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代中国人的衣食问题 -- 晨枫

共:💬137 🌺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膏粱子弟:吃肥肉加细粮的家伙
家园 振奋人心啊!

好!

家园 河豚胖胖的

就象河里面的猪猪。

同理,江里胖胖的就是江豚,海里胖胖的就是海豚,前肢发白的就是白鳍豚。

家园 现在在内蒙古已经开始进行载畜量评估了

近年夏天去了一次,草原上很多地方已经实行圈养了。

谢谢
家园 关于翻译

张骞可以借助匈奴人啊,匈奴人和汉人、西域人都有密切往来,找个翻译应该是可以的——实际上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比张骞通西域早得多,商朝内地就有大量和田玉了,应该都是通过草原运来的。

家园 古代中国,水果地位上升的时代多数是乱世

东汉末期,有的军队是靠桑椹活命的,因为战乱,没粮食了。

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大量篇幅是种水果的,因为人口减少,人地关系松弛多了,有地方种果树了。

一旦处于长期和平时期,人口的压力就迫使中国农业走向单一的粮食种植上。很多朝代都出现后期的饮食水平不如前期的问题。清朝最明显,因为各种资料最齐全。康熙中期到乾隆初期,连雇工都可以经常吃肉;到了道光时代,就难得有肉了。

家园 偶尔一吃可以,吃多了不行

当然和做的方式有关。但是在下还是被大米白面娇惯坏了。

另外,欧洲和北美国家有杂粮面包。味道不怎么地,价钱还特贵。主要就是因为杂粮中含多种维生素的关系。

家园 宋朝上层人士爱吃羊肉

皇帝半夜醒了要吃的夜宵就是羊肉汤。

下层主要是吃猪肉。《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正南的南熏门,因为正对大内,百姓不能走;可是每天早上赶猪进城倒可以走,算是皇帝关心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吧。苏轼在黄州创造的东坡肉,还写什么“价贱如泥土……贫者不解煮”。

下面有人说狗,很不幸,据我所知,喂狗的东西除了牲畜下水砸碎以外,还有一样东西,就是狗最好的那口——就是狗改不了吃那个啥啥的。

家园 西方工业革命前羊毛的使用和后来不同

不是纺毛线织毛衣,是碾压在一起做成呢绒和毡子。

家园 棉花适应的地方比较多,产量也高

而且棉布的手感要比麻布好得多,柔软光滑,穿着舒服。从供给到需求都有优势,所以基本取代了麻布。

现在的麻织品,要么是麻袋,要么是精纺的衣服,工艺要比棉布更复杂。

家园 中国本土的苹果叫柰

比较少,肉质疏松,类似于新疆的沙果,现在很少见到了。

现在咱们说的苹果,都是近代传来的。

家园 粱的粘性比较强

适合做糕点,作用类似于现在的糯米。

家园 那圣经时代中东的织物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一直想象不出耶稣穿的大袍子是什么质料的。

家园 谢谢
家园 这本书怎样?

今天在书店看见来着,您对此书本身有没有什么评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