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味道的记忆 -- 怅望西风

共:💬13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味道的记忆

有一段日子没发帖了。关键是工作太忙没有写东西的兴致。。更或者是我压根就不是写东西的材料。不过我在继续坚持

冯小刚说:记忆是块被虫蛀的木头,上面补上了腻子。现在我们吃到很久之前尝过的东西,仔细品尝之后都会说:味道不如以前了。。。其实味觉的感受又时候并非来源于我们的舌头,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回忆。

生于70年代末,上小学的时候每每被老师教育:你们是泡在蜜罐子里面的。。。。言语之中把我们看成了果脯。后来当听到崔健的歌词“没吃过什么苦也没想过什么福 ”这一句,再看到现在的孩子吃的什么喝的什么玩得什么的时候嫉妒的果脯们才明白小学老师都有赵本山的本事。

每年回家走在街上,看到从小到大眼看着自己生长的地方从农村到城镇到城市,知道想让高楼变回菜地马路变回池塘已经不可能了,竟然也会产生遗老的感慨。怀旧伤感现在正好流行,一不留神我也顺便小资了一把。

现在到了超市眼花缭乱,民以食为天现在天天为吃发愁不是没吃的而是不知道吃什么。小时候的我家吃的都很简单,选择有两个:吃,或者不吃。所以锻炼出了我大肚能容的肚子和味觉敏感的舌头还有靠味觉保存着的的回忆。

干咸鱼

在80年代,山东只有靠近海的青岛,烟台等地能经常吃到鲜鱼,至于内陆,只有到了年底才能有黄花鱼或者带鱼。最常见的是赶集或者走街串巷买的干咸鱼串儿。鱼个头大小不等,用盐腌的苦咸。不过放在油锅里在炉子上小火焙干,喝粥或者吃饭味道很不错。冬天下雪的日子,卖菜的都不出来,光是白菜萝卜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减。这时候拣出一条大的干咸鱼,放在炉火上面慢慢烤(大个的用油很难煎的酥脆,最好用火烤)。伴随着油滋滋的声响,香味很快就出来了,胃口也变得好起来。外面阴沉的天空和飘洒的雪花被屋子里面的煤烟味和鱼香味衬托出了冬天美丽的景色。

煎饼

我没有经历过煎饼作为主食的年代,在家里主食是馒头。但是每年要回青州老家的时候,还是会见到这东西。玉米面的发黄,高粱的发红,地瓜干儿的发黑,好一点的是要加一点小米和豆子,豆子可以让煎饼有一些甜味儿。新作出来的煎饼味道会好一些,过几天之后感觉干的让人难以下咽。那年应该是秋天去的,正好要做煎饼。山上多的是柿子树,沉甸甸金黄色的柿子让人看起来很是舒服。摘下来的柿子涩的很,但是有一些在柿子在上面已经自然熟透了,就是烘柿。小心从树上摘下来,里面已经是一个蜜罐儿了。我那天肯定喝了好几个,嘴都粘的张不开了。剩下的还有好几个。正好家里摊煎饼,那天晚饭吃到的就是烘柿煎饼。应该是把柿子的甜汁和煎饼的面糊混在一起做的,又甜又脆,柿子的甜味混合煎饼的香味让我一直留到现在都没能忘记。

猪肚

放寒假最高兴的就是过年。忙忙碌碌的打扫卫生,准备过年吃的用的东西。山东过年,都要准备一些头蹄下水。猪蹄和猪皮要做成皮冻,猪肠猪心猪肝这些都是先煮熟了等家里面来客人。猪肠要用大盆反复的洗,然后用筷子反过来用白矾细细的收拾。猪头放在肉案上也都是一副笑摸样,不过这东西更难收拾,所以一般家里是不买的。有一年父亲过年帮人杀猪,下水等等自然少不了。做得最好的是猪肚,放进了碎肉煮熟之后放凉,用刀切下薄薄的一片来放在嘴里细细嚼,冰凉而且满口都是肉香。这味道自然是现在商店里面的松仁小肚不能比的。不过这东西我却仅仅记得就吃了一点儿。。过几天还有好多客人要来呢。他们会从中午喝酒喝得脸红脖子粗,划拳行令,空气里面充满了烟味和酒味。他们每年只有过年这几天是空闲的,母亲会给他们热好馒头放着,脸上带着平时不常见的满足的笑容。

五香花生米

五香花生,宜酒宜茶不宜饭,下酒或者喝茶吃最好。当年父亲到了冬天,晚上偶尔喜欢独酌两盅。父亲喝酒仅仅为了解闷去乏,一瓶酒起码能喝20天。下酒菜不拘一格,那时候酒便宜,一瓶“兰陵二曲”再加上一包花生米大约一块钱。冬天晚上天黑得早,每每是炒菜上了桌,父亲在那儿拿着3钱左右的小白瓷酒杯自得其乐,旁边还有一把花生米。我也能尝到几个,酥脆的五香花生吃到嘴里,似乎也品尝到了父亲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快乐。现在到了冬天北京的炒货摊子上面都有五香花生,晚上卖菜的时候顺便买上一些,走在冷风呼啸的路上就用手捻去表皮放在嘴里,似乎还是以前的味道,也似乎比以前少了一点什么,也许就是以前那种满足的味道已经找不到了。

家园 送花一朵

西风同学,给文章加个标题吧

家园 前些天跟人说户外鞋防水,还不滑,但那得野外粗糙的地儿,那种大理石

、水磨石,还有盲道有上下马路牙子的圆钉斜面反而很滑,就想起小学时还都是穿那种塑料底黑布鞋,俺们那儿叫板鞋,磨的时间长了,那可是非常的滑。想想以前,现在再怎么样也不觉着太如何了,起码心态会平和很多。说到吃,小时候家里没洗澡的条件,得跟家长去厂(国营军工厂,有学校、医院一系列配套)里洗,冬天时候回来头发都冻成硬得了。为了赶上刚下班人最少的时候,得先去洗了再吃饭。经常在回来路上一家另一厂开得小食堂解决晚饭,主食是小笼包,父亲还会买一碗碗散装的啤酒,再要一两个煮花生米和凉拌副竹这样的凉菜,很简单,却吃得很开心,简直有视为节日的意思,呵。现在想想那些味道都是非常的妙,尤其是经过了回忆酝酿。

家园 忘花了,补上
家园 花顶西风兄好文
家园 【原创】塑料底板鞋

应该有两种。一种是硬塑料底的,一种是胶底的。胶底的不滑,塑料底的冬天溜冰适合,,,自己刹不住车

家园 哈,好像是,那时候还讲究鞋底鞋面间包的一层塑料白边。这鞋再配上蓝

裤子白衬衣,小学时重大场面的标配啊,哈。下雪天穿塑料底的很疯狂。

家园 呵呵,其实都是关于快乐的记忆,送花!
家园 留着口水送花!
家园 西风呀,姑爷来送花了,圣诞快乐

看完文章,姑爷也有点想念小时候的灶糖粘豆包冻饺子什么的了,但是那时候每每父母出差带回来的各地小吃真是不错,当然区别是,母亲带回来的都是各地的精髓,父亲的永远都是各地火车站的精髓

家园 这个东西好像我们小时候说的白网鞋 蓝网鞋?是上学必备

的标准配备.参加运动会更是必不可少....MS那时候没有皮鞋?

家园 西风大作啊.一定要花.

今天翻了一天的帖子都没发现你的.没想到晚上偶然打开时却看见了.一见是你的大作,立马上花哈.

忘了是谁给过你吃货的评价了,结合平日发言再见这篇小文,看来你对吃可算是极有心得了.

写的全是北方常见小食,可惜我南方人,除了花生米稍有感觉外,其它的全不熟悉,尤其是你那煎饼,那段时间天天在群上"显摆"时可馋死我了.

小时候家乡也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唯一庆幸的是偶们那旮旯太偏僻,所以很多美食都保存下来了,当然偶尔一些一东西的质量有打折扣,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一想到就口水花花的.

要不,我也写来馋馋你们?

呃,算了,还是等我有西风大才子这样的好文笔了再说吧.

家园 当着这么多大牛人的面儿

河里卧虎藏龙牛人多如牛毛,我这种小脚色小人物小把戏uu你是想叫我无地自容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