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It is just a movie---《集结号》 -- 齐眉
没看《集结号》之前对其的期望值曾相当之高,网上的讨论和朋友的反馈中,称赞场面火爆的有之,影院里泪洒当下的有之,争论影片是否鼓吹“人性”的也有之,而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看了这么多年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和说教之后,我想看看以脑子活络和善拍贺岁片著称的冯导究竟能拍出一部怎样不同的战争片。
找了个周六晚上一直看到周日凌晨三点(没办法,春节回国的时候各大影院都已过了上映期),并没有预想中般的激动人心,甚至连一点流泪的欲望都没有(奇怪的是偶看《断背山》最后恩尼斯收藏杰克的衣服时虽然努力睁大了眼睛却还是没有阻止泪水流下),“It is just a movie”,平静的关掉电脑,洗脸然后睡觉(直到9点被同学的短信吵醒)。
《集结号》给我的感觉是熟悉的似曾相识的,是啊,《拯救大兵瑞恩》我看了至少有三遍,一部如此相似的片子怎么能不让我感到平淡?从汉克斯一门心思要完成任务到张涵予执著的要给自己的战友找一个说法,从对血腥的战争场面的描述到战斗中短暂的“灵魂出窍不能自己”,甚至连战士全身着火这个镜头也被棒子分毫不差的移植了过来,所不同的仅仅是中弹的是喷火兵的背囊和燃烧瓶。冯导可能凭借此片超越了自己,但却没有超越斯皮尔伯格和我曾经的期望。
还是先拍砖,本人基本是个军盲,虽然经常去英雄本色的版面晃悠,但是基本属于100%看热闹的类型,自然不能火眼金睛的识别出电影中关于武器装备的各种bug,不过依然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原谅冯导,暂且列为不足一。不足二,配角特点不够突出,形象不够丰满,《拯》中就有临死前呼唤妈妈的医疗兵,不愿脱离战场的瑞恩,高塔上面对坦克的狙击手,为了解救小姑娘而牺牲的迪塞尔等等,而《集》中就只有王宝强和文化教员给我的印象较深,战争中他们都是普通一兵,但这并不代表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就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且红花也需要绿叶衬托,这样的片子需要给人更多回味的角色。不足三,战争场面比较《拯》(十年前的电影)没有突破也就不说了,毕竟技术和资金可能不允许,但是对战争的残酷除了血腥的场面和镜头应该还有其他的方式来描写吧。不足四,是否有逻辑问题?(此条属于探讨)坦克会不会在没有步兵跟随的情况下单独冲锋?(记得好像国军在抗战时就吃过类似的亏,怎么到了解放战争还是不长记性)文化教员在炸窑之前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致命伤,为什么要把自己封在窑里陪死去的战友而不和谷子地一起乒了?美军是否会如此粗略盘查身着韩军军服的人,如果这个地区本就不该有韩军出现呢?
但对于冯导的尝试和试图表现的东西,还是觉得有可取之处。首先还原了战争的本色,那不是一个浪漫的只有激情和光荣的游戏,有血有泪也有牺牲,有恐惧绝望也有无奈,而我们平常看到的宣传似乎有意无意地淡化了这方面。其次就是人性,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对这个词这么的排斥,就算它或许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强行出口免煮柿油的衍生物,但这个使我们不同于动物的东西就那么可恶吗?人性是什么?在我看来人性是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当年战场上的士兵追求的不就是这个吗?),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如果我们简单的将战争定义为了信仰而去消灭另一个阶级,或者是为了战争而战争,那些在战争中消逝的老兵他们是否会感到不安呢?而正是他们的牺牲使我们今天有了一个坐在这里谈人性的机会,是的,他们可能不懂也不会该怎么表达,但他们曾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追求过。
曾经有一个来新加坡数年的“老共产党员”颇为“得意地”对我说他得了“爱资病”,我心里暗暗替他庆幸党和组织没有把他派到某非洲小国,如果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只是物质文明,如果他们搞得不是所谓的“愚民学”而是“全民厚黑学”......您还会得这种“爱资病”吗?
您的一些意见不敢苟同
但有一点我们似乎是共通的:这部片子抄袭(或者说剽窃)的味道太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