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吕惠卿片言救岳飞 -- 商略
吕惠卿片言救岳飞
这不可能啊,吕惠卿救岳飞?他救得着吗?
吕惠卿比岳飞大七十来岁。岳飞出生时,他已到杭州去了;他死的时候,岳飞也还不到十岁,在河南农村混着,还没有开始学武艺呢。那吕惠卿怎么救岳飞、又是从谁的手里救出岳飞的呢?
是从宗泽手里救的。当然不是直接地救,但间接的影响,虽然有点儿勉强,还真不好说没有。
宗泽年轻时很会读书,打仗是一把好手,跟金国人打,十三战十三捷,十分厉害。只是他年纪太老,跟金国大打的时候,他已没有多长时间可以发挥余热了,岳飞见到他时,他已七十来岁。
宗泽要教岳飞阵图,但岳飞很狂妄地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那时岳飞是个下级军官,宗泽是河北兵马副元帅,可宗泽没有怪岳飞年少轻狂,还说他讲得有道理。
岳飞投靠宗泽之前,是王彦的禆将,当时王彦打了个败仗,躲到太行山去了。他的部队壮大后,变成了著名的八字军,这是以后的事。那一仗,岳飞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后来生存困难,只好回来投奔王彦。
这次,岳飞犯的罪,至少可以被控“不服差遣”、“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旌旗军号”、“背军走”等数项死罪。所以王彦对岳飞说,你的罪该判死刑,只是离开这么久又能回来,蛮有胆气的,还有可取之处,所以就不杀了。后来,王彦大概觉得岳飞不大可靠,或者岳飞认为他已得罪了王彦,总之,他们分道扬镳了。
于是岳飞投靠了宗泽。
宗泽也没有杀他,还“一见奇之”,说:“此将材也。”将岳飞留了下来。
看来,宗泽不但有眼光,还是个好脾气的老头。
说宗泽好脾气,估计是错的。他三十多岁时,在馆陶当县尉,抓到逃兵就杀掉,杀得“邑境为之无盗”——估计当时逃兵的出路就是当强盗,而强盗知道这个县尉手段辣、武艺高,也不敢入境惹上他。
当逃兵要杀头,军法如此。但到北宋末年,经常免罪,发还原处,招回逃兵还有赏。所以宗泽杀逃兵,比起别的地方官,就非常严厉了。
后来与金军打仗,风云变色,他准备孤军深入。部将陈淬泼冷水,说这样也太危险了,他就大怒,要斩了陈淬。
这个陈淬也不是胆小之人,打仗很勇敢,后来战死沙场。当年他一个平头百姓,闯到吕惠卿那儿,戎服求见,吕问他有什么事,他说,大丈夫见大丈夫,要有什么事?
吕惠卿对宗泽至少有过知遇之恩,曾打算提拔他。而陈淬也是吕惠卿提拔起来的人, 所以宗泽脾气上来,要斩了他,真是一点也不给吕惠卿面子。幸亏众将告免。
那宗泽为什么不斩岳飞呢?
说是“一见奇之”,估计有点水分。古代很多厉害的人,经常被权势人物“一见奇之”,这样的情景,总是不大让人很信服。当然《说岳全传》里面的一见骂之,也是虚构的。《宋史•岳飞传》与《宗泽传》里面的说法也有点差异,《岳飞传》说,岳飞立了两次功,宗泽才“大奇之”。这样比较合乎逻辑。
在宗泽“大奇”之前,岳飞犯了法,没有斩掉,可能是宗泽老了,火气减退,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好杀,而当时的情况,又不像陈淬泼冷水时那么紧急,所以没有惹动他的火气。
但也可能是吕惠卿的缘故。当时吕惠卿已死了十多年,所以这话说得远了。远就远吧。
话说宗泽在馆陶时,吕惠卿是省上的领导,早就听说过宗泽大杀逃兵的事。后来宗泽要调走,吕惠卿给他写鉴定时,评了个优,不过私下里还是对宗泽说:“此虽除盗之一策,恨子未阅佛书,人命难得,安可妄杀,况国有常刑乎!”
不知道宗泽听了吕惠卿的话之后,是怎么对待逃兵的。
岳飞犯的罪,比当逃兵大得多,但宗泽没有杀掉岳飞。所以我猜想,也许吕惠卿“人命难得”四个字,对宗泽影响还是挺大的。究竟有多大,那就不清楚了。其实我只是八卦一下而已。
王彦不杀岳飞,但岳飞确实犯了法。如果当时就换作宗泽,杀不杀?估计要杀。宗泽曾杀过打了败仗逃走被抓回来的李景良。虽然李景良犯的罪与岳飞不大好比较,但宗泽杀李景良时宣布罪状说:“不胜,罪可恕;私自逃,是无主将也。”
“无主将”这一点,李景良与岳飞却是一样的。所以宗泽不杀岳飞,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岳飞不是在宗泽手里犯的法。李景良“无主将”“无”的是宗泽自己,岳飞“无”的不是宗泽,而是王彦,毕竟远了一层,宗泽的心情也不大一样。不是说宗泽处事不公,而是说,这点儿心理上的微妙差别,足够他做出不同的处理,这是人情之常。
况且当时又是用人之际,宗泽就允许岳飞戴罪立功了。岳飞也争气,没多久就立了两次功。一代名将在成为一代名将之前,就这样保住了的性命。那时候,岳飞还没有在战场上施展武功打出威风来呢,真险啊。
——这篇小文,本来是因为看到吕惠卿“人命难得”这句话,有些感慨,才打算打上几个字,谁知道没有收住思路,拉拉扯扯的,不知扯到什么地方了,题目也不合适,应该换成“宗泽为何不杀岳飞”之类。这样的题目恐怕会更吸引眼球,有增加点击的危险,所以还是算了,保留这个不合适的题目吧。
吕惠卿这人名声不佳,不但对付过司马光苏东坡,还反噬过他的改革导师王安石,据说王安石后来也后悔提拔了他,《宋史》更是将他列入了《奸臣传》。
按照奸臣什么都奸的传统理论,吕惠卿说这句话,肯定是奸诈,是伪善。如果(如果而已)真是这样,那恐怕也可以这样说:善的力量强大,能让恶人伪善,君子之风流布,能让真小人当伪君子。如果犯一下贱,必须在“遇到骗子”和“遇到强盗”中二选一,我宁可选择“遇到骗子”。
…………………………(此处省略五百字)扯到了“世道人心”,说明我今天实在不适合打字。其实我只是想说,就算吕惠卿十恶不赦,“人命难得”这句话,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这句话我也是很喜欢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查河里关于岳飞的贴字,发现了这个07年的老贴。以前的网友还是蛮有趣的。可惜最近这种帖子不常见。
正在翻阅钱穆的《中国政治得失〉和《国史大纲〉。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这次明晰了许多。我估计钱氏对·况国有常刑乎!·这句话必点头赞许不已,以为我国历史上政府制度的一个明例。他对国史确实很有温情,然而为温情所弊,判断常常出错。这个以后再谈。
我对这句话的感想却很复杂。吕惠卿明知国有常刑,因而宗泽杀逃的做法与法不合。更且人命难得,然而还为宗泽写了荐语。可见在这些政府官员国家栋梁的眼里国法颇可权宜。不由得想起大宋国另一个名人的名言:“'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黑旋风李逵难得有几次机会展现出他的人生智慧。他的看法,虽然与吕惠卿的表达方式上正反相映,言下之意颇一致:国家的常刑,法度,条例都是好的。但是有人不遵守。我为什末要去遵守。李逵的话是文学创作。吕惠卿的这段轶事来自宋人笔记。要点在于,这两段文字体现出我国历史上的士人/官僚对于法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