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集结号》:细节的感想 -- 梦秋

共:💬70 🌺1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集结号》:细节的感想

《集结号》:细节的感想

看完电影后匆匆写下。挺不错的电影,值得推荐。

早两天前去看《投名状》,让无良广电局恶心了一把。这些家伙欺人太甚,删掉了为投名状杀人的一段,接着又把“抢钱、抢粮、抢娘儿们”改成了“抢钱、抢粮、抢地盘”。这些土匪要是真能想到进城是去抢地盘,早改名叫农民起义军了!

今儿还是没忍住,去看了一场《集结号》。要用一句话总结它的意义,那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中国传统战争片。

这是一部没有多少突出悬念的电影。至少我在看电影之前,对它的故事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我带着问题,为什么片花当中的解放军士兵都戴着美制的M1钢盔?电影解释了原委:那是9连连长谷子地私分战利品弄来的。在没有打完头一仗之前,9连前出侦察的6个战士脑袋上的钢盔是全连给凑的。

就凭这一细节,就足以表达出两个内容。第一,电影在力图表达细节真实;第二,冯小刚向《亮剑》学习,试图表达传统战争片当中未表达出来的某些内容。

这些以前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呢?

杀俘。

解放军杀俘虏?没错!真的杀了,不像《兄弟连》里那么遮遮掩掩。谷子地命令投降的国军军官捡起枪,接着就崩了他。不但如此,还命令自己手下人开枪杀俘。这个要挨剪刀的镜头后来圆满地得到保留,因为导演安排谷子地关了禁闭,而他手下的人也没有开枪杀俘。

指导员。

西方在描述共产主义国家军队的时候,习惯性地将政治军官和军事主官之间的矛盾无限制地夸大。《集结号》里也隐约有这样的苗头。指导员和连长在是否继续发动进攻上产生了争执。连长要撤退,指导员要进攻。这个矛盾的解决是用一颗国军炮弹来解决的——把指导员的肠子都打出来了(很奇怪××部门没有对这一段下刀)。新指导员竟然是个因为上战场害怕得尿裤子的文化教员。光是对政治军官的描述,《集结号》就显得非常另类了。

寻找战利品。

解放军翻敌人尸体干啥?不是去找子弹的,是去翻手表的。嘿嘿,纯洁得像水晶一样的战士们当真这么做了。这还不算从前私分战利品,每人一顶钢盔呢。

有时候觉得英雄不必总是喊着口号去死。《集结号》里的解放军战士,除了王宝强扮演的狙击手去炸坦克死得很壮烈之外,很多人就这么直挺挺的倒下了。好在也没像美国兵那样大声叫唤。只有一个疼得不行了,嚷嚷着让政委救他。

军事上也有很多细节可以让人注意。

在那场横城郡的炮战里,志愿军炮兵观察哨没有夸张地像《莫斯科保卫战》里的那个炮兵连长那样动辄喊“炮兵连急速射”(说真的,那个镜头真有点煞风景,虽然我很喜欢《祖国进行曲》),而是冷静地让炮兵先进行试射,随后校正数据,命令炮兵向右修正目标——首发炮弹的确偏左了。就这个细节来说,许多国产电影就远远不及。

回到钢盔的问题上。在电影里出现了两种钢盔。先是国军戴的美制钢盔,接下来是志愿军戴上的美制钢盔,不过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钢盔上刷上了军衔。第二种钢盔出现的时间很短,实在谷子地退伍去找二斗之后,在岗哨头上出现的。外形上来看,是日本钢盔。这种钢盔一直少量存在于部队当中,知道70年代末,才出现了仿制的国产GK80。哨兵戴上这种日式钢盔的时候时间已经是1955年,美制钢盔在解放军当中已经找不到了。这个细节也说明了制片方对军事研究的功力。

制片方对武器和军事的熟稔,有时候达到了一种可以炫耀的地步。《大决战。淮海战役》当中曾经出现过的汽油桶大炮也出现在电影当中,看来这是中野的一种很重要的发明。电影还借谷子地之口嘲笑这种土制大炮准头太差。后来谷子地退役之后,还在武装部验枪,对武器性能好坏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在作战场面上,步兵的轻武器千奇百怪。步枪有“春田”M1903,“斯登”冲锋枪、“马克辛”重机枪、ZB-26轻机枪,投降的国军军官手里拿着的好像是M1911手枪,反正整一个大杂烩。最后弄出个75山炮来,用来打坦克。

说到坦克,不得不说制片方已经相当用心,弄出辆能跑的M26“潘兴”。就是这东西的底盘很像中国自己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看得我自己都很奇怪。

不过,片子里还是有几个Bug。这一点用心来看还是看得出来的。

在第一场战斗中出现了苏制的“波波莎”-43冲锋枪。注意,这个东西的弹匣是弯弹匣,不是弹盘。要是说东北的四野少量装备了这种武器尚可相信,但中野部队也用上了这种武器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波波莎和斯登联合登场,这个bug没有被注意到有些让人觉得不可原谅。而且,似乎没见到TG军队有“黄油枪”和汤姆逊登场。这两种武器当时在关内解放军装备中常可看到,至少电影中如此。当然,《亮剑》中小日本也装备黄油枪就只好贻笑大方。

第一场战斗拍摄得很精彩,音响效果十分逼真,解放军的职业水平不差,有时候却表现得太过份了一点。进入街道巷战时熟练使用各种手势进行交流,这就有点不太可信了,好像是在模仿《拯救大兵瑞恩》。谷子地在介绍王宝强的时候说他是“狙击手”,这也不太可信。当时部队里似乎还没有专门的狙击手,特等射手或者神枪手倒是有可能。从王宝强的任务来看,他的确是专职狙击,似乎显得超前了一些。

另外一处bug,就是解放军着装问题。1948年冬天,在华野野战医院里的医生和军人帽子上就出现了八一红五星军徽。有记录显示,此时的华北野战军帽徽还是青天白日呢!这个问题可能要招来讨论,我就不多说了。电影里出现了1955式军服。平心而论,我很喜欢55式军服,简洁、大方、威武。特别是穿着这些军服的军人在那个年代里有着一种抹不去的阳刚之气,一种神圣的光辉。不过,身穿55式军服的士兵竟然身穿苏式军靴,这个恐怕又过头了。非但如此,电影里面的军官们都身穿马裤、脚蹬高筒皮靴,外穿呢大衣(对了,士兵们身上穿的也是大衣,而不是我军传统的棉大衣)。这个做法,帅气是够帅气了,却不符合军队的现实。穿苏式军靴曾经招来我军的强烈反对。而呢大衣,似乎也只配发到少将。电影里出现的最高级军官是个大校。

影片说的是战友情,对责任和生命的理解。这些题材并不算新颖。不过,要注意到《集结号》里描述的几乎都是下层军人。在中国传统的军事影视中,对于个人的描写相对模糊,更多突出的是领袖意志、决胜千里。机枪里打不完的子弹,万炮齐发摧城拔地的场面。《集结号》显然突破了这种模式,换一种角度启发我们对60年前那场战争的思考,特别是唤醒我们对为国献身的英雄们的尊重。既然谷子地可以通过不懈地寻找最终为战友们寻找到最后的光荣,我们也不应该遗忘那些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制片方为牺牲在朝鲜的团长刘泽水编订的部队番号是第280师,也许隐约透露着对60军180师那些长眠在异国土地上英雄们的追思。特别指出,团长牺牲在五次战役突围的路上。

可以说《集结号》突破了某种传统的军事电影模式。这其中当然有韩国人加盟的原因,对外国军事电影的模仿也屡屡可见。谷子地带领他的47个人奔赴战场,路过大桥的时候在火把下的回望那一幕,让我想起了温特斯连长在火光中说出的名言:“我们生来就是要被包围的。”而解放军士兵持枪搜索前进的动作,和美国兵一模一样。韩国人大概忘记了我们据枪姿势与美式据枪姿势不一样了。冯小刚在电影当中也隐约透出一股自己的喜剧风格。对白中频频出现“把上面那俩鸟给我打下来”这类带点京味儿的幽默,让人在沉重的战斗中感到一丝轻松。

不管怎么说,影片在细节上的用心达到了一种很精细的程度,作为军迷应该得到满足了。看看谷子地朝县领导摔板凳的那个镜头,旁边贴的地图还是老版的地图,西藏还包括了很大一部分青海。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地图,但是我至少知道制片方没拿观众当傻瓜,随便弄啥地图来糊弄人。何况整个故事的架构清晰明了,虽然有时跳跃过大,但是基本上无伤大雅。

《集结号》注定可以作为成功的军事大片留在中国电影史上。希望今后我们还可以拍摄到更多的英雄的故事,在白山黑水,在松山,在衡阳,在上海,在汉江旁,在发生过历次保家卫国战斗的土地上。我从电影当中读出了久违的阳刚、坚定、友爱。残酷的战争,一方面暴露人性的懦弱与虚伪;一方面贡献给我们永久的思考与回忆。英雄主义,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不可磨灭的遗产。

家园 补充一点细节

其实这个片子里表现战争的残酷是国内电影中空前的,血肉横飞,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同样如此,并非仅仅局限在战场上,在后来谷子地寻找的路上,那些涌动的人群在为失踪还是烈士争执中,表现出了战争对于普通家庭的破坏和影响,而那块无名烈士幕地更让人感慨,无数人,也许他们大都和九连战士一样英勇,最终却什么也没留下,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也提醒我们,历史的尘埃淹没了许多值得我们珍藏的东西。

九连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勇气,才能解释为什么最终共军能得天下,他们只有一门瘸腿山炮,而对方大炮有一排,他们只有汽油桶扔炸药包,对方来的是坦克,从国军拥有重炮和坦克来看,应该是师级单位,而他们仅仅是三分之一个连,但是,没有听到集结号,就是只有一个人,他们也要打下去。

看完集结号,不知怎么的,老是想起士兵突击来,并非中士兵毒太深,而是觉得九连与七连有许多相通的东西,也许,那就是这支农民军队的军魂。老七在七连解散的时候,和许三多说的七连那几句评价,

你懂七连吗?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声音,打前锋的七连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跟自己说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你懂做兵的这份尊严吗?”

九连正是这样的队伍,当片头巷战里损失惨重,只剩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了预备队,而需要他们出战的时候,谷子地重复命令很坚决:“以集结号为令,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得打下去。”最后,他们用生命做到了这一切。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念与忠诚,也解释了为什么土共能够靠那些破烂家伙仅仅三年就送了老蒋去台湾。

萨大曾评论过,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支共军,是历史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集结号里的共军,从某些侧面为我们诠释了这个评价他们当之无愧。

家园 再补充一点

汽油桶扔炸药包
那叫“没良心炮”,
每发“飞雷”大约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处,碉堡、人马都会炸飞。许多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所以敌人把这种东西称做“没良心炮”。

家园 刚开始的那个镜头

一把军号和白雪覆盖下的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现在回想谷子地领受任务的那个片段,可以通过团长的眼神里看出一些复杂的内容。明明是送老战友去死,却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难受。从那个时候起,电影就表现出了一种强大的、感人的力量。这种战友之间的精神其实也在《士兵突击》当中有很深刻的表现。我想,这是一支军队继承下来的灵魂。没有谁不怕死,没有谁不会有私欲,但是这支军队当中深深渗透的坚决执行命令、百折不挠的精神,它对于生与死这两个沉重的内容的理解,与其他国家的军队是不一样的。它培养出来的是我们所特有的英雄主义。

《士兵突击》和《集结号》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可以说,我们寻找到了被久已遗忘的某种精神力量。

前两天,有一个做影视编辑的哥们在我面前嘲笑《士兵突击》制作水准的粗糙,并说这样的主题是“愚民”。嘿嘿,这年头自命清高的人多了去了。你有本事,鼓捣出一个比《士兵突击》更精良的作品出来?现在就是看不得某些人,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然后对什么东西都指指点点。这不,《集结号》刚一出来,铁血上就有人叫唤着:“内战有啥好拍的,自己人打自己人。”

说得有点零乱啦,见笑。

家园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没看影片前 看了些预告片和各方的言论,感觉会失望!但是现在看 完了 感觉非常不错 虽然有些小问题 但绝对值得花七十块去看

家园 票价真不便宜

俺打了个八折,也要56块。不过支持国产吧,这么想就好。

另外,这次《集结号》的成功也是商业运作的典范之作。可以说,国产军事电影还从未如此成功地推向过市场。继冯小刚之后,可以预测有更多导演将遵循这种模式推出更加精彩的电影。说不定从此能够产生中国的“好莱坞”式的军事系列电影。

据说,《集结号》还是被删除了相当部分内容。等待着DVD上市,这次铁定要买张正版的东西。

家园 DVD已经上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已经上市了 这次淘宝把DVD版权买断 准备进攻卓越 当当拉 影片是剪了些 有些地方的感觉就是直接跳过去了 还有感觉这次集结号的首映式一般 学会陈张 钱花的不少 但感觉很冷 没一个会主持讲故事的

家园 先花,不过老兄的眼神有误,简单谈谈

应该是54式冲锋枪,无论是否是PPS,当时都不应装备,因为弹药无法补给。

谷子地所说的英77,大概是恩菲尔德,这枪如何,估计北美的大佬们都知道。

搞笑的是傻根拿的M1941,这玩意是陆战队的东西,国军那边都很少见。

据我所知,共军目前都没有狙击手一职,倒是有特级射手。小刚这场戏学的谁,大家心里都有底,开头那6个好像除了会打手势,每一点军事素养,指导员像个唐僧,幸亏死的早。

大部分演员都让人觉得毫无军人气质,胡军是个亮点,轻声细雨的说话像个忽悠人的主儿

故事结构感觉有点生硬,据说被迫剪了30多分钟的戏,和在韩国放的不是一个版。

整个片子的BUG不少,以后有机会讨论。感觉目前国内拍战争片缺少的是资金和牛B的战争顾问。

另:55式呢子大衣配发到了校官,俗称将校呢,号称是关东军的仓库里找的呢子,料子不错挺挡风。

家园 改革之前的军事电影,着重的就是士兵的。因为人民创造历史吗

老片子官越大,越是配角。改革后的电影就相反了。

家园 SC上的一些意见

外链出处

冷战斗士的评论

“集结号”挺好的,我和LD一起去看得,看着看着就发现LD开始哭了,以后一直就没有停下来……

找手表那一段,我觉得不是反映私分战利品的问题的,人家说的很清楚了,是因为连长的表不走了,要给连长找一块手表,所以连长才说“为一块破表搭上一条人命,值得吗?”,那个战士才只是笑了笑……

关于指导员和连长之间的矛盾,我觉得还是对事不对人的,不是说什么政治军官和军事主官之间的矛盾。连长后来在因为违反纪律枪杀俘虏之后不是还说“要是指导员还在,就不会有这事儿了”吗?而实际上为什么会枪杀俘虏,也正是因为指导员的牺牲,这反而说明了指导员的作用和威信。没有威信的上级自然不会有要为他报仇的下级,而连长的那段话也正说明了维护我军的纪律正是政治军官的作用之一。

家园 对这个片子还是鼓励为主。

要说BUG,大决战里出现的AK-47,大兵里没有交叉负重轮的老虎都是大BUG。

集结号以后国产军事影片再来随便忽悠人,没那么容易了。

家园 其实 这个电影的设定有问题

假如说执行阻击任务的部队是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 为了不暴露主力部队的行踪而自觉自愿的走上绝路的话 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但是 要是被上级领导给忽悠了 给懵了 给耍了 给涮了

才变成无可奈何的英雄的话

那么无论是上级还是他们 都会变成一个什么形象

可以说 这个设定 这个总体规划 都带着深刻的西方烙印

因为在西方的眼里

似乎 不如此就不真实

似乎 世界上就不可能存在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的人

而且 正如前面几位说的 集结号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不严肃不正规

军队当中有集合号 起床号 冲锋号

那有个什么 集结号

而且 一般来说执行阻击任务都是给一个时间点

到天黑阿 或者到几点阿

哪有存心让部队打光拉倒的 真要是团长这么故意 那不叫命令 那叫坑人

再退上一万步说

指定部队撤退的信号用个吹号的办法 这是那个天才的构思

枪炮齐鸣的战场上 军号的声音能传多远

要是主力撤了半天 跑出去的距离还能听到军号声 那才跑了多远 这还能跑得了吗

家园 关于bug,我是这样看低

大决战这种片子,是宣传片,是广告,爱怎么玩都行。它的拍摄资金是纳税人的血汗,想花多少花多少,没指望票房。

商业片,作为大众娱乐的商品,出现错误就可以看作蒙事,毕竟巨额的拍摄成本和影业大亨的利润都要老百姓承担。

当然,对于有些有责任心的导演来说可能会比较注意细节,但架不住没有军事底子,一样白搭。小刚还算好的,起码对得起他穿过那几年的军装。大决战是八一厂的吧,你说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呢?

当然,老虎轮子也别太当真,毕竟这玩意仿一个成本可高了去,估计每人玩的起。据说目前老虎只有3辆能动的,2辆在俄罗斯国家电影厂的道具车间,这是T-34改的,也就是拯救大兵里那辆穿帮的。另一辆是被击毁后被军事发烧友修复的,估计宝贝的很,想借出来应该不容易。

老兄认为以后蒙事的会少,我看悬。

起码国内还没有像样的军事顾问,随便从部队找个军事参谋是不行的,他们对老古董基本是两眼抓瞎。

另外还有一样,孔方兄也不是好惹的,但凡动个枪炮成本就海了,另外有些古董枪的弹药也不好找,如果老兄仔细看看,好多电视剧里都出现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比方说很多电视剧里的ZB26有不少镜头特别扭,仔细看看才发现,原来是把弹匣改成AK式了,原来ZB26的弹匣是20发直匣,大概是7.92的空包弹用完了又舍不得买。

家园 应该看看
家园 怯生生地问一句:

“这不,《集结号》刚一出来,铁血上就有人叫唤着:“内战有啥好拍的,自己人打自己人。””,我混的一个坛子里也有人这样说,后来别人回了,“美国南北战争,同样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人家拍的多了”,于是没啥好说的了。

但是,我们自己的立场哪去了?为什么都要挟洋自重呢?每件事,从“ATM”案到“签字手术”案,没有外国先例支持,腰就挺不起来;有了国际惯例,不管合不合中国国情,都觉得胜劵在握,真理在手。

《集结号》还没看,借楼上帖子,发点小牢骚。楼上莫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