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张维迎 请你闭嘴行不行? -- 边看边说

共:💬72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 张维迎 请你闭嘴行不行?

引: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学在郑州发表演讲,称中国目前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认为提高大学学费对穷学生有利(11 月27 日《郑州晚报》)。

张维迎举例说: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 20000元,学费 4000元,剩下的 16000元都是政府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如果学费收 20000元,贫困的学生就给他全额奖学金,这就是富人补贴穷人了。现在不让富人交钱,穷人当然就上不起学了。

《郑州晚报. 》11 月27 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发表演讲,称,中国目前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认为提高大学学费对穷学生有利。听完此言,深感此君的思维不正常,即便正常,也是演讲时脑袋被门挤了。

首先,提高学费,就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入校门槛,没钱交学费,就根本进不了大学的校门。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相当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甚至贫穷,不少学生为减少家庭的负担,选择了收费相对较低些的学校,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无钱交学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学费每提高一成,就会有超过一成多的贫困学生进不了这个学校的大门。即然连学校门槛都进不去,去哪儿找你那个所谓的全额奖学金?

其次,在大学里收费,一定是个统一的标准,绝不可能是家境好的收费一个标准,穷困学生另一个标准。贫困学生一边交高额的学费,另一方面再去挣奖学金,那和自己挣自己的钱有什麽区别?挣和不挣奖学金又有什麽区别?富人的孩子不要奖学金,可以正常读完大学,而贫困学生就不一定了,完全有可能因为经济窘迫而辍学。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年的学费经过努力勉强可以应付,可那是好几年呀。再者,奖学金也不是助学金,那要靠得高分成绩突出才能获得,如果贫困学生得不到奖学金,又交了高额的学费,那岂不又是穷人补贴富人了?

再次,提高学费标准的另一个直接的结果,那就是学校靠多收学费能掌握更多钱财的支配权,越有支配权,就越向商业集团的方向前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在张先生等人的推动下,学校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大学离市场越来越近,离学术越来越远,教授离知识越来越远,离商人越来越近,走穴、办班、讲经,校长教授们个个富的流油,即便如此,还嫌收费不高,这是不是学费又要涨价的一个信号?现在,任何涨价,都会有专家学者跳出来论证涨价的合理性,这次,张先生又打着帮助贫困学生的幌子叫嚣提高收费,可惜,这次的谎话编也没编圆,高收费,不仅坑害了没进大学的贫困生,也坑害了在校上学的贫困生,高收费到底谁受益?难道不是已经成了商业化的学校吗?

有人说,学校是文明与道德的最后堡垒,现在,这个堡垒正在张先生一类的企业董事长的带领下,朝着利益的方向飞奔,而飞奔的最佳途径,就是投入少、见效快的涨价收费,与其说是收费,还不如说是掠夺。为了文明和最后一点良知,张专家,能不能闭上你的嘴?

家园 新自由经济学家的思路都是这样

中国青年报曾有妙论:把电信、邮政、石油、铁路等国有垄断巨头肢解,放民营企业来自由竞争,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竞争要越激烈越好,然后国家多收税,然后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去补贴民营企业,让他们去偏远地区做奉献,修青藏线,做王顺友。

不就和大学学费涨价,多收富学生的钱,去贴补穷学生的钱一样吗?

家园 我看你误解的比较多

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

贫困孩子上大学,可以申请基于经济原因的助学金. 学校应该有相关政策,允许入学.甚至允许先上课考试,直到交齐学费再发毕业证和成绩单.

高收费不可避免,因为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必须由收教育者自己买单.

关键的改革措施,首先要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允许大学自主招生. 相关的经济资助政策,比如贷款之类要跟上.

基本上张的主张没啥大问题.

家园 他的想法在中国没有操作性

中国有钱人太少。即使象他说的,让有钱人多交学费,但是如何界定有钱人?中国无法象美国那样确定每个家庭的真实收入。

其他也不用想了。

珍惜生命,远离这些“经济学家”吧。

家园 您这就是教育产业化了

“首先要开放高等教育市场”

没见过那个国家有一种市场叫“高度教育”的。

家园 那是您孤陋寡闻

高等教育在各国都是重要产业.

家园 1年2万?

关键是他的数据就有问题,培养本科生一年要2万的成本?这他怎么得出来的?我才不信他们一年花了2万元在学生身上。

家园 这帮经济学家

信口开河习惯了

这种数字都没有来处的,你也就是一听.

家园 问题是你这个“贫困”怎么划分?

那些父母月收入两三千的,似乎也不好划到“贫困”,可两万元的学费好承受吗?书籍费别的什么费呢?除了学费,穷学生就不干别的了?不吃饭?不娱乐?

有多少学生可以得到所谓的奖学金助学金?那点奖学金助学金能使学生得到低学费下本来能得到的一些东西(书本,娱乐,等等)吗?

别说中国的两万,在德国每学期收个500欧元学费,全德国学生抗议(虽然起不了什么作用)。莫非德国人比中国人还穷还抠门不成?

高学费最后花到谁身上?还不是这帮所谓的叫兽身上?呵呵

家园 花你这句

珍惜生命,远离这些“经济学家”吧

家园 穷学生就算了

能上课,看书,做题,吃饭就可以了,不需要追求生活享受.

本来上大学就是投资. 投资本来就不轻松. 在美国供孩子上大学对一般家庭也吃力.

我觉得真穷的,就不要着急上大学了. 可以鼓励先工作挣钱再回来上学.

家园 你指的英美系国家吧

德国的大陆系高教都是低学费的,且不论好坏,前者是有大量的政府补贴和州补贴的,中国呢?地方上最好的建筑是当地政府大楼而不是学校,比起古巴,我们不应该惭愧吗??

张纯粹是诡辩,把两个东西生拉硬扯到一起,其实道理一目了然,多收了学费钱总要有个流向,受惠的是谁?自己想吧。

这里还有个算术题。张的意思好像是提高了收费,富人交的钱就多了,这部分钱可以反过来由大学回馈到穷人身上,但只要算算帐就知道这根本是糊弄人,比如本来学费是5000,有10个富学生(定义支付能力远大于20000)和10个穷学生(定义为支付能力低于20000),他们都可以上,现在学费是20000,那么10个富学生每人交20000,除非学校一点不赚,每个人交的20000中拿出15000来做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然后还得假设那10个学生都可以评定得到奖助学金,每人发15000,15000+5000=20000,那样那10个穷学生基本上学费上不受什么影响,但问题是,实际上按国情,富学生的人数此前是大大少于穷学生的(不说1比2,1比N,只要小于1后面推论就成立),因此富学生多交的那部分钱是根本不够穷学生维持原来的支付能力的。张是认为中国人都是阿斗,没有人会去认真的算数目帐么?

按这样下去,趋势肯定是能够入学的人里面,富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多,穷学生比例越来越少,这样实在令人忧虑。也许,下一步就是某专家抛出“智力和素质与阶层收入成正比”“大学本来就是精英教育嘛”了吧,呵呵。

知识分子,呵呵,老毛关于皮和毛的关系的比喻还真是贴切,张应该算是脱离了毛的低级趣味了,已经变成毛皮了吧

家园 这个论证很有力

无言了........

这么看来的确是没啥办法..也许中国真的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家园 几点考量。

西方国家把高等教育企业化,基本上要靠吸引海外学生,算是产业化。海外学生多了,从海外学生处的收支就可以平衡国内学生的费用。

引一段报道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non-EU countries pay at least £3.3bn a year on tuition fees and living expenses, the researchers estimate.

And even if every EU student refused to pay back the UK government loans they are entitled to receive for tuition fees, the economy would still benefit, the report said.

"It is clear that it is well worth maximising the number of both EU and non-EU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t said.

"Even if there were no other benefit, both groups provide substantially more, financially, than they consume."

很明显谁在帮谁付帐。

现在问题有几个:

1。中国有信心能够吸引足够的海外学生来为国内学生付帐吗?

2。如果1。可以,然则中国现有的教育建设能够容纳中国国内学生和海外学生的规模,而同时保持高水准,对海外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水平吗?

3。高等教育企业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像美国这样使大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负债累累。中国要朝这个方向发展吗?

家园 但问题是以他们的收入,在学费提高以前不少人本来是可以支付那些的

把人本来有的东西给夺走,跟那些人本就不具有享受这些东西的资格,两者是不一样的。

而且说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只能读书拼成绩出来的学生怎么跟那些富学生竞争?

最重要的是,本来穷学生也是有全面发展的机会的,这些被剥夺了。

所以我说张已经成了毛皮,那是完全有理由这么怀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