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谈铁路 -- 海豚马
蒙各位河友错爱,给了很多有益的指点,也给了俺一些新的思路,在这里先补充一下,不对之处,继续拍砖。
个人以为,动车组的经济问题要比技术问题重要,现在的趋势,肯定还是主要需要高速动车,毕竟资金有限。所以必须考虑旅客的承受能力。
至于ZTK以及其它车的速度问题,首先是很多车没有了,如楼下萨佛131所说,这个可以说降速为零了,呵呵。其次,就算运行速度略有提高,但原来排队优先级在最前面的一下子被一大群D车夹塞,停在那里让车,旅客的感觉肯定很不爽。
D车的舒适程度也成问题,如同飞机一样,三个半小时坐在那里,要付出原来四个半小时软卧的价钱,确实不爽。要是距离再远一点,时间再长一点(现在北京到上海10个小时,快赶上越洋飞机了)更不爽。
票价问题,春节原价,平时打折是个好主意,和涨价的感觉当然很不一样,可惜一来国家政策,二来旅客习惯,三来铁路的票源不能完全放开,也难。
不过Ghintec说得好,铁路客运一直是赔钱的,主要靠货运来补。这一点恐怕很多河友仍然不知道,最近能源涨价,铁路运价略有调整(每吨公里涨了2厘),其实收获很大,但社会反响并不大,为啥?和老百姓的生活距离远啊。
铁路确实不是纯粹企业,然而也不能算是公益事业,专列就不说了,军运是为了国家战争机器,年年运电煤,这些都可以算公益吧,可是影响了其他货运,火车晚点,老百姓能觉得受益了吗?
减少空座席这个问题,从计算机联网售票已开始就提出了,也作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难。为啥?方程太多,参数太多。而且,不碍大局。
城市轨道交通和铁道部无关,完全是地方政府的事情,这个有机会可以详谈,俺还是了解一些的。
风光旅游车究竟是对铁路有益还是有害?北京到泰山,到日照很早就开了旅游列车,除了周末,有谁去?在日照,周一到周五的票随便买,周末的票连站长都怵头。Y字头的车,也慢慢消失了。要是仅仅周末开行不行?omg,那调度非杀了你不可。旅游车也要占用正线资源啊。
说的不对的,敬请方家海涵并指正。
继续说条子。
为什么会有条子?
前面说过,因为铁路售票不像公路和航空,先来先服务,票库是分级分块的,要随时为领导和VIP服务,还有旅游公司,这样就有个合同单位的说法。但其实领导也不是每天都坐火车,这样就有了些富裕,但给谁呢?看条子。
此外,对于机关人员,有个机关订票处,还是有一定的票额的,平时基本可以满足出差需要,可到了长假春运,一样是供不应求,给谁呢?看条子。
最后就是车站,站长,客运主任,计划室,他们手里有最后的机动票,给谁呢?看条子。
总之,条子就是这样的源起。
那么,谁有权利写条子,谁的条子管用呢?
这个嘛,谁都可以写,管用不管用,主要还是看谁的头最大。一般来说,你要是拿到了抬头印着客运处的便笺写的条子,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要是路局办公室的便笺就更管用了。
票额紧张的时候,如果写条子的人没有欠你的钱,而又抹不开面子拒绝你或者躲了半天没躲开,那你可要仔细看看它给你写的条子,是不是含着可办可不办的意思?
总之,如忘情兄所言,买票,是个问题,您千万不要以为铁路职工能有多大特权,真正被买账的,也没几个。特别是普通职工想要回家过年,比老百姓更难。为啥?求爷爷告奶奶开张探亲票,虽说省了钱,可买票呢,还得再求爷爷告奶奶去,车站有票也不签给你啊,卖给老百姓他是收入啊。
上车补票也是一样,补票收入比给你免票找个铺可好多了,还是得找人。不过你要记住,车上的事情贵列车段管,和站上的事情不一样,客运处办公室依然有效,车站计划室就不管用了。
今天罗嗦了不少,最后讲个笑话吧。
刚工作的时候,那会儿还有分局,有这么个故事。
某日,Q分局长Z,乘坐局管内的列车,从X分局回Q分局,乘务员是X分局的。Z烟瘾很大,一会儿就点上了,软卧包厢的乘务员看到了,这哥们也真直,知道是领导,但不认识,就说,车厢内禁止吸烟,您要是吸烟请到车厢连接处。Z也有涵养,就掐了。
可过了一会儿,烟瘾又犯了,不知不觉又点上了,也巧,那哥们又回来了,这回就不太客气了,批评起领导来了。领导还是有涵养,又掐了。
正好倒了一站,Z下车了,打电话叫了辆汽车过来接他回去了。
没几天,路局开会,Z对X分局长C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你们分局的乘务员原则性挺强啊。
得,C一听,这是有故事啊,找Z的秘书问了问,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车长和列车员,批评,对兄弟单位的领导要像对自己的领导一样啊。
车长回来对列车员说:你知道铁路局是谁开的不?别说抽烟,就是他把车点了,你也别拦着!
听来的,演义,肯定是有艺术加工,您也别当真。
后面的在这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铁路在中国,似乎由于毛太祖当年造成的传统,无法按企业运行.
我所说的"公益事业",其实也包含了政府征用资源等等.大概是用词不当,说公共事业似乎更准点.然而,按照政府多年的传统,不会按公用系统那样给补贴的,特别是没有各个地方政府的补贴,中央给俩钱还不跟拆他们肋条一样痛心?
说起毛太祖,倒对那时铁路系统如何调配资源满足那"中国一号"专列随时可能犯神经病般的运行规律颇有兴趣,若占用资源不太大,周末旅游车也能照样模仿嘛.还可以考虑面向中老年的"瞎逛式旅游车",暂且叫"游车"吧,专门停小站,白天停半天一天,晚上跑一两百公里,就作为活动旅馆.收费嘛,参照游轮.呵呵.似乎米国早已如此了?
至于前面说的环城路线,我仅仅知道北京周边有足够的线路资源,也有需要这么转着走的人群,其它城市就不大了解了.仅仅是个人瞎想.
再次感谢楼主的好文章!
而日本铁路的货运业务已经很衰败了。美国正相反,货运,重载铁路,有声有色,客运就可以忽略不计。欧洲,暂且认为居于二者之间
我国是,客货运输都紧张,都在快速增长。可是我们铁路密度(8-万公里/960万平方公里,电气化率26%)不仅远远不及日本(2万多/38万,电气化率65%),而且远远不及美国(23万/950万,电气化率约等于0)!
为什么?为什么高速公路可以短短20年就四通八达(0—>7万多公里),铁路建设就慢的像蜗牛爬?(5+万—>8-万)
种种‘习以为常的不正常’就是束缚住铁路发展的镣铐。对于各种利益相关方,不诱之以利,就赢不来大发展,最终就连‘公益事业’也将完成的很烂甚至坚持不下去。
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从我的观点看,或多或少都与铁路太少有关:1.煤,敢于关那么多小煤窑,压了30%的产量,还小有出口,就可见不是采得不够而是运不出来,大雪一来更加暴露无遗;2.电,没有煤当然没有电;3.油,铁路运力不足,公路被迫承担过大的运输分额,要知道汽车的能耗起码是火车的4倍,而且只能烧油,偏偏我国多煤少油;4.运,直接相关无须多言,看看春运,看看拥堵的城市(城市交通是我国铁路的空白点,对比日本一望可知)
拔点高说,铁路怎么发展,关系到30年后国家的生死存亡。看看这个世界的资源,我们如果实现欧美的生活水平,哪怕日本的水平,需要多少资源?现有的经济模式究竟能走多远?(注意对比美日两国的人均石油消耗量,后者不到前者70%,再比较交通习惯)
我是支持铁路大改革的,15-20年,不惜代价,建设10万公里各种铁路,否则届时‘中原既无行路之法亦无购油之银’。而想实现这个目标,抱着‘公益事业’的先天印象,怕是万难实现。(对比地方政府对于修铁路与修高速公路热情的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打破垄断的冲击等等,很可怕么?当然不是说立刻就如何如何,大动脉不能开玩笑,但是再不求变改革,这个国家与等待安乐死无异。
重复一下我的观点:铁路是好东西,多多益善泽被子孙,但不能赚钱的铁路不是好铁路。俗语讲: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能源角度,大约30年后,热核电站似乎该达到实用了,届时主要是利用电能的陆地交通工具将大有用处.而能用电开动的,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无疑是铁路车辆.
但是,基础建设这玩意,似乎要有利益驱动才玩得起来.中国这20多年高速公路的兴起,主要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铺上路就设卡收费,地方官员有政绩又有利益(还不必算黑钱),当然热中.
铁路关键是没有开放建设资金来源.只靠政府拨款,他人皆不能染指,那咱们就等着你建好了来啃你了.其实铁路建设若允许集资,允许适当分成利益,内外资金自然不会难找到.这个就由铁道头头们跟国务院争取去吧,砸家小百姓就不必多说了.铁路即便资金来源多样化,也仍然不会破坏全路统管,不影响政府征用,几乎无害嘛.
愿您大上铁路的好想法成真!
铁路,电力等同属垄断行业,为啥电力职工的工资N多而铁路职工工资那么低! 当然铁路上的干部不在其内,他们的收入很多了.
有的相当于段长的也就两千多
段长的名义工资是:年薪4万.这只是公开的收入.其他不公开的就说不清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座驾奔驰S600,副段长开凌志的
这还不是什么客运、车辆段的……
回帖后问了一下,大概是前年取消分局以后,合并后的大段段长实行了年薪制,不过这相当于副处了。
俺LP单位(所)的主任,相当于段长,前几年不到三千/月,现在并到桥管处当副处长,拿四万多/年。
但她们原来的副主任好象没拿年薪,这位副主任现在占了原主任的位置。
因为LP退休前是管劳资的,我经常帮她解决计算机上的问题,所以她们单位的收入我很清楚。合并前,所里的一般工人大约在一千到一千五六左右,老技术工人能拿接近两千,中层干部(指科室主任、工程师)也是接近两千,副所主任超两千。
我知道的有的站段规模达到了6000乃至8000人。还有就是机务段和工务段是开销大户。
员工的收入还是太低,所以怨言很大。
而且,不要说相当于段长,不同的段长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很多清水衙门的正处也没多少钱,而有些副处的段长明面儿上的收入都过了十万了。
关键是他们的劳动强度,并不很小,责任都不小,比起电力电讯(不含铁通)收入差太多了.
只有慢慢淘汰,或者哪个大胆的家伙不怕挖祖坟,进来搞上市非上市的一套,硬性淘汰员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