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雏鹰与雄狮的殊死搏斗】大北方战争5 通向波尔塔瓦之路 上 -- 马头磬

共:💬25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雏鹰与雄狮的殊死搏斗】大北方战争5 通向波尔塔瓦之路 上

【雏鹰与雄狮的殊死搏斗】大北方战争4 三千越甲待吞吴 下

一系列胜利之后,兴高采烈的彼得收到1个坏消息:在阿斯特拉罕发生了大叛乱。阿斯特拉罕位于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汇入里海处,这里曾是可萨汗国的首都,名阿提尔。和金帐汗国首都萨莱很接近。阿斯特拉罕(Astrakhan)是一个古代蒙古-匈人词汇。意思是“奄蔡人之王”这个“腌菜”是古代中亚游牧民族,又作阖苏,东汉三国时期也叫过阿兰。希腊罗马文献中的名字是Aorsoi和Alanorsi。现在臣服于彼得统治下的这些中亚人,他们的祖先曾经跟随“上帝之鞭”阿提拉老大一直到杀到法兰西中部的奥尔良呢。除了这些悍牛的当地住民之外,阿斯特拉罕还驻扎着不少因为参加了哗变而被流放的火枪手。。。。这地方。。。

叛乱的诱因竟然是刮胡子和穿衣服!这还得从彼得1698年从西欧旅行回来说起。今天,俄罗斯gg早晨第一件要做的事儿是什么?刮胡子。然而在300多年,事情可不是这样滴。长胡子是那个时代俄国男人自豪的标志,东正教甚至把胡子看作是“上帝赐与的饰物”,把刮胡子视为异端。这么说8,您要是光着下巴在红场溜达,没准儿就得给绑到火刑柱上去。

然而,众俄国gg们的传统审美观被野蛮地颠覆鸟。当贵族们盛装来到宫廷朝见刚从欧洲归来的沙皇时,在欧洲学会了理发美容技术的彼得师傅二话不说,见面儿抡圆了剪子就是喀嚓一下。俄国元帅、彼得忠实的支持者谢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随着威严的美髯丝丝飘落,骁勇无畏的大元帅禁不住老泪纵横。

彼得当场宣布:剪胡子是全体居民的义务,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官吏和贵族每年60卢布,平民30。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妖蛾子的税种了,但对俄罗斯而言,意味着新建的海军又将增添几艘战舰鸟。

为了便于理解,加上1副图。你能想象没胡子的托翁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之后,彼得向民族服装开刀,宣布剪短俄国人的传统长袍,推行欧洲服饰;再加上由于重建军队而征收的五花八门的捐税,比如酒馆税、炉灶税、澡堂税、酿酒税等等等等,所有不从者揍一律从严处罚。对彼得的时代的所有俄国人来说,彼得的鞭子简直就像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一样常见。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的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马克思的评价说:“彼得用自己的野蛮制服俄国的野蛮。”

沙皇的官员来到了阿斯特拉罕的大街上执行公务。见到有蓄胡子的,就按住强剪,当官儿的只图自己下手舒坦,有时候一剪子下去,连皮带肉的,把前大胡子们整得嗥叫不止。至于穿俄式长袍的人,也是一样,先给您豁到腰再说。这可超过了已经被苛捐杂税压得抬不起头的老百姓的底线。有35个挑头儿的振臂一呼,连长期欠饷的火枪手都被号召起来了。

起义是1705年7月30日夜里发动的,驻防军和火枪手打死了近三百名外国人和当官儿的。老百姓把藏在鸡舍的府督勒热夫斯基拉到中心广场,礼送西天。临时组建的“头人委员会”补发了火枪手们的欠饷。很快,红亚尔、黑亚尔、古里耶夫和捷尔基等地的人都揭竿而起,赢粮影从啦。

就好象这一切还不够糟糕似的,彼得又接到了更坏的消息。

1705年12月,彼得回到莫斯科,把军队留在格罗德诺由奥格尔维指挥。次年1月,信使交给他一包邮件:瑞典国王正率军向格罗德诺的俄国精锐部队开进。3月,为保存实力,格罗德诺的俄军无奈弃城撤退。为了防止瑞典人追击,他们自己毁坏了涅曼河上的桥梁。

未能如愿与彼得交手的卡尔十二只能回头去找萨克森人的晦气。1706年秋,沙皇失去了自己最后也是唯一的盟友——奥古斯都二世。强力王为了保住萨克森的王位,秘密向瑞典人投降了。他的觐见礼物就是沙皇彼得在比尔查送给他的那把随身佩刀。相对于在国内到处灭火焦头烂额的彼得,卡尔和他的手下们在阳光明媚的萨克森真的是舒服极了。瑞典人酒足饭饱之余,还发表议论说:“猫儿不在家,耗子心里乐开了花。只要瑞典人一到,莫斯科佬就会象在纳尔瓦那样,钻回自己的耗子洞里去。”

一方面厉兵秣马,一方面彼得希望和瑞典达成暂时的和平。对于沙皇绕着圈子通过法国人送来的橄榄枝,瑞典人的答复是“只有在瑞典国王君临莫斯科,把沙皇从宝座上推下来,把俄国化分为小公国……时,才有和俄国谈和的可能。”卡尔在萨克森就已经慷慨地把俄罗斯的好地界儿分封给手下各位将军了。他的信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卡尔的手上,瑞典陆军已经扩充到9.5万一10万人。而维京人的海军舰队也掌握着波罗的海的制海权,它无论在舰船的数量上,还是在舰船的武器装备上均比刚刚兴起的俄国海军占有优势。俄罗斯内部情势不稳,起义频传也为瑞典人增添了胜算。再加上卡尔手上还有最大的一张王牌,深得俄皇信任的乌克兰哥萨克首领:盖特曼马泽帕。盖特曼在乌克兰语是“领导者”之意。

提起“哥萨克”我们自然会想起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里描写的那些横刀立马、冲锋陷阵的男人,那些在明亮篝火前挥舞雪亮马刀,纵怀歌唱的汉子: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需要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要用马蹄来翻耕!

  那上面上种的漫是哥萨克人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妆点的是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啊,静静的顿河上遍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啊,他那滚滚波涛是爷娘的眼泪!

  

  噢咦,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咦,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何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们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不管在那里,什么年代,哥萨克男儿的荣耀和哀伤都一样能打动我。(昨天晚上复习王外马甲同学大作兼镇河之宝『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有感。小小建议一下,如此雄文,理应永久置顶!)

“哥萨克”(Kozacy,Cossacks)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因其居住地域不同分为几支:居住在顿河中游及其支流沿岸地区的称“上游哥萨克”;居住在顿河下游的称“下游哥萨克”;居住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叫“扎波罗热哥萨克”。后来,又出现了“伏尔加河哥萨克”。

马泽帕麾下多是下游哥萨克,还有一部分是1707年顿河哥萨克大起义之后来归的扎波罗什哥萨克。谈到马泽帕,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名字被古典音乐爱好者所熟悉。在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的乐曲里,都能找到此君的故事。(钢琴俺不通,但好像据说李斯特的“马泽帕”经常被现在钢琴考级的孩子诅咒的说

关键词(Tags): #大北方战争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1
1
家园 呵呵,昨儿俺可帮社里抢了好几张沙发呢

啥时候把俺给转正了8?

家园 3
家园 献花再看!
家园 ,三宝, 点炮太早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谢谢龙骑兵!
家园 马头 啊i,问个问题。你为什么对这帮洋鬼子这么感兴趣呢?

而且还知道这么多呢。莫非你在莫斯科?

家园 花!
家园 土了吧,

人家马头是个有学问的人~~跟在不在莫斯科木关系

家园 是去年去北欧玩儿的时候做功课看到的

之前我几乎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彼得俺是知道的,卡尔十二后来也知道啦。他们怎么打架可是一点儿也不清楚。

回来写游记的时候又接触了1点儿,一来二去的就感兴趣啦。

男的嘛,总对打仗感兴趣,再加上俺也是丘八家庭出身。看到心潮澎湃处,就忍不住动笔写点儿什么了。

不过其实我知道的这点儿东西大家都可以从网上查得到,俺只不过是摘录1点翻译1点改写1点敲敲键盘打打字儿而已。

现在才发现原来发帖子真是的很长知识的要不是为了填坑,可能看看也就算了。

家园 最后一句赞成,上了贼船就停不下,只有使劲填坑啦。

网上东西虽然都有,但一定没有马头写的有趣儿~~~

家园 呵呵,瞎白活,那揍是咱的强项
家园 花。 稀罕这个系列

:)

家园 赶快砌砖头,不许偷懒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