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风言风雨】答阿康:囚徒两难和道德问题 -- 风雨声

共:💬56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行有行规,帮有帮规。你是流氓,我们是一群大流氓

开开玩笑,但也是这么回事儿!再坏的人组成的团体也是遵从一定法则的。彼此之间没有信任。这个团体 也是没什么力量的。北京话叫孙子。这种人叫得凶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乌合之众。说的露骨点。中国黑社会分子你看能成点气候的。对外凶他的内部还是彼此比较信任的。并不完全是官方宣传的那样一抹黑。

中国做生意更得靠这些。都奸的像猴没人信任没法做。

不过我也理解你。

但是这东西就像交学费。过了这关就好了。建立起稳固的网络一切都会回来的。所有人还是都愿意和老实人做生意的。当然老实人不是傻人。亏本的买卖总是不干的。这一点我感触很深。

家园 风雨兄好像不是右派啊,梦晓看来想拉虎皮做大旗。

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是向左摆摆屁股,向右拧拧腰,沧桑就变成了康庄。

家园 是右派,我证明,在龙门里宣誓了
家园 今天时间不早了,先鼓个掌,我们党也有理论家了
家园 老兵兄和风雨兄这两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对于这类文章,窃以为有两个方面是要害。

1、文章作者不应把自己的感情参杂进来。无求品自高,自己没那么多的私心杂念,头脑自然清醒,写的东西自然清楚,有条理,无心说理理自成。

2、文章要写得厚道。如果文章过于张扬或是要启蒙民智,就显得很搞笑。

这两篇文章显得又清又醇,每篇我看了不下五遍,在同类文章中显得极为难得。

家园 我觉得群众是左派,暗中好象在反右
家园 嘿嘿,俺是个臭猴子。

左派是是佛祖,俺不听话,就要被压在山下;右派是师父,俺不听话,就哼哼唧唧的念紧箍咒。俺就是个泼猴,只想回到花果山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偶尔也能除把妖。比不了佛祖,自以为可以普度众生,也比不了师父,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经,造福百姓。

家园 对道德还是利益驱动,囚徒两难问题的补充和商榷

文章内容很有启发,但有三点补充或者是商榷

1、利益驱动还是道德驱动。

是利益导致道德标准的建立,还是道德标准导致利益获得?

从文中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起作用的是利益驱动,某种道德标准的建立只是为了这种利益驱动。如果是另外一种利益模式,可能就会有另外一种道德规范。利益模式的问题,下面谈。

正好凌云雕龙贴了个刘备的贴,就很能说明问题。不管刘备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其所做所为都使他获利。

http://www.cchere.com/ccbbs/Board/gtFrame.asp?BoardID=105&UID=136740&zst=1

2、利益模式

利益模式决定了后面的善恶比例,并最终决定长期效应和道德标准。

在上文举例中,交易的损益计算并不是绝对的。

甲 方

善意 恶意

善意 100/100 150/-200

乙方

恶意 -200/150 -50/-50

应修改为

甲 方

善意 恶意

善意 100/100 至多150/至多-50

乙方

恶意 至多150/至多-50 至多-50/至多-50

这是基于上文中“若两人都选择恶意方案,则生意做不成,双方各损失一笔交易费,和由於对方恶意遭受的损失得-50元 。”

在这里,采用何种交易方式,起到关键因素的是不同交易模式下的损益数量的差异的大小。

利益模式A:

甲善意的情况下,不管乙是恶意还是善益,如果甲可能的收益是100,而可能的损失是至多-50。甲并不会怕乙的恶意

甲恶意的情况下,不管乙是恶意还是善益,如果甲可能的收益是150,或者是100。额外收益是50。甲并没有很大的必要去恶意。

如果换一种利益模式(B)。

甲善意的情况下,不管乙是恶意还是善益,如果甲可能的收益是100,而可能的损失是至多-5000。甲就会怕乙的恶意

甲恶意的情况下,不管乙是恶意还是善益,如果甲可能的收益是5000,或者是100。额外收益是4900。甲就有很大的必要去恶意。

显然,这个交易中的利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准备采取善意还是恶意的交易方式。大多数的正常交易,会很可能走A路线,但是碰到可以杀人越货,截取生辰纲的机会,恐怕都会走B路线。

3、善恶的比例

善恶的比例非常关键,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但是根本是在于利益模式,善恶的比例会根据利益模式而变化

总结:

利益驱动是根本,道德只是一个辅助因素。

家园 好文章。

我一直是不同意那种“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情义,只有永恒的利益”之类的狗屁理论的。

这句话本身是对的。可把它作为治国的金科玉律就不行了。

正如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国与国的交往和人与人的交往是没什么太大差别的。“聪明”的恶人,往往占小便宜吃大亏。而“笨蛋”的老实人,却经常吃小亏占大便宜。

这就是道德的作用。

所以说象现在的中国物欲横流是没有希望的,家长们教育孩子都是强调“不要吃亏,有便宜不占混帐王八蛋”。我很担心下一代人的素质。

风雨声不愧是学金融出身,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阐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家园 赞同:利益驱动是根本,道德只是一个辅助因素
家园 我来做一个不同政见者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这里分执政和在野,如果那些观点是在野的观点。那咱还是和政府站在一边的。哈哈。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这不是制度,而是大家对自己的行为的认知和约束。好还是坏,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就好像大家在澡堂里可以坦诚相见,出了门,还是要把该遮的地方要遮住。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改遮多少,这个标准就很难把握了。现在的穿着,放到几十年前,绝对是有伤风化,不道德的。可是现在。所以这个底线在哪里呢。

说到这里,好像我是不看重道德的。错了,我认为道德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我们中国人就把道德看得太重,一切都认为大家应该如何如何,可是呢。就好像做生意,反正是哥们朋友,都好商量,大家先做了再说。我们谁跟谁呀,可是一旦赚了钱,因为之前没有说好彼此的利益分配,反目成仇,谁也不跟谁了。正因为没有制度造成的后果,才会有家长对子女说:不要吃亏。这是经过惨痛的教训得出来的结论。道德的沦丧,是人们之间缺乏信任,而缺乏信任很多又是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造成。

至于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理论或许是很狗屁,可是这是和狗屁一样,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不论是小布什,还是萨达姆,哪一个不是讲得冠冕堂皇的,可是哪一个又不是为本国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在实验室中,是可以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可是,现实中找不到了。当然了,国与国之间是有些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国与国之间好像也没有法律约束,所以只好看谁的拳头大了。当然了,如果你遵守老大定的“道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道德是很重要了,但是如果没有法,就好比这个论坛没有一个规章制度, 光靠大家自我约束,是很困难的

家园 真不愧是铁老大,一针见血

正想写篇文章,铁老大已经把我想说的全都说出来了。

“囚徒定理”要成立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真实的社会运作中哪有那么简单。

铁老大指出的模型中的损益数量问题的确是个关键。另外还要指出的一点是主贴中的“囚徒定理”是假设有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值体系,并且对于同一件事的损益大家的评估都是一样的。

但是,生活中真有那么简单吗?甲看来是天公地道的一件事,乙看来就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压迫。这样在同一件事上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估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举例来说,秦始皇修长城,征服南方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在提供劳役的老百姓看来可就是暴政了。结果如何不用我多说了吧。

另外,“囚徒定理”还假定总是有双赢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会有双赢的可能性。更多的可能是一方得利或是两败俱伤。

家园 那个pareto optimum可能不对。

中文说不清楚,俺用破英语解释一下,呵呵。不过关键之处是个人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因为在模型中引入了善意和恶意两个变量,所以在构建utility function 时也应该加入这两个变量,后面会出现,在前面说一下。

Individuals maximise utilities instead of maximising profits, therefore, the payoff matrix should be showing individuals’ preference rather than profits outcome. We will see, later on, that under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re might exist different equilibriums,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 (pareto optimum) or Nash equilibrium.

Assume individuals have homogenous preference (non-homogenous case would be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 individuals’ utility function is U (profits, goodness, badness),simply, we suppose it’s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U(profits)―utility of profits, U(goodness)―utility of choosing goodness, U(badness)―utility of choosing badness, i.e. U (profits, goodness, badness) = U(profits) + U(goodness) + U(badness).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real world or common sense, we are able to assume that U (goodness) > 0, and U (badness) < 0), moreover, in order to have the payoff matrix as simple as possible, we let U (p) = p. Thus, the payoff matrix is

X

Goodness Badness

Goodness 100+U(G)/ 100+U(G) 150+U(B)/-200+U(G)

Y

Badness -200+U(G)/ 150+U(B) -50+U(B)/ -50+U(B)

The condition of choosing goodness is individual X’s dominant strategy is;

100+U(G) > 150+U(B) and -200+U(G) > -50+U(B)

.i.e. U(G) ?C U(B) > 150

same as Y’s

The condition of choosing badness is individual X’s dominant strategy is;

100+U(G) < 150+U(B) and -200+U(G) < -50+U(B)

.i.e. U(G) ?C U(B) < 150

same as Y’s

Thus, the condition for Goodness vs. Goodness being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 is

U(G) ?C U(B) >150

And the condition for Badness vs. Badness being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 is

U(G) ?C U(B) < 150

It’s clear that Badness vs. Badness is more likely to be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 than Goodness vs. Goodness; however, Goodness vs. Goodness still has some chance to be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 as well.

The condition for Goodness vs. Goodness being Nash equilibrium is

U(G) ?C U(B) >50

And the condition for Badness vs. Badness being Nash equilibrium is

U(G) ?C U(B) < 150

所以,出现那种equilibrium 取决于U(G)?CU(B)。当U(G)?CU(B)非常小,比如,小于50,即人们没有起码的道德底线,或不遵守道德底线的代价非常小,那么恶意对恶意占绝对上风,反之,如果U(G)?CU(B)非常大,比如大于150,即人们的道德水准非常高,常常以德服人或以德报怨,或不遵守道德底线的代价非常大,那么善意对善意会占绝对上风。如果U(G)?CU(B)适中,那么别人怎样对我,我就怎样对别人,就会占上风。根据统计学,我们知道第三种情况的例子占大多数,所以常看见的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敬一尺,我敬一丈的情况。

我觉得道德在经济活动中无足轻重,关键在于完备的regulation。好像跑题了,就这儿吧。呵呵

家园 这篇文章似乎没人关心?

我是以尽可能中立而抽象的方法来说明问题,应该不算难读。

家园 写得真好

风雨声的帖子我最爱看,字字句句闪金光

知识在哪里呀?知识在哪里?知识就在那风雨声的帖子里!

风声雨声风雨声,声声入耳!

太晚了,去睡了,改天再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