。听到我问起土匪的事情,冷了一下场之后,齐先生说那个野味旅游大集,收费是有依据的,但确实有些高,乡政府已经作了批评。。。

这和土匪有关系么?

半天才澄清误会,原来长哨营乡下属部门刚刚组织了一个野味旅游大集,收费高了些,被人捅上了新闻,说这是旅游乎?土匪打劫乎?这个新闻弄得当地政府焦头烂额。所以,我一问土匪,齐先生脑筋就短路了。

澄清误会以后,齐先生笑过,说我们这里没有闹过土匪啊。

那么,早年呢?二道河那里。

早年怀柔倒是有过土匪,据说是在红螺寺一带,没听说二道河闹过土匪。

我说的是五十年代初期。

哦,那我就不清楚了,我那时候刚出生啊。。。

看来,历史的画面,很容易被时间掩盖。

拐弯抹角,老王他们找到了土匪的接头地点。

这土匪的接头地点,是个大车店,找到的时候天色已晚,院门紧闭敲门也不开。

怎么办?来硬的难免打草惊蛇。

难不住老爷子。

王老爷子一看敲不开,改砸门了。“咣咣咣,请开门!我们是部队上的。”

二道河没有建立政权不假,只表示它没有固定的政府人员,但它毕竟是共产党的地盘,“部队”是怎么回事儿还是清楚的。那年头还真没人敢不给部队开门。不一会儿就有个上年纪的女掌柜出来了,自称是店主,耳朵不好,连道怠慢。

老王把腰一杈,端起一副领导的架势,对人家客气地说:“我们部队路过,想借住一下啊。”

那时候部队借住是平常事情,毕竟是共产党的天下了,虽然依然保留了南京路上不入民宅的好传统,总比以前多了可以征用旅店,公共建筑借宿的权利。当然,如果借住私人开的旅店之类地方,走的时候还要付钱的,没哪个部队敢打白条。

女掌柜自然殷勤接待,老王就更拿出领导的派头,一间房一间房地看过来 – 哪间房子空着啊?女掌柜回答这间这间都空着呢。。。

就一间有人。

有灯,客人没露面。

老王瞅冷子漫不经心地瞧瞧 – 窗户纸上没有人影,就这么不大个屋子,站着坐着都该有个影儿吧?人呢?

仿佛是风吹的,那屋的房门微微闪开了一条小缝。门缝里,也看不到什么。

就这一眼,老王背上的汗已经有点儿出来了。

老爷子心里明白,那人就贴着门边站着,侧着眼睛从门缝往外瞟呢,多半手里的枪机头已经打开,谁开门就是个鱼死网破。

即便不开门,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人,也是人家的活靶子,指不定枪口就顺着自己的脊梁瞄上来瞄下去。

这个戏要是演砸了,后果不言自明。

所以老爷子不演了,出门喊一嗓子,带着部队就进驻了。

真有部队啊。哪儿来的部队呢?

和韩永良一战以后老爷子不敢托大,过怀柔县城的时候把城里新编的公安队(大约一个排,相当于现在的武警)带出来了,长枪短枪的,就为了万一打起来有个接应,这回可好,这个公安队正好给老爷子充当群众演员了。

他可还没详细交待,所以公安队的战士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只以为市里的干部带着去某地执行任务,这种无知,无形中成了最好的掩护。

部队住进来,那个有人的屋子,灯反而灭了。

事后,土匪交待,看到真的是部队进驻,而且是颇熟悉的怀柔公安队,便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儿,确实是偶遇,反而放心 – 真要抓他,没有弄这么多新兵蛋子跟着起哄的道理。而且,这些投宿的人情绪自然,话语轻松,也一点儿不象对这里有多少戒备的样子。

灯下黑啊,今天可以睡个好觉了。土匪想得很好。

他没想到一群新兵蛋子中,混着老王这个豹子。

深夜,全店的人都睡熟的时候,三条黑影悄然出现在那所有人住的房子外面,无声息地接近了屋门。

这三个人,就是老王,那个抓捕高手和机关干部。

老王侧耳听了听,屋中传出的是呼呼的鼾声。

他辨认半晌,确定屋中只有一个人的呼吸,把枪插好,轻轻把准备好的半壶清油倒进了门轴里,对身后两人打了个招呼 – 你们掩护,我上!

屋里这小子面子大,老王要给他亮一手自己抓人的绝活,这一手在整个公安系统都有名气,叫做 – “挑坑”

这还是当年八路军武工队抓汉奸时候琢磨出来的绝招呢。

[待续]

关键词(Tags): #京北追匪记(jack)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1弄个沙发,慢慢看
家园 花之
家园 又栽坑里了

那个谁,记得给俺送晚饭

家园 入坑
家园 英雄“挑坑",我"跳坑"
家园 绝望中

照萨哥进度,进匪穴大概还要6-8集

家园 貌似没有“那个谁”吧,呆鹅还是单身呢~~~~~

坑里边饿着吧~~~呵呵。要加快进度找到那个谁

家园 花了看
家园 不带这么刺激淫的

拖出去翻过来打

家园 虽然有准备,但这个坑也深了点,根本见不到头呀
家园 看出来没有?王英雄可是萨鲶鱼的克星!

一个“挑坑”,一个挖坑!

估计老萨去了,在房间底下不动声色挖个大坑,那土匪小子梦里头就毫无知觉的掉下去了。

四面准备铙钩手,几只长短枪顶住土匪脑门,活捉不在话下。

工兵司令老萨立头功。

家园 抗议!抗议!挖坑也就罢了,竟然发展到“挑坑”了!
家园 严重怀疑老萨这“跳坑”是在编排俺们呢!花
家园 别。。。

这个“挑坑”至今是公安部门的标准擒敌动作之一,老萨伪造不来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