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虎门秘笈:斗蛐蛐 - 纠正萨苏的错误 -- 京虎子
虎子前前后后的几批人小时候非但没有电脑游戏机,连电视也是老大不小才看上的。虽说电视节目贫血的很,但如果没有大人管着,天天看到祝观众晚安。尽管没有这些现代生活,虎子们那时也没天天在家发呆,更何况那时用不着下了学除了吃饭上茅房就是写作业,有的是空闲时间。为了打发时间,在等着成为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时候,大家开展种种娱乐活动。
中国人有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就是衣食住行上虚心好学。外国人这方面成问题,都觉得自己最棒听不进别人劝,大街上穿什么的头发什么色的都有。国内头几年是冷不防全城人都穿一种衣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市政府发的。这两年呼啦一下子男的女的头发全成旧砖头色,按说改革开放这么些年了不用粮票了不至于营养不良的这么厉害呀?当然了,如今不兴染布了,染染头发也是为了祖传的手艺不至失传,这步调一致的传统可是打虎子小时候就有。
那时候玩什么也是一阵风似的,一回儿玩弹球,院里地上到处挖得坑坑洼洼的,小孩们成天蹲在地上练弹指神通。功练成了高手可称一弹指动九城,没练成的依旧大努,市面上又开始玩冰棍棍儿。满大街小孩猫腰苦练捡破烂,等练到隔着百八十米能一眼看到地上的冰棍棍儿的程度,街坊邻居纷纷改玩瓷片了。个个兜里揣着掉了角大小不一的瓷片,听说那儿盖房了都跟苍蝇似的跑去,那年正好平安里游泳馆翻修用瓷片,结果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抓偷瓷片的小孩。待到个个成了神偷我是谁时,不知哪个不会偷的号召玩烟盒,惹得半个院小孩天天在将军楼的垃圾箱附近转悠,瞧着没人一通狂翻。没等垃圾处理工们出师,秋天来了,斗蛐蛐。
斗蛐蛐先得逮蛐蛐,而功夫得从认蛐蛐开始。刚学功夫的除了蝗虫捉来的能叫的不能叫的,个大的个小的,二眼的三眼的什么都有。於是有那祖上可能是富贵人家,或者师傅是没落王孙的教大家辩认蟋蟀。要不说基本功很重要,上大学后发现学院路中关村一代的知识分子子弟基本功太差,见什么管什么叫蛐蛐,还真逮来斗,一直不知道那些莫明其妙的家伙怎么能斗起来?看了萨苏的文章才知道敢情是给蟋蟀抹兴奋剂,戴眼镜的太可怕了!
蟋蟀是属於花鸟虫鱼中的虫,有个文雅的名字叫促织,就是说它一叫唤天就凉了马上织衣缝被要不然就冻死了。蟋蟀又称百日虫过不了冬的,秋天捉来,养到冬天慢慢就死了。北京秋虫的种类很多。蛐蛐、油葫芦、金钟儿、梆儿头是中形的,蝈蝈、山老虎、滋拉子、咂嘴、叫蚂蚱子是大形的,金铃子是小形的。这三类十种秋虫中只蟋蟀能斗,以外都只以鸣声为主。虎子觉得十种鸣虫的说法是爱好十全大补汤的凑出来的,真正有人养的就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三大鸣虫。蛐蛐是虫中武士,天下第一虫;养蝈蝈是为了听关在小笼子里蝈蝈叫;后人只知道养蝈蝈听叫唤,其实油葫芦才是天生歌手叫得最好、养起来讲究最多。前清时大官大款怀中揣着一个做工考究的葫芦,里面有只好油葫芦,象征着高贵。要是捧着个蝈蝈笼子,充其量也就是个勤行的厨子。
油葫芦貌似蛐蛐,个头比蛐蛐大。跟蛐蛐一样母的尾巴上长了三根“枪”,又叫“三眼”,三眼不会叫,公的是二眼。油葫芦这个名字相传是叫声好像油从葫芦中倒出来的声音,再加上全身油光锃亮。另外两种叫也不行斗也不行的一种叫棺材板儿,另一种叫捞眯。辨别油葫芦和蛐蛐有点功底的听叫声即可,听不出来看个头体型也容易。棺材板儿和蛐蛐也不难分辨,棺材板儿个小,体型扁扁的象盖棺材的盖子因而得名。最难的是分辨捞眯和蛐蛐,能不能叫能不能斗是逮回家的事,当场见分晓主要看脸型,捞眯是尖的,蛐蛐是园的。也有长成歪瓜或捞眯样的蛐蛐,那是劣种养了也是废物。
功底有了该逮蛐蛐了,学功夫这阵子城里的蛐蛐早让人抓光了,剩下的老弱病残根本不是上阵撕杀的料。据说坟地里的蛐蛐最棒,可是鬼子投降这么多年了,哪儿找万人坑去?北京产蟋蟀的地方象西山、十三陵太远,虎子转悠转悠发现学院路一带蛐蛐不少,22路车坐到北太平庄总站,然后走一段到现在是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是一片树林,那里是虎子逮蛐蛐的地方。当时觉得大学教授的孩子教育得就是好,从来不玩蛐蛐。现在才明白敢情萨苏带着人只要是长得象的全逮回去抹类固醇。
捉蛐蛐,一定要到石头下面或者草丛中去寻找。最好根据蛐蛐发出的鸣声定位。一旦发现了,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抓,而要小心翼翼地用蛐蛐罩子将它扣住,蛐蛐的身体不会受损。接着放在纸筒或和罐中带回家去。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常常是罩子下去蛐蛐蹦走了,一罩没罩着再一罩又没罩着,或者蛐蛐跑了或者被罩死罩残了。林子里就见三五个孩子一蹦一蹦的学欧阳锋练功。另一种办法是掏蛐蛐洞,挖或灌水都行。洞里开始跑出来的是蛐蛐的老婆孩子,最后才是蛐蛐,这是一定要眼急手快,不然的话半天的功夫白费了。
捉了蛐蛐就得养,大人一开始不让养,不是说玩物丧志吗?后来一想这群孩子将来不是当兵就是下乡,丧志不丧志无所谓养就养吧比四处打架强。养蛐蛐的罐过去和古玩一样很讲究,以澄浆细罐为最佳。蛐蛐罐要用城根泊岸的老三合土打底,永远不会裂坏脱落。可是破完四旧了,蛐蛐罐早没了,蛐蛐不能许多个放在一起,所以需要大量的蛐蛐罐。家里水果罐头酱豆腐瓶茶缸,总之除了尿盆以外都用上了。在蛐蛐罐里放一些潮湿的土,每罐只放一只,经常喂水和米粒等。到了晚上楼里蛐蛐叫声此起彼伏,有天晚上吵醒了,听声音以为是前几天跑掉的,搬桌子挪床,楼下气愤得用墩布敲天花板,最后弄明白了是隔壁单元的叫声。
斗蛐蛐有上中下的分别,上等的先期发出“乐战九秋”的柬帖,满街飞送。届时赴会的带着蛐蛐把式挑着内放蛐蛐罐的蛐蛐圆笼,二十四罐为一桌,排场华贵无以复加。中等的在一文人家中定期战斗,与会各提着蛐蛐罐前来赴会,一局即战一次。下等的是一群小儿手执探子,蹲在槐树下车轮大战。虎子当然属於这下等的,好在当年都这样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两蛐蛐放到一起,有时候立马掐起来,有时候谁也不理谁,这时就要用探子。探子要用猫须狗须,专业的用鼠须,这些要求当年难了点,大家都是拔根草替代。蛐蛐是败军之将不复言勇,指望它卷土重来可能性很小,所有总得重新逮蛐蛐。另外一个致命弱点是沾不得异性。虎子当年有一不大的蛐蛐,翅有些残,一时无敌。那谁斗不过使一阴招,把三眼中间那根拔去,结果费了虎子的霸王,气得臭揍那小子一通。百练钢化为绕指柔,温柔乡是英雄冢阿!
蛐蛐除了能斗还有别的用途,是一剂药,可以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当然是个蟋蟀就行没那么多讲究。中医看着是个宝,农家看着却是个害虫,特别是油葫芦。
前几年秋天,在后院剪草,草丛里蹦出一个个大的,逮蛐蛐的功夫这么多年了没放下,没有罩子就用手,居然一下按住。捧在手里仔细端详,虎太看见了问不接着剪草蹲那干嘛那?虎子站起来一张手:看,油利达!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莲花池你去过没有,那儿的蛐蛐儿个大,野啊。
当然凶猛的蛐蛐儿个头不一定都大,但绝对是油黑的那种。
那时候如果不坐车去,估计去趟莲花池还不照着半天儿走?
另外从蛐蛐的嘴的颜色上也可以看出厉害,一种是乌牙,就跟老烟枪的满嘴黑牙一样,还有一种叫象牙,白白的,但是牙很大。
虎子说到点儿上了,老萨虽然不戴眼镜,但是戴眼镜的的确可怕,科学院院子里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不但逮什么斗什么,还经常琢磨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比如有一年为预防什么病给各家发同仁堂的蜜丸,防病效果如何不知道,倒是引发了一场游戏革命。
蜜丸儿的包装是白塑料的球球,可以掰成两掰儿,上边还有一气眼。用来怎么玩儿的都有,比如用线串了可以做项链,就是有点让人联想沙和尚。极端的居然有一个小子用这玩意儿研制水雷。器材就是一个蜜丸儿,下边一瓣装土(计量要准,装得好的刚好0浮力),上边一瓣儿放一个红头小鞭炮进去,盖上,用香烫一个洞便于点火,同时通气孔扩大插一圆珠笔芯儿目的不明。
这样的水雷在夏天下雨积成的水洼里可以漂出一段,然后轰然爆炸,炸出一根水柱来,很漂亮。
后来这小子把它带进中关村游泳池,弄响以后被人家当“流氓”抓起来了。。。
李瑞环同志和萨达姆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