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桃花扇》之扇 -- 雪个

共:💬2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桃花扇》之扇

关于《桃花扇》里的桃花扇到底是什么扇,历来有不同看法。

我始终觉得奇怪,孔尚任在《桃花扇》里一直将桃花扇称为“白纱宫扇”,为什么还会有人认为它是折扇?

电影电视剧就不去提了,让人遗憾的是,60年代中国京剧院杜近芳主演的《桃花扇》还有郑振瑶主演的话剧《桃花扇》里,她们手执的也都是画了桃花的折扇。

明末时期素纱纨扇十分流行,当然那时折扇也已经很时兴了。这里顺便说一下折扇的历史。可能大多数人都以为折扇是地地道道的国产物,其实不然。大约在宋朝,中国才出现了一种可折叠的高丽扇,据考证其实是打韩国流入中国的日本折扇。但是这之后几百年并没人欣赏这种东西。大概到明永乐期间,折扇才渐渐开始流行,到万历年间开始普遍流行。

有人认为《辞海》中对“宫扇”一词的解释--“圆形有柄的扇子”--不足为凭,又举下面的例子证明明清时宫扇为折扇:1931年,故宫博物院整理《烟云宝笈》这一珍藏时,有记载云:“故宫养心殿藏元、明成扇三百柄,发箧启视,震眩心目,……箧凡十八屉,展各十六至十七柄不等,柄自有槽,槽各有目,磁青笺,泥金书,与《烟云宝笈》所录目次品名,纸色字体,无不相同,知为同时制也。”我看这正好是个反证:注意到扇面是“磁青笺,泥金书”,那可是纸扇而决非纱扇。

就我知道的而言,在明、清时代,不管折扇如何变化,它用过金纸(包括泥金笺、冷金纸、洒金纸、金花纸)、素纸(包括素面纸、镜面纸、有色素纸、黑纸)、入口纸(侧理纸、镜面笺、鸡林纸与蛮纸)三大类,却没见过用纱的。不知“白纱折扇”这种说法是谁臆造出来的?

另外,希望演出这种名著的时候能稍微考证一下历史。折扇也就罢了,好歹对付个明代扇子的模样,千万别拿现代折扇或者清朝折扇来胡蒙事。明代时,扇心的竹骨大致都是十四股,偶尔有十六股的。明末增加到了十七股。清初则大量减少到九股或七股,这以后也曾大量增加过。但《桃花扇》的年代,竹骨的数目决不会跟现代扇子一样多。每当我看见照片上人们摇晃着二、三十股的桃花扇时,就不免替孔尚任老先生叹一口气,他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哭笑不得吧。

关键词(Tags): #文化杂谈#桃花扇#扇
家园 好东东。来几张扇面画?或着绢扇的苏/湘绣都好呀。
家园 台北故宫藏明清扇面

扇面书画,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方寸之?燃?万千之妙,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形式和技法不断完善,熠熠生辉,逐渐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品类。

文征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恽寿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龚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时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元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仇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沈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唐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ASH]http://lb.ruiwen.com/usr/15/15_791.swf[/FLASH]

家园 真是应了那句话:懂行的看门道,不懂的看热闹。这文章让我长见识了。谢谢
家园 扇面画有个构图可能极妙,中间作江心沙洲,两下里分流,龚贤

的第二张有这个妙处。

还有呀,豹豹现在怎么改前脚倒立溜冰了?还往后溜,玄乎!

弄点纱扇或绢扇看看呀。不一定要古的,估摸着古的也留不下来。

家园 故官博物院藏纳纱绣宫扇

清 《碧桃蝴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应是团扇

  绢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宫扇制作精细,装饰华美,可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妇女用的较多。我记的一幅苏东坡...图上,老苏手持的就是这东东。

家园 真精致。可惜扇面中间的柄子有点拘了画面,蕉叶扇都得有柄么?
家园 【争鸣文摘】《桃花扇》里的桃花扇

《桃花扇》描写的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与 南京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香君在南京秦淮 河畔的媚香楼苦守避祸他乡的侯朝宗,誓死不嫁田 仰。在威逼之下,”香君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 之”,“《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

    “敕花扇”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晏几道的《鹧鸪 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 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时指歌舞时用的扇于。 那未,《桃花扇》里的桃花扇是指什么扇呢?团扇耶? 拆扇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团扇说”者认为,《桃花扇》第六出《眠香》中侯朝 宗说:“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 物吧!”已明确是宫扇。而宫扇,据《辞海》释云:“圆形 有柄的扇子。”因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 《桃花扇》将桃花扇绘制为团扇。

   笔者认为,《桃花扇》里的桃花扇应为折扇。这从 《桃花扇》里的曲文和道白中可以看出:第六出《眠香》 中,写侯朝宗在扇面上题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 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后。 “旦(指香君)收扇袖中”,明显的是折扇的造型;第二 十二出(守楼)中写“旦(指香君)持扇前后乱打介(指 打杨龙友),好利害,一柄诗扇,倒像一把防身的利 剑”,亦隐喻折扇;第二十三出《寄扇》中又写香君“不 兔取出侯郎的诗扇,展看一回”,然后“手帕儿包,头绳 儿绕”,如果桃花扇不是折扇而是团扇,“展看”的“展” 字和“头绳儿绕”的“绕”字又何从说起?第四十出《人 道》中又有唱词曰:“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如果 这柄扇是纱制的团扇而不是折扇,那么“生小倾城是 李香”的香君怎能将其“扯碎一条条”呢?基于此。 1963年拍摄的电影《桃花扇》和前儿年怕摄的黄梅戏 电视剧《桃花扇》以及昆剧《桃花扇》都采用折扇作为 道具。

   另据近人张伯驹在《崔莺莺墓志铭与李香君桃花 扇》一文中说:“……桃花扇则不在袁氏家,仍藏壮悔 堂后人手,曾诗至北京,故友陶伯铭见之。扇为折叠 扇,依血痕点画数笔。扇正背。清初人题咏无隙地。以 紫擅为盒,内白绞装裱,绫上题亦遍。伯铭极欲购藏, 而索价五千,无以应,持去。再访人已不在,扇迄今天 消息,恐此二尤物,已均流人日本矣。”也证桃花扇为 折扇。

   如此说来,孔尚任在《桃花扇》里将桃花扇称为 “官扇”、“白纱宫扇”,而《辞海》将“宫扇”释为”团扇”。 是否是孔尚任不识“宫扇”为何物呢?非也!宋代以 前宫扇确是指团扇,元明以降,宫扇既有团扇,也有折 扇,而明末清初宫扇则以折扇为主了。据在清宫中编 辑《烟云宝笈成扇目录》的张若霭所作的《跋》云:“乾 隆八年癸亥夏五月,皇上驻驿圆明园,万儿之暇,奇情 鞠墨,偶出内府所藏书画扇三百柄,命臣按时代之远 近而排叙之,人于《烟云宝笈》二函中,元明以来,诸名 家之墨妙脍炙人口者,约备于此。”又1931年,故宫博 物院整理《烟云宝笈》这一珍藏时,有吴景洲氏又“识” 云:“故宫养心殿藏元、明成扇三百柄,发箧启视,震眩 心目,……箧凡十八屉,展各十六至十七柄不等,柄自 有槽,槽各有目,磁青笺,泥金书,与《烟云宝笈》所录 目次品名,纸色字体,无不相同,知为同时制也。”据 考,宋代的扇子大都是团扇,而《烟云宝笈》所收,最早 不过元人的作品,即盛之昭、梅高士、王若水三扇,其 它均为明人所作。可见不编辑宋扇而只编元、明之后 的作品,不编辑团扇而编折扇,正是说明当时宫廷风 尚是习惯于用折扇的。侯朝宗之父侯询曾为明户部 尚书,家藏宫纱折扇是不足为奇的。由此看来,侯朝 宗题赠李香君的“宫扇”当是折扇而非团扇也。

家园 我就是昨晚看见这篇文章一时兴起才动笔的
家园 扇面画的布局是个大学问。陈师曾的茄子和玉米一直为人所称道

评论说是不仅对弧形的扇面空间作了最适当的使用,而且色彩对比也极其浓淡得宜。

我见过一幅,不是太喜欢

家园 又见雪个好文
家园 记得王建的团扇,调笑令?
家园 我有点糊涂了,没柄的话,你怎么拿呢?
家园 好文好文,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