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的大学 -- 月华斋

共:💬53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兄台你也是00 01年本科入校了

南京的大学跑到浦口开分校区是大学扩招以后的事情吧。

我有同学在那儿,压根可以说不是南京了,怎么就那么远,感觉是出了安徽就到浦口了

^_^

家园
家园 东南和南大比较类似

都是各专业在国内本学科的地位比较靠前,但是却没有特别靠前的。所以容易被人遗忘。

南大稍微好一点,大多数专业至少都能进本专业的TOP10,所以日子看起来稍微好过一些。

家园 难道懒虫mm跟我是校友?

同济医科大历史比HUST要长大概50年,主校区也经常有同济跑过来办事问路的。

是不是啊??

家园 再绕绕,她还得倒找你钱
家园 南京的大学都不很张扬

南京的大学都不很张扬

这个要花

所以在外地都没什么名气,提起南大,北方人大都以为指南开,也不扳着指头数数……尤其是武汉某大学,不提名了,到中学生里面搞宣传简直把自己夸成全国第一……

家园 记得原来听人说过一个顺口溜

南师的姑娘,东大的汉,河海的流氓满街转。

家园 江苏8所大学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

02年8个大学都搞百年校庆,原来都是《国立中央大学》“分裂”出来的……

家园 【原创】百年校庆

2002年的百年校庆来势并不凶猛。至少在我们浦口校区所有的喜庆都仅仅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头。唯一不同的是那段日子穿梭在浦口的高级车辆数目开始增多,从车里下来的人经常形成一个团状围住中心的神秘人物。那是迎接百年校庆而举办的一百场人文科学讲座系列,我们见到的自然远没有一百场。肯到浦口来的大家并不多。我听过十余场,印象深刻的有沙叶新老师的,易中天老师的,还有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讲电视文化的。那时候易中天老师远没有现在名扬四海,演讲题目还是他的老专业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不过他的讲课风格极受欢迎。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他早期的一套著作《读城记》《品人录》《闲说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如获至宝。02年暑假在北京的时候,地质大学后面一片地方要拆迁,有个小书店甩卖,里面正好有这套书,四本一共二十块钱,买了回来,爷爷老爸都很喜欢,可谓老少咸宜。出国才一年,回家时已经听得易老师大红大紫。在我看来《品人录》比《品三国》要精炼和风趣,里面收录的几个人物,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和雍正都相当有代表性。据说易老师成名以后遭受谩骂颇多,多为指责其过于哗众取宠。我不想在细节上花费功夫,但是我以为易老师走的路线还是有一定道理,所谓人文科学还是要融入社会主流,否则难免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如果没有借助央视这个平台,易老师不过仍然在厦门研究他的城市文化,闲来翻翻历史;而很多人却必然失去一次发现历史趣味性的机会。

我们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迎来了百年校庆,记忆中是5月31号,因为与儿童节相去不远。前奏曲是忽然来了很多人用各种工具把教学楼外的瓷砖擦洗干净,然后校园中突然飞起了很多各色各样的气球和标语。我们被集中起来到东区的一个电教室学习校歌,校歌是本校一位教授为校庆特地创作的。后来他在选修课上频繁引用自己的作品来做范例分析,终于使我了悟为什么这首词总是缺少一种韵味。

临江仙 东南大学校歌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

六朝松下听箫韶。

齐梁余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

海涵地负展宏韬。

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用古词牌的格律来表达口号式的豪迈,这大概能够表现出工科学院竭力重拾人文情怀的一种努力吧。

有时候我会想,南大,东大,南师大也许就是逍遥派师出同门的三个师兄弟。南大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把本派发扬光大;南师大虽然没有南大那么辉煌,但也通过对自己的正确定位找到了坚实的依靠。而东大虽然继承了南京工学院几十年的内功,却不懂得如何使用。就好像虚竹刚刚学会了在树顶上跑步,便不舍得停下来;而以他的功力,何至于为了跑步这等小事沾沾自喜?东大明明拥有了浑厚的历史积淀,却显现出一种浮躁的情绪。事实上真正读懂东大的校史已经很不容易,领会东大的精神更是很难。一所百年高等学府,见证并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岁月,应该是沉静如水而宠辱不惊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惆怅;而决不是会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嚣张。

事实上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大在人文方面的欠缺十分严重。我怀疑东大在内心还是固执的认为自己仍然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南京工学院,以至于任何对于人文方面的思考都值得拿出来炫耀。

那天参加校庆的人如此之多,学校不得不在某一时间内将浦口的学生集中起来,防止人群涌入本部造成典礼混乱。我记忆中典礼好像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知名校友比如吴健雄(其子代表出席)参与,而我们参与的是后半部分。其实我们在此之前当然已经迫不及待的参观过自己的校本部,但是哪一次都不比今天来的更加理直气壮。在我们眼里东大忽然焕发了青春,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四处绽放的笑脸构成了与浦口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到处都是西装革履看似功成名就的校友意气风发地高谈阔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抹着眼泪。我们只是跟着人流四处乱看的一群。学校每人发了一张餐券,凭券可以在沙塘园餐厅领取一份午饭。午饭及其丰盛,量大到连一个男生全部吃完都费力--然后还有一根大香蕉!

其实那顿饭我们吃得有点没心没肺,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只是一次免费的午饭,没有太多全校欢庆的气氛。现在想起来考虑到全校学生的人数,午饭的质量以及加上食堂利润的盘剥,学校对此的拨款应当十分慷慨。当时的情形是黑压压的人群在食堂里排长队领饭,然后到处找空位。这种情形很符合东大一贯的风格,花了很大力气在实质上,却对形式表示不屑。其实当时如果能把我们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会餐,而不是呈散兵游勇状去抢饭,这顿饭与学校于我们都会更加有意义。

在那天的典礼上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校长顾冠群院士本人。在此之前他只是浦口运动场主席台上一个遥远的影子。瘦而颀长,把所有的介词都读得很重。那时候我就感觉,校长这份工作对于他很勉强,也很吃力。我们都有这种感觉。

家园 嗯,还有一个俗语是

吃在南大,学在东大,爱在南师大

家园 惭愧惭愧

黎叔所说这个学校估计就是我们学校。

多半要怪武书连搞那个鸟排行榜,我们平时都拿它开玩笑也不当真的。

其实大部分老师学生还是很低调的。

家园 谢黎叔花

吹牛当然是不对滴。。但是见面不自我介绍不理人家也是不对滴。。。东大在这样下去都快成许三多了(没当兵时候的那个)

家园 武汉的版本

华师的花,武大的草,华工的和尚满街跑

家园 南大这方面比东大好多了!

平常心,平常心

家园 武汉版本

学在华工,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武水

武汉水院现在并到武大了,食堂跟华工比差很多。

学在华工正在逐渐恢复,倒是武大的人一如既往的很会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