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色双城 -- 风中的羌笛

共:💬54 🌺1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血色双城

2003年4月5日——9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代价仅仅是伤亡百人,其中10余人战死,及一架直升机、一架A—10攻击机和数辆军事车辆被击毁。

   战前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在巴格达将有一场相当规模的巷战等着美军,美军固然有很大胜算,所应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这是有前车之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时,进入格罗兹尼的俄军装甲部队遭到重创,例如俄独立131摩托化步兵旅,其拥有的120辆步战车和26辆坦克在一月余的激战后撤出时,就只剩下了6辆坦克和18辆步战车。

   巴格达之战的结果使全世界大跌眼镜,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结局。但进行实际分析后,我们完全可以不必惊叹,更不必就此认为美军当真天下无敌,因为在亲美舆论的误导下,我们都有意无意地把美军在巴格达的胜利和俄军在格罗兹尼的艰难进行了并不是那么公允的对比。

   巴格达不是格罗兹尼。

   首先,与车臣相比,伊拉克的地位十分孤立。

   伊拉克的版图全处在美国和亲美势力或本国的宿敌包围之中,东边是与其刀兵相向八年之久的伊朗,西边是水火不容的以色列;北边是长期以来颇有嫌隙的土耳其,南边则更是有灭国之仇的科威特及对伊拉克忧心忡忡的沙特;在美国处心积虑的经营下,伊拉克这么多年来早已是四面楚歌。同时伊拉克二十年来穷兵黩武,使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已声名狼藉。

   伊拉克战前受了十多年制裁,战争中又得不到国际援助,仅仅来了一些狂热但对打仗并不在行的穆斯林“国际主义者”,对战争的进程一点影响也没有。阿拉伯世界其他国家或隔岸观火,或迫于形势噤若寒蝉,都没有敢于对伊拉克“拉兄弟一把”。

在本身国力十分弱小,又不能得到他国大量援助的情况下,面对美英的全面军事进攻,伊拉克连招架的力量都很快丧失了,最后一败涂地,在巴格达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巷战都没发生,也就比较合理了。

   而车臣叛军得到的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世界性的,不仅穆斯林世界都给车臣武装分子送去了许多曾在阿富汗抵抗过苏联军队的战士,就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也身体力行地给俄罗斯进剿行动设置各种障碍,更别提车臣武装得到了那么多军事装备了。当然这并不就是说车臣武装“得道多助”,穆斯林战士到车臣去,一是为了“卫教”,打垮“异教徒”的“侵犯”,二是为了报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一箭之仇,主要是宗教原因;西方的所作所为则是为了追求保持战略优势,尽可能地给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制造麻烦,不仅声援,更是给为车臣武装提供大批资金和装备的活动大开绿灯,使车臣武装的抵抗激烈程度大大升级。正是以上这些国际环境,才使得格罗兹尼的两次巷战变得更加惨烈而漫长。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两场城市战中进攻方的情况。

   车臣武装面对的是一个久卧病床的大国,一个庞大而虚弱的敌人。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直到21世纪初,俄罗斯的经济一直没有多少起色,国内生产总值常年徘徊甚至倒退,每年只能靠武器和原油出口换来宝贵的外汇。这显然杯水车薪,军费开支更是捉襟见肘,即使在近几年经济略有好转的情况下,2002年全年国防费用也仅能拿出91亿美元,虚弱大国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经济低迷,军费严重不足极大地损伤了俄军的战斗力,苏联时代那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的映象早已消退。军队的生存都很艰难,军事技术革命进展迟缓;不得不大量使用过时的和接近寿终的武器装备,性能与可靠性大打折扣自不必说,更糟糕的是保养极差,造成许多隐患;人员的训练也极不充分,部队战术技术下降;军饷不足,又使军队士气低落。想让这样的军队打一场干净利落的战争,无疑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伊拉克所面对的美国,正好和俄罗斯军队形成了强烈反差。美国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一,约十万亿美元,几乎等于西欧、中、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相加之和,2002年的军费开支高达3479.9亿,2003年的军费开支则还要加上对伊战争这一笔,数目之大令人侧目,例如仅2003年3月布什从国会要到手的“伊拉克重建费用”一笔款项,就是800亿美元,这样的“阔绰”普天之下只有美国能办得到。

   美军是用钱和高科技堆砌出来的,在战争中美国大量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每枚数十万美元; M1A1,每辆500多万美元;“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每架6400万美元;一架B52,8. 6亿美元;一艘“海狼”级潜艇或一架B2隐形轰炸机价格则达21-22亿美元之巨,照这个价格,俄罗斯2002年的全年军费只够造4艘潜艇或4架飞机!不仅大型装备是这样,连一个普通美军士兵身上的武器、装具,无一不是最尖端的,都很值钱,比如一支M16A4,或一件“拦截者”防弹衣,都价值数千美元;等等。美军还是世界上数字化水平最高、网络化技术最发达的军队,“不对称战争”是其骄傲的依据。人员的薪水也高得惊人,一个普通士兵平时的月薪数千美元,到了中东战区则再加5000多美元且免税(101空中突击师标准),此外还有可观的战斗勤务补贴,如果战死还有高额保险赔偿,这样的军队在战争初期自然是士气高涨。

   反观伊拉克,十余年来一直在受制裁,除了石油外什么也不会生产,国家经济不死不活,军队几乎连肚子都吃不饱,本就不如人的武器装备水平还要大打折扣,加上海湾战争惨败的阴影的笼罩,在虎视眈眈的美英面前,还没开战处境就已极其险恶。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龙王”与“乞丐”比宝式的战争,但是最有决定意义的还是人的因素。萨达姆统治伊拉克20余年,在其野心驱使下伊拉克先后被拖入了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海湾战争及十余年国际制裁的深渊,伊拉克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世界前几名一直退到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中,这其中有冷战的推动,有大国利益的角逐,有地区霸权的诱使,但说到底,如果没有萨达姆出现在伊拉克政坛上,也许伊拉克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狼狈。萨达姆推行家族式的统治制度,任人唯亲,压制民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反对者和库尔德人进行残酷镇压。在面对侵略者的时候,伊拉克人民产生了“为谁而战?”的困惑,军队的抵抗失去了人民的全力支持,所以美军进入巴格达才如此轻易。也正因为这样,萨达姆被捕之前,伊拉克的局势相对还算平静,而萨达姆被捕获后反抗却愈演愈烈。在“萨家王朝”彻底崩溃以后,伊拉克人和美国人的共同利益所剩实在已经不多。

   前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养成了一种不讲战术死打硬拼和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的游牧民族习气,军队缺乏确实有效的战术思想,花架子多;军内由于海湾战争的影响士气一直不高,又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对高科技战争的了解仅限于几件兵器,缺少大量高技术人才。这样一支笨拙而愚昧的军队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充分发挥武器应有的威力。另外,伊拉克人甚至到了当代仍固执地认为世界的中心就是他们的祖国,曾经轻易得到的富裕(靠石油而非辛勤)又使这个民族过于闲散,这些习惯性思维同样腐蚀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

   据守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其装备的轻兵器与俄军属同种系列,不分伯仲,通讯器材还要优于俄军;人员多数在原苏联军队内服过役,又有来自阿富汗战场的游击战老手相助,对对手的战术了解较为透彻,所以车臣武装的人员战斗素质与意识都不是伊拉克士兵所能及的。他们的战术思想十分明确,战斗编组合理而有效,战斗作风机智顽强,战斗行动灵活多变,熟悉手中武器最大效用,善于寻找对方战术和兵器的弱点,讲究“智取”而非“力攻”,才使得俄军在格罗兹尼遭受了那么严重的损失,消耗了那么长的时间,牺牲了那么多的年轻士兵。

   可见,我们在对巴格达和格罗兹尼——这两个城市曾经爆发过的让世人为之侧目、战斗模式与过程迥异、结局大相径庭的战斗,可比性并不强。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两个事实。一,美军现阶段的战斗力远远超过昔日的老对手俄军,也强于其他大国的军队;二,鉴于美军在巴格达面对弱小对手时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美军并非一支“完美”的军队,不必将光环一个连一个地扣在它的头上。在面对技术实力与其有一定差距,而战斗意志和技能与其相当的对手时,美军的胜算将随之边得渺茫。

关键词(Tags): #伊拉克战争(当生)#巴格达(当生)#车臣(当生)#城市战(当生)
家园 缘分哪,又让俺赶上了,先花再看~
家园 关键的问题是战斗的意志

伊拉克将领纷纷投降,士兵晕头转向,这仗还怎么打?

家园

如推倒萨达姆像,可不是老米干的.伊拉克人没为萨而战的动力(巴不得萨倒台),何来巷战?

但现在的伊拉克也不小让老米担心耶,...

家园 武器重要,操作武器的人更重要,而思想武器一贯是我们的法宝
家园 一直对格洛兹尼战役很感兴趣啊

记得有部97年的俄国电影<炼狱>,表现的那叫一个惨.

建议能否有时间专门写写格洛兹尼的战役

家园 美军现在缺乏训练

最近一年派到伊拉克的新兵去之前总共只训练了两个月,pla的新兵营也要三个月啊。

对比抗美援朝时期,美军来朝鲜之前专门针对性地训练半年,还不算一开始新兵训练。

伤亡居高不下很正常。

步兵分队战斗意志薄弱,今年夏天,出现过一个分队被伏击,另外两个分别在500米和800米左右的分队毫无动作,只是呼叫空中支援,直到近一小时后飞机来了,遇袭的基本都玩了。当时媒体对此有报道,后来也不了了之。

家园 这个有说法

是那段录像室在内达华的沙漠里拍的,

真假我不知道。

而且录像上其实也没多少人,说多了几百吧。

如果真的人很多,那么专业的记者还不来个大全景渲染渲染气氛?

家园 意志的确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打仗就是打士气,所有的新式武器,从41年苏联秘密开发的Катюша火箭炮,到二战末期的核武器,无一不是为了压制敌人的士气,一旦士气崩溃,军队就崩溃了,骑兵只有在面对溃逃的步兵的时候才能斩杀无数也是这个道理。

家园 补充一点:从经济价值看伊的价值大,大家期待速出结果

1)车臣不管战略油路地位如何,不是西方的要害,大打对多数发财的西方人士和穆斯林来讲是个极其有利的事情,拼命要做出点大事记给老俄难堪

2)伊拉克是个石油馍馍,谁都想从变化中分一杯羹,呵呵,合力作用老萨不倒是天方夜谭

3)现在的伊拉克是大饼分配不均衡,大家都没尽兴,所以游击战和消耗战要继续走,到一个均衡点的时候,呵呵保不齐也会有一个类车臣的局面!

家园 功力深厚,见解不凡。鲜花送上!
家园 萨达姆是一个角色。

对伊拉克来讲,冷战的推动即是世界格局间相互角力的客观因素,大国利益的角逐即是世界利益共同体对中东能源控制及占有的斗争,地区霸权的诱使即伊拉克对其本身的地理和能源因素及伊在整个中东的地位作出考量后的自身定位的期望,等等,再以伊拉克国家体系的统治结构的因素来考虑,似乎即使不出现萨达姆,也很难讲其他人不会充当萨达姆这个角色。问题就出在楼主所讲到的萨达姆的自身缺陷葬送了伊拉克的前程。可怜了伊的人民。

家园 战前看到一些砖家说什么有人民战争,血腥巷战

当时我就想笑,老百姓都是明白人,那些平时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的家伙战前早都跑逑了(战后很多豪宅都没了主人,老百姓抢的不亦乐乎,还要让占领军来当法官),现在敌人打来了让我们去卖命?就是最后关头也没有看到这些所谓的精英和入侵者血战到底,一个个跑的跑,躲的躲,藏的藏,被从地里挖出来那叫狼狈。。。。。。

家园 是啊,强烈要求
家园 说起萨达姆的倒掉,恐怕还是宗教和石油第一吧

伊拉克三大力量,其中库尔德人和什叶派都讨厌萨达姆,使得美国人有了机会。以前美国和萨达姆好,是为了伊朗的石油。后来萨达姆敢动科威特,还不是仗着和美国的老交情。可惜算盘打错了,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萨达姆,结果美国动了搞掉萨达姆的心思,打算独吞中东的石油。

海湾战争后,十几年的制裁,一遍又一遍的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早就没有秘密了。联合国检查小组里面有一些专家就是为美国提供情报的,这个不是秘密。伊拉克就算想打巷战,他拿什么打啊。纳西里耶之后,伊拉克的能量就已经消耗干净了。

伊拉克人为谁而战?这是个好问题。首先肯定不是为了萨达姆,难道是为了伊拉克?恐怕也不是。说白了还是为了部族和教派而战。抵抗组织 要赶跑美国人,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主权独立民族解放,完全是为了本民族本教派能够拿到点实惠。所以说美国撤出并不会加剧伊拉克的乱局,伊拉克会马上重新洗牌,很快就会稳定下来。美国人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伊朗会不会控制住伊拉克的产油区。

至于民主还是独裁,自由还是奴役,美国人根本不关心。萨达姆独裁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拉姆斯菲尔德面见萨达姆的时候伊拉克是民主自由国家?沙特是典型的封建君主独裁,美国人咋不把沙特也解放了?

萨达姆镇压库尔德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美国人怎么不早干预?土耳其也镇压库尔德人,美国人怎么不说话?两伊战争是为谁打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