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中国民营企业产业升级的一点浅见 -- 纪琮
还有航空,我特指成飞。干的也很不错。
现在国有军品也都会有两家竞争。打的还很厉害。
总的说来军口几大公司改革还算比较成功。比想象的好多了。原来以为要集中力量攻关,但没有压力干的不好,现在有限竞争反而提高效率。
这就是你民营的效果?
连个电视芯片 LCD都做不出,一代一代受制于人。
以前彩管时代,主要靠国家集中力量解决彩管问题,可以和日韩拼一下
现在LCD时代,国家不解决,各家连个东西都搞不出来,电视行业又被日韩吃死
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且这个企业连电视芯片都没自己的,
我就明白的告诉你吧,中国的民营最多不过成就另外一类台企
要成为 日本的三井三菱这种关键工业巨头,没戏!
而且更可怕的是花国家的钱真是谁都不心疼,敢上马搞项目,失败了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草.民企这方面比较畏首畏尾,怕赔了就翻身不起来了.
不过在经营上边的确还是希望让民企某种程度上参与进来,自己身为国企子弟,多少对国企的某些方面的弊病痛恨的很,也总觉得只是靠国企一直走下去怕是不行的.
不管他们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不可能再靠自己单独的力量去搞一些基础核心的东西了,他们现在更讲究的是通过分工合作强化各自的优势不断的加快竞争中的奔跑速度。
其实中国基础研究和世界前沿的差距反而没有产品的差距那么大。但是,这里的讨论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从实验室到产品这个环节的投入效率。
如果说,实验室是美国独霸的话,那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这个环节现在没有什么国家可以超过日本与德国,而大规模生产应用这一块在今天没有谁能和中国相提并论。
只是我要多提一句的是,从实验室到产品这一链条,不仅投入是实验室的开始的几倍,而且其中80%甚至90%的产品最终都是无法在市场上实现成功销售。(这里还暂且忽视模仿者带来的编辑损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以及回报周期的不确定。我想世界上除了象丰田和微软这样随时可以拿出几百亿美圆现金的公司毕竟凤毛麟角,多数企业都开始依靠银行与金融资本市场获得这个资金周转的有效途径来安排日常的生产与经营。在这些领域,现有的中国民企都没有很好的准备。
同样,从2005年2006年开始中国开始放开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而且我自己本身综合各种考虑也对军工牌照有很浓厚的兴趣,并有过一些调查与了解。前面我也已经说了,今天单纯依靠某个企业即使是你是今天世界上最大型的垄断企业也不可能在今天这个综合竞争环境里独立保持自己的优势。那么,我们借鉴美国军工产业复合体的特点,看看日韩企业的政金商的三箭体系,再参考下欧洲整合的尤里卡工程,无非就是把国家的竞争力建筑在政府、企业和大学及科研单位同金融的有效结合上。并一此为核心,每个分工合作并出于最大限度加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再一层一层的朝下分包生产工序。
而中国的竞争,则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块是,在现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既要继续接手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外包同时获得更好的利益分配地位。在这个领域,民营的优势无可替代。但是,在另一方面出于中国核心利益领域的竞争力体系考虑,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调在有的时候比某个环节能不能发挥最大效率远远重要的多。曾经和参与与规划军工牌照的相关负责人讨论过军工发牌的利弊,对方很明确的说:中国改革最大失误就是没有培养出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的资本。而我们不难看见,从洪都的山鹰,到新8*8民营的展露头角以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获得不小的利益看,国家的转型里一种目标和倾向非常明显。就和那些人说的一样,这些还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里我多说一个例子说说,民营和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或那是未来的一种选择。去年前年,在装备工业的新闻里三一重工都是一个焦点。徐工的并购失败,从另一种角度上在印度的投资上获得了补偿。再具体的一些话,以后有机会再展开吧
说道实验室的转化产品。中国高校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作出的东西。但是95%是无法产品化的,要不就是和市场脱节的东西
这也是抱怨最多的,但是要搞好产品的市场化。。真是个麻烦的东西。。葡萄能不能简单说下。外国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
锁江的桥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南京以上基本都是这个高度,几乎肯定无法改变航道净空了。
长江运力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大,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设计能力一亿吨/年,还不如大秦铁路的1/4!而更往下游的荆江,通过能力还不到这个数。
大力发展标准化顶推驳船队,可以极大的提高水运效率,比单纯的过几艘大船好的多。现在三峡船闸,受困于大小不一的船舶,通过能力损失严重。
水运便宜毕竟是个优势,长江中下游沿岸,或许是内陆仅有的,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了。
军转民,最大优势是军事技术的溢出效应,生产电熨斗什么的根本体现不出来,背着一堆包袱和光屁股的民企们争,可谓‘扬短避长’,找死呢
撞的满脑袋包,现在想明白了,黎明是干什么的?生产透平的啊!往这方面下功夫,过一段时间肯定出活
很多军工,挺好的企业一转民就蔫,都是路子不对。
另外近几年军品订单大增,日子又好过了,但是希望民品不要松懈,两手抓,哈哈
电视行业做不出芯片、LCD,并不是电视行业一家的问题。它牵涉到很多行业。中国在这一块整体就是薄弱的。
现在民用的芯片、LCD最初都是美国军方投钱研发出来的,后来军转民,才大规模商品化。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它的私营企业也无力独自承担这样大的科研项目。中国的民企怎么可能承担的了?
中国通信制造业的龙头华为可是民企。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龙头尚德也是民企。中国变压器行业的龙头正泰也是民企。神舟飞船上有很多设备,比如仪表、陀螺、变压器都是浙江民企生产的。还有吉利和奇瑞的汽车,从整车设计到发动机制造,都是自己做的。那什么一汽、二汽、上汽到现在还整不出象样的国产车来。
中国高科技民企现在规模小,不等于没有发展前途,没一家大企业都是由小变大。
成果出来后,私企把它商品化。两边得利。产学研三者紧密结合。
你提到的
不是民企没有做好准备,而是国家的金融政策根本把民企的融资给卡死了。所以浙江的地下金融很发达,浙江的民企只好通过地下钱庄、典当行来融资。
一航、二航从老总到工程师都可以自杀以谢国人了。
原来兄台是军工子弟,以后还要多请教呢
没有论证,那就成了喊口号。中国的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他们在不断的学习,进步,发展,壮大。中国的民营企业即使在现阶段也已经有了远远超越台企的国际一流水平的企业,比如华为。
中国电视产业的龙头老大长虹是国企,而非民营。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以现有的经营方式就能赚钱,那他们就很难有升级转型的动力和愿望。等到现有的经营方式玩不转了,升级转型要求自然就迫切了。
你说的台湾产业升级转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在当时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台湾原有产业竞争力下降。而向大陆投资又为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台独政策所限制,台湾的民营企业于是被逼上了升级转型之路。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一方面逼迫民营企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要足够大;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产业留出升级转型的空间和时间。这就有赖于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