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一丁点儿原创】王国维老舍海子身后又一人—余虹 -- 梦影

共:💬26 🌺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一丁点儿原创】王国维老舍海子身后又一人—余虹

几天之前,梦影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直到梦影来到余虹先生的BLOG,品咂先生的文字,感慨先生的选择。

死亡之后我们究竟会面对什么?

文化中国在几经劫难后,已满目虚无,人们在失去价值归依与意义指向后不知何往。当代中国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郁闷”,该词最为准确地表达了“我与中国”的关系。郁闷是一种压抑而又难以发泄与倾诉的情绪,一种理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这显然是国人当代生存晦暗昏茫的症候。

--《我与中国》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政治中国作为单纯的权力政治空间在剥夺了个体的政治权利的同时也切断了个体对它的真切依恋与操心,政治问题成了“肉食者谋之”的事情。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以天下为已任”的“天下”只要求匹夫担当关心它的责任,而从来没有给匹夫真正介入它的权利;至于匹夫也只知道铁肩担道义而不知道他有质疑天道的权利。

--《我与中国》

细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个体中国人)与中国这个地方发生的关系几乎全然是被动的,也就是说,我只是被动地、无可奈何地生活在这个地方,我几乎没有任何主动建构和改造它的权利与现实可能。

--《我与中国》

在今天,国人愈来愈感到过一种善意的、道德的生活十分困难,道德实践甚至变成了一件危险的事情。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种传统信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受到了致命的挑战。在传统中国,不管道德实践的现实庇护多么虚伪和脆弱,那庇护多少还有,而在今天,这种庇护基本上被一扫而空了。

--《我与中国》

我们习惯了记住恩赐而遗忘剥夺,更难以在历史的轮回中体会命运的秘密。本来,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容不得任何权力的剥夺,也无须任何权力的恩赐,但人类的历史大多是权利被权力剥夺与恩赐的历史,这就是所谓的野蛮史。从根本上看,人类的文明史乃是摆脱野蛮的历史,即从根本上改变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的历史。可悲的是,这一历史的发生是如此的艰难。

--《命运77》

从表面上看,当权利被剥夺时你是不幸的,当权利被恩赐时你是幸运的,但从根本上看,你在剥夺与恩赐的轮回之中。今天你被恩赐,明天你就可能被剥夺;你这一代人可能被恩赐,下一代人则可能被剥夺。一旦人的自然权利成为绝对权力的掌中之物,你的权利就是一个假象。也许我们在得失之中的不安与恐惧就置根于此?也许那不绝如缕的噩梦警示着白天所遗忘的真实?

--《命运77》

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一个人的百年》

不知道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先生一路走好。

余虹先生BLOG:http://blog.voc.com.cn/sp1/yuhong/

后记:很想再写点什么,可总觉得还没有从先生的文字中解脱出来,仔细品味先生的文字也许是后生小子所需要的。追着萨苏先生来到西西河有点时间了,一直在潜水,总觉得西西河少了点什么。直到前几天读到余虹先生的文字,才发觉西西河的内容很少直面当代中国。也许作为铁手后花园的西西西河不在乎此,可总觉得像萨苏、葡萄、雪个。。。这些大牛没有这方面的文字蛮遗憾的。后生小子妄言,原谅则个。

家园 那位余先生以及您都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

中国之所以缺乏您和余先生所渴望的两件东西:某某全力与道德,这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有关。

中国的历史先放过不说,那太长;中国的现实是在继续激烈转型和变化。在这种社会里,要求一个稳定的道德是无本之木,因为在旧式道德被打破后,本身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道德,没人知道,这得等社会稳定下来才会有可能。

既然余先生选择自己结束,这也是他的自由。但是,这没有什么意义。

你所认为的西西河少了什么,恰恰是西西河的可贵之处,我这么认为。

家园 文人就喜欢自我美化。

中国每年那么多人自杀不说,死个教授就有道德意义了。奇怪中——

关于普通中国人自杀问题倒是值得研究,可以参看北大吴飞的新书《自杀作为中国问题》,思考得很深刻。不过也许余先生不在此例。

家园 如果直面当代中国的后果是自杀

那还是不直面的好。

“追着萨苏先生来到西西河有点时间了,一直在潜水,总觉得西西河少了点什么。直到前几天读到余虹先生的文字,才发觉西西河的内容很少直面当代中国。直到前几天读到余虹先生的文字,才发觉西西河的内容很少直面当代中国。”

这么大的帽子扣下来,西西河恐怕承担不起。

西西河本来就是后花园,您要改造成《警世钟》《猛回头》,也得大多数人附和才行。

家园 太傅咋说滴?假设不正确,逻辑不成立。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说过“直面当代中国的后果是自杀”,又或者扣什么帽子。西西河的内容很少直面当代中国,这是事实。我没狂妄到要改造后花园,仅仅表示遗憾而已。也许你应该仔细的瞄下我前面的文字。

如花差所言,旧式道德规范崩溃之后建构什么样的道德秩序,没人知道。但这并不防碍中国学人去思考,去努力尝试。“这得等到社会稳定下来才有可能”,不知道自1840年以来,我天朝和谐盛世,社会是否算得上稳定。至于余虹先生的死有没有什么意义,也许你我没有资格评论,历史会给出一个答案的。

家园 有啥奇怪的?普通民众又没啥话语权利,

自然有人关注普通人的自杀,直不过进不了主流视野而已。《自杀作为中国问题》有机会一定会翻下。:)

家园 用排除法可不可以?

直面当代中国的后果肯定有N种,其中一种是自杀,另有N-1种,不是自杀。可是您推崇的余虹,偏偏就自杀了。

俺是凡人,宁愿碌碌无为的活着。

家园 梦影希望看到不真实的东西么?

玩笑了,我想谁也不希望在西西河看不真实的东西,我也不愿意写。

有过不少朋友问我的文章中缺少今天现实的国内情况,我可以告诉您原因。

这原因就是我不了解。

我可以写十年前的国内情况,因为我那时生活在中国,我也可以写今天的日本,因为我现在生活在日本。然而,你要是让我写国内情况,就比较困难了。虽然每次我回去,都会设法尽可能地吸收和了解,但毕竟远不如长期生活在那里能够体会的。

让我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内的事情大放厥词,我会瞧不起自己。

上一次回去,下了很大功夫来追踪黑砖窑事件,但也只能来得及追这一个案子而已。时间是一个瓶颈。

您让我怎样来写呢?用别人的材料来写么?那不是我的特长,别人有材料,还是自己来写比较好。

我总不能欺骗大家,或者无病呻吟,相信那也是您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您要问我对国内走马观花的观感,我只能说事实。在国外生活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对国内负面的看法总会比较多,因为看到负面的报道比较多。然而这几年回去,每次回来负面的感觉都会少些。

我的周围都是普通人,大家骂娘的声音更响,记者朋友牢骚满腹地讽刺“国家大剧院和任何与蛋有关的文章不能放在一个版面”这类古怪政策,可是我也看到他们活得更加自信和自由。我们家旁边是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晚上我出门散步,那门口有个小摊,摆摊的老太太一边向我推销三块钱一个的玉石坠子一边跟两个胖胖的女学生聊天,说:我们家闺女要象你们这样有出息就好喽。女学生听了嘿嘿嘿地合不拢嘴,得意得天真。

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人的生活。

有人会说 -- 天下有几个中科院的研究生,有几个在研究生院门口摆摊的老太太阿。

我也同样看到中关村电子市场里面如狼似虎的拉客场面,那种略带粗鲁的繁忙中,让我感到的是 -- 活力。

有人会说 -- 天下又有几个中关村呢?

我也同样看到在我们家门口卖肉夹馍的夫妇,晚上在店门口的竹席上逗孩子玩。

有人会说。。。

我知道有人总希望看到我写出他们想看的东西。

有点难以让人如愿呢,我没法写我没有看到的东西,而我又深爱那些即便有着千般困难,依然不忘了拿个小收音机听段郭德纲的普通人。

一切问题都不可否认,而中国人,就在这种问题重重中,构建着自己的小屋,也重建着这个国家。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眼目可见的,而人们心底的人文主义,也在潜移默化着整个社会的基础,看到郁闷,或许,也应该看到这郁闷的来源 -- 独立思索和重视自己权益的人们,才会郁闷,嘴上的郁闷,不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股票,他们忙得很。

余虹教授的死,我以为是一个遗憾。有人在癌症宣判死刑的情况下奋力争取着生存.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然而总是希望有机会对余虹教授说,你再对世界失望,你还有机会来做很多事情改变它,人生不要轻易放弃。

我在每次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总是愿意念一声 -- 好运中国。

不能因为人家觉得不满意,就写人家需要的东西吧。

你如果真的要批评它,最好走进它再说。我走进的只是一小部分,却是我的眼睛,我的耳朵,告诉我的真实。

中国的希望,和中国人的信心,或许就在这些虽然骂娘,却勤奋而坚韧的人们身上。

家园 看得差点掉眼泪

中国的希望,和中国人的信心,或许就在这些虽然骂娘,却勤奋而坚韧的人们身上。

家园 看月色融融的帖子吧,那是活生生的当代中国~浙江版~
家园 支持萨老大。
家园 感慨至深

中国的希望,和中国人的信心,或许就在这些虽然骂娘,却勤奋而坚韧的人们身上。

也许横向比较,我们总会有各种不足,但是纵向比较的话,我们一直在前进

家园 同感

我在每次离开这个国家的时候,总是愿意念一声 -- 好运中国。

中国的希望,和中国人的信心,或许就在这些虽然骂娘,却勤奋而坚韧的人们身上。

虽然中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但我总是希望看到中国在进步。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还因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许许多多善良淳朴坚强勤奋的老百姓。

另外: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同感
家园 小径兄那段最后的话

也是我的共鸣吧。

家园 昨天bbc报到了北京机场新候机大厅建成。

前面显示介绍了下资料,具体的面积大小,预计客流量什么的,说是全球最大的等等。最后又加了一句“为了建这个新候机大厅,中国 政府 强迫二十个村庄的居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当时给我笑得阿,这浓浓的酸味。

反正我是计划回国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