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她闹腾的关心 -- 静然如此

共:💬30 🌺1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 她闹腾的关心

是近几年才有"空巢老人"这一说法.中央电视台那个张大民他妈打的关于空巢老人等待关爱的公益广告,每回都会让我怜惜的想起我的外婆.一个个把儿女都养大,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再独居几十年的老太婆.她感觉孤独,可她形容不来的.

  老太婆年轻的时候身体硬朗的很,可以老太爷死的太早了.三十几岁老太婆便守了寡,旧思想的她从未想过她要改嫁,一个人拖大四个儿女.太婆小时候是老太爷家当童养媳妇儿,老太爷家是官府人家,太婆学到好多好菜,咸甜烧肉,醋烧肉,烧什锦...记得小时候每年大年三十,儿女们到丈母娘家或老人婆家过年去,老太婆就一个人在家准备着可以从初一吃到初八的宴席,每回总要忙活到大半夜去了。太婆喜欢看到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虽然她从来都不上桌子的.她就喜欢看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这个嫌咸了,那个嫌淡了,东一句西一句的,都是她心里认为最幸福的事了.

  大家也没认为她一个人有哪不好.太婆这个人有点洁僻,爱干净爱到不行.到哪个儿女家去玩都住不惯.她房子里没金银财宝可她就老是惦记着,有猫的时候惦记猫,没猫的时候惦记她的老腊肉.大儿子在十多岁就西藏当兵去了,小儿子十多岁当学徒去了,长大了结婚了回到家,感情自然也淡漠,最亲的就是和大女儿和小女儿了.可她也不愿意往女儿们那住。还记得小学开始,无论挂风下雨太婆总是从九眼桥走到春熙路给我做午饭,可做完了下午她又走回九眼桥去了.怎么劝她她就是不往我们家住.固执的很.

   太婆一辈子赌不来,玩不来,除了做菜,她还有的爱好,就是研究"病"这个玩意儿.这个曾经让全家人都气恼的不得了的玩意儿,太婆是研究的只有那么兴致昂然了.刚搬到大石东路住那一会儿,太婆不认识周围的邻居,每天就坐在家里听收音机,或看电视.每周日,星空卫视总要播"手术直播室",太婆早早就要催我把频道调好,然后专心专意的看那些我简直不堪入目的血腥手术.她最爱时不时的冒出一病来,打起电话告诉她的幺女-我妈,她要去检查.她只打电话给我妈是因为我妈不会批评她,总要满足她的愿望带她去医院看看病.那些年--心脏病,肾炎,肝炎,胃炎..都被她无比真实的形容了,真拉上医院去检查又是虚惊一场.大家轮番教育她,没事儿就打打麻将嘛,没事儿就出门和其他太婆多来往嘛,别总没事儿就想着病啊!她不听,继续冒着各种各样的病.我记得有次,我坐沙发认真给太婆讲起"狼来了"的故事.不要等哪天病真来了,没人信了!

   真的被她念出来了.前年她咳嗽的厉害,没等我妈带她去检查,她自各儿跑611所的医院去查了一下,取片子是医生问她号码打到我家的,医生让我妈去一趟,我妈就哭倒在医院了。肺癌晚期,肿瘤都有一个橙子那么大了.这下换大家傻了.我突然明白,也许一早爱研究病爱闹腾自己得病的太婆,不过在寻求关心,只是她表达不出来,她不懂如何艺术的表达她渴望被关爱的心,她不断的闹病,却惹的大家对她不高兴.

   拿到结果的那一天,妈和爸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行李就搬到大石东路去陪着太婆住了.妈说,她要把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到给了她一辈子爱的妈妈身上.对于得点"小炎症"就使得小女儿搬来和自己一起住的太婆显得有点受宠若惊的.那段日子她可开心了,每天都给爸妈做好多好吃的,一天换一个样.妈陪她逛这样公园,那样公园的,妈说太婆像个小孩儿似的,还会到公园闹着拍照片.可把心疼的厉害.

妈还计划带太婆回趟泸州的老家,去趟太婆最喜欢的北京,可这一切都没等到.

  太婆2006年11月份自己要求住院,她走之前自己说着,也许一住进去就出不来了.是的,春节她也没能出的来,一大家人陪着她在医院过的年,07年4月就永远的走了.

  也许是出于醒悟,在太婆检查出来的那么一年多来的时间里面,家里人既不想她知道又想多陪陪她,回去的借口可多了.最讨厌守在家陪她看电视的我,不闹着出去玩了,安安静静的一到晚上就坐沙发帮她调台,她爱哪台,我们看哪台.我就那么安静,那么认真,那么仔细的看着我的太婆,多好的一个人啊,那么见健谈,那么开朗..一步步到气若游丝,到我们说什么她只能点头或摇头,到最后眼泪变成了灰色,更到最后呼吸机的停止.

  一个老人一辈子从未对儿女子孙提任何有关物质的请求,连渴望被关心都没有正式的表达过.只是一味的奉献,一味的付出.待到蚕丝吐尽她是那么的脆弱.而我们呢?有无数的借口,事业,小家庭,下一代...我们对我们儿女总是最大限度给予最多的爱,可回望我们曾经在我们父母那里得到的,我们给予过多少回报呢?虽说爱是由上至下传递的,可我们该回头给予的关爱,是不该淡漠的.那不仅只是一种法定责任.

  <常回家看看>,是首好歌.别让老人生命的希望总是失落,别让老人生活的向往总是落空.

家园 唉这样的故事在到处上演,对待孤独的老人,有很多很多要做

写得很真切,让我想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爷爷前年去逝的时候他们竟然都不告诉我,怕我从外地赶回去又起不到大作用,料理好了后事之后才对我说,那一阵真的很难过,不知道自己在外面所谓忙着工作是在做什么,很是影响了自己对人生的想法。等再过年回去时候给爷爷上坟,我是羞于跪在那里外露着表达自己的伤心和对爷爷的哀思,就借着给墓碑打扫的时候跪在边上,用手去一点点刨开冻结成冰的积雪,没有哭出声,却一脸都是泪,希望老人家能够原谅我。即使这样,也总为这事耿耿于怀。奶奶和姥姥都还健在,可身体也都不很好了,还都很孤独,奶奶认字还可以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姥姥就是自己待着想事情或着做她自己的事。我却还是在外地,离家很远,只能让父母回去看她们时候多多问候。每次回去就尽量多陪陪她们聊天,可她们好像也不愿意多说些什么,看着我们回去很开心就是了。想想就是在一个城市好像也就只能这样,多让她们看看,让她们放心,让她们开心些。真不知道她们需要我们做些什么。现在每次和家里视频时都很怕再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真的很怕,却不能做些什么……

家园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父母在,不远游相当正确啊

自从奶奶过世后,祖辈的四个老人都过世了,那时特别害怕,觉得从此以后,我的父母就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了,以后再有不幸消息,就要轮到他们了,所以天天打电话回家,直到家里烦了,才改回一周一次的频率。

家园 是啊,现在能做的就是多陪父母聊聊

惦记他们吧,他们更惦记你,还总让他们有担心的事发生,他们没觉着你不好,还一直在宽慰你,唉,父母心。以前总烦父母问这问那的,现在是抢着和他们说,让他们放心,他们讲起他们的事也不再不耐烦,而是好好的听着,再呼应他们的想法。心灵互换着交流,这才是亲人的感觉。要不是有个哥在他们身边,是不该远游,虽然他们一直说让我走的越远越好。

家园 我家比较不一样

我家在农村,是村子,镇都不是,所以我和我弟弟毕业后肯定是留在大城市了,在家里是不可能的。

父母都没有工作,也无所谓退休的。我家里就是茶农,父母是非常勤劳的人,每天有作不完的事情,所以嫌我太频繁打电话回家碍着他们做事情了。

有时候真的觉得身教言教真是重要。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真是相当正确。我的父母就是非常孝顺的人。我家是少有的婆媳和睦同住的人家。并且,我的父母因为要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在我们这个百工之乡,几乎家家都出门打工的情况下,也没有出门打工,何况我家还有好几家亲戚是包工头呢。现在长大了,真的很感激父母作出的巨大牺牲。不但年迈的祖父母因为他们的决定有个安康的晚年,就是我们做子女的也因此不必成为留守孤儿,无人教养。尤其是我,因为我是个女儿,农村难免要看轻女儿的,可是我家在初中的时候,就花了高价送我到教学质量好一些的镇上读书了,那一年,我的外公,外婆,舅母都相继过世,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我家条件也就普通,可是我是第一个到镇上读书的人呢,而且我还是个女儿啊,这点真应该感谢父母的开明。

所以今年奶奶病重的时候,我和我弟弟基本上每周都回家去,也算是尽自己的能力,安慰安慰老人了。有时候看见别人家实在称不上孝顺的事情,总是忍不住想到这个不受子女孝顺的父母,当年是不是也没有从心底里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外人可以蒙骗的,自己的儿女,是骗不过的。

好像讲的很散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幸福家庭出生的孩子看事情总是比较光明,这些老话还是相当可信的。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讲的一点儿都不散,讚一下里面讲的道理和你们的孝顺

父母们确实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对再上一辈和对下一辈的付出都在感激之中传递下来,再由我们传承下去。许多事情我们做的并没有他们好,却起码知道什么是好,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家园 对啊,比如我自己就老想着将来怎么办

父母现在在家里过的很好,不用我们照顾。

可能十年后也是这样。

可是再以后呢?总有一天,他们总的来城市里儿女这里居住。

虽然我和我弟弟选择的城市都很近,而且我一定会选择一个可以接受我父母的对象,可是就算这样,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还是不容忽视的。将来我们小的上班去了,父母在家里做什么呢?只能够看看电视吧?我父母虽然思想非常开通,但是毕竟普通话都不流利的乡下人,又是一副辛苦操劳的外貌,上海这种势利的地方很难想象可以融入到本地老人的圈子。现在很羡在老家教书的同学,收入相对支出非常丰厚,父母养老问题完全不用多考虑。

家园 嗯,总得考虑以后要怎么赡养老人

老人们最怕是没有自己的乐趣,让他们去上海如果不能找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比如给你们带孩子,呵)待着就是受罪,也不会待得住的。还是会回自己的地方,起码可以过得很舒心、踏实。我父母这两次视频的时候老说家里的房子给我留着如何如何,好像认定了我迟早要回去,呵呵,这边不好玩那就回去陪他们,不能总为着自己活着,待过北京、上海后觉着杭州还是很舒服的,不过再不错也比不得家里好吧。

家园 第三代其实也不能够陪他们很久

现在都是只能够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过不了几年就上学了。父母不能依赖孙辈解闷。

最怕的就是精神上没有办法好好尽孝,有的时候,我真的会做梦想,要是我将来的男朋友也是父母双全,也还好说话,那么四个老的正好打牌~~~

我个人认为养老还是跟着女儿比较好,呵呵,这个是一家之言。

家园 呵呵,你两可以开专题了
家园 呵呵,不好意思,打扰了主贴了

不过我们这个也算是主贴的一个面吧?

应该不影响后面的人接着看帖。

家园 主要是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快乐

身体健康要多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营养和活动,精神上的除了多陪着聊天多看看他们外最好还是能给他们找些爱好啊旅游呀什么的乐趣,不能让生活太空,越空越寂寞,特别是只剩一个老人的时候,唉,想到那种场景,都没法不叹息和心痛。

家园 呵,见谅啊,说到感慨处就多说了些。老师莫怪。

俺们换地儿讨论。

家园 是啊,所以特别鄙视父母一方过世后阻止再婚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