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化】从北京“胡同游”看城市风貌保护 (ZT) -- raindrops

共:💬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化】从北京“胡同游”看城市风貌保护 (ZT)

从北京“胡同游”看城市风貌保护

新民晚报首页 -> 文化新闻

想要爱你不容易 ――从北京“胡同游”看城市风貌保护

外国人来中国学汉语,“胡同”往往是最早学会的词语之一。就像弄堂之于上海,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条条胡同,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见证,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今,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许多胡同和四合院在大规模的拆迁改造中消失了,为高楼大厦或绿地所取代。对此,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拍手称快。老旧的建筑究竟该拆还是留?保护应到什么份上?这个不新的问题近年却一直成为北京普通市民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各种争论不停息。

记者近日在北京采访时,感受到了其中的复杂和矛盾。这种矛盾,也许不单属于北京。

“到胡同去”三轮车上千

镜头一:昨天,记者听从老北京的指点,来到传统民居保存较完好,也保留了较多古朴民风的什刹海地区。只见除了围成一圈圈打牌下棋的老头老太,那儿最多的便是一支支停靠路边等客上门的“胡同游”三轮车队。有的车队把三轮车顶篷做成统一的式样,上面印着醒目的中英文广告语:“到胡同去(TO THE HUTONG)”,车夫则穿着鲜黄色的背心,甚是抢眼。记者上了一辆三轮车,蹬车的河南小伙兼导游沿着什刹海的前海、后海绕了一圈后,便带着记者一头扎进周围的胡同堆里。青灰色的胡同有宽有窄,有直有曲。大些的胡同,汽车可以开入,道边常栽着树,枝桠横陈,到了夏天必是浓荫蔽日;小些的胡同,像那条据说从前是为皇家织造绫罗绸缎的织工们住的“小金丝胡同”,几乎只容得我们这一辆三轮车通过。三轮车吱吱嘎嘎地在胡同里穿行,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历史感,两边斑驳的墙砖也充满了韵味。可是,同时映入眼帘的那些敞开或半掩着门的院落,院里放的杂物、蜂窝煤等又给人另一种印象:住在里面不会太舒适。不时有载着游客的三轮车与我们相向交错而过,游客多是外地人,也有兴致勃勃的外国人。

导游介绍说,什刹海这一片大约有四五个比较大的“胡同游”车队,三轮车总有几百上千辆,生意都挺好。

名气虽然响条件很糟糕

镜头二: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汇聚了众多百年老字号的前门、大栅栏地区积年的安全隐患问题被36名人大代表再度提了出来。前门地区有2万住户,人口密度非常大,70%的房屋是木质结构的大杂院,60多条胡同开不进消防车。大栅栏跟前门情况几乎一样,居民几乎都是世代居住的老北京人,114条胡同中77条属于非常狭窄,85%的胡同开不进消防车。像国内外都很知名的大栅栏小巷钱市胡同,宽度只有0.75米。大栅栏地区的2940个院子,一半没有通下水道,经常是下多少雨就积多少水。有地下排水管道的也是清朝时所修,排水经常不畅。民用电严重超负荷,电线老化。

拆掉老屋子新建仿古城?

镜头三:作为试点的故宫东边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建工程竣工,随即召来各方不同意见。北京市2001年颁布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南池子是保护区中首例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初的改造计划是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和可以修好的四合院,这样可以保存大部分传统四合院。但是,操作中遇到各种困难,最后,在原有的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只保留了6000多平方米,其余均被拆除;新建了78幢二层的居民回迁楼,共2.1万平方米。对此,正面的评价说:“南池子修缮改建工程,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古都风貌保护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然而,也有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南池子大量拆旧建新的做法,就是拆掉了一个真实的老古城,新建了一个模拟的仿古城,后果也是严重的……”

保持差异性寻求平衡点

胡同、四合院已然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在世界趋同的今天,一座城市能够保有自己的文化差异性是多么重要,这也许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钟情“胡同游”、喜爱老北京街巷的原因。然而,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胡同、四合院虽然是难得的地域文化载体,但毕竟与今天的生活要求有了距离,甚至可能成为某种阻碍。如何在合理保护古城风貌和加快现代化建设之间寻求到平衡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记者昨天采访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时,他也表示,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他说,北京划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还为600多个四合院挂牌保护,至于保护区外有没有值得保护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要仔细研究,认真选择。不过,有一点他很肯定:不确定的东西,应该先保护下来,经过专家鉴定再说,不能不由分说一拆了之。

本报记者李菁(本报北京今日电)

家园 门当户对:胡同里的历史

有次有机会到前门那边的胡同转了转,还真觉得有意思,就是感觉有些乱。

倒是很赞同按照胡同的味道另新建,总避看着那些旧房子越来越破烂要好的多。破烂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保持原貌,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说回到上次到北京转胡同,当时是认识了什么是我们成语里面常说的门当户对。每个院子有那么个门洞。门洞上方有的会有两个柱子突出来,高低位置不一样。门槛前面也会有两个石头雕刻的狮子动物什么的站着,大小不一样。人在门前一看,就大概知道这家的背景怎么样。

门当户对就是指这两个东西是不是和别人家的合的上。不过记不得那个高低什么的是不是可以自己随便弄还是有官方认可才行。

家园 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门当是门上面成对的雕刻,户对是下面的一对石鼓样的东西。

门当不同的图案、户对不同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身份等级。

也有其他表示方法的。比方北京郊区有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村落,那里的级别表示是看大门前的台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