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何以解忧?唯有萝卜汤! -- 张王
一
李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起一代大儒熊十力的趣事?D?D熊十力家里做的汤,如果盛的未满, 熊老便责怪厨子偷喝了.但倘若盛的很满,则不但照责厨子不误.而且力度还会更上层楼.理由是偷喝也就算了,还居然妄图掩耳盗铃的给老子兑上水!
李敖的结论是,该大儒通晓人情事故到了家!
然而,我想,或者有另一种可能性.
就是该大儒通晓美食佳肴到了家.?D?D他计算明明白白,一碗汤的材料就该恰恰是一碗汤.如宋玉的芳邻, 不仅有绝妙的黄金分割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而且更有绝妙的倾城倾国色:无论是再浓装还是淡抹,未免总不相宜!?D?D少了一口,当然就是被偷喝;浓度淡了,当然是兑了水.
二
当然熊先生未必是这种明察秋毫的美食家.
可是这种美食家未必就没有.
粱实秋就有这样炉火纯青的味蕾.其雅舍谈吃一书中, 粱实秋曾击节不已一道牛肉萝卜汤.
该汤虽非出自名厨之手,然而魔力直达脑海三千尺.使他念念不忘为之低徊:因为虽是牛肉是一样的牛肉,萝卜也是一样的萝卜.
可是他自己做成的汤,却总也达不到一样的令人黯然消魂的境界.
百思不得其解,解铃还须系铃人.
于是,他不耻下问.
答案是?D?D
多放牛肉少放萝卜!
话虽如此,但牛肉与萝卜总不能太不成比例.多少之间,遂成学问.然这学问的精微,也如佳人际遇,非遇粱实秋这样舌头知己,空描芳容!
三
味有误,秋郎顾.可是也有天生粗客,不通味律.
好像还是粱实秋,写过这么一个粗客与汤的故事.
说一富翁.生性节俭.告诉掌家的大儿媳,给他开的营养小灶,不必用荤.为省钱计,只能用素.
这儿媳是可入二十四孝的人物,竟一口答应.从此给老人送的饭菜果然不见点滴鱼肉鸡鸭.然而老人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处,觅不出半点汤中菜色.
原来汤里有秘密!
孝儿媳先瞒天过海,炖一只鸡.再鸟尽弓藏,专取其汤.最后锦上添花,加以素菜!
而老先生鸡汤分辨不出,可与粱先生互成春秋.
当然这种每天喝得起鸡汤的老先生非富家翁不能办.
蒋中正先生当年养老台湾,就是每天杀一只老母鸡用来炖汤.当然,蒋先生贵为一岛之主,登阳明山而以小天下养,不算奢侈.倘若一般岛人也如此,就会不免引起怀疑.被另一个岛的岛主桃药师纳闷?D?D邻家焉得许多鸡?
四
话说回来,不谈鸡首也不谈牛后.还是老老实实介绍我的萝卜汤.
我做的萝卜汤,没有那么多花头.就是清清白白的水,加上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萝卜.惟一的身外之物,是些许盐.
味道也只是老老实实的萝卜味.
柏扬说,读好书,胜过美味佳肴.一卷执手,入迷之际,就是吃咸萝卜也能嚼出海参之香.
这种变视觉为味觉,由味觉生幻觉的乾坤大挪移,真令人不胜向往之.
可是这武功之难于练成,远胜于海底捞参.
五
而我之所以作简简单单的萝卜汤,知我者谓我心忧!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这个故事引起我一段记忆。当年在北影前面有一红楼,餐厅,这地方我老师带我去吃过,伺候的非常好,吃螃蟹,人家的工具都是一套的,边上点缀的必然是菊花。
但是去的人并不多,因为它文化味儿太浓,那时候懂红楼梦的上不起红楼,上的起红楼的又不懂红楼梦,眼看着我们先生去了,旁征博引,大谈红楼菜系,连伺候的小丫头都一副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觉,恨不得先生天天去。问题这先生也就儿子结婚敢去奢侈一把。
过两年我吃得起红楼了,带了几个外地朋友一块儿去,路上吹得不轻。
进去,也没人倒茶,换的小丫头木棵棵的看着就不对。咱心里嘀咕还是点菜 -- 你们今天有茄鲞没有阿?
你说啥?
完了。我心里咯噔一下,看看,老板也不是原来的老板了,现在坐堂的这位形貌粗豪,一股水泊梁山的英雄之气令人景仰。
那顿饭吃的什么已经忘了。心里的遗憾是没法说的,或许当年也就是几个文化人攒着想开的红楼宴吧,可以想象这几位再拉不开栓以后把这地方典出去的那一丝惆怅。
过了几天再看,看见就换了招牌,改“天野王海鲜城”了,我想这倒合老板的性子,只怕生意会好起来。
但是以后再也没有去过。
这几年,大伙儿吃得也讲究了,也不知道这地方换回来招牌没有。
写这个是看见您提鸡汤素菜,想起王熙凤用鸡瓜子整治茄子了。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