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方伪科学种种 -- 水风

共:💬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西方伪科学种种

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 Name of Science

By Martin Gardner

马丁?加德纳 著

贝金 译

长正 校

根据Dover Publication Inc. 1957年第二版译出

扫校底本:《西方伪科学种种》,知识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

      第一章 论伪科学

      第二章 地球扁平中空说

      第三章 毁灭世界的怪物

      第四章 福特派

      第五章 飞碟

      第六章 盘旋运动

      第七章 打倒爱因斯坦

      第八章 艾萨克?巴布森爵士

      第九章 探矿魔杖和探矿魔摆

      第十章 显微镜下

      第十一章 地质学与《创世纪》

      第十二章 李森科主义

      第十三章 仇恨的辩护士

      第十四章 大西洋岛和莱穆里亚

      第十五章 大金字塔

      第十六章 医学迷信

      第十七章 江湖医生

      第十八章 养生怪论

      第十九章 丢掉眼镜!

      第二十章 偏执的性理论

      第二十一章 生命能说

      第二十二章 意念说

      第二十三章 普通语义学及其他

      第二十四章 从相颅骨到看笔迹

      第二十五章 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

      第二十六章 布赖德?墨菲及其他

家园 【文摘】第一章 论伪科学

自从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以来,科学的声誉在美国就象原子云一样,迅猛地升高起来。大专院校中,选择某门科学作为一生事业的学生,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用于科学研究的军事预算,空前庞大。专门论述科学的书刊,源源不断地出版,数量之大,超过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即便是在消遣文学方面,科学幻想小说也大有取代侦探故事之势。

  目前,科学一派兴旺,然而却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后果:一种鼓吹新奇的“科学”理论的人物应运而生。这种人所以出名,不妨说是沾了那些享有声誉的科学家的光。那些科学家们对于这种人自然不屑一顾。他们正埋头于一些更为重大的问题。但是,知识比较贫乏而又醉心于耸人听闻的发现和药到病除的万灵药方的人们,往往就成了这类人物的大喊大叫的热心追随者。

  1951年,美国各地有几万个精神出了毛病的人,进入到“意念的梦幻”中去。他们在这种梦幻中,沿着他们的“时间轨迹”回到过去,试图回忆起他们在胎儿时期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成千上万病情比较复杂的神经病患者,把意念疗法看作是江湖医术的秘方,正坐在“生命能箱”里增加他们体内的“生命能”。还有无数的中年家庭主妇,正打算吃一种含有丰富酸乳酪、小麦芽和赤糖糊的食物,指望能活到百岁。

  伪科学家们活跃的领域,不仅是精神治疗和肉体治疗方而。人们原来以为,对《旧约圣经》中奇迹故事的原始解释,已经随着威廉?詹宁斯?布赖恩的去世而不再时兴了。可是,这种解释现在却又时兴起来。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伊曼纽尔?维利科夫斯基医生不是已经提出了这样的事实:就在约书亚命令太阳和月亮停止下来的那个时刻,地球也就停止转动了吗?50年来,地质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直在通力合作,要使那些复杂的、精密的探测地层结构的仪器臻于完善。可是,按照著名小说家肯尼思?罗伯茨的说法,他们是在浪费时间。只要有一根带叉的细树枝就够了,而且,他还振振有词地写了一本论战性的著作来证明这一点。

  自从1947年第一次报道飞碟以来,多得不计其数的人深信,地球是处在另一个星球来客的窥视之下。对弗兰克?斯卡利所写的《飞碟背后》一书表示赞赏的人认为,这种神秘的碟子是由金星上的居民驾驶的,他们和地球上的人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只有3英尺高。最近出版的杰拉尔德?赫德写的一本专著,提出更加有力的理由,认为这些飞碟是由火星上具有智能的蜂驾驶的。

  在二十年代,报纸广为散布一些生性偏执的学者们的种种臆测。每个星期天,赫斯特系的《美国周刊》都要刊登一篇耸人听闻的科学幻想奇文。每天出版的日报中,都连篇累续地登载一些未经证实的报道,什么发现巨大的海蛇啦,在古代建筑物的奠基石里发现了活蛙啦,或是有人用镶配的金牙收听到无线电广播啦。但是,在随后的20年间,在新闻出版界逐渐形成一种不成文的科学道德准则,通讯社要雇用称职的科学作家;大城市的一些主要日报都聘请了训练有素的科学编辑;美国医学会逐步开展了一个运动,反对报界宣扬医学骗术,反对本会的会员发表未经同行充分检验过的研究材料。今天,在美国报刊杂志的科学报道中,鬼话连篇和以讹传讹的情况,比过去是少得多了。

  出版杂志和图书的各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形成这一自发的准则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四十年代以后,这些出版公司开始倒退了。《惊人的科学幻想》一向是一份最好的科学幻想杂志,它却首先向公众报道了精神病学中的伟大的“意念革命”。《实事》杂志由于发表了飞碟是来自另一星球的这一消息,因而发行量大增。《哈泼斯》带头发表文章,颂扬维利科夫斯基的非凡发现,《科里尔》和《读者文摘》也步其后尘,紧跟着发表了类似的文章。《星期六晚邮报》和《观察》大肆鼓吹盖伊洛德?豪泽的赤糖糊崇拜论,就在同一个月里,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弄到了几本他的畅销书《模样年轻,寿命久长》。这个政府机构指控说,由于该书蛊惑听闻,如在出售赤糖糊的罐罐旁边摆上该书,就构成对这一产品的“吹嘘罪”。

  许多大出版商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销路了。诚然,罗纳德?哈伯德的《意念说》书稿过于荒诞,一些较大的出版公司对它不感兴趣。但是,维利科夫斯基的同样荒诞的著作,却找到了两家非常有名的大出版商。肯尼思?罗伯茨写的关于用一根魔杖就能探水的著作、斯卡利描写飞碟的书以及赫德的更为异想天开的论述,都是一些大出版公司发行的。

  当有人就所有这些问题向书籍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法问时,他们的回答是现成的:美国是一个自由国家。如果公众愿意大量购买某种书籍,他们作为公仆,难道没有权利,甚或可以说是义务,来满足这种需求吗?

  只要稍稍尊重独立思考的人,都不会要求出版公司和杂志应在任何形式的政府强制下,只出版经有权势的科学机构批准的材料。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过去20年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自发的道德准则,是否值得维护。例如,维利科夫斯基的著作被广泛地宣传为天文学的一个革命性的发现。诚然,出版商完全有合法的权利出版这样一本书。同样的道理,有些科学家威胁说,除非该出版公司从它的书目中剔除维利科夫斯基的著作,否则就将抵制它所出版的教科书。这些科学家也是在运用他们的民主权利,提出有组织的抗议。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一个个人责任感的问题。

  也许我们是在小题大作。有人会说,出版一些有关火星蜂人的书籍来刺激一下公众的想象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科学家们是不会被愚弄的,具有科学知识的读者也不会被愚弄。如果有人愿意掏腰包购买这种鬼话,那有什么要紧?答案是,当人们被哗众取宠的科学言论引入歧途时,这就完全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了。成千上万的精神病患者,迫切需要经过培训的精神病专家的护理,却沉溺在种种迷信疗法之中,从而严重地耽误了治疗。在那些接受这种可疑的疗法的病人中间,已出现自杀或精神错乱的事例,其数字是惊人的。一个有声誉的出版商,决不会考虑出版一个被其同行们普遍认为是江湖郎中的人所写的关于癌症疗法的著作。然而,这类书和《意念说》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

  象维利科夫斯基所写的那些非医学的书籍,以及有关飞碟的专论,究竟产生了什么久远的影响呢?除了有害的影响之外,很难看出还有别的什么。谁能说出究竟有多少正统的基督徒和犹太人读了《碰撞中的世界》这本书后,由于听说科学已经证实了《旧约圣经》中的奇迹,就会倒退回去相信圣经学的那些原始解释呢?门肯曾经写道,如果你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从火车车窗里扔出一个鸡蛋,都会击中一个原教旨主义者①。这是25年前的情况,时代已经改变,但是人们容易忘掉,反对宗教迷信的斗争要取得胜利,还是多么遥远的事。在美国南方的许多州,成千上万的中学生物教师,至今仍然害伯教进化论,因为他们唯恐失掉工作。当已故的富尔顿?奥斯勒在《读者文摘》中热情地欢呼维利科夫斯基的著作科学地证实了对圣经最可悲的解释时,有识而开明的基督徒,不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无疑地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飞碟又如何呢?我听到许多读过有关飞碟书籍的读者们,用毫不含糊的言词责备政府固执地拒绝透露有关这些令人难以捉摸的大盘子的“真相”。人们愤怒地指出,政府的“保密政策”,是我国军事和政治领袖们对美国人民的智慧完全失去信心的明证。

  出版科学中的这些胡言乱语,产生了一个更为令人遗憾的影响,就是,他们在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读者们的思想中,混淆了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不是科学知识二者之间的界限。公众的思想越混乱,也就越容易成为伪科学理论的俘虏,而这种伪科学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受到一些强大的政治集团的支持。正如我们在以后的各章中可以看到的,德国准科学的复兴是和希特勒的崛起同时发生的。如果德国人民在区别好坏科学方面受过较好的训练,他们难道会那样轻易地听信纳粹人类学家们所宣扬的疯狂的种族论吗?

  归根结蒂,要反对伪科学的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众有知识,能够把有声誉的科学家的著作与自欺欺人的无识之徒的作品区别开来。这一点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做到。当然,总是会有一些两可的情况难以区分。但是,黑色是经由许多程度不同的灰色才逐渐变为白色的,这个事实并不是说,区别黑白就是困难的。

  实际上,这涉及两种不同的“连续统”。一种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用证据证明到何种程度的尺度。在这个尺度的一端是肯定错误的理论厂象意念说这种观点;只有一天生命的胚胎居然能够可靠地记录下他母亲的谈话。在这个尺度的中间,是一些发展中的理论,即可以自圆其说的假设,但由于缺乏充分的数据,因而很容易引起争论,例如宇宙膨胀说。最后,在尺度的另一端,是一些几乎可以肯定属实的理论,如认为地球是圆的或人与兽是远亲。要确定一个理论被证实到什么程度,是个极端困难的问题,而且需要专门知识。事实上,要给假定以确切的“概率价值”,是没有什么现成方法的。然而,这一类问题无需麻烦我们。因为除了少数的事例外,我们要讨论的只是那些非常靠近于“几乎肯定是错误的”理论。它们毫无可取之处,这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第二个连续统是科学家资格的尺度。它也有两个极端,从明显地是值得钦佩的科学家到同样明显地是不配称之为科学家的人。有一些人的地位是可以争辩的:有的人,他们的理论是否出于神志正常,尚在两可之间。有些人,在某一方面有资格可以称之为科学家,在其他方面则不然。有些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可以称为科学家,其他时期则不然,等等。所有这一切,不能使我们无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有一种自封的科学家,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被叫作偏执狂。所以称之为偏执狂,根据不在于他的观点新奇,也不是因为他的研究出于一种神经质的动机。根据就是用以估价理论的技术标准。如果一个人坚持提出一些观点,全都和一些有用的证据相左,而这些观点又不能为进行严肃的考虑提出一些合乎情理的根据,那么他的同事们就会理所当然地给他起个绰号,叫偏执狂。

  偏执狂们在知识和智力两个方面,都是很不相同的。有的愚昧无知,几乎是文盲,他们的活动只是向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发“怪信”。有的则粗制滥造地写了一些小册子,通常由作者自费出版,书名老长,封面上印着作者的像片。还有一些人才华横溢,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所研究的那门科学,往往具有很深的造诣。他们的著作简直可以和那些真正立论精辟、有着真知灼见的文章鱼目混珠。但是,尽管有这些千差万别,绝大多数的伪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这些偏执狂们是在与他们的同行们几乎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从事研究的。这不是指地域上的隔绝,而是指和本专业的研究工作者没有富有成效的接触。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隔绝并不一定是偏执狂的一种标志。科学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既没有科学期刊,也没有什么学会。同一领域的科研人员之间的互通讯息也是很困难的。更有甚者,社会往往要对这种通讯施加巨大的压力。在伽利略这个典型例子里,宗教法庭迫使他处于与人隔绝的状况,因为教会觉得,他的观点破坏了宗教信仰。甚至到了达尔文这么近的时代,宗教保守主义的压力仍然如是之大,以致达尔文及其为数不多的赞助者们,在反对那些比较受人尊敬的生物学家的意见时,几乎是处于孤立的地位。

  今天,这种社会情况已不复存在。科学摆脱宗教控制的斗争,几乎已经取得彻底的胜利。教会团体仍然反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不过,这种反对已不再能支配科学团体或报章杂志了。每门科学都已建立了颇有成效的通讯网。检验新学说的广泛合作,在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检验过程不受上级“正统做法”的控制。在这种现代的结构中,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不断的资料交流,因此,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要想闭门造车已不可能。

  现代偏执狂硬说,这种闭门造车并非出于本愿。他声称,这是由于已经建立起来的科学团体反对新思想的偏见。这种说法是冉荒谬不过的了。今天,科学杂志中充满着稀奇古怪的学说。成名的捷径往往是去推翻人们坚定不移的信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著作,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虽然这一成就最初遭到相当大的反对,但总起来说,这还不失为一种理智上的反对。除了屈指可数的例外,那些反对爱因斯坦的有声望的人们,谁也没有把他斥为想入非非的狂人。他们所以不贬斥他,是因为他多年来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辉煌的文章,并且被公认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内,他的相对论几乎已赢得普遍的承认,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悄悄地发生了。

  历史上也有不少新的科学见解遭遇到可悲的结果。当然,否认这些事例是愚蠢的。这些新见解没有得到公平陈述的机会,后来证明却是正确的。伪科学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读者提起这些事例。传统的心理学反对研究催眠现象(由于梅斯默既是一个偏执狂,又是一个江湖庸医,就更助长了这种情况),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医学方面,巴斯德的灭菌说、麻醉剂的使用以及塞麦尔维斯博士坚决主张医生在接生前手应消毒等众所周知的事例,都说明一些学说曾经遇到过同行的强烈偏见。

  也许,科学上顽固不化最为昭著的例子,莫过于十八世纪天文学家不肯相信陨石确实是从天空中落下来的。由于人们反对中世纪的种种迷信和荒诞不经的故事的情绪仍然如此强烈,因此每当陨石坠落,天文学家们就坚持认为这是从某处捡来的或是大风刮来的,要不就是那些声称亲眼目睹者在撒谎。甚至伟大的法国科学院也对这种民间传闻加以嘲笑,尽管它早先就已对流星现象作过一些研究。一直到1803年4月26日,有几千块小陨石坠落在法国的莱格尔镇,这些天文学家们才肯认真地对待这些坠落下来的石头。

  还可以引用其他一些事例来说明科学上因循守旧的情况和各种偏执狂人物作出重大贡献的情况。患有精神病的德国内科医生罗伯特?迈耶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时,一个与科学不沾边的门外汉,也会作出一些令人震惊的预见性的猜测,如斯威夫特对火星的预言(下文将论及),又如塞缪尔?约翰逊相信(在1781年,即细菌发现前约80多年的一封信中说)微生物是痢疾的起因。

  但是,在把当代某些怪人的著作同常被一些奇文所乐道的这些从前的事例进行比较时,必须十分审慎。在医学方面,我们必须记住,医疗技术成为一门严格的学科,还是最近50年前后的事情。人们可以回想,医学在其初期总是和迷信搅在一起,难分难解,而且还可以找到无数的事例说明,一些科学家的见解当时虽不服众,后来却证明是正确的。其他科学部门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今天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心情,是渴望新的见解。在目前进行的探索癌症治疗的伟大工作中,人们总是千方百汁地在寻求各种治疗办法,不管这种疗法是多么古怪、如果说科学杂志错不该把一些有问题的论文发表了,那也不过是为了讨论和检验,希望从中发现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几年前,有人问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位学生,他们那天的讨论会开得如何。一家新闻杂志引用他的话说,“好极了!我们上个星期学到的有关物理学的一切全不对头了!”

  诚然,人们到处都可能遇到反对新观点的无理偏见,特别是年岁比较大的科学家中更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是如此,上了年纪就有一种固执己见的自然倾向。不能责备一位不自觉地反对某一理论的科学家,因为这种理论有时可能使他一生从事的研究成为泡影。即便是伟大的伽利略,在开普勒提出行星椭圆运动的理论已获得强有力的证明很久以后,还不承认这个理论。用艾尔弗雷德?诺伊斯的话来说,幸而总有一些“大踏步肯赴汤蹈火的年轻人”,他们可以充当科学革命的开路先锋。

  还必须承认,在某些科学领域中,从经验中获得的资料仍然不能说明问题,某一种观点可能获得一批狂热的拥护者,而且变成为一种僵硬的教条。例如,对爱因斯坦学说的一些修正意见,有时就遇到这个学说当初曾经遇到过的类似的反对意见。而且,无疑地,读者至少熟悉一种人,他们把一种特殊的精神分析学当成为一种宗教;如果这种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受到对立的精神分析学的拥护者的质问时,他就会大发雷霆。

  实际上,一定程度的教条,即顽固正统观念,对于科学的健康发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②它迫使科学家在他的学说能够被人们认真考虑之前,用一种新的观点去收集需要的证据。如果这种情况不存在,那么,科学就不得不去检验出现的每种新奇的思想,从而成为一堆乱麻。很明显,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们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果某人宣称月亮是用新鲜的乳酪做的,不可能指望专职天文学家会从天文望远镜上下来去写一篇详尽的反驳文章。劳伦斯?拉弗逊在一篇出色的文章《偏执狂与科学家》(《科学月报))1951年11月)中写道:“一部内容完备的物理学教科书,也只能给维利科大斯基一部分答案,因此,科学家不会认为值得在这件事上花费力气,这是不足为怪的。”

  还是言归正传。现代的伪科学家,完全置身于那些紧密连成一体的渠道以外,而新的思想正是通过这些渠道得到介绍和评价的。伪科学家孤立地进行研究。他不把他的研究成果送给公认的杂志发表,或者,即使他送去,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因极为充分的理由而被拒绝发表。在大多数情况下,偏执狂者不具有那种才情,去写一篇即便貌似重大成果的文章。结果,他发现投稿杂志不用;参加学会也吃闭门羹,而且,几乎遭到他那个领域里一切够格的科学家们的忽视。事实上,有名的科学家对这位偏执狂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除非他的著作通过非学术性的渠道广为传播,或者,这位科学家有专门收集偏执狂文献的癖好。因此,这种古怪的人物只好独自走一条孤单的道路。他对着自己创办的组织发表演说,为自己编辑的杂志撰稿,而且,直到最近只是由于他或他的追随者们筹足了自费印书的资金,才得以出书。

  伪科学家的第二个特点,也是使他更加孤独的一个特点,就是妄想狂的倾向。③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引用一本最新的教科书的说法,就是“症状为慢性的、全身性的、逐渐发展的妄想,不具有幻觉,不时有轻微的恶化、减缓或复原的趋势。”精神病学者对于妄想狂的起因,说法很不一致。即便不是如此,讨论每个病例的起因也显然不属于本书的范围。不过,一个偏执狂者独自拼命地反对他那个领域里公认的权威时,必然陷入一种强烈的个人自大感,这是容易理解的。

  如果自封的科学家象常见的那样,以强烈的宗教信仰为支持,他的妄想狂就会减轻到最低的程度。想用科学来支持宗教信仰的愿望,就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例如,我们研究一下现代反对进化论最激烈的人物乔治?麦克里迪?普赖斯就会明白,他那样虔诚地相信耶稣死后第七日复活的说法,足以说明他在地质学上何以有那些奇怪的观点。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事例中,妄想狂的因素几乎总是存在的。否则。伪科学家就不会有那么一股劲头,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如果这个偏执狂是假装的,只是为了赚钱,或是为了恶作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那么,显然他就不会作出妄想狂的样子来。不过,这类例子是很少见的。

  真正的假科学家的妄想狂倾向,大致有这样5种表现。

  (l)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除他以外,每个人都离开了正路。他常常骂他的对手愚蠢、不老实,或有其他卑鄙的动机。如果他们不予理睬,他就认为这意味着他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如果他们竟然反击,这就会加深他的妄想,自认为是和一批恶棍在作战。

  不妨看看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真理是宝贵的……我宁愿坚持正确的东西而陷于孤立,不愿随波逐流去盲从错误的东西……由于坚持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已使我遭到某些同行的斥责、蔑视和嘲笑。人家看我是古怪的、乖僻的、不可思议的……,但是真理毕竟是真理,尽管世上所有的人都反对真理并转而反对我,我也仍然坚持真理。”

  这段话摘自华盛顿费尔菲尔德的查尔斯?西尔维斯特?德?福特1931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的前言。他在这本小册子中,证明地球是扁的。每一个伪科学家或迟或早都会流露出这样的情绪。

  (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公认的学会不让他去演讲。杂志拒绝接受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书,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作为“毒草”来评论。他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卑劣的阴谋。患有这种偏执狂的人从不认为,这种反对态度可能是因为他的书中有什么错误。他却深信,这完全是由于那些功成名就的学阀的盲目偏见,这些科学界的高级神父,唯恐他们的正统地位被人推翻。

  他经常坚持说,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攻击总是对准他的。他把自己比作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的伟大人物。如果他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缺乏科班资格,他就会把这种压制归结于科学界的一种共济合作风,未经过相应的入会仪式,就不准他登堂入室。他反复提醒人们注意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由外行人完成的这一事实。

  (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的理论。当牛顿成为物理学方面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后,在这个学科中便出现了一些离奇的作品,疯狂地反对牛顿。今天,对于爱因斯坦这样的大权威,也出现了一种古怪的物理学理论,看来又要借牛顿的名义来攻击爱因斯坦了。同样的挑战,还表现在硬要同已得到充分证明的信念④唱对台戏的倾向中。数学家们证明,角是不能三等分的,于是偏执狂者就硬要把它三等分⑤。永动机是制造不出来的,他偏要造一个出来。有许多古怪的理论,要把地球引力代之以“推力”。某些现代的偏执狂们坚持说,不是细菌引起疾病,而是疾病产生细菌。贝茨博士说,眼镜对眼睛无益而有害。我们在下一章里还要谈到赛勒斯?蒂德怎样把整个宇宙从里到外翻转过来,把它塞进一个仅在内部有人的中空地球之中。

  (5)写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大量使用杜撰的名词、术语。精神分裂症者有时说的就是精神病学家所谓的“疯活”,精神病人觉得这些活有意义,但其他人则莫明其妙。荒诞科学的许多典型著作,都带有一种“疯话”的味道。

  偏执狂的智商是低的,已故的韦伯?格伦?沃利瓦就是一例。他认为地球的形状象个馅饼,他没有收到什么信徒。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思想家,就会发明一些深奥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论。他就能够写出一些学识渊博、立论精辟而且往往具有大量正确的科学论据的著作,为他的理论辩护。他的花言巧语就会具有很大的说服力。他的世界的各个部分就象拼板玩具~样,通常是巧妙地拼凑在一起的。要想在任何形式的辩论中胜过他是不可能的。他已经预料到人们的一切反对意见。他能出人意外地用一些独出心裁的回答来对付人们的反对意见。就在地球形状这个问题上,一个外行也会发觉同一个地球扁平论者辩论是无能为力的。萧伯纳在《政治手册》一书中对一次会议作了淋漓尽至的描写。一位地球扁平论者在会上的发言使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都哑口无言。萧伯纳写道,“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挑不起来的那种反对意见,纷纷向他袭来,而他听到过他们的意见何止千百次,他好象玩九柱戏一般,轻而易举地就把人们认为无法回答的问题全打发掉了,直气得人们七窍生烟,火冒三丈。”

  在以下的各章,我们将对近年来的一些主要的伪科学家作一番深入剖析,将着重于美国本国的一些怪人。也会谈到英国的一些著作和欧洲的一些怪诞理论,但不涉及许多其他语言的偏执狂作品。这些作品译成英文的寥寥无几,而且原著也很难弄到。此外,这些著作通常和美国的情况无关,因此与美国的偏执狂的著作进行比较也毫无意义。

  对于少数例外,还要就“神秘学”这个广泛题目的一些理论稍费功夫。例如占星术,现时仍有成百万的信徒,但这与科学毫不相干,看来不值得加以讨论。太阳黑子带来晦气这种说法,在守旧的买卖人中间颇为盛行,他们爱把走运还是背运看成象自然现象,是由远方的什么事物造成的。这是古代把人事与天象联系起来的迷信观点的残余。但是,这些作品要说属于天文学,不如说属于经济学更为恰当。诚然,社会科学方面也有荒诞的著作,但是,这些著作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评述,将从天文学这门与人间景物相去最远的学科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开始,经由物理学和地质学再到生物学,然后通过人类学和考古学来探索人的问题。本书用4章来探讨医学方面的伪科学,然后讨论性理论、精神病的迷信疗法和了解人的性格的方法。最后,本书还要对莱因博士的值得尊敬的著作进行严肃的评价,并对探索灵学的一些其他勇士们稍作涉猎。

  在这些无聊的事业上所浪费的大量智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那些迷惆的科学家们竟被别人蒙蔽,走向荒唐的极端。反过头来,他们又蒙蔽别人,把别人也带向那里。看着这种情形,不但使人感到可笑,有时也使人感到可怕。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追随者们往往是很有学问的,有的还是知名人士,但他们在识透上帝所设置的外部假象方面则学识不足;而在为自己疯癫的反叛精神寻求出路上,却往往是肯下功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对这些“科学家们”共同保有的特点,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开始呼吸到他们那些异想天开的世界里的空气时,就会对他们活动所在的那种气氛渐渐熟悉起来。

  就象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在一个新的病人走进他的诊室时,一眼就能断定某些病痛;或者象一位警官从那些逃过了普通人眼睛的狡猾行为上辨认出罪犯的类型一样,也许我们能够学会一遇上未来的科学偏执狂就能认得出来。

  我们一定会遇上这样的人。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可以预料,在未来不久的岁月里,就会有形形色色的这类人物,带着一些迄今想象不到的理论应运而生。他们会写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书籍,作一些激昂慷慨的讲演,组织一些激荡人心的迷信活动。他们会获得1个,或是100万个信徒。不管怎样,我们对他们保持警惕,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有益的。

________

  ①指以绝对相信圣经之记载,如神迹、处女怀孕、基督复活等。为基督教信仰之基本而排斥进化论的人。――译者

  ②伯纳德?科恩的杰出文章《正统观念与科学进步》着重地谈到这一点。该文载于1952年10月份的《美国哲学学会会议录》。同期还载有埃德温?博林富于睿智的讲稿《科学信仰的合法性》,它是该学会1952年关于科学非正统性专题讨论会的开幕词。另见斯普拉格?德?坎普的《正统性与科学》,载于1954年5月份《惊人的科学幻想》。

  ③1952年,一个科学偏执狂者由于妄想狂而干了一次无意义的谋杀。一个自封为天才的年轻的退伍军人,名叫贝阿德?皮克斯。一天早晨,他走进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物理学会的办公室,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把一位他过去从未见过的18岁的速记员杀死。他在被捕后,说出了杀人的原因。该学会拒绝发表他写的一本书《怎样才能永生》,讲一种用电子学延长寿命的理论。他相信,如果杀死该学会的某个人,事件闹大了,这本书就会为人所知。他在1949年印了一本名叫《热爱物理学吧》的小册子,分送科学家约6000册,其中10册送给了爱因斯坦。皮克斯对记者说:“爱同斯坦置之不理,我想他是个疯子。”

  ④最有趣的“唱反调”的理论之一,是英国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奥斯本?雷诺兹(1842~1912)的“颗粒宇宙说”。雷诺兹在利用湿沙作试验的基础上作出结论说,空间是由装得严严实实的球体组成的,每个球体的直径只有光的波长的七千亿分之一。物质的粒子不过是一些空的气泡,在这种稠密的、有弹性的、颗粒的介质周围移动。介质中的“孔”越大,周围颗粒的常态“堆”中的畸变就越大。重力就是这种畸变所产生的压力。多见他的《对宇宙结构的一种异见》(1902)和《宇宙的次结构》(1903)。均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⑤指不能用圆规和直尺对角进行三等分。――译者

家园 第二章 地球扁平中空说

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实心球体,两极稍呈扁平状,地球的周围是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宇宙。自从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以来,没有什么人再怀疑地球是圆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地球的形状遂成了伪科学家放纵想象力的幸运领域。

  关于地球,有三种古怪的理论,每种理论在本世纪都拥有数日惊人的信徒:一是沃利瓦的地球扁平说;二是认为世界是中空的,两极处是开口;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是,我们住在一个中空球体的内部。

  很难令人相信,任何一个生活在原子时代头10年中的有文化的美国人,居然会怀疑地球是圆的。然而,这种人却有几千之多。他们绝大多数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叫作齐翁的死气沉沉的小镇上。这个小镇位于密执安湖边,在芝加哥以北大约40英里的地方。这些人是一度非常昌盛的“齐翁基督教使徒教会”这一教派的残余信徒。这个教派是一个靠祈祷治病的名叫约翰?亚历山大?道威的苏格兰人于1895年创建的。

  道威牧师于1905年被人撤掉了齐翁镇“总监督”的职务。以后30年,这个6000人的村镇曾被韦伯?格伦?沃利瓦的铁腕所统治。镇上绝大多数的公民都为一个拥资百万美元的“齐翁实业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生产的商品品种繁多,从精致的花边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美国城镇禁止星期日饮酒、娱乐等法规没有比这里更严厉的了。驾驶汽车路过湖前的人很快就知道,不能在这个村镇停留,因为他们如果吸烟或在礼拜日吹口哨,就有可能被逮捕或罚款。

  沃利瓦一生深信,地球的形状象一个烤饼,北极在中央,南极位于圆周边上。他多年来一直说,谁要能向他证明地球是圆的,他就奖他5000美元。事实上,他已作过几次环球旅行,宣传这个题目。当然,在他看来他并没有环绕地球航行,只不过是沿着一个平面的圆周行进罢了。

  按照沃利瓦的说法,有一堵巨大的冰雪长城阻隔着,使船只不会驶出地球的边缘,落进冥冥的世界中去。在冥世之下是一个下层的地府,那里住着亚当时代以前曾经在地球上显赫一时的民族的灵魂。星星比地球小得多,围绕着地球旋转。月亮自身发光。至于太阳呢?下面就是沃利瓦关于太阳的说法:

  “认为太阳的直径有几百万英里,与地球相去9100万英里,这是愚蠢的想法。太阳只有32英里宽,距离地球不过3000英里。情况一定如此,完全合情合理。上帝创造太阳,为的是给地球照亮,他必然要把它安放在靠近服务对象的近旁。如果有人在齐翁镇盖所房子,却跑到威斯康星州的基诺沙去安装电灯为它照明,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教派办的刊物《医病之叶》,1930年5月10日出版了一期天文学特刊。篇幅达64页之多的这期刊物,全面地阐明了沃利瓦根据《圣经》和科学提出的地球扁平、不动说的种种理由。其中有一篇文章问道:“任何一个严肃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人,难道能够简单地说他相信地球是用这样一种不可能有的速度在运行?如果地球跑得这样快,它的方向如何?顺向走要比逆向走容易。而风就要逆向吹来。但是,谁会相信这朴说法呢?一个人跳起来,离开地面一秒钟后,就会落在原来地方的193.7英里以外,谁又会相信这种说法呢?”

  证明地球旋转最有名的办法之一是使用一种叫做“傅科摆”的装置。这种摆是用一件重球悬在一根很长的金属丝上制成的。当重球来回摆动时,惯性使它总保持在同一的摆动面上,而它下面的地球则在转动。结果是,摆动面似乎是在缓慢地转动。上述那篇文章一口气就把这个证明给吹翻了。文章作者问道:“如果说,地球的运动与摆的运动有关系,那么你干吗还要推那个摆呢?每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人必会看出,真正的事实是,如果地球真象天文学家说的那样在飞快旋转,那么,摆就会一下于飞到空间去,并留在那儿。”

  不过,这期刊物精彩的地方是一幅横贯两版的照片,展示出威斯康星州的温尼贝戈湖12英里长的湖岸线。照片的说明是:拍摄使用的是 8×10伊斯特曼牌摄景照相机……镜头在水面上3英尺处……任何人都可以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去奥什科什亲自看看这个景致。带一副大倍率双筒望远镜可以看到对岸很小的物体,无可怀疑地证明湖水表面是平的,或者说是水平的……,这幅照片的科学价值极大。

  由于沃利瓦的无知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那些奇怪看法背后的心理动机,要比更高明的偏执狂者的动机容易看得明白。这些偏执狂者会引经据典、机智伶俐地进行论战,而把自己的动机隐藏起来。沃利瓦的动机有两个,一是想要捍卫宗教的教条,二是狂妄自大,以致于脱离现实儿乎达到精神病患者的程度。第一个动机无需细说了沃利瓦有一次就宣称,“我们是原教旨主义者。我们是唯一的真正的原教旨主义者。”他说得很对,《圣经》里有许多章节,如果照字面看,就是说地球是扁的,不是圆的。而且,道威教派的重大原则(可以说它的实质)之一,就是对《圣经》的每一个字都按它的字面意义来理解。

  但是,把沃利瓦对大体的看法,解释为不过是解释《圣经》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方法,这只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也许在过去的时代,整个事情就是这样的。在宗教出现的最初几个世纪,在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得到肯定证明以前,人们不难看到,一些天资聪颖、经纶满腹的神学家们,宁愿从字面上来解释《旧约》中的章节。例如,圣奥古斯丁或马丁?路德认为人不可能住在地球的下面,因为那样一来就不能在基督再临时看见他从天而降了,对于这种看法我们倒还可以理解。但是,二十世纪的人居然不相信地球是圆的。我们又该怎么想呢?

  答案就在于沃利瓦的狂妄自大。他把所有的天文学家都看成是一群“可怜的、”无知的、自以为是的蠢货”。有一次他自吹说,“我能够在一场智慧之战中,把世上无论什么人都打得一败涂地。我没有见过一位教授或大学生,在任一学科上的知识,赶得上我的百万分之一。”有一次,在法庭上进行辩论时,他大喊大叫地说,“凡是和我较量的人都要完蛋。注意听着!墓地里躺满了想要打倒沃利瓦的家伙。另一些人也会去那里的。全能的上帝将会惩罚他们。”虽然他那个教派的人数从未逾万,可是他居然大言不惭地说,“我刚刚开始我真正的事业。我要向美国其他各州宣讲福音,然后是欧洲。”

  沃利瓦常常预言世界末日行将到来。他曾经把1923年,1927年,1930年和1935年定为世界末日到来的年份。这些年头一个个过去了,他的预言一再失灵,九重天庭并没有象画轴那样收卷起来,可是他从不想想他的那些预言有什么错误。他死于1942年,这又是一个意外。因为他曾经指望靠吃巴西胡桃和含脂牛乳一类的特殊饮食活到120岁。

  今天,齐翁镇已是时过境迁了。其他教会已经进入。地方法规已被推翻。姑娘们可以涂日红、染指甲了,夏天在恩诺克林荫道上即使穿着短裤也不会再被逮捕。说来奇怪,纽约大学现在拥有齐翁实业公司的优势股权。但是齐翁镇还有几千名年事已高的沃利瓦的追随者,在这个村镇里过着平静的日子,用他们已经过世的领袖的话说,他们仍然是“所谓的原教旨主义者,……斤斤计较于进化这类小事,而对现代天文学这件大事反倒不放在心上”。

  虽然,无论在齐翁或在齐翁以外的地方难以找到一个非原教旨主义者而相信地球是扁平的人,但是;要是以为所有有关地球形状的古怪说法都来自宗教迷信,那也是不对的。在最近几个世纪中,不属于宗教说法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美国步兵上尉约翰?克利夫斯?西姆斯的地球中空说了。西姆斯在1812年的战争中由于作战英勇而崭露头角,后来从陆军中退役出来。他把余生用来使美国人相信:地球是由5个同心球体组成的,两极有直径达几千英里的开口。

  他最初于1818年宣布他的理论,广泛散发通函,征求100名“勇敢的伙伴”和他一道进行一次极地远征,前去北方探察一个不久就会被称为“西姆斯洞”的开口。这位陆军上尉坚信,大海流过两极的开口。在球体凹人的内部和下一个球体凸出的表面,动植物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人们愈是对西姆斯的理论投以嘲笑,他就愈加愤慨,而且更加起劲地要去寻找“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他简直是着了魔。他用了10年的时间在美国各地旅行.带着浓重的鼻音结结巴巴地到处演说,想为他的航行筹募经费。1822年和1823年,他又向国会提出申请,要求为他的旅行拨付费用。他的申请被无声无息地搁置起来,然而他的第二次申请,居然赢得了25张赞成票。1829年,他由于演讲操劳过度,搞垮了身体。死在他已定居的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城。在这里,人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儿子为他竖立的一座风雨剥蚀的纪念碑,上面雕有一个石头的中空地球模型。

  从两本书里可以找到关于西姆斯这种奇怪观点的全面介绍。一本是这位陆军上尉的头号大弟子詹姆斯?麦克布赖德1826年写的《西姆斯的同心球体论》;另一本是他的儿于阿梅里卡斯?西姆斯1878年发表的《西姆斯的同心球体说》。为了阐明地球中空说,这两本书根据物理学、天文学、气候学、动物的迁移习性以及旅行人的报道等,提出几百条理由。还不限于此,书中还说,一个中空的行星,就象人体中空的骨骼一样,是造物主安排万物的一种坚实而经济的方法。正如一位门徒所说,“一个中空的地球,里边可以住人,就可以节省下大量材料。”这位上尉的儿子作出结论说,“道理、常识,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类似的事物,都支持这一理论,使之确立起来。”

  西姆斯的信念,对于当时的科学丝毫没有发生作用。但是,这些信念对于科学幻想小说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1820年,一位无名作者,用西伯恩船长的笔名出版了一本名叫《西姆佐尼亚》的描写空心地球的幻想小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意是:有一艘轮船驶向南极开口,那里的一股强大的水流把船吸过了“世界的边缘”。西伯恩船长在地球凹进去的内部发现了一个大陆,给它命名为“西姆佐尼亚”。他在那里遇着一个友好的种族,他们穿着雪白衣服,说话声音美如音乐,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的理想之邦。艾德加?爱伦?坡未完成的《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描述的也是这一类的航行。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可能没有受到西姆斯理论的影响,但是,后来的许多小说和几十个短篇故事都是以他的理论作为基础的。

  西姆斯的看法来自从前的传说吗?没有什么根据,虽然科顿?马瑟1721年在《基督教哲学家》这本书里为一种类似的理论作过辩护。马瑟自己的理论,又是受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哈雷彗星就是以他命名的)169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启发而来的。哈雷说,地球有一层500英里厚的外壳,里面的两层直径分别相当于火星和金星,最里面是一个象水星大小的固态球体。他相信,每一层都可能存在生命。那里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发光体”在照耀,有永恒的白昼之光,就好象罗马诗人维吉尔放置在天堂里的那种,或者,各层地壳之间的大气也许本身就能发光。1716年,光彩耀目的北极光出现时,哈雷说,这可能就是那种发光的气体逸出时所形成的。因为地球在两极处呈扁平状,外层地壳自然单薄一些,他据此推论说,在两极地方气体有逸出的可能。

  伊利诺斯州奥罗拉城有一个叫作马歇尔?加德纳的居民,他在一家制造妇女紧身胸衣的大工厂中负责机器维修工作。1913年,他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地球内部之行》。这本小册子讲的很象西姆斯的空心地球。谁要是说他的想法是抄袭前人的理论,作者就会大发脾气。1920年,他把这本小册子扩写成一本篇幅达456页的书。

  加德纳不同意西姆斯的多层同心球体的“奇想”。他坚持认为,只有外层地壳存在。外壳厚800英里,中空的内部有一个太阳,直径为600英里,使内部永远是白昼。两极处有开口,每个开口的阔度有1400英里。其他行星的结构也都相同。火星上的所谓冰帽,实际上就是开口处,从这些开口处可以偶尔着到里面太阳的闪光。在地球上,从北极开口处露出光亮,就形成了北极光。

  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冰冻猛犸,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那里现在可能还有活着的猛犸。爱斯基摩人也是来自地球内部的,根据他们的传说就可以知道,据说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夏天永无终止。有一章描述想象中的穿越地球的旅行,从一个极的开口处进去,从另一个极的开口处出来。配有一幅漂亮的彩色插图,展现出地球内部的太阳在船驶近巨大的边缘时,正在一片汪洋的水平面的上空照耀。这本书用7章篇幅描写历次向北极远征的情况。当然,加德纳证实说,没有一个探险者曾经真正到达那里。

  作者承认,他并不指望人们“公平地听取”他的观点,因为“有些科学家抱残守缺,他们不愿意修正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在有新发现需要作这种修正的时侯,……而这种发现又非来自某些出名的高等学府”。他辛酸地写道,这些科学家们“在专业上门阀森严。如果你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们根本不愿听取你的意见。”但是,归根结蒂,他相信公众会接受他的见解,同时也会迫使这些科学家们这样做。

  他十分清楚地表明,他不愿意让人把池同西姆斯那样的冒牌科学家混为一谈,因为那种见解并不是以坚实的事实为基础的。“当然,对于地球的形成问题,不承认全部科学的事实而提出某种纯属个人的解释,是谁都能随便作到的事。这种人是偏执狂”。就象所有患有妄想狂的科学家一样,加德纳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被人赏识的天才,暂时受人嘲笑,但荣誉终究是要属于他的。他总是把自己同伽利略相比。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转移了世上人们的注意力,因而他的早期著作没有被人重视。

  说来令人啼笑皆非,加德纳发表了那本成本昂贵、经过修订的著作之后不到6年时间,理查德?伯德驾驶飞机飞越北极。当然,那里并没有什么洞口。于是加德纳便停止发表演讲和写文章,可是他于1937年去世时。仍然深信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无论是西姆斯的理论,还是加德纳换个样子的说法,已属荒诞不经,但是还有甚者,这就是另一个美国人赛勒斯?里德?蒂德于1870年提出的一种见解。在38年中,蒂德坚持。不懈地发表演讲,写文章.为他的理论辩护:地球是空心的,我们是住在地球的内部!

  蒂德的早期生活不详。他于1839年出生在纽约州的特拉华县的一个农场,青年时代是一个虔诚的浸礼会信徒。南北战争期间在联邦军队中当兵,隶属于野战医院。后来在纽约折衷派医学院毕业,在纽约州的尤蒂卡开业(折衷派医疗是上个世纪一种出名的迷信疗法,主要依靠一些毫无价值的草药治病)。

  哥白尼的学说阐述空间是无限的,而且有许多庞大的太_阳,这些说法一定吓坏了年轻的蒂德。他一心想要把宇宙恢复到他在《圣经》里所知道的那个样子:象予宫般小巧而严实。说地球是圆的,他无法置疑,因为海员们围绕着地球航行过。果然如是,那么哪里又是空间的尽头?如果说,空间是无止境的,无边无际,这简直无法想象。

  1869年的一天夜半时分,他独自坐在为研究炼金术在尤蒂卡建造的一个实验室里,他见到一次神灵显圣。他写的小册子《科里西的启示:纽约州尤蒂卡城伟大炼金士的一次奇异经历》,对这次显圣作了详细的描述。一个美丽的女子和他谈话,告诉他,他前几世的化身和他命中注定将要充当一个新的救世主.她还向他透露了真正的宇宙起源的奥秘。

  奥秘很简单:我们是生活在地球的里边。天文学家说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不过他们把一切都里外颠倒了。《圣经》不是说,上帝“曾以手心量诸水”吗?(以赛亚书第四十章第十二节)这一点,蒂德愈想愈相信是真的。1870年,他用科里西(希伯来语,与赛勒斯同)这个名子发表了《蜂窝状宇宙起源说》,他在这本书里概要地提出他关于天文学的新启示。

  蒂德说,整个宇宙象一只蛋。我们住在蛋壳内层的表面,在空心中有太阳、月亮、星星、行星和彗星。外面有什么呢?绝对地空无一物,内层就是一切。人们看不透它,因为大气太稠密。这个壳厚100英里,由17层构成。最里面的5层是地质层,下边是5层矿物层,再下面则是7层金属层。居于空间中心的太阳是看不见的,我们所见的太阳只是它的反射。中心的太阳半边光亮,半边黑暗。太阳的转动,造成了我们幻觉中的日出和日落。月亮是地球的反射,而那些行星则是“浮在金属平面层之间的水银圆面”上的反射光。因此,我们看见的那些天体,并不是物质的,只不过是光的焦点。蒂德依靠光学定律极其详尽地研究了这些天体的性质。

  傅科摆占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他写道,“这个实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谁要想取得什么科学头衔,就必须接受它。”蒂德的理论是,这个摆的摆动是由于受到太阳的影响。他作出结论说,整个问题“纯属无稽之谈,这些‘科学家们’将来会对他们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的确,地球好象是个凸圆体,但是根据蒂德的说法,这完全是光学的一种幻象。如果你不怕麻烦,把水平线延长得很远很远,就会发现地球是向上弯曲的。这一实验实际上是1897年由科里西大地测量部在佛罗里达湾海岸上进行的。在这本书的以后各版中,都载有几幅这一群出色的大胡子科学家们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使用三个一套的丁字尺(蒂德把这个装置叫作“直线器”),把一条直线沿着海岸延伸出4英里,最后终于把这条直线伸进到海水里。头一年在伊利诺斯的老排水运河河面上,也作过类似的实验。

  就象大多数伪科学家总想使读者们觉得他们的科学知识非常渊博一样,蒂德也有一种倾向,喜欢使用一些晦涩难解的语言。例如,他说行星是“通过实质物传入和输出的不断流动而聚集成的球状实体……”,而彗星则完全是“由科鲁塞克‘力’组成的,这种力是由于带色物质在电磁线路因关闭太阳‘能’和月亮‘能’导线管而开路时耗散使物质压缩而产生的。”

  蒂德激烈地攻击“正统的”科学家们是“骗子”、是“江湖郎中”,说他们把他们那套骗人的研究当成科学,来“欺骗容易上当受骗的公众”。蒂德的妄想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用整整一章来骂“无理反对”和“顽固抵抗”他的敌人。他爱把自己比作(就象几乎每个假科学家所做的那样)往昔那些看法难以被人接受的伟大的革新家。“令天反对我们的著作,正象过去公然反对哈维和伽利略著作一样的不可理喻、荒谬可笑,简直如同白痴。”

  他在另一页中写道,“我们为了把科里西宇宙学的问题永远地交给人民去公开讨论,已经花费了不少气力。我们在作这番努力时,受到了无理的嘲讽和极为恶毒的压制,这是一切要对公众中流行的观点提出革新意见的人必然要遭到的命运……在那些伪‘科学’的拥护者们开始感到他们的理论岌岌可危时,我们已经把我们的见解发展成为一门宇宙论的学问。了。……”

  下面这段话是他的内心表白,也是最令人吃惊的,“……了解地球内凹说……就是认识上帝,而相信地球外凸说,就是否定上帝,也就是否定他的全部创造。反对科里西学说就是反基督”

  蒂德以救世主自居,这是不足为奇的。他在尤蒂卡开业行医,就被人称为“疯子医生”,生意每况愈下,这是不足为怪的。他的妻予糊涂面多病,生一子后去世(他的独生子道格拉斯?蒂德,后来成为美国南方有名的艺术家和肖像画家)。后来,“使徒赛勒斯”(那时他是这样自称的)终于放弃行医,启程去传布他的新启示去了。

  作为演说家,想必他是一把好手。在芝加哥,他的追随者对他如此倾倒和忠诚,他得以在那儿呆到1886年,创办了一所“生活学院”和一份名叫《指路明星》的杂志(不久又办了《火剑》杂志)。后来他又成立了“科里西联合会”,这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社团,设在田园别墅大道的一所建筑内。《芝加哥先驱报》1894年认为他有4000名信徒,并称他单在加利福尼亚一地就从布道聚会中筹集了6万美元。

  这家报纸描写科里西是“一个中等身材略矮、脸刮得光光的54岁的汉子,一双转个不停的棕色眼睛,就象两个火炭在闪闪燃烧……他对他的信徒们有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对女信徒尤其如此。”在以后一些年里,他总是身着文伯特亲王式上衣,黑色裤子,白色丝织的蝴蝶领结,头戴宽边黑呢帽。他的4个弟子中就有3个是妇女。

  在卡尔?卡默1949年出版的《黑树迎风》一书中,描写“科里西学说”的那一章写得妙极,其中有一个成员谈到他何以投入这一运动时所说的一番话。这番话表明,回到母体去的愿望,在这个迷信崇拜取得成功方面,可能起了很大的作用。此人曾是芝加哥谢尔曼饭店的理发师。1900年的一天,他在大街上漫步时,看见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我们住在壳里”。有一个汉于对着大街上一小群人一面演说,一面叫卖《火剑》。理发师买了一本。他说,“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读这本杂志,在我入睡之前就坠入了壳内。”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科里西在佛罗里达州的迈尔斯堡以南16英里的地方弄到一块土地。他在那里建立了埃斯特罗镇。他称之为“新耶路撒冷”,并且预言,这个小镇将来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的首都。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容纳800万信徒安排的。前后来了200人。但是,虽然附近城镇的一些报纸不断冷嘲热讽,这些人还是设法使这块小小的移民地维持下去。

  蒂德1908年去世曾惹起一场麻烦。他是受到迈尔斯堡执法官的攻击而致死的。蒂德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作《不朽的人》。他在书中教导说,他“肉身死后”将要飞升,并将携带所有信仰他的善男信女一同升天。12月22日他去世的那天,移民地的成员停止了工作,对着遗体不断地举行祈祷仪式。两天以后,科里西的遗体已现出腐烂的迹象。圣诞节来了,又过去了。县里的卫生官员最后进行干涉,命令将遗体埋葬。

  蒂德的信徒们便在海湾外面的埃斯特罗岛上,把他们敬爱的领袖埋葬在用水泥建成的坟墓里。1921年.一次热带飓风猛袭这个岛屿,掀起滔天巨浪,坟墓被摧毁,骸骨荡然无存。

  这群狂热信徒出版的那份漂亮的小杂志《火剑》,1908年对蒂德的去世只字未提,继续出版,一直出到1949年末这个移民地的印刷厂毁于火灾时为止。1946年出版的一期指出,蒂德在炼金术方面的见解,就是原子弹的先声。1947年,这批信徒中只有12个人没有离去。他们是在为财产权而争吵。

  在德国,蒂德的著作为纳粹运动广泛掀起的反文化热热浪提供了基础。这就是彼得?本德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地球中空一学说。本德是德国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重伤。本德与科里西派长期保持联系,直到他在纳粹俘虏营中去世为止。他的研究工作仍在德国进行,主要是由卡尔?纽珀特来搞。纽珀特写的《地球宇宙》一书是这批狂热信徒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①

  在美国,《火剑》经过60年的英勇战斗之后,终于偃旗息鼓。它的最后一期刊载了一篇文章,怒气冲冲提到《生活》杂志发表的一幅犹他州一些盐滩地的图片。其意图是要表明地球是个凸圆体。《火剑》的编辑们曾经致函《生活》杂志,指明其一错误。《生活》写了回信。但是,《火剑》的编辑们认为复信有意规避,闪烁其词。

________

  ①这件事是杰拉法?凯珀在《大战期间的德国天文学》(《人民天文学》,1946年6月)一文中报道的。有关德国狂热自徒和其他地球中空论的进一步详情,参见威里?利的《空心的地球》(《银河系》)1956年3月)

家园 第九章 探矿魔杖和探矿魔摆①

近几十年来,地球物理学家已发明了许多精巧的仪器,用以勘探地下的地质面貌。譬如,在石油工业中,有一种地震计可以相当精确地测定不同地层的深度。它虽不能探明是否存在石油,但能发现可能含有石油的岩石结构。即使如此,利学还没有找到任何方法,不经过实际钻探就能够从地面上探明在地层深处是否真的埋藏着某些矿物(如石油或水)。

  伪科学却不受这种限制。在本章中,我们将论述两种探矿的奇异仪器―――探矿魔杖和探矿魔摆,并简略地介绍一下如何使用这两种仪器以及类似的勘探石油的新奇方法(通称为“探矿魔法”)。

  所谓魔杖探矿就是用一根一头有叉的细棒来寻找地下水源或其他物质。用此法探矿者每只手紧握此杖,带叉的一端朝上。他走过池面,突然,魔杖在手中转动起来,好象有一种强大的、无法阻挡的力量推动它一样。有时候,转动得十分厉害,竟使得杖上的树皮被紧握的拳头所剥落。魔杖在哪里指向下面,哪里当然就可以找到水源。

  各种木头都曾用来作为探矿魔杖,但更常使用的似乎是榛木、桃木和柳木。有些魔杖探矿者还会用其他物质,如象牙、金属、金属丝等进行这种工作。有少数术士,特别是在印度(当地的术士往往从地方上的水利局领取薪水),则只用两只空手。据这些徒手的探矿者说,当他们走到地下水源的上面的时候,手心就感到象受了电击一样。能够用魔杖探矿的,似乎只限于某些人。一些最出名的魔杖探矿者都是文盲,他们自己对这种特异功能也完全莫名其妙,作不出任何解释。

  利用各种样式的棍杖占卜,早在古代的希腊和埃及就已有过。不过,那时人们只限于以此预卜未来,侦查罪犯,以及施行诸如此类的魔法。在中世纪,许多教士是用棍杖来占卜,但已与魔鬼的势力联系起来。利用带叉的魔杖寻找矿藏,显然只是到了十五世纪德意志人在哈尔茨山矿区探矿时才开始的。十六世纪德意志人采矿者进入英国,带来了这种方法。到了英国,魔杖的应用又从探矿转到了寻找水源。

  到十七世纪末,魔杖探矿在英国和整个欧洲已被广泛使用,科学家们对此大力争论,针锋相对。“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告诉我们,这儿离矿床还有多远?”象这样的套话,常常为魔杖探矿者所使用,但教会仍然反对这种做法。1659年,耶稣会长老加斯帕德?肖特著书谴责这种做法是邪门歪道,不过到后来他也改变了看法,赞同那种认为人的肌肉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动作的理论。十七世纪著名的魔杖探矿者博索利埃男爵曾被控施行巫术并死于狱中。1701年,宗教法庭颁布法令,禁止用神杖来进行审判。

  到了十八世纪“启蒙时代”,魔杖探矿已成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鬼魅伎俩。爱尔兰皇家科学院物理学教授威廉?巴雷特在1891年第一次对这个问题作了重要的“科学”研究。巴雷特和西奥多?贝斯特曼今著的《探矿魔仗》一书,出版于1926年。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主要参考书之一。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魔杖传动是由于魔杖探矿者本身的肌肉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动作所致。这些人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可以感觉出哪里有水源。

  从1909年到1943年,法国人亨利?马热出版了一系列论述魔杖探矿的书,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认为魔杖是由电磁波控制的。,也的《魔杖探水及其方法》一书的英译本出版于1931年。在英国,有两个“英国魔杖探矿者协会”的会员西塞尔?马比和贝德福德?富兰克林曾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们写的452页著《以探矿魔杖的物理学》(1939年),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无线电波造成的。

  虽然有关魔杖探矿的文章和书籍连篇累牍,可以开出长长的书目,但最近有一本书比以往的著作更为重要。这就是开罗法德一世大学地质学教授索尔科尔?特朗普博土的534页的专著《通灵物理学》。这本书是用英文写成的,在荷兰印刷,1949年由埃尔斯维尔出版公司出版。

  据出版社的书目广告说,特朗普博士生于1909年,1932年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法德一世大学教授。他曾先后在荷兰的莱顿和德尔福特进行魔杖探矿的试验。这项研究工作使他确信,魔杖探矿是真实的现象,是由于地下物质周围的电磁场所致。他认为,这种电磁场作用于探矿者脑中的类似电磁场。他的书中有数百幅引人注目的插图、表格和图解,包括由魔杖探矿者手中的电极记录下来的25页心电图。

  特朗普这本冗长的著作的前半部论述了地球大气中、地下以及生物体周围的电磁场。魔杖探矿正是这种电磁波的某种相互作用的结果。特朗普深信,魔杖探矿者不仅能测定地下物质的位置,他还能判定一个人的性别。魔杖探矿者站在一个躺卧的人的左侧,在他头上转动魔杖,如果探矿者右手比左手高,这个人就男人。如果躺着的是女人,那么左手就会比右手高。但是有的魔杖探矿者两手高低情况恰恰相反。人们也许会以为这会驳倒了特朗普博士。绝对不会。这只不过是由于这些探矿者的手具有“相反的极性”罢了。

  一个人离开椅子或床铺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一个高明的魔杖探矿者还能根据这个人呆过的地方正确地测定他的性别。特朗普博士把这称之为“余影现象”。

  魔杖用什么材料无关紧要。特朗普认为,魔杖只不过起一种肌肉动作指示器的作用。如果魔杖探矿者在工作之前从热盐水洗手,他的功能会“大大提高”。如果用一根铜线把魔杖接地,他的功能就全部消失。如果他的前臂受到阳光直晒,他的功能也会减弱。穿胶底鞋会增加他的灵敏度。

  特朗普博士承认,在对这些魔杖探矿者进行测试时,有的人常常出错 这并不能难倒特朗普。他列举了数十种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疲劳、精力不集中、身体不好、顾虑、鞋底摩擦力太大、各式各样的大气条件、附近有电线干扰、土地的湿度,等等。他写道:“树木和树根似乎尤其会造成于扰而影响准确探测”。纵然他把上述一切原因都考虑在内,但很明显,失败的情况太多了,而且令人难以捉摸,以致他也无法为每一次失败找到需要的理由。全书所举的例子,没有一个象是在监督之下进行的试验。

  特朗普的书还用很大篇幅谈了与魔杖探矿类似的另一种现象,他认为这也是由于电磁场的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放射感知,是把一个重物悬在一根细链或线绳上而形成一个小小的摆来进行探测。②这个重物还常是一只戒指或一小块金属。象探矿魔杖一样,也用过别的物质。

  “放射感知”最初可能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当时用这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将一个摆悬在病人的上面,施术者不作任何有意识的动作,很快摆就神秘地摆动起来,或是转圈。不同的摆动形式,据说表明病人所患的不同病症。后来,这种方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地下矿藏和埋藏的金银财宝的位置。

  特朗普博士认为世上万物均有其特殊的“氛围”,即电磁场。一个能够感觉到这种电磁场的人会不自觉地把感觉变为肌肉的活动,从而引起重物的摆动。特朗普认为,这种摆可用来辨别各种金属、不同画家的画、各种颜色的纸、药品、树木和性别。

  据特朗普说,这种摆在女人的上面顺时针旋转,在男人的上面则逆时针旋转。但他没有提到,有许多施术者在给女人诊病时,摆有时顺时针旋转,有时又逆时针旋转;而在给男人诊病时,则前后摆动。在一个人曾经休息过的地方进行试验,其“余影现象”与上述情况相同。在撒过尿的地方。或者对妇女的胎儿进行试验,也发生同样的反应。

  特朗普的书最后论述了鸟类和兽类的寻巢本能和他认为属于电磁场作用的其他现象。他认为,一些宗教神秘主义者身上的圣伤、心灵感应、踏火、触物占 卜、母亲经历对胎儿的影响等,都应当从电磁场的角度来加以考察。

  他在该书结尾说:“二十世纪的大多数科学家看来都缺少勇气和想象力来面对那些乍看起来难以置信的问题……”,“只有非凡的科学家才有能力迅速打开这种局面。”书后附有1496种书目,其中700即是有关魔杖探矿和“放射感知”的。

  今天,在英国和欧洲有许多研究“放射感知”的协会和刊物,可见这个问题的普及性。在英国,有一个月刊的刊名就叫做《魔摆》。在法国和德国,也出版了同样的刊物;最近,在意大利有两种研究“放射感知”的新杂志问世。查尔斯?福特写道:“现在竟然有那么多的科学家相信魔杖探矿,使我不禁怀疑这可能竟是一个神话。”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陆军部门曾认真考虑用魔摆作为寻找水源的手段。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北非战役中确实采用过这种办法。“放射感知”曾使希特勒军队中大走红运的伪科学家们入迷。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德国海军的某些部门竟然真地把魔摆悬在大幅的北大西洋地图上,以便确定敌方战列舰的位置!

  顺便提一下,特朗普博士很不赞成这一类远距离的“放射感知”和用魔摆或魔杖在照片上面测定的做法。这不符合他的电磁场理论。

  相信魔杖探矿的人最爱谈的一个论点是,一切存在较长时间的事物一定有它的道理,特朗普也多次重复这一论点。如果有人指出,星占术的历史更长,他们多半会说,是呀,星占术也可能有其根据。这实际上也是特朗普的立场。在他较早的一本著作《现代科学家的宗教》(1947年出版)中,他辩称:行星和恒星也可能影响地球上的电磁场,电磁场又可能影响人们的性格和未来。不过,他认为星占家的一个严重错误是,他们推算时用的是出生的日子,而不是怀胎的日子!这个错误使得过去的星占术大多失去意义,但特朗普认为这个错误是可以纠正的,星占术也可以获得以经验为基础的根据。书中所附的照片竟有这样的标题:“土星与月球会合前两小时所拍摄的硝酸银、硫酸铁和硝酸铅溶液的毛细作用图”。

  与特朗普所著《通灵物理学》的“科学”外表相比,肯尼思?罗伯茨最近的著作《亨利?格罗斯和他的探矿魔杖》(1951年出版)读起来更象是一本小说。当然,罗伯茨并没有自命为科学家,他说过那么多地质学方面的笑话就是证明。例如,他接受一种理论,认为地下水脉与地下水位无关,而是来自从地底深处拱起的巨大“岩穹”。但事实上,岩穹估计是在地下57500英尺深处!在这样的深度,地热一定会使水变成了蒸汽,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水井,而会成为热水喷泉。这种认为水被挤入岩穹的想法,从地质学上说当然是荒谬可笑的。罗伯茨还认为,拱起岩穹的压力和“把石油压上来的压力……”相同,这就更加荒谬可笑了。罗伯茨虽然不懂得基本的地质学事实,即油是浮在水上面的,被水向上挤入密闭的覆盆状首隙中。

  人们知道,罗伯茨是一位写通俗历史小说的作家。在他写小说成功之前,曾是《星期六晚邮报》的外勤编辑。他虽然长期以来就对魔杖探矿感兴趣,但直到他发现了亨利?格罗斯用魔杖探矿的功能之后,才把主要的兴趣倾注于这一方面。罗伯茨这本书写的就是格罗斯的功能日益增强的故事,他报此宣称“当魔杖的潜在作用更清楚地为人们所了解并为人们所利用的时候,它将与电能和原子能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他问道:“科学家们何必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实验室里对魔杖探矿者进行那些很成问题的试验,而不把更多的情力用来深入研究一种尽管神秘但极其宝贵的现象呢?这种现象如果能正当地加以利用,将会防止战争,移动山岳,变沙漠为良田,使饥馑者足食,使患病者痊愈,并会使世界的面貌为之一变。”

  启发罗伯茨认识到这种翻天覆地力量的亨利?格罗斯,是缅因州比德福地方的渔猎监察官。罗伯茨在附近的肯尼班克港办一个农场。1947年,森林火灾给这个地区带来严重干旱。罗伯茨请格罗斯为他寻找一个新水井。他对格罗斯选择井址的准确,印象十分深刻,于是为这位朋友买到国外出版的许多有关魔杖探矿和放射感知的书籍。格罗斯为这些书所吸引,开始试验他的功能,不到三年时间,便成为一位空前神奇的超等魔杖探矿师。

  格罗斯不仅能够指出地下水脉弯弯曲曲的路线,而且能够确定水源的确切深度、方向和流量,还能确定水是否好喝。这些都可以向魔杖提问而得到回答,魔杖能回答“是”或“否”。魔杖倾斜表示“是”,若直立不动,则表示“否”。虽然格罗斯爱用新砍的枫树枝作魔杖,但他也能用别的材料,甚至用一个长草叶进行探测。戴橡皮手套,或穿胶底鞋都不影响他的探测效果。

  1949年,亨利?格罗斯发现他不一定非在现场探测不可,而且还可以探测许多英里以外的地区。罗伯茨举出格罗斯进行远距离探测获得成功的不少例子,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950年他为百慕大测定了3个淡水水源的位置。格罗斯是在肯尼班克港进行探测的,距离百慕大达800英里之遥!“罗伯茨夫人在一张百慕大的地图上挪动铅笔,每当铅笔指到合适的地点时,格罗斯的魔杖就倾斜。那时百慕大还没有一个淡水井,正遭受着严重的旱灾,格罗斯的预测后来据说都是正确的。

  有一饮,格罗斯在一幅非洲地图上进行探测,发现在沙哈拉大沙漠下面有一条蓄量非常大的水脉。它横贯整个西非山岳地带而流入几内亚湾!可惜,这项探测没有加以核实。

  格罗斯不仅能寻找水源,而且能够用魔杖确定人的位置。他访友时无须按门铃,就能知道对方在不在家。魔杖可以准确地告诉他谁在房里。他能把有意藏在森林中的人找到,能说出丢失的东西在什么地方。有一次,他找到了一个掉进16英尺深水中的艇外马达。

  还有一次,格罗斯和罗伯茨用酒作试验。格罗斯用杖尖触一下黑麦威士忌酒,此后,魔杖就只是向黑麦威士忌倾斜,而不斜向其他酒。如果他用杖尖触一下波旁威士忌,魔杖就只是斜向波旁咸士忌。甚至无须把酒抹在杖尖上,只须用杖尖触一下贴有标签的白兰地酒瓶,魔杖便能斜向其他同样商标的白兰地酒瓶。罗伯茨写道,“在我们看来,这简直不可想象,苏格兰威士忌酒和白兰地酒的气味竟然能透过玻璃瓶散发出来,不禁使人觉得,从磁北极散发出来的气味可能会穿过一切……”。

  格罗斯读了有关放射感知的资料,遂开始试验魔摆。他发现这东西很灵。但与别人不同的是,魔摆悬在男人的身体上面时转圈,悬在女人身体上面时则前后摆动。罗伯茨报道说,当格罗斯第一次把魔摆悬在他的手上面时,“我感到刺痛……越来越痛,好象是受到电击,我不得不把手缩回……”。在格罗斯手中,魔摆能准确地指明动物、禽卵,甚至照片上的人的性别。但有一个奇怪的例外,如若一个女人的血液不含罗猴因子,那么魔摆就会作出男性的反应!

  所有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祈求此术帮助,因而对之笃信不疑的人用类似小说体裁提供的例证,当然不足为凭。但是,姑且不计较罗伯茨的这些例证中许多不可靠的成分(重要的疏漏,无意识的夸大等等),也不是不可能得出一点结论的。

  譬如,没有任何东西说明亨利?格罗斯是一个庸医,或是一个骗子。他似乎是一个单纯而诚实的人,完全被他的特异功能所迷惑,并对这种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另一方面所有的情况都说明,格罗斯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以下意识的肌肉动作把自己的思想传给了魔杖和魔摆。

  人们的思想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转变为肌肉动作,这在心理学上已是确定无疑的事实。在尤有这种倾向的人身上,上述事实就是造成这种“神秘”现象的原因,象灵应盘、使桌子倾斜、自动写字等,都是如此。有一种测心术,在魔术行业中通常称为“肌肉测知术”,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把一枚别针藏在一间屋子里,表演者让一位观众握住他的手,就能马上找到这枚别针。这位观众还以为他是受魔术师的指引,其实是表演者让这位观众通过不自觉的肌肉紧缩而指引他。有许多著名的会肌肉测知术的人可以根本不通过身体的接触,仅仅靠观察房间里观众的反应,就能找到藏着的东西。

  请你专心致志地注意你左脚的脚趾。你是否发现自己在轻微地扭动它们呢?或者,至少是努力在强制自己不扭动它?有许多人如果嘴唇不轻微活动,就无法读书。不自觉的肌肉活动,可以用一个自制的摆来进行试验。在一条两英尺的线上吊一个小环。你自言自语地说,它在女人手的上方转圈,在男人手的上方就前后摆动。然后就做做看。就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灵验的,以致有几十年时间,这样的魔摆在美国的新奇玩具商店里是作为“性别指示器”出售的。当然,其原因是你的手的不自觉的和看不见的动作,足以使魔摆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摆动。探矿魔杖完全是靠同样的道理工作的。魔杖在手中受到很大的压力。它虽然仍然是直立的,但要保持平衡则很不容易,最轻微的肌肉活动就可以使它马上倒下。一个好的魔杖探矿者,几乎也能同样熟练地使用魔摆,这并不奇怪。

  但是,人们也许会问,如果魔杖探矿者或魔摆操纵者事先并不知道他们的工具该如何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对之进行测验,结果如何呢?答案是,凡是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测验,其结果都达不到按平均规律所预期的水平。即使在肯尼思?罗伯茨这本有明显偏袒倾向的书中,他也记载了亨利?格罗斯凡是在安排好的、接近于科学检验的条件下就会遭到失败的大量事实。例如,一个瓦罐中盛水,一个瓦罐中装沙子,把这两个罐子藏在两个纸袋里,格罗斯就分辨不出来。把装入硬币的信封同一些空信封一起摆在地上,他就找不出哪个是装着硬币的。如果让他的杖尖碰一下一个硬币,然后把它扔到地板上,他的魔杖就会指出这个硬币的所在。但是,如果有人把这个硬币拿在背后,把它攥在一个拳头里,然后把双手再伸到身前,格罗斯就根本不能确定硬币攥在哪只手里。

  如果把硬币放进儿个药盒里,格罗斯也分不出究竟是在哪个里面。把几只金表和别针埋在草皮底下,让格罗斯寻找,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有一次,格罗斯认为他的魔杖(他在魔杖的尖部镶了一块金子)在他住宅附近的小溪中找到了金矿。把矿石送去分析后,证明并非黄金。罗伯茨在解释这次失败时说:溪水先流过金矿,然后又流过岩石,因此水中还留有足够的金矿痕迹,影响了格罗斯的魔杖!由于罗伯茨并没有说明他怎么会知道这一切的,所以他的解释丝毫不能令人信服。还有一次,杜克大学的约瑟夫?莱因教授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让格罗斯设法确定水在管子里什么时候流动,什么时候不流动。格罗斯也遭到惨败。

  对这次失败,罗伯茨作了两点辩解。首先他认为,在水龙头关闭以后,管子里的水实际上并没有停止流动。它仍然处于“激荡”状态。另外,莱因是在人为的、不自然的情况下对格罗斯进行试验的。后来,他写道,他后悔没有想到建造一个20英尺见方的平台,用土覆盖起来,下面通一个软管。软管迂回曲折地通过平台下面,然后让格罗斯从平台上面走过,指明软管通过的弯曲路线。罗伯茨肯定地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格罗斯的魔杖一定能够正确无误地指出软管的位置……,试验一千次保险一千次准确。可惜我没有想到这个。”

  确实可惜!能够一千次猜测软管的位置而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正是这本书中所明显缺少的那种试验。对于罗伯茨为根本没有进行的这种试验的结果所做的保证,一位有能力的科学家将会怎样想呢。唉!恐怕这样的试验永远也不会进行吧!有一次,马萨诸塞州大学一位聪明的教授向格罗斯挑战,要他进行一次蒙起眼睛的试验,他也未敢应战。这个试验其实更简单。先让格罗斯找出他的魔杖倾斜得最厉害的地点,然后把他的眼睛切实蒙好,领着他在这个地方走动,看看他上过上述地点时他的魔杖是不是还倾斜。还有比这更公平的吗?

  格罗斯的魔杖在上述一些试验中失灵之后,罗伯茨的反应颇有意思。这些失败是不是提醒他应当设法安排另外的试验,例如他所设想的软管试验,或能使格罗斯的功能取得某种科学根据呢?没有。相反,他写道:“如果在科学家们看来,这些试验没有证明什么的话,在我看来,它们却证明了许多东西。首先证明,以后进行任何魔杖探测试验时,我必须尽量少和怀疑论者或地质学家们打交道……”。

  对格罗斯的魔摆功能所进行的试验,结果也同样令人沮丧。在缅因州总医院产科,他曾在16个孕妇的腹部上方悬过魔摆。在这些孕妇生产后,对他的测试进行了核对。在16例中,他只对了7例。事实上,罗伯茨的侄女在对11个孕妇所作的类似试验中,结果还比他强一些。她猜对了9例。

  至于格罗斯在寻找水源方面的成功,实属机缘巧合。首先,对一个完全熟悉地形的人来说,地面上往往有许多迹象,为确定地下水源提供了线索。身为渔猎监督官的格罗斯,肯定对该地区了若指掌,而且毫无疑问,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该书第46页谈到,他探测到一条水脉通向一个经常“由于浸水而妨碍……农业机器工作”的地点。第276页又谈到,他选定了一处凿井的地点,那里水源非常接近地面,“附近的草地和灌木林,即使在极端干旱的情况下也仍然是湿润和青葱的。”各方面情况表明,他对构成该地区特点的泥土、地壳沉积、沙滩和其他结构十分熟悉。即便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也能够很容易地根据十分熟悉的周围环境找出重要的地质线索。

  在许多情况下,格罗斯用魔杖探测到的情况,证实了有些人已经知道的东西。不妨作这样的设想:他本人可能是作为不自觉的“肌肉测知术功能人行动的”,但他从在场的人的反应中收集到线索,并把这些信息传递到他的手上。

  这一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任谁掘到足够的深度,随便在什么地方也一大能碰到水源。近地面的水源,比人们设想的要多得多。在许多地区,随便在一个地点挖下去,在浅处找到水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实际上,水源很少出现在“水脉”中(除了在很少的情况下岩石的裂缝和洞穴造成这种现象)。在一定的水平线以下,有一个变化不定的地下水多孔结构,每年和每季都在变化。在许多地区,一点也找不到地下水是不可能的,尽管它不过是只够一家人使用的涓涓细流。

  百慕大就是这样的地区。象在类似的石灰岩岛屿上一样,淡雨水穿过多孔的石灰岩渗入地下,浮在地下的咸水上面。不论在岛上的任何地方,打井时打到这样的地点,就会得到上面的一层淡水,不过只是少量的。罗伯茨有一次竟向记者们发表了这样的看法:格罗斯在百慕大找到的水源,是来自北美大陆的地下溪流!

  就算罗伯茨的那堆材料是真的,其中也记载了格罗斯在用魔杖探测水源时的几次明显的失败。象特朗普博士一样,他有信口开河的才能。有一次,格罗斯预测水源在16英尺处,但后来证明是在6英尺处,据说这一次是因为“水脉遇到了障碍物……形成一个压力区”。另一次,则是由于使用炸药而使水脉改变了方向。又有一次,则是由于钻机的震动使水源改遍了。罗伯茨硬说,甚至一架推土机的重量也会压坏水脉,使之改变流向。由于在打井时很难避免触动上地,要为失败找到借口是并不难的。如果真有水源,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那样随便在哪儿都有,那自然很好。如果没有水源,那是因为水源“改变了方向”。那么,罗伯茨怎么会知道水脉是改变了方向呢?那是因为水已不在格罗斯所说的地方,而格罗斯是从不会错的。

  应当指出.对深度的估计是极难鉴定的。罗伯茨常常说,格罗斯的预测可以准确到英寸,而任何曾经设法测量过井中水源深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准确程度是多么荒诞无稽。有几次,格罗斯的估计就差了许多英尺,百慕大的许多井都是如此,他从肯尼班克港遥测估计水源深出是15英尺。他现场复测是30英尺。而最后凿井时在73英尺处才找到水。

  测量流量甚至更加困难,何况,随着季节的变化,差别很大。正如一位在供水系统工作的工程师托马斯?里迪克在《魔杖探矿是无稽之谈》③(《哈泼斯》月刊,1951年7月号)一文中所写:“在美国,没有一个供水工程师能够把任何一口井的流量计算到四分之一加仑/分的精确度,即使以最精确的测量方法经过24小时的泵水试验,也做不到。”不用说,在格罗斯作出了夸脱/分的预测后,很少有人对它作过同样精度的检验。

  魔杖测水远不是一种无害的和省钱的迷信活动。目前,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魔杖测水者,挣取优厚的报酬。最近,罗伯茨和格罗斯成立了一家公司,称为探水有限公司,每份一口井,至少收100美元(外带旅费)。有些探测工作,所费高达1000美元之多。

  使用魔摆和更加复杂的方法寻找石油,耗资更巨。从石油工业最初出现直到今天,一些骗子和狂人施行一种据说可以万无一失地找到石油的奇异方法,使地质学家和石油生产者深受其害。最初,有一种新奇的方法称为“嗅油法”,不过近年来越来越普遍地称之为“探矿魔法”。

  通常只有那些容易上当的农民才花这种冤钱。一个能说会道的魔杖探矿者给一个农场勘测一次,少则收费lO元,多则可得到一笔小小的财产。以后,如果有石油公司在这块土地上钻井的话,往往会遇到这个农民的顽固反对,因为他认为井的位置不对。他会坚持说,10年以前,他曾花钱雇了一个地质学家”踏勘了这块土地,并告诉他石油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在许多情况下,用魔法探矿的人对这种方法坚信不疑。通常,他们以缺乏技术知识为荣,并且强烈谴责正统的地质学家不愿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宣称,曾把发明送交某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通常是私人朋友),科学家也承认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大多数现代的魔法探矿是根据重力原理工作的,或者是探测油矿发出的某些不明显的电磁辐射。这些魔法探矿的装置设计精致,造型美观,有时象是一具卢比?戈德堡的机械。④发明这种装置的人毫无例外地是唯一能够正确使用它们的人。如果按魔法探矿结果打了一口干井,魔法探矿者总会有现成的理由,不外是有某种“干扰”影响了探测⑤。

  有一位塔尔萨的石油地质学家最近寄我一份1952年该城石油经营者收到的广告信。信的内容很有意思,下面摘录其中的一段:

  敝人多年钻研采矿和石油地质学……,具有广泛、通用的知识。……敝人曾耗费10万余美元和多年时间,研究一种磁力伐木的特别方法……。这种方法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准确性。

  ……敝人决定有选择地向少数独立的石油经营者提供商业性

  的服务和丰富的经验……,鉴于经营者利用这些服务和经验可获得数以百万计的收人,敝人将酌收合理的服务费用……

  ……敝人时间十分有限,如蒙光顾……

  他对一个地区情况提出总报告时收费10 00美元。

  在盲目开凿的井中找油,当然要比在盲目开凿的水井中找水的机会少得多。但是,正如人们所预料的,确有成功的例子,而最奇特的例于莫过于1943年俄克拉何马州中部西埃德蒙油田的发现。

  这口油井是由一个名叫艾斯?古托夫斯基的盲目开凿者开凿的,经费由芝加哥的福克斯?布鲁因公司提供。艾斯是怎样确定打井位置的呢?有一个住在当地的农民,名字叫做J.W.扬,他有一个瓶子,用山羊皮蒙着,里面盛着一种神秘的物质,他拒绝透露成分。瓶于吊在一根表链上。

  在地下有油的地方,瓶子就南北摆动,在地下有咸水的地方,就东西摆动。

  我有一位朋友,是地球物理学家。1944年他曾在埃德蒙的一家饭馆里见识过扬的这个宝物。瓶子吊在作试验用的沙子上面。瓶子工作得很好,但是我的朋友发现扬患有麻痹症,以致他抬手时发生明显的颤抖。

  不管怎么说,古托夫斯基打的这口并揭开了20年来在俄克拉何马州发现的最大油层!而且,这个油层的结构,是属于用正统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无法探测出来的一种类型。

  这个故事还有更精采之处。无限笃信自己魔法的农民扬在这个地方购置了土地。新油田逐步扩大,最后到达了扬的地产边界。但是就此为止。因为在扬的土地上打了该油田有史以来第一口干井!

_________

  ①1953年罗伯茨先生的《第七感觉》一书问世。这是他第一本关于魔杖探矿的书的续篇。同样,该书的科学价值只不过在于阐明了在罗伯茨先生的思想中起作用的那种心理学方面的见解而已。罗伯茨的两本书公诸于世后。在普及刊物上,连篇累牍的文章接踵而来,但它们在基本观点上与上个世纪的类似文章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阿瑟?柯南道尔为一篇论述“魔摆”的文章写过序言(《斯特兰德》杂志,第69卷,1920年,第189页)。说他的魔摆试验“从未失败过”。多伊尔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正是造成魔杖探矿的那种神奇力最。

  ③另见里迪克卓越的文章《魔杖探矿――测定地下水源的非正统方法或人的心理的一个有趣的方面》。见《美国哲学学会会议录》,第96卷,1952年10月。

  ④卢比。戈德堡(Lube Goldberg),美国漫画家和雕塑家。他曾画过一种可以简化工序的滑稽可笑的机械装置.――译者

  ⑤ 有关探油魔法的少数材料之一,是L.W.布劳的有趣的文章《黑色魔法与地球物理勘测》,载《地球物理学报》,1936年1月。

家园 第二十四章 从相颅骨到看笔迹

有这样一些“科学”,认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可从外部现象,如颅骨、鼻子、手的形状,或是从写字下笔的方式上看出来。这些所谓的科学,每门都有自己一套文献,多到成千上万卷,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试着要把这类研究置于合理的科学基础之上。诸如此类的伪科学家已经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欧洲,但是他们的研究还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或重视。因此,本书仅就这一类可疑学科中的4种:颅相学、面相学、手相术和笔迹学稍作一瞥。

  颅相学是在1800年左右由奥地利解剖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首先提出的,立即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几百个研究颅相学的协会,后来又遍及英国和美国。各协会的热心人士以宗教信仰的热情捍卫着这门学问。无数期刊纷纷出版,不久又消声匿迹了。其中,在爱丁堡出版的《颅相学杂志》影响最大。出版的书籍和小册子可以吨计。

  高尔和他的信徒们论证说,从本质上看来,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独立的,天生的“脑官能”构成的,每种脑官能都位于脑的一个部分,所占地方的面积愈大,官能也就愈强。因此,检查颅骨的隆起部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最后,奥地利政府禁止高尔的宣传(原因是高尔认为人脑与性格有密切关系的看法,违背了宗教的教义),但是他继续在德国和法国传播他的学说。奇怪的是,1828年他在巴黎去世时,尸体解剖结果发现他的颅骨比常人的颅骨厚一倍。这一事实引起了不少笑谈。

  颅相学在十九世纪为一些才智之士,特别是那些倾向于神秘学的人所广泛接受。歇洛克?福尔摩斯从一顶大号礼帽推论出戴这顶帽子的人“非常聪明”,根据的就是当时广泛流行的颅相学的权咸意见。艾尔弗雷德?华莱士和柯南道尔一样,成了唯灵论者,同时也是颅相学的信徒。有一次,他让一个受试者沉入迷睡状态,这时,他触摸颅相学研究用的人头模型上各个不同部位。每次触摸时,受试者的面部表情就出现与颅骨上的这一隆起部分相应的反应。华莱士写道,这并不是传心术,因为有一次他以为触摸的是某一隆起部位,而实际上他的手指是按在另一部位上,然而病人还是作出了正确的反应。

  沃尔特?惠特曼为颅相学证明他的一切官能良好而感到自豪,因此他把一张他头部颅骨的图表出版了5次。《草叶集》中就充满了颅相学的术语。评论家们多年来对于“啊,附着力――啊,我生命的脉搏”这类诗句感到不解,直到他们发现“附着力”是指一个心灵吸引另一个心灵的颅相学的官能,才解开了这个谜。惠特曼在他的某些私人笔记中有时提到“16”和“164”。比如:“永远对16保持一种仁慈的精神和行为。但不要再追求她。”早期的评论家们不相信惠特曼是个搞同性恋的人,便用这些话来证明他对女人的兴趣。后来才发现原来16和164是一本流行的颅相学书中的两节,是指希望和渴求这两种官能说的。

  尽人皆知,近代关于人脑的研究,已完全推翻了旧的“官能心理学”。各个感觉中心都集中在一个局部位置。例如,头后部的脑和视觉有关,并非象高尔所讲授的那样。与对子女的爱有关。颅相学这门伪科学,除了偶尔有游方算命的人还谈论它,几乎已完全不存在了。

  相面术这种根据面部特征判断性格的技术,可以追溯到一篇伪托亚里士多德之名的文章。关于面容是现表现个性特点,或者如莎士比亚所写,“没有什么方法能在人的脸上看出内心的思想,”这个问题从希腊人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着意见分歧。论述相面术的著作数量极大而又互相矛盾,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著作影响最大。近年来有资格的心理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已经得出了否定的结论。鼻子、耳朵、嘴唇的形状,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皮肤的肌纹以及其他特点,看来和精神方面的特征没有什么相互关系。

  但是,必须承认有某些例外。有时,一种特有的面部表情能反映经久的精神状态,能以线条或固定的肌肉特征留下痕迹,比如,一个人30年来一直心情抑郁,他的表情在人看来就可能是阴沉的。或者一个人爱笑,他的眼睛周围可能会有明显的开心的碎纹。社会学家们已经指出,某些社会习俗的信念,比如说红头发的人脾气暴躁,下颏突出是有决断的标志,可能在某些孩子身上造成那些相应的特征。如果每个人都说红头发的孩子好发脾气,这可能会促进他爱发脾气的性格。不过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多少科学上的探索。

  关于罪犯都有固定的“特征”,他们的面部特征和身体特征都与常人不同的理论,是意大利的神秘主义者切萨雷?洛姆布罗索(1836~1909)提出的准科学研究课题。他的统计方法十分拙劣,以致这项研究不久就被人忘掉了。但是最近几年,它的基本概念又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欧内斯特?胡顿教授重新拣了起来。胡顿博士在三十年代所作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各种体型都与一定类型的犯罪有关系。比如,强盗一般都有浓密的胡子,虹膜中有漫射的色素,有大的耳垂,以及其他6种身体特征。但是,不可把胡顿看成一个偏执狂人,他的研究工作做得非常仔细,因此不属于那种类型,但是他的结论没有为他的大多数同事们所接受,他们认为他的研究缺乏适当的控制手段。

  在这方面,还必须提到威廉?谢尔登医生有关精神特点与身体类型(内胚层体型、外胚层体型和中胚层体型)相互关系的著作。他的著作引起极大的争论,本书不便详述。同样,本书也无法详细讨论苏黎世的精神病学家利奥被德?松迪所发明的“松迪试验”。他在这项试验中给病人一套人物照片,照片上是8种主要类型的精神病患者。他让病人挑出似最厌恶的和最不厌恶的照片,然后对他的选择加以仔细分析。这项试验背后的理论是,病人一般喜欢那些面部表情和肌肉紧张状况与他们自己相似的精神病患者的照片。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在苏珊?德里1949年著的《松迪试验的理论与实践导论》一书中找到对这一切的解释。该书的作者在曼哈顿的社会学新校中教授这门技术。

  手相学是另一门古老的学问。这方面的著作汗牛充栋。手相术一般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相手术,根据手心的纹路推算未来命运;一个是手相学,根据手指的形状、“指峰”的大小和手的其他特征,解释人的性格的技术。中国从前有一种脚相术,根据脚上的纹路和脚趾的大小来推测命运和解释性格,不过这种技术在西方的茶室里没有得到发展。最近出版的一些书试图把手相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其中著名的有伦敦大学的夏洛特?沃尔夫1943年出版的《人手》和约瑟夫?拉纳尔德的几本流传颇广的书。他们的研究颇为有趣,不过是建立在极不可靠的经验方法上的。

  笔迹学这门根据笔迹来解释性格的学问,大约在十七世纪初期起源于意大利。它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流行起来。与时巴黎的让―伊波利特?米雄神父搞出了一套“笔式符号”,他认为这些笔式是与特定的精神特征有关的。后来的大量研究,主要是欧洲人的研究,已经使这位神父的绝大多数“符号”归于无效。不过也有迹象表明,笔迹的一般特点,或者说“格式塔心理学”上的特点,从统计上看是和一定的性格有关系的。比如,一个懒散马虎的人拿起笔来,不大会忽然写得苍劲有力的;一个整洁有序的人,写一封正式信函时也不会非常潦草。一个极端因循守旧的人,也不会写出奇形怪状的字母来。

  人们不能绝对地排除(特别是从心理学的深度来说)一种可能性,即一定的精神状态和他们的书写笔式之间有某种微妙的、无意识的联系。比如,一个笃信宗教的神秘主义者,可能在写到最后时把花体字的最后一笔朝上挑到不寻常的高度,从而不自觉地流露出精神上的渴望。从这个观点来说,笔迹也和谈话、走路姿势、面部表情、笑容或握手一样,被看作是“表现行为”,与性格有某种联系的。①但是,到底有多少联系,或哪一种联系,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其论证仍不能令人满意。

  如果读者有意探索心理学上的这一朦胧边界,克拉拉?罗曼1952年出版的《笔迹学:解释性格的要诀》倒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罗曼夫人是匈牙利笔迹学派的学者,她在社会学新校讲授这一门课已有多年。她的书象论述笔迹学的多数著作一样,在小心实验求证方面没有作出汁么贡献,但却很好地概括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并且是一本出色的近代笔迹学理论的概述。还应该提到1948年出版的《无意识的图解》一书,该书强调以弗洛伊德的方法探讨笔迹学,作者是巴德学院的沃纳?沃尔夫教授。

  在各种形式的性格研究方面,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至今还没有发明出一种真正精确的方法,以判明一种分析是否适用于某一个人。比如,在一封写好的信上四边留有很宽的空白,被认为是表示“大方”。不是也有人不以为然吗?人们在某些方面大方,在别的方面则不然。用任何经验主义的方法来检验性格都过于模糊,即使是好朋友,对于一种性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会分歧很大。对于笔迹的特征,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有那些特征,你只要细心去找,总能找到它们,特别是当你相信进行这种分析的笔迹学家是一位专家,而且是不会摘错的。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检验随便哪一个业余的或专业的笔迹分析专家。从20个朋友那里拿来他们的手迹样品,这20个人要性别相同,年龄相仿,然后把这些手迹交给笔迹学专家。然后把他所做的二十份分析结果交给一个熟悉这20人的另一个人(笔迹样品不交)。让他把每一份分析结果同20个朋友―一对上。如果他是随意相对,概律的规律会使他对上一人。如果他的成绩很高,比如说对上了10个或10个以上,你就可以认为这位笔迹专家的寸能是有客观根据的。如果他的成绩很差,那就有力地说明情况正好相反。

  过去有少数心理学家做过这种试验,通常都表明笔迹专家的本事是很蹩脚的。在还没有一位性格分析家能够在这种试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时,他们的研究工作就会仍然停留在正统心理学的常识水平上。千百万人对颅相学解释的准确性留下极深的印象,这一事实使人想到让性格分析符合被分析的人的情况该是多么容易,只要你确实知道这个人是准的话!

  与近代笔迹学有密切关系的是由心理分析学家发展的许多行为试验方法。荣格和他的学生们重点研究铅笔乱写乱画的分析,在分析著作中也充满了这一方面的报告。与此大体类似的是“画人试验”。给患者一张白纸。叫他画一个人。试验者仔细分析了这个速写,认为它提供了有关患者性格不正常的有价值的线索。布鲁克林县立金氏医院的卡伦?麦肖维尔,用这种试验法做了大量开辟性的研究,并在社会学新校中讲授关于这种试验法的课程。“构画试验”是德国的亨利?瓦尔特格医生遵循类似思路发明出来的。他给病人一套方块,每个方块上有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让他画8张画来体现这些符号。芝加哥大学的玛丽安?金盖特所著《构画试验》,是近来出版的一本讲述这种技术的书。自然,铅笔画和水彩画早已被精神病学者和分析者用于诊断的目的。论述儿童神经病患者所画美术作品分析的著作尤为广泛。

  这些表现行为试验形式(逐年还在出现新的形式②),都还处于实验阶段。等检验这些实验方法的象样的试验方法发明出来,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在这之前,武断地给它们贴上科学或伪科学的际签,那是不明智的。

________

  ①如果说性格能影响笔迹,那么笔迹为什么不能影响性格呢?巴黎的笔迹学家雷蒙德?特里特拉提出这个问题,后来发展了他所说的“笔迹疗法”,教病人用不同的方式书写,以便治疗神经机能病。他声称,几百名法国儿童由于这一新的疗法而得益。详见《时代》周刊1956年4月23日。

  ②最近的两次试验是:瑞士的“画一棵树”试验,以及洛杉矶“西方学院”戴维?科尔教授发明的试验:“如果你必须成为一个动物,你愿意变成什么动物?为什么?”

家园 第二十五章 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相信超自然现象。那些更尊贵的信仰者把这称为心灵学。不过,直到上个世纪才有人作了一些尝试,要给它提供一种经过实验室试验的科学根据。这些研究包括。从明显是想入非非的探索,直到神态正常、素负声誉的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这样的心理学家有杜克大学的约瑟夫?莱因博士和纽约市立学院的加德纳?墨菲。我们将在本章集中着重讨论莱因的研究,他在给予超自然力研究以科学尊严方面,作了比历史上任何人都要多的工作。

  应该不含糊地说,莱因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和本书所谈的大多数人有稍许相似之处,但显然不是一位伪科学家。他是一个非常诚挚的人,他工作认真,能力高强,不能轻易地加以抹煞,应该得到比本书这种粗略研究更为严肃的对待。本书讨论他,只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作为现代心理学中一个引起争论的新的“异端”,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还因为他是一位两可的科学家的极好的例子,他的研究不能说是一时的怪念头,然而,他却是远远地处在正统科学的外缘。

  美国的多数心理学家显然都有一种很大的非理性的成见,比如说,要比英国的大得多,他们甚至对超感官精神力的可能性也要反对。作者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种偏见。读者阅读莱因的具有高度说服力的著作时,必须意识到他本人具有强烈的信念,同理,读者在读本书下面的议论时,也必须意识到本书作者的成见。

  莱因博士1895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沃特卢,但是他的童年时期大部分是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上度过的。他年轻时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后来进入芝加哥大学,1922年毕业。他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并一度在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植物学。青年时期他曾想当新教牧师。就在那几年当中,他的正统信念消失了,他开始向别的方面寻找支持力量,以维系他保持至今的广泛的宗教观点。

  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和他的妻子在二十年代初听了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关于唯灵论的演讲。这次演讲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因写道,“……很明显,如果柯南道尔所相信的东西中有几分真理的话,尽管在细节上可能误入歧途,那也自有其非凡的重要性。仅仅这种可能性就是我多年来最感振奋的思想。”

  这种感情促使莱因和他的妻子长时期埋头于唯灵论的著作与实践之中。“超自然探险”一词,就是莱因用来说明这种早期探索工作的。1927年,他成为杜克大学的一名助理研究员,在威廉?麦独孤教授(原为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指导下从事各种超自然力的研究。1928年他加入杜克大学教师队伍,自1940年起担任该校心灵学实验室主任。

  莱因的第一份试验报告发表于1934年,题目是《超感官知觉》。其后又发表了《精神的新边疆》(1937)、《60年后的超感官知觉》(1940年与别人合著)、《精神王国》(1947)。①他自1937年起编辑《心灵学杂忐》,这或许是科学的超自然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杂志,同时他还为一些通俗杂志写了大量文章。

  莱因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提出,超感官知觉(简称ESP,包括传心术和天眼通)已经由几百万次FSP纸牌实验证明,不存在任何怀疑的余地。这些纸牌上有5种容易辨别的符号,即正方形、圆圈、十字、星形和几条波浪线。通常使用时每副25张,每种符号5张。近年来,莱因已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另一种所谓的Psi现象,他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灵运动”,简称PK。这是精神控制物质的能力,例如借灵媒升空、信仰疗法、房中闹鬼等现象。让受试验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骰子的某一面上,用手摇或用机器掷骰子,让被试者集中精力于骰子的一面上。莱因声称骰子的这一面朝上的次数超过了机遇。

  莱因报告说,奇怪的是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都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例如,被试者和纸牌隔开很远的距离,超感官知觉仍起作用。被试者在洗牌之前就能叫出纸牌的花色次序,叫做“预知”。莱因写道,“……不论被试者是叫现在打的纸牌次序还是叫将来要打的次序,得分记录没有明显的不同。”预知现象使莱因很感头痛,因为这就很难设计一次纯粹的传心试验。受试者不是传递试验者的思想,而可能是通过预知的超常视力“看见了”试验的最后结果!由于每次试验最后必须以某种方式列表显示,因而要排除预知作用自然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由于超自然现象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就不可能用任何已知的自然理论来解释它们。莱因说,这就导至这样一种观点:至少精神的一部分是脱离物质世界的。这一事实给予灵魂、自由意志和人死后灵魂存在这些信念以支持。此外,假如超感官知党和心灵运动存在,那么在唯灵论明显的骗局和假话后面,就证实有一种真理的坚实核心。比如,莱因认为灵媒、灵应盘操作者和扶乩发出的信息,常常就是靠传心术、天眼通和预知得到的。

  莱因的著作还支持一般人认为动物有超自然能力的这种信念。他在1951年6月的《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你的爱畜懂得你的思想吗?》。他这篇文章为上述观点提出了例证。莱因相信,弗吉尼亚州里士满有一匹名叫“女士”的专门用来窥测人意的马,就具有超自然的能力。他还讲到加利福尼亚有一只狗,嚎叫了一天,刚好在长滩发生地震时停止了嚎叫;还有一只大牧羊犬,在附近工厂爆炸炸死它主人之前钻到床下呜咽。莱因认为,在这两个例子中,狗对即将到来的事件具有预知为(参见他的文章《动物脑子的奥秘》,发表于1952年3月30日的《美国周刊》)。

  人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惊人的报导呢?是莱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给超自然现象建立了一种合理的经验基础呢,还是以科学标准来衡量,他的研究大可怀疑呢?由于对他的研究成果有利的事例在他写的书籍和文章中比比皆是,而对他不利的事例则深藏在各种学术出版物中,因此本书将综合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学家们提出的重要批评意见,加以概要介绍。

  对莱因最不利的事实是,能够证实他的实验结果的试验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和他一样强烈地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学家们也作过几百次试验,而得到的结果是相反的。莱因把这一事实归因于试验者的态度对被试者有显着的影响。如果这位科学家不相信超自然能力,那就会扰乱受试者超自然能力的微妙工力。莱因的批评者指责他是在实验控制不严密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的,而且只挑选了全部试验中的一个部分拿来发表。H.L. 肯归纳后一方面的批评(发表在1937年12月6日巴尔的摩《夕阳》报的一篇论述莱因的文章)说,“坦率地说,莱因教授是把那些猜牌连续走运的人分离出来,然后就引用那些好运气来证明他们具有神奇的能力……”

  这种所谓“选择”,并不是有意地进行的,而是微妙地、不自觉地进行的。举一个例子,让我们假定在一间教室里对100名学生进行测验,以便决定对哪些学生要进行复验。按照一般几率,这些学生当中大约有50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以上,50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以下。试验者断定,成绩好的人最可能有超自然能力,所以把他们叫去做进一步的试验。在第二次试验中,成绩低的人再次被淘汰,成绩高的人继续进行试验。最后,剩下一个人,他的成绩在连续6次或7次试验中都超过平均数。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例,这种情况是不大会有的,但是鉴于刚才描绘的选择过程,这样的情况却是意料之中的。

  一个能干的试验者自然不会象上面说的那样笨拙。这样举例不过是要说明选择的事是多么靠不住的。再举一个更好的例子,我们不妨设想全国有100位心理学教授读了莱因的著作,并决定分别对一个受试者进行试验。50位教授在分别进行的初试中没有发现超感官知觉,他们很可能感到沮丧而放弃试验,但是另外50位教授却受到鼓舞而继续试验下去。这50个人当中,更多的人在第二次试验以后又停止试验,而其余的人则将继续试验,因为他们试出了好的结果。最后,剩下了一位试验者,受试者在他面前连续作了6次或7次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论试验者还是被试者都不关心里外99次试验的情况,因而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错觉,以为超感官知觉是有作用的。出现这样情况的机缘本来是不大的。但是就全过程来说,这种机缘又是可能的(在爱尔兰抽彩获奖的机会甚至更少,但还是有人抽到了)。于是,试验者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报告,寄给莱因,莱因在他的杂志上把它发表了,读者因而有了强烈的印象。

  在这一点上,人们不免要问,“如果这位试验者继续在他的受试者身上试验下去,难道他不会失望吗?”回答是会的。不过,莱因又告诉我们,受试者在他们最初取得成功以后,他们的能力几乎总是明显地减退。此外,他写道,“……试验者一次成功之后,也可能会遭到失败。有这样的情况,一些研究工作者在一次或几次试验过程中,发现有超自然能力的证据,而在后来的试验中,即使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也不会那么顺利。这种失败,……是由于丧失原先的好奇心和最初的热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清楚地表明超自然现象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人们应该补充一句,从几率来考虑问题,失败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对个人的试验成绩碰巧好或不好时,莱因也有许多“脱身之计”,利用好的成绩来支持超感官知觉,而不是用另外的使它处于不利地位。比如受试者猜中的不是那张牌(称为“靶子”),而是猜了前一张牌。这种现象叫作“前移位”。或者,他可能猜了后一张纸牌,这叫作“后移位”。越感官知觉的这种移位,甚至可能发生在前两三张或后两三张牌上!很明显,如果这些情况都可以算数的话,那么射中其中之一的可能性就会高于平均数。但是,如果算上移位也没有射中,那可能要归因于受试者的精神状态不佳。他可能对测试有顾虑,或者感到厌烦,或是被来访者弄得心烦意乱、对试验者生气、有病、疲倦、对试验有怀疑、智力商数低、神经过敏、或是在闹情绪。甚至试验者本人,如果处于这些令人遗憾的任何一种状态时,也会由于不自觉的心灵感应而干扰受试者。这一切因素都被莱因分别用来作为解释试验结果不佳的原因。据他说,在掷骰子试验中。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是由于一个人“讨厌”某一副骰子(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在试验前还是在试验后表示他讨厌这副骰子的)。正如莱因所说,“最微妙的影响似乎都能干扰这些超自然能力的发挥。”

  当然,如果效果好,谁也不会去找“微妙的影响”了。但是如果效果降低,那就要开始寻找原因了。这当然是不难找到的。如果效果继续不佳,试验就会停止。如果效果极差,那就被认为是负的超感官知觉形式,这叫做“避靶性”。本书在前面谈到魔杖的一章里报导过亨利?格罗斯接受莱因试验时的可怜成绩。但是,最近莱因透露说(见1952年3月23日《美国周刊》),亨利根本没有失败!莱因写道,“他只是不自觉地回避。”他还补充说,“仅仅出于巧合他不会有那么多的失误。”

  “避靶性”甚至在挪骰子的试验中也可能发生。莱因写道.“在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中,转移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有一种趋势,不仅避靶,而且有时会盯住靠近原来目标的靶子。我们不妨假定受试者想让骰子3点一面朝上。结果不对。但是仔细检查结果时,发现要的是4点的一面。4在某一方面靠近3,因为它是在3之后。同样,2也是靠近的,因为它是在3之前。或者掷出的是6点,这是受试者在前一次试验中想要的数字。这是一种“延迟作用”。自然,预知能力还可能使受试者掷出选作下次试验用的一个数字。有了这一套诀窍,谁还能失败呢?我自己就常常注意到,在芝加哥玩“26点游戏”时,骰子有一种令人发火的倾向,总是在你不希望出现的点子上掷出极高的比数。

  很明显,除非把所有“移位”的结果都平均计入总结果中去,那就会得到一个失真的统计结果。如果把一次试验公布出来说明受试者“射中了靶子”,而把下一次试验公布出来说明受试者击中了不是所要求的另一个靶子,那就根本不能证明什么。把全部结果合在一起看,失误的数字就接近于成功的数字。下面的话有力地表明了这个道理:“这种脱靶的现象,把成功的比率降低到平均线以下,而如果象在不少实验中常发生的那样比率一直下降,总的负差就会达到不能归因于机遇的一点。”一个赌徒会说得更简单些。他会说,他的手气常常会连着好极了,可是中间常常又会连着糟透了。

  下面是对一次超感官知觉纸牌试验的描述。“……当一个发牌人瞧纸牌时,移位既有前移也有后移,而当另一个人发牌时,就只有前移的;移一张牌还是移两张牌,这取决于试验的速度。”难怪莱因把超感官知觉说成是“难以置信地不可捉摸”,有一种“易变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因而成为一种“最变化无常的能力”。

  在评价杜克大学的试验时,除了数据选择之外,还必须注意“记录误差”。近年来在另外几所大学所作的多次试验,还证明了这样一种情况:相信超感官知觉的人容易在记录中出错,而且错误总是对于超感官知觉有利的。例如,在斯坦福大学用1000张超感官知觉纸牌做了一次试验。叫牌是由一个强烈相信超感官知觉的人记录的。根据概率,应该猜对200张牌。最后的成绩表明猜对的有229张。但是,这个人并不知道对这次试验作了正确的记录。当核对记录时,发现有46次猜中是假的。这就把成绩降低到稍微低于概率的水平。当重复这一比验,而这个人知道在做记录时,就只发现了两次错误。

  在莱因的全部研究工作中充满着记录错误的可能性。他的试验是在上百种极其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对试验条件的描述通常是很含糊的。很少明确说出谁在记录,怎样记录,或担任记录的人相信什么。只是到了后期,莱因才加强了控制,以防止这样的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控制越严格,越感官知觉发现得就越少。他写道,“……煞费苦心的预防措施造成了损失。在这个领域里长期工作的试验者发现,由于试验搞得复杂、庞大和进行得缓慢,成功率受到了影响。各种预防措施本身往往使人精神不能集中。”

  总而言之。煞费苦心的预防措施干扰了受试者的超自然能力。只有试验是在漫不经心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是在对超自然能力坚信不疑的试验者的监督之下进行,越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才能被发现。虽然莱因发现许多他认为具有高度超自然能力的受试者,但是却找不出一个受试者能够向其他大学的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们证明超感官知觉。当然他对这点也有解释,但是“正统的”心理学迟迟不承认超自然现象的存在已得到证实,这难道不令人诧异吗?

  关于莱因的掷骰子试验,克莱顿?劳森指出(见《斯卡尔恩论骰子》,1945年),要使一个转动着的骰子转到另一面(莱因说过,骰子的大小和重量不影响结果),必须有某种相当大的心灵运动推力。劳森写道,这样一种力量是很容易证明的,办法是在一个真空罐下放一只轻轻保持平衡的箭,受试者可以靠意念力使它旋转。如果说灵媒能够靠心灵运动举起沉重的桌子,那么灵媒肯定也能使这样一种简单的实验装置转动起来。劳森和斯卡尔思想知道,为什么莱因会忽略这样明显的试验,反而去搞掷骰子的试验。这种试验象猜纸牌试验一样,在易陷入统计错误和不自觉的选择这个陷井中去。②

  还有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芝加哥人多年来喜欢在酒巴间和酒馆里玩“26点游戏”。从一个杯子里把10个骰手摇出来,玩骰子的人打赌,摇13次当中,某一个点子至少会出现26次。疲乏而厌倦的摇骰子姑娘,在每次摇出骰子记数时,显然井不关心摇出的是什么点子。赌钱的人则显然拼命要摇出打赌的点子。为什么年复一年这些记数单表明获胜人数的百分比恰恰是概律所允许的数字呢?人们本来以为在这种情况下,心灵运动会起很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写道,有时不可能的事也有发生的可能;或者象查理?钱说的,“奇怪的事情偏偏就是容易发生的事情。”考虑到莱因已监督过几百万次猜纸牌和掷骰子试验,而已绝大多数试验没有采取防止记录错误的适当措施,如果他竟然没有遇上惊人的好手气,那才真是怪事呢。在一些早期的事例中,受试者甚至可能有意作假,因为他们往往是花钱请来的,而只有显示出超自然能力的受试者,才能再次受试(在一副用来试验超感官知觉的纸牌中,只要在3张牌上做点记号,比如用指甲在纸牌边上划一道印,就能使一个猜这副牌的受试者得到7以上的平均成绩)。由于把好手气作为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的证据来看,并且给偶然的和效果差的试验我出似乎合理的借口,莱因是否可能已成为一场自欺欺人的大骗局的受害者了呢?

  超感官知觉的支持者们指责正统心理学家们忽视超自然现象,对这一指责的回答只能是:那不符合事实。人们已经作了很多认真的试验,结果都是否定的。举一个突出的例子,斯坦福大学的约翰?库弗教授,作了大量经过严格控制的试验。这些试验于1917年详细发表在一本600页的著作《心灵研究试验》中。最近,莱因和其他一些人把库弗的统计表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想找出前移位和后移位等。他们坚持超感官知觉就隐藏在这些数字之中。但是其他统计学家把这看作类似于培根―莎士比亚学者们想要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挖掘出奇妙的密码信息的过程。

  尽管根据已有的证据远不足以作出结论,但是许多有才华、有声望的现代人物却已接受了超感官知觉。在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中,突出的有威廉?詹姆斯、亨利?小西克威奇、威廉?麦独孤、亨利?柏格森和汉斯?杜里舒。作家当中,可以举出柯南道尔、奥尔德斯?赫胥黎、③杰拉尔德?赫德(他的《祈祷文前言》一书探讨在祈祷中充分实现超感官知觉的作用)、朱尔斯?罗曼斯④、H. G. 威尔斯、莫里斯?梅特林克、吉尔伯特?默里爵士、厄普顿?辛克莱、阿瑟?凯斯特勒和其他许多人。凯斯特勒在他最近出版的《洞察力与观点》一书中,说莱因的研究掀起了一场新的“哥白尼革命”。

  听说精神分析学家方面有接受超感官知觉的强烈倾向⑤。这可能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弗洛伊德本人曾就这个题词写了几篇文章,指出借传心术作的梦通常会走样的,算命人可能偶尔获悉当事人内心的愿望;一个在睡榻上胡思乱想的病人,可能由于与精神分析家的心灵感应而产生思想混乱。荣格和斯特克是另两位承认传心术的著名精神分析家。一些当代的弗洛伊德学派的人,象纽约市的精神分析家南多尔。福多尔,要把精神分析学与彻底的神秘主义结合起来,结果是怪诞绝伦。福多尔1949年出版的《寻找所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本书讨论了一位母亲通过传心术对尚未出世的婴儿身心产生的影响,甚至推测胎儿的精神状态有可能通过超感官知觉传给母亲。福多尔还为古老的胎记迷信辩护,他认为母亲受惊的经历能由传心术传给孩子。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美丽女人脖子上有一块咖啡色的色斑,因为她母亲在怀孕时曾把滚烫的咖啡泼在自己身上了。”就是这个有胎记的女人却生下一双没有胎记的孪生姊妹,但是这一事实也没有使福多尔感到为难,他指出,“……我们对于双胞胎的相对感受性,还一无所知。”

  这本书是由后来出版《意念说》的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有意思的是,福多尔预见到哈伯德的许多研究成果,他也强调未遂的流产对于未出世的婴儿的思想所能产生的损害。不过,在福多尔看来,这种损害主要是由于母亲想把孩子打掉的愿望通过传心术造成的。他在该书“未出世的爱情生活”一章中,把慕男狂、色情狂和其他心理失常现象的起因,追溯到母亲的性生活对尚未出生的婴儿的影响,这无疑是弗洛伊德学派各种文献中最奇怪的一种。福多尔给许多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杂志都写过稿件。

  厄普顿?辛克莱的《精神无线电》一书也值得评述一下,因为它是近年来超自然现象著作中介绍天眼通的最著名、最引人注目的记录。该书1930年出版,爱因斯坦曾为它的德文版作序。这是辛克莱的第二个妻子所作的一系列超常视力试验的记录。她试验默画出290幅简单的图画,这些画大部分是她丈夫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画的。她那时正处于情绪低沉的时期,对神秘现象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因辛克莱与罗曼?奥斯托贾的友谊引起的。罗曼?奥斯托贾是一个能猜透别人思想的职业表演者,在该书中以“简”代称。这位年轻的巫师身怀多种绝技,人们很难理解辛克莱夫妇怎么会认真相信他。比如,他能够在一只密封的棺材里呆上几个小时。他表演魔术行业所谓的“大力士”。有一回在一次降神会上,他把一张34磅重的桌子升起来悬在辛克莱头上8英尺高!⑥辛克莱夫妇认为这些力都是真的。

  从《精神无线电》一书介绍的情况来看,天眼通试验的环境条件是极其不能令人满意的。辛克莱一生,总是受各种灵媒和巫师之骗。他20岁时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投给了一家通神论杂志。他最近的著作是讲伦尼?巴德的10部小说。这套小说通篇充塞着超自然一类的东西。最后一本《啊!牧师讲话了!》,充满了对莱因博士的颂扬。它还描写了由伦尼表演的一次信仰疗法和几次降神会,伦尼在降神会上对伯格森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亡灵讲话。这本书的书名得自罗斯福降神会。在这次降神会上罗斯福为他在雅尔塔会议上同意斯大林的意见而道歉,这无疑是辛克莱所有小说中最令人难堪的一个场面。

  辛克莱和他妻子在试验中使用290张图画,他确认其中的65张被她默画对了,155张“部分画对”,70张失败。书中对照地印出的这些图画,表明辛克莱夫人的速写和她丈夫的画非常相似,不过,有的画需要颠倒过来才象。其实,用不着搬出什么天眼通来解释这些试验结果。首先,一个具有直觉的妻子,对她丈夫非常熟悉,能够相当准确地猜到他可能画什么,特别是当这幅画是新近想到的,而且跟他们共同经历有关的事情有关,就更容易猜中了。最初,画的可能是椅子和桌子一类简单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画过之后,选择的范围就狭窄了,再画可能就是从最近的一些经历联想到的。

  “部分画对”的画印出来的很少。它们是否象辛克莱说的那样象呢?据说在各次试验中共画了290张画。能否肯定这是所有试验过的画的确切总数呢?找一个“不算数”的借口是容易的,比如头痛、有件事烦心,或其它什么。如果画得不对,总不免要找点借口,而且辛克莱肯定有办法取消它们并且忘掉这码事。画对的,当然会仔细地保存起来。无意识的选择过程可能正是这样进行的。

  人们只希望这些试验能受到有资格的心理学家的监督,他们熟悉那些把实验引入歧途的一些巧妙办法。在论述超自然问题方面,辛克莱和柯南道尔同样是有说服能力的,但是,对于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所必须的防范措施,他也象柯南道尔一样非常天真。因此,不可能信赖辛克莱对关键性细节的记忆,正如不能信赖柯南道尔对诸如精神摄影术研究情况的叙述一样。后来,当辛克莱夫人的健康状况好转时,威廉?麦独孤教授在采取较好的防范措施情况下对辛克莱夫人又作了试验,结果远不能令人满意。由于辛克莱1934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她就不再做超感官知觉的试验了。不过她偶尔本能地表现出明显的超自然视力,仍使她的丈夫大为吃惊。

  托马斯?爱迪生是自命心灵学专家的另一个例子。他不仅相信传心术,而且有一次上了职业江湖骗子伯特?里斯医生的当。这个江湖医生透视人心灵的能力,并不比邓宁格这些现代舞台上的心灵主义者更高明。邓宁格那套方法是魔术师们很熟悉的。但是,爱迪生获得很深的印象,他写信给纽约市的《晚画报》,说他相信里斯是一位真正的超自然能人。后来出版的《爱迪生日记和观察札记》,透露了他的一种看法,认为人类的思想与艾尔弗雷德?芬森的智能形成体和智能破坏体(见本书第六章――编者)惊人地相似!爱迪生表示深信,在人类的大脑里有几百万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情报员”,他称之为“小妖”。他们为完成各种智力功能而奔波,受着“居于布罗卡⑦皮层里”的“统主”的控制。爱迪生1931年逝世之前还在研究一种敏感件,以便与亡灵通讯。

  爱迪生的朋友卢瑟?布尔班克是另一种类型的例子。这种人尽管在实用科学的一个领域里取得重大成就,却有着奇怪的神秘观点。布尔班克常常通过传心术和他的妹妹通讯,还能见到他过世母亲的幻象,而且还坚信植物有一套敏感的神经系统,能够对爱憎作出反应。印度人约吉?帕拉姆汉萨?约加南达在他的自传中引用他的朋友布尔班克的话说,“是的,我常对自己的植物谈话,以便创造一种爱的振动,……一个人种一株花,细心照料,而这株花却枯死了。但是另一同样精心照料,却能养出一株茂盛的植物。这个秘密……就是爱。”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一本书是《奇迹背后的神秘故事》。该书为马克斯?朗所著,1948年由洛杉矾的科斯蒙出版社出版。朗是休纳研究基金会的主任,专门研究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夏威夷群岛卡胡纳人的神秘传说。该书论述了思想活力(卡胡纳人称为“魔力”)对物质的影响。朗近年来用生长中的植物来试验这种魔力。他发现如果象布尔班克那样对植物谈话,给它们爱和关心,它们就会比被冷落的植物长得快,长得茂盛。莱因博士最近在《美国周刊》(1952年4月20日)上透露,一位法国医生和他的妻子能够用精神力量刺激植物生长。本书第十章介绍的利特菲尔德医生用蒸发盐水溶液所做的研究,可以说是另一种心灵运动的现象。

  查尔斯?福特本人的试验虽然不太成功,但他相信超感官知觉和心灵运动。他在一个月内作了1000次尝试,想在走到能看出商店橱窗中商品的距离以前,凭借超人的视力“看见”橱窗里的东西。他的尝试只有3次获得成功,最惊人的是第一次。他在沿西42街走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前面的橱窗上,立刻想到“红雪地上的火鸡足迹”(红雪是福特当时最感兴趣的东西)。他在《野性的天赋》一书中报道说,事实证明,橱窗里在粉红色纸板的背景上,有几条用自来水笔画的象足迹似的黑色线条。

  另一次,福特进行心灵运动的试验。他写道,“我一生最想作到的一件事,就是向椅子和桌子发号施令:‘集合!向前看!开步走!’让它们服从我的命令。我试过让桌子椅子服从我,……但是,那是一堆缺乏军人气质的家伙。”

  不过福特仍然认为心灵运动是一种“野性的天赋”。他用的术语是“远距离传物”,这个术语现在在科学幻想小说中已很普遍。物体、人、船只,任何东西都能够由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远距离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远距离传物”可用于商业上运输货物。宇宙飞船可以从一个星球远距离传送到另一个星球上去。福特认为别的星球上的情报人员常常捉人,或许是为了研究的目的,捉了就用远距离传物的办法把他们弄走。他写道,“我想,我们的人是被捉去提供情报的”。他的著作中充满了男男女女神秘失踪的新闻消息。1910年,一个女孩在中央公园里失踪。同一天,福特发现在第79号街附近公园里的湖面上出现了一只天鹅。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得克萨斯州的安布罗斯?比尔斯失踪了。加拿大的一个安布罗斯?斯莫尔也失踪了。福特问道,“难道有人在收集安布罗斯家的人吗?”

  福特认为,不只是地球上的人被远距离地弄走,也许其它星球上的居民也被远距离传送到地球上来了。他们一定是返祖性人,即受到我们原始风尚吸引的人。“他们将会入我们的教会……他们会放下架子,来当大学教授。一经堕落,便会自甘暴弃,最后会成为我们的国会议员。”

  “捉狭鬼”是一种恶作剧的鬼魂,据说他们在闹鬼的房子里造成种种骚扰(1952年达顿图书公司出版的南多尔?福多尔和赫里沃德?卡林顿所著《鬼魂缠身的人》一书,是弗洛伊德学派关于捉狭鬼及其有关现象的研究成果)。福特还“相信”捉狭鬼是具有远距离移动物体能力的儿童,或许在战争时期可以利用他们的。莱因博士曾在他的著作中推测,不断增加的超感官知觉足以废除战争(因为已无保守军事机密可言),但是他的这种臆测还比不上福特的想象力:

  姑娘们在前线,正谈论着家常琐事。警报:敌人进攻了。捉狭鬼姑娘们受命施展魔力。她们把口香糖粘在椅子下面。一个团燃烧起来,士兵们烧成一个个火炬。马匹从燃烧的内脏里喷出烟来。从落矾山脉远距离摄来一片悬崖峭壁,敌人增援部队在峭壁之下摔得粉身碎骨。尼亚加拉大瀑布也被搬来,向战场倾泻而下。

  捉狭鬼姑娘们伸手取下了她们的口香糖。

________

  ①莱因的最新著作《新的精神世界》一书于1953年问世。这本书与较早的著作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强调宗教方面的推测和它以经验为根据检验诸如上帝的存在和祈祷的功效等信念。莱因声称,把精神的现实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对于宗教信仰的作用,正如细菌理论对于医学的作用。它将把宗教探索的范围扩大到超过一切现有观念的太平。”同时。莱因最近的研究计划与“动物的超自然现象”有关。他列举的一些试验表明,猫具有心灵感应力和超人的视力,井暗示将出现令人兴奋的消息。

  ②超心理学着重于纯粹统计上的证据,着重于它的一切隐晦难懂的方面。灵媒们则着重于为了某种奇怪的理由仅仅在黑暗中发生的现象。这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和启发性的相同之处。

  ③见奥尔德斯?赫胥黎的两篇文章,《说明越感官知觉、心灵运动和越自然现象的一例》(《生活》杂志。1954年1月11日)和《事实与迷信》(《缙绅》,1956年9月)。

  ④见《不用眼睛的视觉》,奥格登、鲁特南译,1924年。这部可笑的著作专门论述罗曼斯的大量实验,这些实验证明用显微镜可能看见视觉的退化器官,它存在干全身皮肤的细胞中。因此皮肤既能“看见”形状也能”看见”颜色,对某些类型的超常视力,作出了肯定的解释。

  ⑤乔治?德弗罗编辑的一部赞成心灵感应的心理分析报告文集《精神分析与神秘学》于1953年出版,《深入分析的新的面面观》,简?埃伦沃德著。1954年;《心灵感应假设在精冲治疗中的应用》,朱尔?艾森巴德著,1952年;以及艾森巴德的两篇文章:《精神病学对心灵学的贡献:一篇评论》,载《心灵学杂志》;1949年12月;《精神分析疗法治疗中的心灵感应》,载《明天》,1952年冬。

  ⑥辛克莱在回忆爱因斯坦的文章(见1956年4月14日《星期六评论》)中再一次讲到这个使桌子倾斜的故事。这个把戏是在人们熟悉的降神会圈子里干的。辛克莱透露,后来当着爱因斯坦和其他几个物理学家的面,打算重复这次表演,但是由于屋子里有“敌对的影响”而未获成功。

  ⑦保罗?布罗卡(Paul Broca 1824~1880)法国医学家和人类学家。――译者

家园 【link】下载阅读<<西方伪科学种种>>

下载(377KB):

外链出处

抢水风生意呢,

家园 再一次证实了

在西西河,什么东西是更有人气的。看此文章与相关文章的跟贴和阅览次数就知道了。

家园 Hopefully those guys do not really believe that。

美国科技这么昌明的地方,有神论还这样兴盛,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Freedom of Expression. It’s a beautiful thing!我虽然不同意好多网友的观点,但我尊重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利。

家园 好帖!这种帖子太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严肃批评】下次得换块石头扔!

老仍呀,咋就一块石头到处仍呢?

在时事版顶小强的贴是这块石头,本来高兴看你也顶俺的贴,发现也是这块石头。现在换到探索版,还是仍同一块石头,

不是我说你,有过好几个老贴指导如何回贴。所以嘛,下次回贴记得以 “读了楼主的帖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开头,大胆地,狠狠地拍。你的,明白了吗?

家园 【虚心接受】决定下次一定送这个石头给你,下面的样板.请提宝贵意见.

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社区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侬!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社区失望了,觉得这个社区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对社区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

楼主,你要继续努力啊!你是社区的希望啊

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

真知灼见啊!楼主的帖子实在是一句中地。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上网这么多年,好的坏的帖子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楼主的这个帖子,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贴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网络里,我从楼主的帖子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网络的希望。为表达我对楼主的敬意,也是为了向楼主学习。我决心要把这个帖子顶上去!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D?D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虽然仅仅是一遍粗略通读,我已忍不住拍案叫绝,在中国的网络的层次上,竟然会有如此的文学巨匠,看来以我的阅历距离“达人”的境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表面看作者是文章是结构松散,略显凌乱,实际上却是把“细节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只言片语之间处处显露真情实感。这种螳螂捕蝉,黄鹊在后的写法早已突破了散文范畴里的形散神不散的境界,其独辟蹊径,造化之神也只有当年张三丰自创太极可以与之相媲美。

????历代作家给我们给我们留下无数美文,馨香文字,文字馨香。楼主给我们带来的这篇极品可以说是让你馨香满腹,三日不绝!!古人说的好:想要作文章,先要学做人。由作者的文章我们也可以揣测出作者定是成长在一个汗牛充栋,文化氛围浓厚而且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幸福家庭里面。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亲情冷淡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可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在另一方面,作者也不是温室里的花*,只能作些鸳鸯蝴蝶的文章。在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比形散神聚更胜一筹。诸位见过大风沙没有?大风沙就是由无数松散沙粒组成的,但是他们却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股叱诧风云,横击而过的气概相信大家在作者的文章里也能体会的出来。如果有读者还不能体会的,请参考卧虎藏龙里面半天云的人物个性。由此而言,作者是性格是完善的,想必经历过家庭的其乐融融,也经历过种种人伦惨剧吧,把作者的创作潜质激发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我斗胆的一点粗略分析,每天睡觉以前,我都会把您的帖子再三拜读,拜读。希望这样的好贴多些,再多些!!! 楼主,你要继续努力啊!你是bbs的希望啊!你是网络文学的希望啊!你是整个文学界的希望啊!你是整个人类的希望啊!你是整个太阳系的希望啊!你是整个异次元空间的希望啊!

我也许不能再看你的帖子了,这个回帖可能是我在这个bbs回的最后的帖子,因为我可能会不能再上网了,但是我今天能回你的这个帖子,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不枉此生啊!偶像!你才是我的偶像!周星驰算什么?你比他幽默!周润发算什么?你比他有气质!周杰伦算什么?你比他有才华!周伯通算什么?你比他功力深!周迅算什么?你比她机灵!周芷若算什么?你比她美丽!周华健算什么?你比他会唱歌!周树人算什么?你才是文学泰斗!周武王算什么?你比他更爱招贤纳士!周公算什么?你比他会解梦!周扒皮算什么?你学鸡叫比他好听!周渔算什么?你比她长得像火车!周瑜算什么?你比他会生气!周周算什么?你比他有音乐细胞!

我要把你这篇帖子牢牢的记在心里,刻在脑海里;我要去学活字印刷,把这篇帖子印成铅字;我要去学雕刻,把这篇帖子雕成雕像;我要去学作诗,把这篇帖子改为不朽的诗篇;我要去学作词,把这篇帖子改为歌词;我要去学歌唱,把这篇帖子广为流唱;我要去学说梦话,在梦里也要深情的朗诵;我要去学刺青,把这篇帖子刺在每个人的身上!我要做黑客,把所有的网站都改成这篇帖子;我要做法官,让所有的囚犯都抄写这篇帖子;我要做中国移动的董事长,给所有手机用户群发这篇帖子;我要做微软总裁,把所有的电脑 *** 作系统都改为这篇帖子;我要做上帝,让亿万万信徒从此以后只靠这篇贴子来作为圣经,来指引他们的光明!

楼主,我现在有些冷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我决定先把你的名字纪录下来。让子孙后代牢记于心,广为传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什么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什么是黄河水,什么是长江魂。什么是五千年的文明史

楼主!我一辈子都没有像今天这么开心,这么幸福,这么快乐,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每天都能看这篇贴子,每天都将这篇贴子读一篇。这样生活才充满了朝气。可是这样我只是得到肉体上的满足。我卑微的灵魂并没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我想对你说,能够让我永远活的像个人,像个真正的人。就只有楼主――您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