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启示:巴格达之战中的美军兵器 -- 风中的羌笛

共:💬51 🌺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人的大国梦,已经做了160多年了。
家园 那段时间有个特点

就是信息纷乱,所以非常不好判断。而正确的判断是建立在正确而且充分的信息上的。张那时能接收到的信息真的很有限,这个不是张一个人的事,这说明中国对国外的情报能力太弱了。

家园 必死的信念我觉得不一定

估计和当年张灵甫上孟良崮的心情差不多,当时伊军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而从常规战角度这支奇兵被伊军吃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从结果上来看美军的损失是在是太小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了伊军的水平,为后来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所以无论从战术上还是战略上讲这次穿城都是成功的。

家园 是啊是啊

不过很难想象中国对于这样的一个跨时代的战争没有派观察团什么的,或者张的级别没有到这个水平因此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情报。

如您所说这说明中国对国外的情报能力太弱了,希望现在有大幅度的长进。

家园 没太了解过巴格达的地形

不太清楚美军这次行动到底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大圈。但是就凭这点力量,即使不被吃掉,被打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谁知道连个地雷阵鸡尾酒都没碰到。

不知道喷火器对M1A1有没有什么效果。

家园 张教授决不代表我军军事理论水平。
家园 这可能还有个原因

一般最好的情报在公开场合都是不展示的,为了避免被人猜测出己方的情报能力。

家园 电视新闻显示那队人马的线路并没有贯穿巴格达,仅仅是斜切一个角而已

楼主的帖子里也说了,

他们从城南11英里处出发,沿交通干线8号公路向市内急进,然后向西,横穿城市的西南角后到达萨达姆国际机场,与先期占领机场的第一旅部队会合,美军称之为“雷霆行动”。

美军大概还有其他情报来源,否则仅凭这么一次“擦边球”,很难能得出巴格达城防形同虚设的结论。

家园 张就是需要政治正确

正确就是美军差。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才出了洋相。

家园 张召忠不是最离谱的,张天平更离谱……

头衔是什么军事战略学博士,典型言论如:南轻北重,特大地道隐藏转移兵力……整个就是个没常识……

旁边一个王姓的教授都看不下去了,说还是该正视××,可惜的是王教授表现的不脑残,我就忘记他名字了……

家园 所谓战略学学者

如果不肯下决心学习一点基本的兵器和战术,那么最后一定走进玄学的怪圈中去。在现代社会里,学科知识的互相交叉屡见不鲜。某方面的欠缺是影响大方之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园 【原创】一点题外话

张某人其实并不太离谱,张是靠海湾战争研究起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兵器上,没带过兵,靠读书和调研求的经验,理想化了一些,无甚大错。

离谱的是央视,当年央视搞了个军事天地,初衷是好的,也起了好的普及军事教育作用。那个时候找到了张,逐渐张也就有了名气。后来成为央视的坐上宾也就很正常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张在前台说也有好处,真正的大鱼是见不得光的~~

GF大有实力和水平的露面还是少,哪些有实力呢?看看毕业金榜对面的墙上挂着那些照片就知道了~~ 金同志是其中一个。

那年学习的时候,讲堂的大厅里每天都更新一遍最新情况的图表。空闲的时候,比较大的乐趣就是一群中青年和老同志围着研究,去晚了很难插进去。机会难得么~~

课堂上,课余都可以听到一些观点。

其实,从第一次海湾开始,GF中就有很多人不服气。也想出了很多法子,实现当然是土法上马,路边社已经证明了M国也吃了土法子的亏的。要不M国不会搞这种一锤子的赌注了。这次也不例外,张某人的观点也可以辨证的看,其实是对症下药的,可以病人并不适合。

在注重谋略优势的同时,对技术的作用和使用有深刻的认识。新一代的GJ中,观念也在变着,速度比可以想象的要快。

曾经有人说过,把阿拉伯世界的战士让TG的人带带,以色列将一败涂地。这个“中国农民式的特有的狡猾”是关键的因素,记住这句话是在1990年。M国可以顽强,可以勇猛,可以先进,可以训练有素,可以专业。。。但是,文化的积淀让他在“狡猾”这方面大多数时候只能望东方民族的项背。技术加战术是夺取胜利的要素,好像是林副主席说过的,是传统:)

某种科学,爱好者在研究的乐趣之后是睡眠。以此为业者,在研究之后是彻夜难眠。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睡的很晚,有心脏疾病的很多。想起那些日子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带领着我们工作到三点多还不休息,直到被抬出去抢救。。。。。。再见到他的时候是电视上,陪着胡在香港。

家园 up, this guy is a pro

GF=guo fang?

GJ I know.

家园 他就是迎合他的观众嘛

挑他们爱听的说。他不傻,他的观众傻。

家园 F就是匪

海峡对面的传统称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