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 -- 晨枫

共:💬162 🌺49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阿拉伯无能,是以军太狡猾,哈哈
家园 为何用链接?

直接上图片多省事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我先是铁突来着,没弄出来,

老婆让我睡觉去。。。

:(

这个照片中间的那个是个两星将军至少,

戴墨镜的是个一星的将军

家园 学习知识,天天向上
家园 【原创】和平战士拉宾(上)

“和平战士拉宾”,这是纽约时报汇编的一本纪念拉宾的书名。和另一个战神达扬相比,拉宾显得低调、平实。依扎克·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但是一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搬家到特拉维夫去了。1940年时,拉宾18岁,刚从一所农业技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赴伯克利加州大学学习水利的奖学金,但二战爆发,学业泡汤。除了很多年以后到英国进修高级指挥课程外,这就是他的最高学历了。拉宾立志要成为一个灌溉工程师,但最后参加了帕尔马克,犹太人自卫武装哈格纳中的精锐突击队。哈格纳有点像民兵,成员都是“业余”的,平时种地,战时扛枪,当然对犹太人来说,20世纪20-40年代战时比平时多。但帕尔马克是全职的,是哈格纳的常备军,所以成为日后以色列国防军的种子部队。由于部队规模小,装备差,常处于劣势作战,帕尔马克特别强调军官的独立作战精神和超常思维,善于因陋就简和随机应变,特别强调机动战。帕尔马克的作战思想成为日后以色列国防军作战思想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拉宾作战机智勇敢,具有指挥才能,是帕尔马克的第二营营长(达扬也是营长),47年才25岁时,就担任帕尔马克的作战部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宾15岁时,还在Kadori农业技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当帕尔马克的营长的时候,右面戴帽子的是Yigal Allon,帕尔马克的指挥官

48年独立战争期间,拉宾指挥“哈莱尔”旅,后作为中线和南线的参谋长,先后在耶路撒冷和内格夫作战。耶路撒冷老城是一场无望的死战,犹太人区被阿拉伯人包围,增援无法送进,最后落入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手里。内格夫的情况要好很多,犹太人在沙漠里打出一大片天地,问题是和特拉维夫的联系必须穿过一个瓶颈地段,很容易被阿拉伯人切断。但联合国决议已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停火,以色列终获喘息机会,得以在48年5月14日建国。在49年,27岁的拉宾参加了在希腊罗得岛和阿拉伯人的停火谈判,这是他的第一次外交经历。

但是新生的以色列面临不仅来自外界的困难,也面临内部的困难。以色列建国后,立刻解散所有犹太人的武装,合并入新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由于本·古里安当政,哈格纳并入以色列国防军一点没有问题,但右翼的伊尔贡因为政见不合,加入了国防军但依旧保留相当的独立性,有点“军中之军”的意思。还在独立战争期间,伊尔贡领导人莫纳海姆·贝京就在国外收罗了大批武器和1000多志愿人员,买了一条旧登陆舰,用修正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精神领袖雅布龙斯基的笔名“阿尔特莱纳”命名,用来向正在艰苦战斗的犹太人补充武器和人员。6月20日“阿尔特莱纳”号到达的时候,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在联合国决议下停火了。贝京和本·古里安谈判,“阿尔特莱纳”号上的武器和人员20%用来补充仍在战斗的“耶鲁撒冷营”,80%用于补充已经并入国防军的原伊尔贡部队。但容许“阿尔特莱纳”号登陆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停火协议的,为了建立政府的权威,并制止“军中之军”,本·古里安出尔反尔,同意“阿尔特莱纳”号在纳塔尼亚的维特京海滩登陆,但又命令当地驻军封锁海滩,命令“阿尔特拉纳”号无条件投降。贝京抗命登船,伊尔贡人员无视警告,强行卸载,附近的原伊尔贡部队擅自离开驻地,向“阿尔特莱纳”号的方向集结。在短暂的战斗后,“阿尔特莱纳”号转道向特拉维夫海滩靠拢,本·古里安命令拉宾带领部队和大炮,向“阿尔特莱纳”号射击。“阿尔特莱纳”号被命中起火后升白棋投降,但已经上船的贝京坚持等所有人都撤下船之后才离船。特拉维夫是伊尔贡的根据地,但周边帕尔马克部队正在靠拢,内战一触即发。贝京以犹太人民族利益为重,制止了伊尔贡部队的可能的过激行动,命令向本·古里安投降,新生以色列的第一场危机终于过去了,但拉宾受命“犹太人打犹太人”的行动此后一直成为他一生的争议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特拉纳号在特拉维夫的海滩上燃烧

建国后,拉宾继续留在军内,56年担任北方司令部司令,负责面向黎巴嫩和叙利亚方向的防务;59年担任作战部长,61年担任副总参谋长,64年担任总参谋长。拉宾对以军现代化做出极大贡献,将军队建设重点转向空军和装甲部队,主持过营长培训班和以军作战条令的制定,并主导了将以色列装备从全面依赖法国向美国转变。作为总参谋长,拉宾制定了完整的战争计划,对各种应变情况作了周密的考虑,这些计划在67年的六天战争中被证明为现代战争史上的杰作。

以色列在联合国停火协议的规定下,于58年从西奈撤军。但作为停火协议的一部分,西奈由联合国部队接管,夏姆-埃尔-希克的提兰海峡也对以色列船只开放。但56年的西奈战争使自视为现代萨拉丁的纳赛尔十分郁闷,他一面和叙利亚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埃及和叙利亚组成一个军事联盟,一面处心积虑要翻本。在获得苏联的大量军援后,纳赛尔决心和以色列再战一场,在67年5月18日照会联合国军,命令撤出西奈。5月22日,埃及再次封锁提兰海峡。纳赛尔的战争意图已经很清楚了。

实际上,低烈度的冲突在更早就开始了。从1964年开始,以色列从约旦河取水灌溉。第二年,叙利亚就在约旦河上游筑坝分流,不让约旦河流入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海(实际上是一个淡水湖),要渴死以色列。以军开始炮击叙利亚境内的筑坝工程,迫使叙利亚停工。

66年11月12日,一支在以色列-约旦边境巡逻的以军巡逻队触雷,三名士兵丧生。以军认定这是萨姆难民营里巴勒斯坦游击队所为。13日,以色列一方面向正在秘密和谈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保证不会攻击约旦,一方面派遣由伞兵和坦克组成的精锐突击队攻入萨姆难民营,但碰上约旦一个步兵营,双方互有伤亡,包括以色列突击队的指挥官沙哈姆上校。侯赛因国王本来有意秘密和以色列缔结和约,但这么一来,只得在11月20日宣布全国总动员。

从独立战争之后,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就一直存在几块争议地区。按照联合国决议,这些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但双方一直明争暗斗。叙利亚利用戈兰高地的地理优势,经常向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地区炮击。以色列也没有那么纯洁,除了射击骚扰叙利亚农民外,还武力掩护装甲拖拉机在有争议地区耕作,步步蚕食。到67年4月,双方已经出动大炮和飞机,互相轰击边境村庄。

在政治温度迅速升高的当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交给埃及副总统萨达特一份秘密情报,声称以色列即将发动向叙利亚的攻击。叙利亚立即作出姿态,威胁要向以色列开战。埃及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更加拔高音调,并在西奈作出前述行动。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高温烘烤之中,约旦的陆军总司令声称如果约旦不加入阿拉伯一方共同作战,约旦将面临内战的危险,本不愿与以色列为敌的侯赛因国王只得不情愿地被拉下水,5月30日,纳赛尔和侯赛因国王也签订互相防卫条约,对以色列的包围再一次形成,纳赛尔信心满满,决心把犹太人一脚踢下大海,战争一触即发。但事实是,纳塞尔在叫嚣战争,可并不想战争,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只是想不战而胜。

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埃希科尔的工党政府在5月23日决定,如果提兰海峡的封锁到5月25日还不解除,就将对阿拉伯方面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6月1日,埃希科尔辞去兼任的国防部长职务,请在军界和民间深孚众望的达扬出山担任国防部长。6月5日,以色利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六天内扫平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史称六天战争。

家园 阿拉伯世界怎么

尽出这一号口气比力气大的领导人啊

家园 可惜遇刺
家园 看新闻说前参谋长利维去世了

71岁,属于是以色列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代。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obituaries/article3199271.ece

家园 这个夏姆-埃尔-希克

Shamm el Sheikh,好像通常翻译为沙姆沙伊赫吧?挺有名的旅游城市,也带有浓重的政治含义。

家园 那张图片太搞笑了

都说中国人爱看热闹,犹太人也不差啊

家园 感觉犹太人很多时候跟中国人挺像的

大敌当前还喜欢内讧,吵吵嚷嚷的,有经典书本,但处事很灵活,。要不是历史上被杀散了,说不定就更像了。

家园 哈哈,我是按照英文读音翻的

中文的标准译法还真不知道,以后就用沙姆沙伊赫勒。

家园 读读犹太人的书,还真是有这个感觉,和中国人就是像
家园 他属于“名气”较小的总参谋长之一

不过和以色列所有总参谋长一样,是打出来的。看介绍,在米特拉山口空降时,他是伞兵营长埃坦的副手。82年入侵黎巴嫩是,他又是总参谋长埃坦的副手。真是巧。

家园 【原创】和平战士拉宾(中)

拉宾的作战计划有三个难点:速度、伤亡和距离。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一旦开战,联合国必定要求尽快停战,以色列必须抢在联合国之前达成所有战略目标,这样即使联合国要求回到战前停火线,以色列也有更多的筹码。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在关键战斗中不怕牺牲是一回事,但在整个战争中承受重大伤亡则是以色里不能承受的。以色列到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的距离不远,但是西奈是面积比整个以色列还要大的一块地方,要抢占苏伊士运河沿岸和南端的夏姆-埃尔-希克还是有很长的距离,兵力和补给线都是严重的问题。

六天战争是首先从空中打响的,这是拉宾作战计划中的关键。二战中,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一开始,德国空军就首先把苏联空军压制在地面,既消除了长驱直入的德国装甲部队的空中之忧,又可以放心大胆地腾出手来支援地面作战。这成为现代战争的范本,拉宾当然不会错过,但拉宾走得更远。

空中行动的代号为“焦点行动”,由摩蒂•霍德少将指挥。摩蒂•霍德和达扬是同一个集体农庄的,霍德在44年参加北非英军空军当司机,战后参加帕尔马克,但主要在欧洲帮助欧洲犹太人非法移民以色列,在罗马期间因此被当局拘捕关押过两个星期。霍德在意大利就开始学飞行,但被派到捷克才开始正式学飞行。由于早期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很多来自东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在和英国作对,斯大林在战后初期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持支持态度的。捷克作为被吞并的德国的一部分,具有大批遗留德军装备,包括捷克生产的德军规格枪械和梅塞斯密特Me-109战斗机,也是欧洲军火走私的中心。霍德作为以色列第一批飞行员之一,参加把Me-109和作为剩余物资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从捷克飞回以色列的行动。对于刚学会飞行不久的年轻以色列飞行员来说,这个7小时之久的长途飞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回到以色列,霍德再次进修飞行,然后很快被派到英国学习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英国的格罗斯特“流星”式战斗机是当时除梅塞斯密特Me-262之外世界上唯一的喷气式战斗机,这将是以色列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在西奈战争中,霍德的中队为埃坦的米特拉山口空降护航。这以后,霍德在以色列空军中稳步晋升,直到66年升任空军司令。纳赛尔的战备中,空军集结是一个重要部分。纳赛尔不仅在从阿斯旺到苏伊士运河的广大纵深里部署占二比一数量优势的空军,还把大量轰炸机抵近部署到西奈,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轰炸本来就没有纵深的以色列,对以色列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日益升温的局势,霍德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45分钟里改写了世界空军史。战后,霍德继续担任空军司令,曾指挥以色列的“鬼怪”式战斗机击落埃及的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米格战斗机,并在叙利亚出动坦克支持巴勒斯坦游击队造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反的时候,帮对以色列比较温和的侯赛因一把,出动四架“鬼怪”式战斗机恐吓叙利亚坦克。霍德亲自对飞行员训话:“一定要让叙利亚人看清、听清你们”,结果超低空掠过的四架“鬼怪”式真的把叙利亚坦克吓回去了。73年斋月战争六个月前霍德卸任、退役,战争一爆发,他立刻被召回,到北方司令部协助霍菲少将组织戈兰高地的战事。战后他担任以色列埃拉尔航空公司的总裁,以后换任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总裁。

霍德自己认为六天战争里的这45分钟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45分钟,这不难理解。为了在第一波攻击中最大限度地打击埃及空军,霍德只留了12架战斗机保卫整个以色列,其余183架倾巢出动,连教练机也挂弹出击。所有飞机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即使发生机械故障必须跳伞,也不得打破无线电静默。从埃及时间6月5日早晨6点10分(以色列时间7点10分)开始,飞机分批出动,但在7点45分时同时到达目标上空,展开同时攻击,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突然。选择在早晨7点45分攻击是根据以色列情报局摩萨德和军事情报局阿曼的建议,埃及空军按照苏军条令,在敌人最容易攻击的凌晨出动巡逻,保持警惕,但在7点多一般都返航了,7点45分正是飞行员吃早饭或者上茅房的时候,战备状态反而最为松懈。事实证明果然如此,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奏效了,第一波攻击中特意绕道地中海,从意想不到的北方超低空进入,攻击了从阿斯旺到西奈的11个机场,摧毁了197架埃及飞机和8个雷达站,5名以色列飞行员丧生,另有5名跳伞被俘,基本都是因为机械故障而坠落。9点30分的第二波攻击打击了16个机场,107架埃及飞机被摧毁,2架叙利亚飞机被击落。12点15分的第三波将攻击扩大到叙利亚和约旦,取得了相似的战果。下午和晚上只进行了零星攻击,因为已经没有像样的空军目标了,以色列空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场的天空。埃及一共损失了338架飞机,叙利亚61架,约旦29架,伊拉克23架(驻扎在叙利亚),黎巴嫩1架,以色列损失19架。

霍德的辉煌胜利远远超过了战术层面上的意义。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以压倒优势摧毁对方的空中力量,这个道理不新鲜,珍珠港和巴巴罗萨都在不同程度上贯彻了这个原则。但以色列空军把打击的范围从交战前线扩充到腹地和深远后方,在整个战场纵深同时动摇对方空军的作战体系,这是空军战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以色列空军如入无人之境,开罗的空中大门洞开,在心理上对埃及在战争和战后的决策形成极大的影响。纳赛尔和后来的萨达特为了避免焦点行动的重演,只得全面导向苏联,除了要求更多地先进武器外,还要求苏联飞行员在埃及驾机巡逻。埃及空军丧失了和以色列空军争夺天空的信心,从战略上改以空制空为以地制空,前线防空以包括先进的萨姆-6的防空导弹为主,对以后的战争和军事策略构成重大影响,但这是后话了。从西奈战争中,以军就发现埃军(还有其他阿拉伯军队)具有凶悍但缺乏坚韧的特点,战争刚开始时作战勇猛,要是打成顺风仗的话,那真是拦也拦不住。但要是一场硬仗打败了,立刻就可以兵败如山倒,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并将惊恐迅速扩散到整个战场。拥有天空的以色列空军可以任意打击和恐吓埃军,对促成埃军的瓦解造成很大的作用。除了常规的对地攻击外,以色列空军还玩邪的,在本来就声音很大、很恐怖的喷气式战斗机上安装特制的啸音器,在超低空高速飞行时发出尖利、惨咧的怪吼,使本来已经神经脆弱的埃军官兵更加无心恋战,大批投降或者开溜,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奈战场的以军进攻态势

焦点行动一开始,地面的行动也同步展开。为了各个击破,打蛇打头,以军第一阶段的行动重点为西奈的埃军。由于战前围绕夏姆-埃尔-希克的动作使这个扼守阿喀巴湾入口的小城成为焦点,埃军认定以军会重复西奈战争时的战略,以中线和南线为重点,所以在中线和南线重点防御。然而拉宾耍了一个花枪,把重点放到北线,以抢占苏伊士运河沿岸和围歼埃军为重点。以军兵分三路,塔尔师主攻北线,约菲师在沙龙师后跟进,主攻中线,沙龙师在突破得手后转攻南线。以军的师是一个战时编制,和平时期没有这样的建制,所以没有永久性的番号。以色列•塔尔少将是又一个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集体农庄长大的悍将,身材矮小精干,从达多•埃拉泽手里接任以军装甲部队司令后,不仅制定了以色列装甲部队的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强调多路迂回的协调攻击和行进间攻击,还奠定了以军以装甲突击为主的基本作战思想。塔尔不厌其烦地向部下强调:战争从来不按计划发展,最重要的是牢记作战目标。塔尔在沙漠里喜欢带上风镜,作战风格也酷似德国名将隆美尔,有“犹太人的沙漠之狐”之称。70年代时,以色列组建独立的国防工业,由塔尔将军负责组建坦克工业,塔尔根据实战经验设计了全新的梅卡瓦坦克,成为世界坦克中一个很有特点的异类。不过塔尔的装甲至上主义在73年的斋月战争和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遇到很大的问题,但这是后话了。

塔尔师的第七装甲旅首先猛攻加沙的拉法,然后目标是夺取阿里什,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是西奈北方唯一较好的公路,以军的卡车补给车队将依赖这条公路为前方猛打猛冲的坦克运送补给,否则拉宾的纵深穿插将无从谈起。戈罗迪什上校的第七旅是以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配备美制M48“巴顿”式坦克和英制百人队长式坦克。埃军在这里按照苏军作战条令,用地雷场、反坦克壕沟、掩体中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多层防线,但还是被第七旅不计代价冲破了。埃坦上校的伞兵旅作为机械化步兵使用,乘坐半履带装甲车扫清残敌。但苏醒过来的埃及坦克师发动了猛烈反击,埃坦只得把已经冲到前面的戈罗迪什的一部分坦克叫回来增援。戈罗迪什只好分兵,M48坦克营回援,百人队长式坦克营继续往前冲。M48的火炮只有90毫米,装甲也不怎么样,和埃军的苏制T55坦克正面对打容易吃亏。好在M48的速度和加速较快,可以通过战术和机动大T55的薄弱部,前提是不被T55先打中,不然M48的汽油发动机就会像火炬一样地燃烧。百人队长式坦克继承了英国风格,速度慢,但装甲厚,火炮威力大。戈罗迪什的意图是用速度较快的M48回援埃坦,速战速决,然后和速度较慢的百人队长会合,一起向里阿里什只有十几公里的杰拉迪山口突破。但是当百人队长式坦克营到达杰拉迪山口时,山口里静悄悄的,清晰可见的埃军坦克和工事好像鬼魅一样悄无声息,好像已经被吓破胆逃遁了一样。M48坦克营在拉法陷入苦战,要等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百人队长坦克营指挥官当机立断,枪炮齐鸣,猛冲过去,一直到大队已经通过,埃军才清醒过来,个别以军后卫坦克和半履带车被击中,其余的快速冲进阿里什,从早上战斗打响,5个小时就冲破了埃军几道有地雷阵、反坦克壕、坦克和反坦克炮加强的坚强防线,占领了离出发线约60公里的阿里什。不过以军这样的猛打猛冲也使整个塔尔师拉得很长,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埃坦在拉法还没有结束战斗,M48坦克营在回头和已经占领阿里什的百人队长坦克营汇合途中,在杰拉迪山口遇到埃军的猛烈阻击,营长埃胡德•艾拉德中校阵亡。艾拉德是挺立探身在炮塔外时被击中的。尽管以军条令严禁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把身体探出炮塔顶,大多数军官依然明知故犯,这一方面能看清战场,另一方面鼓舞士气,当然这样也使军官伤亡率很高。从帕尔马克时代开始,以军军官就总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所以以军军官的伤亡率是西方军队中最高的。艾拉德中校只是众多身先士卒而血洒疆场的以军军官之一。首先冲进阿里什的坦克只受到埃军的小股骚扰,6月6日清晨,戈罗迪什的增援部队赶到,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终于打通,塔尔师继续向苏伊士运河冲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