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 -- 晨枫
“和平战士拉宾”,这是纽约时报汇编的一本纪念拉宾的书名。和另一个战神达扬相比,拉宾显得低调、平实。依扎克·拉宾出生在耶路撒冷,但是一岁的时候就随父母搬家到特拉维夫去了。1940年时,拉宾18岁,刚从一所农业技校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赴伯克利加州大学学习水利的奖学金,但二战爆发,学业泡汤。除了很多年以后到英国进修高级指挥课程外,这就是他的最高学历了。拉宾立志要成为一个灌溉工程师,但最后参加了帕尔马克,犹太人自卫武装哈格纳中的精锐突击队。哈格纳有点像民兵,成员都是“业余”的,平时种地,战时扛枪,当然对犹太人来说,20世纪20-40年代战时比平时多。但帕尔马克是全职的,是哈格纳的常备军,所以成为日后以色列国防军的种子部队。由于部队规模小,装备差,常处于劣势作战,帕尔马克特别强调军官的独立作战精神和超常思维,善于因陋就简和随机应变,特别强调机动战。帕尔马克的作战思想成为日后以色列国防军作战思想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拉宾作战机智勇敢,具有指挥才能,是帕尔马克的第二营营长(达扬也是营长),47年才25岁时,就担任帕尔马克的作战部长。
拉宾15岁时,还在Kadori农业技校
这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当帕尔马克的营长的时候,右面戴帽子的是Yigal Allon,帕尔马克的指挥官
48年独立战争期间,拉宾指挥“哈莱尔”旅,后作为中线和南线的参谋长,先后在耶路撒冷和内格夫作战。耶路撒冷老城是一场无望的死战,犹太人区被阿拉伯人包围,增援无法送进,最后落入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手里。内格夫的情况要好很多,犹太人在沙漠里打出一大片天地,问题是和特拉维夫的联系必须穿过一个瓶颈地段,很容易被阿拉伯人切断。但联合国决议已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停火,以色列终获喘息机会,得以在48年5月14日建国。在49年,27岁的拉宾参加了在希腊罗得岛和阿拉伯人的停火谈判,这是他的第一次外交经历。
但是新生的以色列面临不仅来自外界的困难,也面临内部的困难。以色列建国后,立刻解散所有犹太人的武装,合并入新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由于本·古里安当政,哈格纳并入以色列国防军一点没有问题,但右翼的伊尔贡因为政见不合,加入了国防军但依旧保留相当的独立性,有点“军中之军”的意思。还在独立战争期间,伊尔贡领导人莫纳海姆·贝京就在国外收罗了大批武器和1000多志愿人员,买了一条旧登陆舰,用修正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精神领袖雅布龙斯基的笔名“阿尔特莱纳”命名,用来向正在艰苦战斗的犹太人补充武器和人员。6月20日“阿尔特莱纳”号到达的时候,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已经在联合国决议下停火了。贝京和本·古里安谈判,“阿尔特莱纳”号上的武器和人员20%用来补充仍在战斗的“耶鲁撒冷营”,80%用于补充已经并入国防军的原伊尔贡部队。但容许“阿尔特莱纳”号登陆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停火协议的,为了建立政府的权威,并制止“军中之军”,本·古里安出尔反尔,同意“阿尔特莱纳”号在纳塔尼亚的维特京海滩登陆,但又命令当地驻军封锁海滩,命令“阿尔特拉纳”号无条件投降。贝京抗命登船,伊尔贡人员无视警告,强行卸载,附近的原伊尔贡部队擅自离开驻地,向“阿尔特莱纳”号的方向集结。在短暂的战斗后,“阿尔特莱纳”号转道向特拉维夫海滩靠拢,本·古里安命令拉宾带领部队和大炮,向“阿尔特莱纳”号射击。“阿尔特莱纳”号被命中起火后升白棋投降,但已经上船的贝京坚持等所有人都撤下船之后才离船。特拉维夫是伊尔贡的根据地,但周边帕尔马克部队正在靠拢,内战一触即发。贝京以犹太人民族利益为重,制止了伊尔贡部队的可能的过激行动,命令向本·古里安投降,新生以色列的第一场危机终于过去了,但拉宾受命“犹太人打犹太人”的行动此后一直成为他一生的争议焦点。
阿尔特拉纳号在特拉维夫的海滩上燃烧
建国后,拉宾继续留在军内,56年担任北方司令部司令,负责面向黎巴嫩和叙利亚方向的防务;59年担任作战部长,61年担任副总参谋长,64年担任总参谋长。拉宾对以军现代化做出极大贡献,将军队建设重点转向空军和装甲部队,主持过营长培训班和以军作战条令的制定,并主导了将以色列装备从全面依赖法国向美国转变。作为总参谋长,拉宾制定了完整的战争计划,对各种应变情况作了周密的考虑,这些计划在67年的六天战争中被证明为现代战争史上的杰作。
以色列在联合国停火协议的规定下,于58年从西奈撤军。但作为停火协议的一部分,西奈由联合国部队接管,夏姆-埃尔-希克的提兰海峡也对以色列船只开放。但56年的西奈战争使自视为现代萨拉丁的纳赛尔十分郁闷,他一面和叙利亚组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埃及和叙利亚组成一个军事联盟,一面处心积虑要翻本。在获得苏联的大量军援后,纳赛尔决心和以色列再战一场,在67年5月18日照会联合国军,命令撤出西奈。5月22日,埃及再次封锁提兰海峡。纳赛尔的战争意图已经很清楚了。
实际上,低烈度的冲突在更早就开始了。从1964年开始,以色列从约旦河取水灌溉。第二年,叙利亚就在约旦河上游筑坝分流,不让约旦河流入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海(实际上是一个淡水湖),要渴死以色列。以军开始炮击叙利亚境内的筑坝工程,迫使叙利亚停工。
66年11月12日,一支在以色列-约旦边境巡逻的以军巡逻队触雷,三名士兵丧生。以军认定这是萨姆难民营里巴勒斯坦游击队所为。13日,以色列一方面向正在秘密和谈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保证不会攻击约旦,一方面派遣由伞兵和坦克组成的精锐突击队攻入萨姆难民营,但碰上约旦一个步兵营,双方互有伤亡,包括以色列突击队的指挥官沙哈姆上校。侯赛因国王本来有意秘密和以色列缔结和约,但这么一来,只得在11月20日宣布全国总动员。
从独立战争之后,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就一直存在几块争议地区。按照联合国决议,这些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但双方一直明争暗斗。叙利亚利用戈兰高地的地理优势,经常向以色列北方的加利利地区炮击。以色列也没有那么纯洁,除了射击骚扰叙利亚农民外,还武力掩护装甲拖拉机在有争议地区耕作,步步蚕食。到67年4月,双方已经出动大炮和飞机,互相轰击边境村庄。
在政治温度迅速升高的当口,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交给埃及副总统萨达特一份秘密情报,声称以色列即将发动向叙利亚的攻击。叙利亚立即作出姿态,威胁要向以色列开战。埃及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更加拔高音调,并在西奈作出前述行动。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高温烘烤之中,约旦的陆军总司令声称如果约旦不加入阿拉伯一方共同作战,约旦将面临内战的危险,本不愿与以色列为敌的侯赛因国王只得不情愿地被拉下水,5月30日,纳赛尔和侯赛因国王也签订互相防卫条约,对以色列的包围再一次形成,纳赛尔信心满满,决心把犹太人一脚踢下大海,战争一触即发。但事实是,纳塞尔在叫嚣战争,可并不想战争,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只是想不战而胜。
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埃希科尔的工党政府在5月23日决定,如果提兰海峡的封锁到5月25日还不解除,就将对阿拉伯方面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6月1日,埃希科尔辞去兼任的国防部长职务,请在军界和民间深孚众望的达扬出山担任国防部长。6月5日,以色利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六天内扫平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史称六天战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坦克能被吓回去!也算创纪录吧 邮箱问题 字0 2008-01-22 19:28:21
🙂看新闻说前参谋长利维去世了 cdcdcdd 字110 2008-01-22 04:22:40
🙂他属于“名气”较小的总参谋长之一 晨枫 字146 2008-01-22 19:02:21
🙂【原创】和平战士拉宾(上)
🙂1993年听过他的演讲,算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犹太人吧 立秋 字168 2008-01-23 02:55:15
🙂啊哈,给说说,在哪里听的? 晨枫 字12 2008-01-23 16:55:05
🙂都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立秋 字248 2008-01-24 01:13:48
🙂“我们学校”是希伯莱大学? 晨枫 字0 2008-01-24 07: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