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2月24日电影日记 (3)茨维塔耶夫大尉的"集结号" -- 碎片与记录

共:💬40 🌺24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12月24日电影日记 (3)茨维塔耶夫大尉的"集结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茨维塔耶夫大尉的"集结号"

经过漫长的对峙、拉锯、互相折磨、绞杀,苏军已经开始酝酿反击。而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1943年9月23日凌晨,苏军定于首先在第涅伯河发动突击,从而突破德军阵线,实现卫国战争的真正反击。

茨维塔耶夫大尉(营长)和他手下的数百弟兄,就是这场不讲“人性”的大历史中的一个小角色。他和该团的另外一个营,奉师部的命令强渡第涅伯河,以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他们的领导,路金团长,是一个老兵,在接受命令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此行不一般,在师长面前欲言又止。但茨维塔耶夫大尉和他的同志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搭乘简单的木筏,拖着赖以为命的反坦克炮,在枪林弹雨中强度第涅伯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师长最后一次向老兵路金团长交代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茨维塔耶夫和他的战友们出发

茨维塔耶夫们冲过了第涅伯河,成功打开缺口,并且以生命为代价稳住阵地,为后续部队的渡河创造了条件。但这时方面军对师长下指令,改变突破位置以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师长也只好违背了自己对部下曾有的承诺,遵守方面军指令。

两个营在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反冲击面前,炮很快就打光了。炮兵营长只好带上自己仅剩的9个人到兄弟部队转为步兵,执行师部的命令继续坚守阵地等待全师主力。但在德军主力部队和坦克群的冲击下,茨维塔耶夫失去了自己的团长,也失去了友军步兵营的营长,但依然还在用轻武器和反坦克枪在遵守职责。

他们始终没有等来全师的主力。在德军机械化部队几个小时的碾杀下,两个营的兵力已经基本全军覆没,阵地已经完全为钢铁机器所控制,茨维塔耶夫大尉带领着自己的兄弟萨什卡和最后10来个士兵强行突围。但最终只有茨维塔耶夫一人幸存。回到了师部,他沉静而悲呛地对师长说,“我把全营都给你带回来了。”师长转望窗外,窗外却空无一人。

茨维塔耶夫大尉和他的战友们的“集结号”也始终没有吹响,但苏军却成功地突破了德军防线。第涅伯河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为双方形势的根本变化、乃至早日结束每天都吞噬成千上万生命的二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的坦克部队摧枯拉朽而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团长路金死在了岗位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孤独的突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把全营给你带回来了”

冯小刚说,每一个男性导演心中都有一个拍战争片的梦想。我想他说的是对的,因为每一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成为战争英雄的梦想。在我小时候的那些孤独的日子,每当家里人都已经外出上班或者上学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令人激动不已的战争游戏。我在床上用被子垒起高山居高临下狙击敌人,我躲在漆黑的床底下通过满是蛛网和积尘的破箱子之间伏击敌人,我从桌角边的阵地中冲出冒着枪林弹雨和敌人展开反冲锋,偶尔我也会穿上父亲的旧式军用大雨衣冒充运筹帷幄;每一次我的牺牲都是英勇的,并且这种牺牲都能激发战友和人民去击杀更多的敌人,赢得战争的胜利。

每一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成为战争英雄的梦想,长大之后我们就成为了战争狂。在我童年的岁月,每一个男孩看到大屏幕上闪出的八一厂红五星就会热血澎湃,长大之后我们就成为了战争狂。噢,别担心,伊拉克战争不是我们发动的;关塔迪纳摩的人类极限实验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没有挑拨津巴布韦人民互相残杀,也没有主动去抬高粮食价格以饿死万千计没有人性的非洲人;站在免煮柿油的西方国家街头,我也很胆怯,因此没有喊别人Yellow Chick的勇气。这些不讲“人性”的战争片,并没有使我们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它只是让我们相信某种信念,给我们带来一些热血与勇气。在长大之后,我就成为了一个战争电影的影迷。

上面茨维塔耶夫大尉的故事,来自于前苏联电影《解放》的第二集“突破”。当我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大鹏在msn中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是那个金发的反坦克炮兵营长吧?!”

茨维塔耶夫大尉和他的同志们强渡第涅伯河的故事,和冯小刚的《集结号》的九连故事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他们都忠诚地执行了上级给予的战斗命令,并且为此付出了除茨维塔耶夫之外全员阵亡的代价;他们的接应(集结号与援军)都因战役大局的原因,始终没有到来;它们都拥有一个英雄人物(谷子地和茨维塔耶夫),但英雄却充满伤感与悲呛。甚至它们都有类似于焦大棚似的角色(焦大棚与萨什卡),兄弟一般,对自己带头人绝对忠诚和信任,英勇善战,但他们都不能逃过死亡;它们都有“杀俘”的情节,在“突破”中,萨什卡就抓住了一个躲在钟楼上的敌军狙击手,化装成苏军并且射杀了多个亲密战友,而且居然还是一个伪军(俄罗斯人),最后无论军官还是士兵谁都毫无异议地将已经投降甚至求饶的狙击手枪决。唯一不同的是,茨维塔耶夫大尉有一个当医护员的妻子卓雅,在强渡第涅伯河的时候,因为一位兄弟(萨夫丘克中士)的受伤,而被茨维塔耶夫命令护送伤员到河对岸去(这里隐含了一个萨夫丘克和女朋友以及茨维塔耶夫夫妇之间的复杂的爱情故事),得以存活了下来。

当然,《集结号》增加了一段后面关于“寻找”的戏,这是与《解放》略有不同的。但《解放》也有类似的交待,例如最后安排茨维塔耶夫在行军渡河的人流中与自己的妻子重逢,两人拥抱,背景是大军熙熙攘攘胜利地渡过第涅伯河的浮桥,而将战线往前推移。在爱情与希望的反衬下,使牺牲得到意义,也是在个体和集体之间寻找一种连结。这与谷子地的“寻找”,实质上是共同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逢:对牺牲意义的阐述,背景是熙熙攘攘的渡河大军

说这些,并不是打算“揭发”《集结号》剧本的“抄袭”“模仿”,一则剧本原有的短篇小说底子,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二则从《英雄》到《无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中国的编剧们已经发展起来了强劲的能力去否认任何在文学层面的模仿。在一个郭敬明已经成为新一代偶像的时代,去揪这些问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希望的。

谈起这段《解放》中的茨维塔耶夫大尉的“集结号”故事,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因为《集结号》的出台而大声呼喊“人性”与“反思战争”的高素质人士们,其实是不怎么看电影的。起码他们对于多年以来在中国播放的“老式”战争电影,都选择了遗忘(或者其实就是没记忆);而对侧重于重现“大历史”的《大决战系列》(三大战役以及同期的多部解放主题大电影制作),他们也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了选择性遗忘。

前苏联和东欧的一大批电影,其实在内容上非常丰富,即便如《解放》、《莫斯科保卫战》这样的长篇巨作,也在阐述大历史的同时从未忽视过对个体、对士兵的描述。例如第三部“主攻方向”中有一个为了营救一个护士而发动的冲锋的故事;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也有大量对基层士兵的描写(例如那群学生兵);而最开始的堡垒守卫战中,苏联守军让自己的妇孺去投降“女人,孩子们去投降,为了祖国,为了孩子,去投降”。如果要说《集结号》中的所谓“杀俘”,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斯大林就下令苏联部队今后将拒绝接受杀害侦查员、“苏联英雄”卓娅的德军党卫军第349团任何士兵的投降;后来苏军在俘虏中一旦甄别出任何349团的德军士兵,都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就地枪决。而关于爱情,“突破”中茨维塔耶夫和妻子的故事,妻子的话“男人们,你们都得好好地活着,不然我们女人们该怎么办啊”以及一段若隐若现的三角恋爱。在前南斯拉夫《乌日策共和国》中,未婚夫妇作为游击队的高级领袖迟迟不能结婚,他们之间深情的对话“相比其他事情,它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最终两人都死在了敌军手中。这些关于个人、关于细节、关于人的感情的描写,在这些电影中并非不存在,而只是某些人认为只有张爱玲与胡兰成式的爱情才是真实可信的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一个女护士而发起的冲锋 ,战士们在倒下

同样,在中国的老电影中,中下层士兵和战斗组织,也一直都是战争电影的主要视角。即便是如同《南征北战》、《红日》、《英雄儿女》这样描述大历史的电影,也都是以这样的视角展开的。而即便说那些掌权的“战神”去世之后(据说因为他们所以在此之前不好捧扬任何将军?),例如《解放石家庄》依然还是维持了这样的视角。并且其中也同样有“私分战利品”的情节——小战士为了回报首长的一双布鞋而用生命的代价去抢夺敌人的机枪。“人性”派与“反思战争”派们把所有的“旧式的中国战争电影”都看作是《大决战》系列的大历史电影,但他们也忽视了(或者他们在打瞌睡)其中的细节描述、对中下层士兵的阐述,例如辽沈之中塔山阻击战的孩子兵,例如淮海中的独轮车,包围中的女学生等等,还有《席卷大西南》中作为“解放战士”出身的连长等等。他们蒙着眼,说你们描述的战争都是草菅人命的、都不是残忍的、都是非人性的、都是毫无感情的、都只是反映领袖人物的作为的,等等。这种手法,与网络上首先至对方于不义之地的吵架大法一脉相承,我这里不过吧这种方法反过来也蒙上眼睛把你们先骂一顿罢了。事实上,没有人向我们隐瞒过战争的残酷,对个人生命而言的残忍,我由于生长在南疆边省,在80年代听过很不少从法卡山、老山下来的战斗英雄们、以及更早年的入越作战英雄对小学生的报告会。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就被告知入越后的解放军由于吃了多次越南平民的亏,从而后来的政策就是:只要战斗完成后,越南平民中一旦有人拾枪对我军射击,那么解放军就将对该群平民统统杀光。这种战争的残酷描述,并没有使我们成长为发动战争的杀人魔王。

在此之前的中国战争电影,甚至包括《集结号》,最符合“人性”人士、“反思战争”派要求的电影应该是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环》,但他们大多记不起这部电影,实在不能说他们打这份工有些偷工减料了。和这样的人士们争论,无疑是让人觉得沮丧的。

从《集结号》的业内试映开始,就有一些高素质人士在多个途径开始高歌“人性”、“反思战争”,例如当月的《电影世界》杂志就为此兴奋了一把。而直到如今,电影公映后,依然有不少人在“失望”“失落”之余谴责冯小刚负有“反人类罪”、“对于反思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他们渴望着出现《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二十一条军规》这样的电影,但他们肯定不会说在《锅盖头》中年轻的美国大兵看着《现代启示录》而血脉贲张要到伊拉克去,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一定要杀个人”。或者他们起码期盼一部《黑影坠落》,但却不承认这部电影竟然是美国的募兵广告。他们希望能看到《父辈的旗帜》、《硫磺岛的手纸》这样的电影,但是从来不追问日军该部的来龙去脉。他们用人性来谴责有关战争的一切,但却从来不追问战争为何而发生,仿佛被卷入战争的任何人都有了“原罪”,这样才心满意足。

他们希望看到电影里CCP领导的军人烧杀抢夺、虐杀俘虏、草菅人命、嗜血无情、军政分歧,仿佛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满足他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茨维塔耶夫大尉的"集结号"

下面总应该要说冯小刚的《集结号》了。

12月24日电影日记(4)谷子地的“集结号”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入木三分
家园 嚯嚯,这可是片大文章,讚
家园 评得好,呱呱叫

不过我的角度有些不一样。这部电影对技术细节上的重视还是要值得肯定的,以前我们的电影这方面还是欠缺了一点。

家园 说到点子上了。

《集结号》追求细节,追求视觉效果,可也同《投名状》一样缺乏深度

家园 不得不花!
家园 送宝

好文!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回复

这个。。。。。用错ID了。。。。

家园 【原创】12月24日电影日记(4)谷子地的“集结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集结号:冯小刚式的英雄赞歌

●总体印象

终于说到这部电影冯氏《集结号》了。其实这部电影没有太多可说的,没有太糟糕的表演,没有太严重的错误,同时也没有令人印象太深刻的表演,没有让人回味无穷的桥段。他一如冯小刚以往的电影,不复杂的叙事,不错的煽情,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是否应该看这部电影”的评分的话,我会给出7分左右,它的战争戏效果可以得到7.5分,但文戏只有6.5分以下,平均一下就是7分吧。相比之下,它的结构要强于《投名状》,后者我只会有6.75分左右。再给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参照物,《怪物史瑞克3》只能拿6.5,而《加勒比海盗3》能拿7.5。而后者如果没有在世界尽头万千只石头蟹驼起“黑珍珠号”的一场戏,也就是6.75分的样子。而《太阳照常升起》7.5分,《3:10 to Yuma》7.75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那还说什么呢?河里大家都已经说得很不少了。但是不写点儿不行啊,当初答应过大鹏的。

首先来挑一挑bug吧,挑bug是看电影的一项有有趣的游戏。河里大家已经说了不少了,我再来说一个。汶河阻击战,国军第一次进攻,事先先用炮把九连的阵地大致耕了一遍。但当炮击结束,九连从掩体煤窑里跑出来时,阵地上的雪居然还好端端地覆盖在地表上。大家谁还没有看过而打算看的帮我留意一下是否如此。我想估计是先拍了九连出击的镜头,然后才安排炮击炸点的。不过只要大家不刻意去留意这一点,基本上不影响影片观看。其他的关于道具方面的细节,河里已经说过好多了,我不是军迷,说不上什么。就不说了。

在去电影院之前,看过一两篇影评,提到冯小刚把“战争戏”“寻找戏”均分,从而产生了一个头脚并重的结构,如何不好云云。但看后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冯小刚毕竟已经拍过一部大制作《夜宴》了,对于处理花大钱的战争戏和表述讲故事的文戏的处理还是很有进步,在这一点上要比陈可辛的《投名状》强。而陈可辛毕竟是第一次拍大片,感觉在“战争-武打”和三兄弟的文戏之间拿捏不好。当然,说《集结号》是大片,其实他的投资只有8000万人民币,连《投名状》李连杰一个人的片酬都比不上。

不过,这8000万堆起来的战争戏,总的来说量还是足的。前面一场街道攻坚战,然后是汶河阵地三次狙击战,这隆隆的枪炮声,已经占据了1个小时,接着在谷子地一人的寻找戏中,还穿插了两三次谷子地对当天战场的回忆,以及在朝鲜的一次侦查作战,“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密斯达”。这样的整个布置,影片并不显得战争戏过于浓重,文戏也并没有抢战争戏的风头,总体来说在拿捏上还是合格的。不过刘德华在做《投名状》的宣传时曾经爆出过冯小刚曾经想要找他担任《集结号》的男一号,但由于他已经接下《投名状》只好作罢。这真是让人心惊肉跳的消息,刘天王肯定无法演好张涵予沉默内敛的样子,他那一张脸就让人对“寻找”充满苦大仇深的“时尚感”(这话儿怎么这么别扭...),更别说他的片酬还能在8000万的预算里面抠掉1000多万来(据说《集结号》所有的人员费用都在1000万以下)。老天爷真是有眼啊。

●关于影片特效

此次韩国《太极旗飘扬》(下次我再提这个名字,您扁我!)特效班底做的战争特效,基本上符合了“便宜量足”的要求。说量足,是指这个价钱做出这么多场戏来,已经属于不错;说便宜,则是说一则价钱还可以,二则是说效果只能说是过得去。相比之前的CG感明显的战争场景,如《太行山上》、《夜袭》等戏而言,《集结号》的特效基本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前两部电影的投资就不能比了)。主要是两点,1-效果恰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与之相关的武器刀具应该能达到的效果,例如枪击、炮击、炸药的效果都比较合理,而且特效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它应该有的效果;2-基本上能够做到少留痕迹。不留痕迹基本上很难做到,但少留痕迹基本上实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集结号》的现代战争戏特效基本上和《投名状》的古代战争戏特效一样,都使中国大片的影片效果从天空重回陆地。

但不管怎么的,它归根到底也只能是便宜货。影片的前半部分战争戏普遍做得比较模糊,清晰度并不太高(没有上面我不愿意再说名字的那部电影清晰度高,不过那部电影的特技感明显,其实挺失败的)。当然这可以说是为了和后面的寻找戏做一个色调上的差比——后面的寻找戏色彩相对明快,很多场段落都用了明显的暖色,而前面的战争戏,基本上是暗灰。但不能质疑的是,这种暗灰的色调肯定也是为了起到掩盖特技细节的目的。例如开头攻坚战的那场指导员(任泉饰演)被炸成两半,这时候不能做得太清晰,当然镜头不能太感官刺激是一个理由,但这个模型(见下图,左边那个就是做的仿真模型)的塑料感其实很强,那些内脏器官....也不能让人看得太清晰了,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但不管怎么说,特技效果大体上都还是合格的。希望这次《集结号》的票房大卖,这样的话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以后的战争电影能够有更好的投资,使得在特效方面的投资能够让相关的特技技术持续成长起来。最好还是咱中国自己这边的技术团队。这几年国内电影技术和电影商业模式的发展还是能够给人这个信心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边那个是仿真模型

当然,话说回来,战争电影是不是一定要拍得非常逼真,一定要以技术细节取胜,我觉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战争本来就是人类的一种极端状态,真实的战争是怎样的,我认为电影很难100%地重现。因为对战场的认识,跟当事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有紧密的关系,不同的人看到的战场肯定不同。当然,把道具、声光、现场做得尽可能符合物质条件,自然是电影应当不断发展的方向。但战争电影本身更重要的是表现当时战场的氛围和人的精神状态,譬如我就认为《大决战》三部的战场效果要比上面我不愿意再说名字的那部韩国大烂片要更真实,因为三大战役的电影比较贴切地重现了战场的全貌(尽管不是以细节取胜),而后者只是一部在细节上过于矫情而在史实上完全胡扯的破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怯战的翻译,《集结号》里胆小的王金存,他们在战场上是不是客观存在的?那是当然,但是否战争都是如此呢?未必,因为这样的人在激烈的前线,大多都已经被淘汰掉了;或者正如谷子地所说的“见见血就好了”。如果我们在战场上,一闪而过,也许这些所谓细节、所谓“有血有肉”的人根本与我们无关。更多的情景或许只是如同茨维塔耶夫大尉突围的时候一样,一边冲锋一边身边的人不声不响地倒下(这依然也能让我感到真实),或者如同《拯救大兵瑞恩》的滩头阵地那样,痛苦的嚎叫声淹没在更为强烈的环境声中,生死只是一瞬之间。

所以我总觉得,战争电影还原战场的情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追求技术上的进步自然没错,但技术进步不一定就能带来更好的整体效果。

当然,《集结号》这部电影从这一点上来说,做得还算不错。

●关于故事

尽管之前有不少评论以及类似《电影世界》这样的杂志跑出来大嚷“人性”、反传统以及所谓“反思战争”,但从我看来,《集结号》依然还是一部在精神内核上传统且正统的英雄赞歌。谷子地后来所追寻的,其实归根到底是九连在集体中的一种认可罢了,或者换言之,一个名分。这个追寻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否认过战斗、牺牲以及奉献的价值所在。谷子地从来没有否认九连每一个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是追求这种价值和意义得到承认。

后来的一些追求“深刻”追求“突破”和“反思”的评论,已经基本上发展到勉强和走火入魔的地步。在这里,我们依然有必要挑出几个来说一说,可能已经和河里的一些讨论重复了

关于军政矛盾:

一开头的攻坚战谷子地与时任连指导员的矛盾,被一些人放大成为政工干部和军事主管之间的矛盾,并且“对的是军事主管而不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两人谈论的只是一个如何执行上级命令的问题,是继续强攻,还是退出来等待上级援助(因为没想到对方有重武器)。这是一个战术问题,而不是这仗是不是要打的战略问题。再进一步说,这只是一次争论,而且尚且处于争论时间内,就因为指导员的牺牲而结束了。这其实是我军长期以来双首长制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论是谷子地说了算还是指导员具有绝对权威,那都只是“单首长制”罢了。双首长制之所以有意义,就必然要在其中产生讨论,通过讨论产生结果。但今天在电影上出现了这种讨论,结果就变成“军政不和”了。更不用说指导员身先士卒,血洒疆场了。

而后面王金存的角色,又被另一群人给渲染放大,变成其实主政的指导员其实没什么等等,只能充当给战士写信的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实际上,王金存在后面九连的角色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意义上的指导员。注意到谷子地在向全连46人介绍王金存的时候,全连都愣了一下没有反应,知道谷子地呵斥大家才鼓掌。这其实说明了大家其实都知道王金存打仗尿的事情的,没有想到新来的“指导员”接替前面勇敢的任泉的人是这样一个胆小鬼罢了。而从谷子地的角度来说,让王金存参加九连,主要不是为了让他当好一个指导员(当然,文书工作也算指导员的职责部分吧),而是给王金存一个重寻荣誉的机会,或者给他一个堂堂正正地生的机会,而避免了前面他无论是在人身上还是在荣誉上面临的困境。

关于杀俘:

在指导员被对方的重武器炸成两半的情况下,谷子地命令手下排长焦大棚,让已经投降的敌人建起武器来,不接受投降!这样焦大棚开枪打死了第一个检起武器的敌方军官。这场戏被称为“杀俘”,并被人暗示这是中共军队中应该不少见的现象,暗指中共部队的军纪等等(跟下面所谓“私分战利品”相似),其实也是说不过去的。

首先,谷子地下这样的命令,是有其失常的情绪背景的。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眼睁睁地看着距离不过两米的指导员被对方的重武器轰成两半从而送命(可见谷子地跟指导员之间感情之深),而且还因为自己手下伤亡2/3,更重要的是,这伙儿敌人,在战斗打响之前谷子地是做了充分的劝降工作的,“放下武器换双筷子一起吃饺子”。这时候他抱着一起共事的指导员残躯,愤怒之下做出这样的命令,完全是有特定背景的。

而另一方面,焦大棚发出命令之后,士兵们并没有执行,相反他们都相对克制,执行了共产党军队一向的优待俘虏政策。在这种战友死伤惨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克制,从另一方面恰恰是说明了这支军队的纪律之严明。而谷子地也因为自己冲动的行为受到了紧闭的处罚,此外自己的部队编号被撤销(改为预备队),自己改为代理连长。

关于私分战利品:

首先说“纯洁”的战士去敌人尸体那里寻找手表这个事儿,被渲染为军纪问题,我觉得实在是200%的牵强。注意到这个细节,李乃文饰演的爆破手吕宽沟在去摘手表之前,狙击手王宝强是已经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并且高声发出警告的。如果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去摘手表,这个代价就付出的太高了,或者说解放军战士们也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所以这段戏更合理的解释是:手表具有特定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因为连长谷子地的手表不走了,兄弟们想要去弄一块手表;更是因为手表意味着时间,而团部先前的命令有时间一说,那么这块表就多多少少意味着艰苦的阻击战结束的希望。

再说那些在第一次攻坚战后拿了缴获的围巾和头盔的事情,谷子地已经因为没有执行政策与纪律遭到了上级处罚。而后领取阻击任务的时候,谷子地是正式地向团长提出请求。在认识到任务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团长答应了他的一切要求。请注意这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上级许可把这批战利品分配给九连打阻击战,而决不能被渲染为“共产党的部队纵容部下私分战利品”。

对于一些追求“深刻”、追求所谓“反思战争”的人,其实有一个很直白的问题我要问:你到底要追求的是符合历史真实呢?还只是追求是否满足你自己心中的所谓假定?

在我看来,所谓“人性”只不过是继“免煮柿油”之后,一部分人再次在自己脑袋中种下的一颗瘤罢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追求的已经不是是否正确了与是否准确了,而是是否满足自己心目中的假定。倘若这个条件实现不了,哪怕战争可以通过时光机再看一遍,他们都会否认这一切是假的。

其实冯小刚的《集结号》中埋藏了一个隐喻,即汶河阻击战的旧地,后来成为了一座煤矿。大家可以在影片中谷子地第一次故地重访时可以看到谷子地钻进旧窑口,然后若干个满脸黑灰的煤矿工人跟着钻了出来;还有现在的工人拿着遗址上挖出来的头盔当尿盘;而谷子地要从煤堆中把战友的遗骸挖出来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暗喻。但不知为何,“人性派”以及“反思派”们都没有看到,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于粗心大意,或者其实冯小刚的这个隐喻太过于正统,深入挖掘的话反而对自身的“反思”没有什么好处吧。

我说冯小刚的这部《集结号》是一部过得去的电影。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它在叙事方式和效果上依然有很多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而不是说它在“扭曲”事实方面不够“深刻”。

影片中所反映的这场战斗,迄今已经过去了将近60年。但如今又有一场新的、奇怪的战斗在被挑起。首先是一群评论家们看到冯小刚的电影,激动的跳起来大喊“人性”与“反思”,给它的社会评论定个调调;转而更多的“反思人性派”发现冯小刚这部电影并非如同他们心中所想后,要么牵强附会,要么大骂冯小刚“犯了反人类罪”;并且拿出了《现代启示录》和《全金属外壳》这样基于美国一场侵略战争的电影来作为标本,要求中国电影如此去反映多年前一场救亡图翻身振兴的战争。无视历史,无视战争的缘由而孤立地去谈所谓人性。这是一场奇怪的现实戏剧,一场奇怪的现实战斗。以至于这些人已经不再去追述这些先人战斗与牺牲的意义了。

怎样去面对那些鲜活生命的牺牲,这本来不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再次送宝

奇怪了,刚才看见作者是“戛剑生”,送了一花。回头再一看,成你了,试着再送一花,不但成功,而且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嘿嘿,真不好意思

那我就“笑纳”了啊.....

家园 说得太好了!

把我这段时间以来如鲠在喉,却又一时理不清道不明(其实也不是不明,而是没有把握讲明,担心吵架)的东西清晰地展现出来。碎片兄太了不起了。

家园 看完“集结号”我就憋了口气

在你这里终于舒出来了。

放着那么多真实的英雄真实的事迹不去表现,弄这么个生搬硬造漏洞百出的东西出来,冯小刚的东西,此后不看也罢。

家园 碎片兄说得太好了,狠狠地花一下

看到集结号的小说之后,我的第一个反应也是“营部请求火力支援”。碎片兄说出了我一直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谢谢。

家园 这部电影可真是经典

不过我们这拨人看过的不多了,可谁让我从95年开始就迷上卫国战争的,不过那时候年纪太小,刚看热闹去了

碎片兄的评论说的很好,深以为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