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进入长期高通胀时期 -- 采菊
钱多的话当然买实物黄金(买黄金主要是为了避险,实物黄金比起纸黄金来还多规避了银行倒闭风险,虽然这个风险现在看起来不大。)。当然你还是要买个保险箱确保招贼被盗/被抢/被勒索/被绑架的风险低于银行倒闭的风险。钱少的话还是买纸黄金,否则赚的还不够保管费的。
非常赞同你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
文章认为,加快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式通胀是“最有效、最快速和最简单”的短期应急办法,可以解“通胀继续上升的燃眉之急”。是不是认为当前通胀主要属于输入式通胀?
文章强调当前这轮通胀将是长期的,那么人民币升值这个短期办法在整个反通胀中的作用是怎样呢?
还有,如果升值过快的话,会不会造成失业率上升呢?这对于将长期处于通胀的社会来说,如何衡量其中得失。商务部今年已经不再提减少贸易顺差了,表明国家对此是有所顾忌的。
调整产业结构,我赞同,但是这恐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应该急于一蹴而就。目前,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还是应该保护的。毕竟就业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通胀小。
关于对农民补贴的目的,我基本同意。不过,据我观察,农村也在不断分化,农民之间也在分化出不同的收入阶层。因此通胀对于农民的影响也应该具体分析。对于农民中比较富裕的那一部分人,国家确实有启动内需的意思,比如正在实施的家电下乡补贴。
不好意思,我有时候喜欢跟别人抬杠。呵呵!
我不认为老兄是在与我抬杠,我很高兴与兄继续交流。
我认为我们找到当前通胀的主要原因就可以了,找到原因对决策者而言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不是学经济学的,没有能力上升到理论高度。总之,中国现在的通胀与中国不断开放直接和高度相关。
在实际经济实践中,出台一个政策,就会产生多种影响和效应,正如兄说的人民币加速升值,减少出口,可能引发失业率增加,我认为:通胀对全体国民有害,失业率对部分国民有害,经济增长和减缓也是苦乐不均,通胀是最要命的,所以政策的效用和我们对待政策的评价态度,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看其重。
关于对农民补贴的问题,兄补充的是,我的看法过于绝对。
中国必须从现在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我们没有外汇,现在有了,过去想买好技术也没有钱,只好买二三流的技术来发展经济,所以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就不足为怪。国家发改委长期坚持的是技术换市场的发展思路,现在终于有大把的外汇,可以买好的技术了,所以就要产业转型了。产业转型必然引起就业阵痛,不必过分担心,现在国家手里有的就是钱--年财政收入达到GDP的20%以上(07年为5.1万亿元),这还不包括有人测算的年1.6万亿的政府各种收费和房地产出让土地的1.3万亿收入,所以我们看到了对国家对弱势群体的补贴在不断增加,我们也看到,中国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会继续保持足够大的规模以吸纳就业,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政府出面组织劳动大军上山植树,开展大规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现在中国政府规划的今后一段时间内,大规模开发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是异曲同工之作。
珠三角倒闭潮升级 港厂商欠货款五百万失踪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7/9/9/100579969.html?coluid=10&kindid=254&docid=100579969&mdate=0229093113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个实际上是长期来讲支持房地产价格和投资价值的。固然早期有挤压需求一方投资意向的作用,但长期来讲未见得最终影响是什么。
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会受到打压,这个我也同意。但挺过一小段时间,这个市场还是要大涨。这种情况我们在自己生活中,在周边环境中,都亲眼见到和亲身经历无数了。
老百姓此前都在盼望出现各类似金融危机一样的大事儿,好有机会抄底买房,而且还嘱咐自己到时候别怕,要吸取经验。而现在,或者说不远的将来,正是这样一个大好机会,但好多人还是被吓回去了。
如果紧缩货币能够压下通胀,基本上通胀的势头本来也已经要减弱了。
观察70年代以来的世界通胀史,在基础商品大涨价以后,无不接着发生通胀。中国拼命利用廉价劳动力,帮了世界好几年忙了,帮不下去了。
通胀影响利益分配格局,有的方面已经膨胀了,单纯靠压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膨胀一下的方面来解决问题,怎么可能?
膨胀一阵子,大家感觉其实谁也占不了多大便宜后,自然控制住货币,通胀就会下来。
在这个时间差里,利益可以完成一轮重新分配。米国希望这个周期完了以后自己可以重新站起来,而把新冒出来的新势力从车上抖落下去。这个想法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最后结果如何,还是看博弈。
对于我们相同的观点,我就不说了。第一,不是所有人都会受通货膨胀之害。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阶层,在通货膨胀中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房价上涨中的地产商、煤炭上涨中的煤老板,他们甚至是通胀的受益者。第二,产业升级似乎不能寄希望于购买外国技术,还是要立足于自主创新。一方面,核心技术我们根本买不到。另一方面,知道我们要大量买他们的技术,洋鬼子岂有不坐地起价的道理?当然,如果有便宜可占,我们也不用太客气。呵呵!
98年终止福利分房的政策文件下来后,所有的在公职单位工作的人被告知,过了98年将再也不允许福利分房了,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单位全乱了,职工也不上班了,纷纷成群结队地找单位领导要求立即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各单位职工也纷纷私下串联,于是全国所有有条件的、有钱的国企纷纷冲向市场抢购商品房,买回后按成本价再卖给本单位职工,我在北京工作,亲历了那段时间的社会骚动和不安,我那个单位在购买狂潮中7200元/平米托关系单位抢了一大批房子分给职工,朋友聚会大家相互打听,小道消息说北京市当年上市的商品房几乎售罄。但到了99年末分给我房子的小区后续又建好了几栋房子,地点户型完全一样,市场价已经跌回到4500元/平米了。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如何启动的?就是在这种突发性政策出台后迅速膨胀起来的。
对比98年以前,我的单位已经实行了几年按标准价出售单位住房给职工的政策,但90%以上的职工不愿意买,单位动员也没有用,标准价400-600元/平米,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大多数职工的态度是:单位分的放我本来就有使用权,为什么还要交钱?如果以后单位还要分房,我还有机会分到更大的房子,现在按标准价买房,等于放弃了今后机会,不买不买。
98年北京的房地产商突然得到了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彻底晕菜了!大赚特赚,但狂喜之后不到一年就又蔫了,为什么?市场又不行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能有今天,归根到底只有一条,98年终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彻底掐断了所有人福利住房梦想,宛如一桶冰水从头而降,彻底惊醒了所有人的住房财产意识和住房需求危机。而对房地产开放银行信贷支持加快了潜在需求变为实际需求的步伐,在中国人买涨不买落的社会心理共鸣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短短的十年内一飞冲天。而现在呢,重提政策房,而且数量巨大,等于又重新给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一个新的福利房梦想,即在有限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可以得到改善住房的机会,不用再忧虑和恐惧没有房住,永远买不起住房。98年放出来的全社会需求巨兽,将有一大半回归政策房,国家很明确,商品房供给中高收入者,中产阶层国家供应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低收入者国家供给廉租房。中国的中产阶层和低收入者有多少人,基本上需求就要降低多少!这个需求比例占全体国民需求比例的50%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房市重构,房地产商感到对其既得利益的触动是颠覆性的,所以才会出现由他们幕后鼓动的及其疯狂的舆论反扑,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延长享用最后晚餐的时间!看看现在的股市,凡是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想融资,证监会现在一概不批。看看现在的北京房市,当初囤房的温州人和山西煤老板,委托中介几十套几十套地抛售,甚至一人最高委托400套给中介抛售,这些年来大量囤房对市场冲击的高峰,估计将很快到来。王石是最靠近决策层的,是最了解决策层意图的,所以万科才率先降价,其实从市场运作的角度上看,万科是非常聪明的,率先降价,回笼货款,利用以前大量的囤地继续建房,继续快速销售,当万科几年后囤地用完了,土地市场的出让价格也降下来了,而那时,万科不仅躲过了目前的危机,而且已经赚的脑肥肠满,膀大腰圆了,那时的万科已经彻底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巨无霸,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聪明人呢?
设备-技术-技术开发平台-技术开发人员-技术开发(创新)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文化 是一个由表及里的体系。工作中的体会,顺便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