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拙侃股票98】第45周汇报 ——不同的操作策略 -- 老拙
只要不进入熊市,中信的EPS保守测算也是3.74,一个比较直接的数据是“判断是否每日交易量少于1170亿”。虽然中信狂跌,但是大盘交易量依然在1200亿以上,所以似乎可以松一口气,即使2008年股指不涨,甚至微跌,只要“技术派+趋势派+基金+...”还愿意交易,就请大家放心,呵呵。
现在的情势是,有人在卖,涨了卖,跌了也卖,只能假设这个人是如下情形之一:
1、基金在应对赎回,不得不卖;
2、担心2008年A股转熊,跑路;
3、基金以外的持有者,成本忽略不计,在持续的卖
假设大盘每跌10%,中信会跌20%,大家可以测算一下可能发生的情形。1月25日机构持仓26%,过去的7个交易日抛出了5个百分点,不知道他们还能抛多少呢?
我现在的策略是,卖出少部分仓位,等待那个卖的人收手。
A股会否转熊呢?在基金主导的市场上,这个一定取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在没有明显迹象表明这个情况会发生之前,中信的投资价值现在越来越大了。而如果中国经济和股市熬过了2008年,似乎更没有理由不持有中信了,因为...
也几乎见到了形形色色各样的投资观和行为。
持续的学习。这次大跌给我的教训并不是:应该在大跌前判断准趋势而卖出,而是:不要嫌等待的时间长,股价走势会以大概率给你以机会在一定安全边际内买到你中意的股票。
救市也得顺势。
跌多少是熊市?
价值投资者是做善事的。在谁都想要股票的时候给他们一点,在谁都不想要股票的时候从他们手里拿一点。
主要是目前价位已经低于主力机构的建仓成本:topview的显示是50元左右。机构显然不希望浮亏太多。
跌多少都不算,呵呵,关键看交易量,以中信的保守风格,大概不会在自营上亏多少的。
以现在的中信,只要手续费、IPO承销、打新股等等有保障,利润就会有保障的。
当然,跌多了以后,人们都没信心,即使宏观经济依然强劲,股市也会走熊,这个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
很有可能,基金现在面对着持续的赎回,再加上换仓的需要,所以卖出,并不是判断A股将进入熊市。看Topview的数据,1月25日机构持仓26%,法人持仓46%,而且最近增仓了。机构还能卖出多少部位呢?
在熊市里不做多,持币观望。
我猜是统计数据,那么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能的原理是:“指数下跌超过20%之后,很难再把信心扳回去”,或者“只有当宏观经济发生问题的时候,指数作为上市企业的统计平均,才会下跌20%那么多”
那么,标准的牛市定义是什么呢?中国A股在过去两年中的上涨是不是也大大超出了这个定义呢?反过来说,现在下跌20%,似乎也不算过分。
如果你投资的是实体非周期类企业,那么即使进入熊市,也不必担心,因为企业的EPS在那里快速增长,那么这个企业的股价也会在下一个牛市的时候到达他应该在的地方。
如果你投资的是中信,如果进入熊市,利润会大幅下滑(根据申银万国的数据,中信在牛熊市中间的利润变化比其他券商要小),但是如果中国宏观经济还在快速增长,在下一个牛市的时候,股市的总市值还会回到他应该在的位置(160%的GDP),以中信现有的市场份额,他的利润也会比现在高。当然,这中间的不确定性会比较大,比如中信消失了。
所以,最该担心的不是会否进入熊市,而是股市所反映的宏观经济,而作为投资者,第一该思考的是:你能不能将股票持有到那一天。
每逢大跌就出现提醒大伙扯乎的好人那!
铁匠在这厢有礼了!
11月份上证综指数已由原来的6124点跌至4800点附近,相继跌穿5000点心理关和半年线的支撑,令市场信心遭受重创;此前,5000点被称为"铁底",而半年线则被称为"牛熊分界线"。同时,从本轮牛市10月16日阶段性见顶至今,上证综指跌幅已突破20%,达到了投资界对于"熊市"所定义的跌幅标准。
各項股市基準指數已接近所謂的“熊市”───至少下跌20%以上。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都比去年10月9日的最高紀錄下跌了15%左右,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比去年10月31日的最高紀錄下跌了18%之多,另外,美國中小型股指標指數羅素2000與去年7月13日觸及的高點相比,該指數至今跌幅已經超過20%,已經符合美國市場所謂熊市的定義,這樣的情況是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
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中信往100奔的时候,我就提出我的疑问,如果那时不入场,还有今天的烦恼和实质性的损失吗?
那些指导你如何买中信的又如何指导你卖中信的吗?
我压根就没买中信
我也不会干这种买100以上中信的事情,你的指导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换个人去指导吧。
顺便提示你一下,为什么一般提到美国股市的时候都是道指和标普,提到中国股市的时候都喜欢说沪综指。
综指和成分指数,可比性很强吗?
在牛市做空,在熊市做多都是错的。
基本面这么清晰,还要逆势而行,那就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