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古太白“征服喀什”与“遣使中国”考辨 -- 江城孤舟

共:💬44 🌺1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的,是的

吓走的读者大多都缺少一点精神,仔细读读很有意思的。

总是看历史散文,不仅容易觉得腻,也容易让自己陷入误区不得自拔。

偶尔看看这种严谨些的文字,感觉很好。

家园 其实对普通人来讲

很显然还是历史散文更好看一些。语言通俗,也没大段读起来很累的文字,读了以后多少也能记住一点点。

不过呢,写好历史散文,可能比写论文还要花功夫才对。写论文往往只是要讨论一个问题,针对性强,不会涉及多少无关的事情。而写散文为了读起来好看往往需要补充一些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可不能胡编乱造的,是需要有根据的,至少也应该是合理的推测,有的时候这些细节的推敲就够一篇论文了。要把这些细节描述得尽可能准确,可是很看作者的历史功底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为了行文本身的方便,取其中的一种说法未尝不可,但是多少也应该取证据较多的一种,或者直接在文字里面说明一下有几种说法,都罗列一下也是可以的。想当然的地方往往容易出错。

刚开始写历史散文的,很多都在细节问题上栽了跟头,从而把本来不错的作品,弄成了可靠性不高的架空作品。很可惜呢。

通宝推:猪头大将,
家园 同感,历史散文难写啊

如果历史散文好写的话,咱们国家那些顶级历史学家在写书、写论文之余,把自己研究的部分写成历史散文来给大家科普该有多好。现在感觉主流还是专业人士写的东西专业人士看,业余人士觉得枯燥;业余爱好者写的东西业余爱好者看,专业人士看不上眼。我自己感觉中间路线(专业人士写给业余人士看)应该挺有市场的,历史学家要努努力,为广大人民服务才好啊。

家园 我那段还有一个虫子,汗颜ing

回历96年6月中旬的星期六有两个时间:

一个是715年2月23日(回历96年6月13日),另一个是715年3月6日(回历96年6月20日)。

应该是3月2日。

即哈里发死在了715年的2月底或3月初。

------------

Gibb的"The Arab Invasion of Kashgar in A.D. 715" 里提到从Basra(今伊拉克巴士拉)到Merv(木鹿,呼罗珊首府。今土库曼斯坦马雷附近)有400farsakhs(Farsakh是波斯的一种长度单位,也叫Parasang,1farsakh = 5.X公里[X=3-7]),(紧急的)信息传递约需20天。400/20天=20farsakhs,平均每天走20farsakhs,即100公里多一点。巴格达到木鹿的距离跟巴士拉到木鹿的距离差不多。从木鹿到费尔干纳,有147farsakhs。需要走147/20=7天. 从首都大马士革到伊拉克,距离较短,信息传递只需数天。三段加起来,需时大约一个月,再加上哈里发死亡到发丧的时间和其他余量,屈底波得到消息的时间,最迟在715年4月底,这时候他正在费尔干纳。

回历96年约旦在714年9月16日,所以屈底波可能进攻喀什的时间段,被锁死在714/9-715/4,在这期间(冬季)翻越葱岭攻陷喀什再回到费尔干纳是不太可能的。

其实,屈底波的处境在714年已经不太妙了。屈底波的提携人兼政治保护伞,伊拉克总督哈贾吉(Al-Hajjaj ibn Yusuf),于回历95年10月(公历714年6月-7月)死在任上。屈底波得到哈贾吉的死讯,当在714年的8-9月。在这种形势下,他发动一场在冬天翻越雪山,深入敌国千里的大冒险袭击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大马士革到费尔干纳

这张图的年代要晚一些,是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不过好在地名没随时间变化太多。费尔干纳(拔汗那)在石国(Shash,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东边,我用一个实心红圆圈来标识。

家园 同感同感

论文针对性强,行文安排其实也有些套路可循。主要的功夫其实在选题,更确切的说在材料的积累和解读上。

历史散文就不一样了。综合性较强的叙述恰如著史,如何把要交代的东西讲清楚,详略如何安排,都要费心思。

另外历史散文显然可以也应该有感性的成分。所谓的感性,其实就是感慨和抒情。但是这种抒情是否有根据,等冷静下来以后是需要考据和较真的,否则就成了YY。

遗憾的是很多历史散文都走了后一个路子。所以好的普及作品实在是难得的东西。

家园 写历史散文,最需要恶补的是社会史

对于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网络的兴起,带来的最大好处,大概就是从前只能去图书馆借阅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大部头史料,可以方便地下载收藏使用。只要具备一定文言阅读能力的人,肯花些时间精力,就能搞懂基本的朝代、人名、地名、人物关系、历史事件等。

但是原始史料里记载的这些朝代、人名、地名、人物关系、历史事件,基本上都是一些干巴巴的骨头架子,要写成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或者叫“历史散文”,必须依靠作者去填充和还原骨架之间的血肉。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个“填充”“还原”的过程当中。

很多作者,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所写时代的社会性质,对于该时代人类所划分的阶层、各个阶层代表人物所具有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行为习惯、基本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细节都了解得太少,于是他们拿来“填充”史料血肉的东西,往往是用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搜来的网文、从演义小说甚至电视剧里抄来的桥段)东拼西凑,漏洞百出异想天开。

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些文章可能挺好看,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如果作者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是在“论史”,言之凿凿地向读者推销自己用以上方法写出来的“真相”,对于真正下过功夫的研究者来说,就是一种很不愉快的存在了。

通宝推:王树,
家园 这篇译文是你自己翻译的,还是用的《阿拉伯世界》上的文章?

我记得05年《阿拉伯世界》里有《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连载,发表了不少史料。

我觉得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很离谱的东西。

国王赞曰:“如此安排甚妙。汝等可回禀汝之主帅,使其撤军,朕已知其兵微将寡。不然,朕即派军征讨之,将汝等与之一并斩杀。”

这口气确实很像唐朝皇帝。

国王听后道:“如是,何以悦汝等之主乎?”回答道:“主帅已经发誓,不踩你们的国土,不在王室身上盖戳,不让你们交纳人头税,决不撤兵。”国王道:“如此,即可使之解除誓约。以朕国土之土让其践踏,以宗室子弟数人,让其盖戳,以人头税让其心喜。”随后,他叫人拿来几个大金盘,上面放了土,又取出大批丝绸与金子,并从他与王室的子弟中找出四个年青人跟他们回去。国王赏赐了他们,放他们踏上归程。

这也并不奇怪。要知道当时的大唐帝国,在跟吐蕃、突厥和契丹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面对从西域而来,气势灼灼逼人的大食,有所退让也很正常。

再说,当时的唐朝皇帝并一定真正理解了践国土,盖戳和纳人头税是什么意思。因为经过翻译表达出来的东西,肯定与事实有差距。

家园 是自己翻译的

当然也参考了《阿拉伯世界》上葛铁鹰先生那次连载。

阿拉伯的记述中有许多疑点。首先,还是我所说的,大食使臣如何能骑马并携带武器进入唐朝皇宫?这非但与唐朝典籍不符,也与常理不符。

其次,让宗室子弟到古太白那里盖戳,这样有辱皇室尊严的事情,唐朝会不会干?既然唐朝连突厥和吐蕃都没有送宗室子弟去盖戳,为何要对远在数千里外的大食如此妥协呢?

第三,您认为“当时的大唐帝国,在跟吐蕃、突厥和契丹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不错,武则天死后数年,唐朝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正在热烈进行中,在边疆的确处于守势。因此才施惠给突骑施,打算让它去对付东突厥,又嫁金城公主于吐蕃。

但是到了开元头几年,形势发生了转变。首先是突厥方面,开元二年,郭虔瓘大败东突厥,杀突厥默啜之子同俄特勒,使得突厥军大部归降。东突厥的力量受到严重挫折。同年,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又攻克碎叶,斩了反叛的西突厥十姓酋长都担,降伏其众二万人。而吐蕃方面,715年吐蕃北上十姓可汗故地,也被郭虔瓘击败。有了近年的这几场胜利,玄宗怎么会觉得边疆屡战屡败而向大食妥协?而且唐朝还保持着对安西四镇的牢固控制,张孝嵩在715年敢于出击费尔干纳,后方不稳定他能去远征吗?既然能牢固控制安西四镇,唐朝又何必害怕大食呢?

家园 说到底,史料不足征也。

与阿拉伯史籍的记载相反,中国唐宋史书中完全没有喀什噶尔(唐代称疏勒)曾被大食攻陷的纪录,直到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报达补传》中才略有涉及。

《塔巴里历史》是孤证,且据伊历96年已有近两百年之久,而在唐朝贞元十七年(801年)成书的《通典》中,依然找不到大食攻陷疏勒的任何依据。

这方面的史料,一般都是从《册府元龟》里面找。

家园 感觉你的译文更流畅。
家园 《册府元龟》上记载是在开元四年(716)

首先,在唐玄宗开元初期,阿拉伯遣使至中国有两次记载,即“开元初。遣使来朝。进良马宝钿带。其使谒见。平立不拜。云本国惟拜天神。虽见王亦不拜。所司屡诘责之。其使遂依汉法致拜。其时康国石国皆臣属。”(37)

但仅凭“开元初”不能确定年份,应是自713年(开元元年)至715年(开元三年)期间,待考。

●卷九百七十一

  ○外臣部朝贡第四

  七月大食国黑蜜牟尼苏利漫遣使上表,献金线织袍,宝装玉洒地瓶各一(一云开元初进献名宝钿带等方物)

卷九七十四还多了一句“授其使员外中郎将,放还蕃。”

家园 谁派出的使者

查七月戊子日是七月十四,公历716年8月6日。

屈底波是回历96年12月(Dhu'l Hijjah, A.H. 96),即公历715年8月或9月被杀的。

使者在8月份到达长安,那么他在春夏之交时翻越葱岭的可能行比较大。而屈底波最迟在前一年9月份已经是死人了,如果是使者是屈底波派出的,那么他很可能在715年夏末秋初就翻过葱岭了(若再晚的话,使者很可能还没有翻越葱岭就听到了屈底波的死讯),到达长安的时间应该会比716年8月早不少。

使节的派出者,最有可能还是册府元龟的记载——哈里发苏莱曼。他刚刚获得大权,遣使通好大唐,属于正常反应。唐的反应“授其使员外中郎将,放还蕃”也在情理之中。

家园 巴布尔并不是阿拉伯人啊,呵呵
家园 顶一下,

好帖子,严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