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城的记忆(二) -- 范适安

共:💬28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城的记忆(二)

接上篇

http://www.talkcc.net/thread/1409820

把表格上的出生地填上南京,仍然显得宽泛。准确的说,应该是位于莫愁路,离基督教莫愁路堂不远的南京妇幼保健医院。

这样一说,我和许多人的关系就亲近起来了。

我们漂流在各地的人会认个老乡,甚或认个同校啥的,但有在出生地上认个“同院”的吗?

碰巧就有。

在河里,据说有几位南京同籍就和我是“同院”。前不久老铁到南京,MORRIES和我初次相识,我们自我介绍到最后,发现竟然都出生在妇幼保健医院,为此还专门用力的握了握手,以示亲近。据河友司徒马赫说,他也是在南京妇幼保健医院出生的。

真是不一般的缘分!

追述起渊源来,我们的人生出发地竟然是同一个点。

我们的步履从蹒跚到坚定,一点一点拓展着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疆域,从家门口的方寸之地,到一座城,再到大江南北,乃至国之域外。

确切的说,我对我居住的这座城的印象是从城西开始的,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城西。

祖屋建在城西乌龙潭畔的蛇山脚下。乌龙潭名字的得来当然是缘于传说,是一块不大的水域,因历史上魏源等大家也曾居住于此而著名。有文人雅士把乌龙潭比作“小西湖”,我觉得太牵强了些,至少在我认识乌龙潭的时候,它是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风雅了,传说潭中原有的木亭“肥月亭”也已不复存在,周围是菜农们种的各色蔬菜,其中就有过去南京的冬天,家家户户都很钟情的叫“矮脚黄”的青菜。

那魏源故居叫作“小卷阿”的几进老房子也已破败,每天上学,我都会和小伙伴们穿那老房子的院落而过,为的是超个近路。据说,魏源的后人至今还生活在那老房子里,在城市变化如此巨大的今天,真算是个奇迹了。

祖屋所依的蛇山,是个不高的山岗,再向东就是龟山了,也是个不高的山岗。印象中凡得龟蛇二山之名,应该是隔潭而立才对,但它们不是,它们是一顺排列的,这也是文人雅士们为风雅而牵强附会来的名字吗?哈哈,现已无从查考了。

既然祖屋依山而建,在翻弄我爷爷遗留下来的印章时,看见里面有“山房居士”或“谷溪老人”的名号就不奇怪了。寄情于山水,真的是读书人穿越古今的理想呀。

从祖屋绕过乌龙潭再往西去,徒步个十来分钟吧,就是清凉山了。这座山才是我领略南京的所谓山水城林的启蒙之地。因为,我上小学时的学校名字就叫“清凉山小学”。“龙蟠里”是我每天上学都要必经的路线,而“虎踞关”这条路,则就在我们小学校园的一侧。

在清凉山上有依山而建的书画大家龚贤故居,故居上的题匾是“扫叶楼”三个大字,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人雅士在这里留诗题联。

据说,我爷爷也很钟情于这里,就好奇的在网上搜了搜,居然还搜到了他老人家的一幅题清凉山扫叶楼的楹联,真是奇迹!他在我一周岁时去世,都走了四十多年了,我还能读到他的楹联,不知他是在怎样的况味下题的这幅对子的呢。

不尽客来,叶落岂曾缘客扫;

独深人仰,楼空还为昔人登。

范新范题南京清凉寺扫叶楼(摘自国学参考网)

接下篇

http://www.talkcc.net/thread/1413414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ofa.

好看。

sofa.
家园 哈哈,多谢!!!
家园 回头再看

唱沙家浜的是金陵范氏家长适安公麽?

家园 哈哈,耳尖!

你咋就听出来了呢?

我还以为变个阿庆嫂的声没人听的出呢!

哈哈哈

多谢老妹!

家园 哈哈,咱们都是院友~
家园 看看还有多少同院的!哈哈
家园 范兄说的地方,还依稀有点印象

大学头两年在浦口,少不了坐高新线,早期都是坐11路到清凉山那边再转。印象中那里还有个国防园,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乌龙潭公园就记得里面的乌龟了,呵呵~~那附近的工人医院去探过好几次病。

家园 说的对,现在都比以前好看多了,都改造过了,我说的是小时候印象!
家园 虎踞龙蟠,老兄出生地很有帝王之气啊!
家园 哈哈,还真算龙脉上,就是个平淡命!
家园 俺是四中出来的,看看能不能攀上点,

出生医院是广州路上的儿童医院,没戏了。

家园 花之,范兄家学渊源啊,厉害
家园 俺在浦口新校区教过几年书

空气不错,文化生活单调点。

家园 俺是你的一半。

  出生地就不提了,不在南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