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彝陵之战--战略迷茫的自酿苦果 -- 跋锋寒

共:💬14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彝陵之战--战略迷茫的自酿苦果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的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最有影响的三大战役之一。自东吴袭取荆州后,天下三分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刘备此时置北方因曹操新丧所造成的微妙局面于不顾,没有趁曹丕篡位之机确立自己的中央政权形象,反而悍然发动伐吴战争,不得不说是个大大的失策。

一、 战争的根源。

史言刘备“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又有“群臣多谏,一不从”,故大都认为刘备骄忿当头,违背联吴攻魏的既定方针。然而,以刘备之才略,时人眼中的评价是很高的,其大举伐吴时年已六旬,且离关羽败亡长达一年半,说他一怒而举国东征未必可信。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战争都是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服务的。早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就已经为刘备争霸天下做了远景规划,第一步是占据荆益,外结孙权,积蓄国力;第二步是待天下有变,以两路夹击之势北取中原,蜀汉政权也一直按照这个纲领发展的。然而,荆州军的覆灭,导致钳形攻势的一翼顿失,这种情况下,刘备出兵东征,就是为了夺回荆州,贯彻既定的战略方针。

对东吴而言,荆州据扬州上流,关系到吴国的安危存亡,陆抗有:“存则吴存,亡则吴亡”之言,同时荆州在吴国的经济和对外发展上也至关重要,周瑜、鲁肃、甘宁、吕蒙等吴国将帅都有过争取荆州的论述,甚至还筹划实施。同时,魏吴东线的几次劳而无功的较量,特别是逍遥津一役之后,让孙权彻底奠定了争夺荆州的战略方向。

然而,由于曹魏势大,孙刘唇齿而依,尽管夹杂着荆州之争,双方一直保持着脆弱的联盟,夷陵战后,陆逊并不乘胜追击,孙权反而立即遣郑泉请和,刘备也派宗玮使吴,之前尚有“丁???φ牛?阴化不尽”的往来,这些都说明吴蜀两国对联盟的认识,同时也说明这是场有限战争,目的只有一个:争夺荆州。

二、 胜负的内因。

蜀军顺流向东,水陆并进,居高临下,具有许多优势和处于主动地位,初战破敌,节节推进,入吴境五六百里,然而,刘备指挥失当,没有速战速决,从正月相持到五月,期间甚至军还秭归;反观东吴陆逊,步步退却,机动防御,使蜀军战线拉长,久不得利,陷入了兵疲将老、进退维谷的境地,化劣势为优势,最后抓住蜀军“树栅连营七百余里”的弱点,以火攻一举破敌。

再对比交战双方条件,吴据二州半,蜀仅一州,人口相差倍余,且吴立国已久,基础稳固,蜀则有根基不稳之虞;外交上吴向魏称臣,卑辞奉章,能全力以拒,而蜀却要兼顾两头;更关键的是吴新得荆州,人心振奋,荆州得失又关系吴国安危,得以心齐力聚,而刘备新丧关羽,元气大伤,内部意见不一,人心不齐。这些都说明孙吴在战略实力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即使刘备战术得当,只需陆逊从容应对,是难于取胜的。

这点不仅黄权有所担忧,连曹丕都看出刘备必将败亡。千百年来,即使深知双方军事部署的情况下,也很难找倒一个完美可行的战略战术。

三、 伐吴的后果。

当然,战争无必然可言,如果形势变异,刘备侥幸获胜也有可能。但不过恢复到关羽之时的军事态势,而联盟破裂,势力间关系趋于紧张,即使在曹魏加兵时,可能会再次短暂携手,但孙权争夺荆州之心永不消亡,这种不稳定的联盟也已经彻底变味。前车之鉴,做为钳形攻势一翼的荆州军在东吴磨牙吮血,思图报仇,虎视眈眈于旁的情况下,关羽尚无多大作为,此时再因千里之遥二分其兵,多留兵,北伐劳而无功,少留兵,东吴偷袭荆州,顾东难顾西,徒然背上个包袱而已。

更为关键的是,长期纠缠于荆州,失取了争夺关中的好时机,在刘备取得益州后的短短六年年,数度于荆益间来回调动兵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使的蜀国的斗争锋芒不是针对曹魏而是针对联盟一方的孙吴,蜀军主力前后有近十万消耗在荆州战场,同时还丧失了关羽、马良、黄权、张南、冯习等优秀将领,以致蜀国由极盛走向极衰,从此一蹶不振。

四、 战略的抉择。

隆中对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也对蜀汉政权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其两大战略基石“联吴抗曹”和“跨据荆益”包含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夷陵之战正是这种政略战略冲突的结果。对此,庞统、法正等人早有认识,他们借鉴历史经验,提出“蚕食雍凉,占领关中,出潼关以争天下”的战略主张,走的是秦汉的老路子。章武元年赵云劝阻刘备东征时也说:“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历史证明,这才是当时唯一正确可行的战略方针。

军事上,如果刘备不是死死缠着荆州不放,在夺得益州后迅速北上,不仅不至于取汉中时的“得地不得民”,而且可趁关中诸将尚未全败与曹操争锋。关羽败亡,此时刘备若是幡然醒悟,以谈判为手段,联合孙权从荆襄和合肥方面出击,自己率主力进军北伐,曹魏新定关中不久,立足未稳,且政权交替,人心惶惶,值此两面守敌,应对不易,蜀军夺取关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样,三分局面将大为改观,各国实力也趋于均衡。

政治上,匡扶汉室一直是刘备政治报负,也是蜀汉的立国之基,而曹丕谋逆篡汉正是其政治大敌。但刘备拘泥关羽之丧败,荆州之得失,把伸张大义的机会白白抛弃,从道义上讲为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蜀汉内部的反对之声就是一个明证。此时只有学学刘邦之分一杯羹,忍一时之屈而求全与吴联盟,从而进军北伐才是英明的决策。

然而,通过一年半的酝酿决策,刘备等高层依然没有看清其政略战略之方向,割舍不下花费了许多心血之荆州,终于在错误的道路上再跨出一步,一错到底。

这是不久前的辩论帖,稍稍整理,欢迎指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兄是学历史的吗?
家园 见笑!见笑!我的专业和这个差了十万八千里。
家园 【哇塞】这才弥显珍贵。

想必是读书破万卷,胸中藏有雄兵百万!

家园 同意先生观点:彝陵之战主要目标是争夺荆州,报仇次之

我以为刘,关,张兄弟感情被后人夸大了。

我以为由于曹操快速南征,刘表集团迅速崩溃,刘备没有时间获得并经营荆州,所以隆中对中关于把荆州当成第二攻击点的设想已经不现实,作为蜀国突出部位荆州迟早要丢。

荆州后来怎么到魏国手里?司马懿装病是演给新任荆州刺史李胜看的,此时荆州已经被魏攻占?

家园 魏国一直占着荆州的北部。

赤壁之战之后虽然南部和中部被敌人占领了,但北部(如襄阳)还在魏手里嘛。

家园 还有章陵,南阳,颖川等地

我曾经想过,刘备为什么要联营七百里,难道是对吴国摆开几百里战线?后来想想,这里面分明摆着一个不让曹魏拦腰一击的阵型,江北还有黄权军,颇有纵深的。就象老蒋打日本还老留一只眼睛看老毛,刘备什么时候也没忘了曹魏。简单的认为刘备联营是战术错误,也有点儿小看这老革了。

五六十岁的人了,上下游的跑,对手又坚守不战,还要防北边,没有得力助手,刘备不晕才怪 -- 他又不是天才。

兄弟对这次战役的看法,战役上,刘备的时机选得不错,大概此时不出兵,荆州再也回不来。战略上,没有认清曹魏改朝换代的巨变带来庞大政治空间,一味纠缠一城一地,是一个大恶手。

家园 彝陵之战是刘备的一次大赌博

不知史书上刘备言行是否是为关羽复仇,但这一战挺不寻常:

1。刘备这一战是拼了全国之力,败后蜀国穷得叮当响(曾去过成都刘备墓,一切简朴得比不上个大地主),且在他之后蜀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攻势。从汉中,西川的战争看,刘备都没有这样做过。

2。这样一次关系蜀命运的战争却缺少平时都跟在身边的能臣猛将,不见得是因为要巩固西川。朝中反对的人很多,反对理由也很充分,刘备在此之前恐怕找不到这样一意孤行的例子。

3。荆州新败,倾全蜀之力趁曹魏有变把它夺回来,能守住吗?曹魏一恢复,孙曹这次正式联盟,恐怕刘备还是消化不良,吃不了兜着走。以刘备的性格与一贯行事,这也不象深思后所做的决定。

家园 好贴. 刘邦和刘备的高下从

"分一杯羹"和"怒而兴兵"一望而知.

家园 嗯, 老兄所言极是.

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蜀国这次倾全国兵力的战争, 居然连一个出名点的将领都没参战.

太古怪了.

这里面可能有点名堂, 蜀国不置史官害得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

家园 老跋以为本次战争和隆中对的战略没有及时调整有无联系?

俺以为,说刘备只是为了报仇当属无稽之谈。问题是据跨荆益这一战略到了此时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一方面两地相距太远,谈不上有效的支援;另一方面,荆州对孙吴的威胁太大了,是影响联盟的一个钉子。等到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以后,其隆中对的战略当有改变,应为战略应顺势调整,没有一层不变的。但是,从刘备的行动来看,其战略应该并无变化,甚至尽管此时诸葛不赞成出兵,却也并没有深层次的找战略上的失误,从而坚定了刘备兵法荆州的行动。

从这一点上,或许诸葛怀念法正是有道理的,若是此时庞统,法正都在的话,战略上不会死守隆中对的,荆州就不会显得那样重要。要是孙吴在荆州给与曹魏较大威胁,刘备完全可以乘机经略西凉,有了类似马超以前精锐的西凉战士,鹿死谁手当未可知。

家园 同意一大半,隆中对战略应适时调整

同意“等到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以后,其隆中对的战略当

有改变,应为战略应顺势调整,没有一层不变的”的意见

。不过我个人以为跨越荆益不易联系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荆益水路可通,已经算是最方便的联络途径了,如果连

这都无法兼顾,还谈什么统一天下呢)或者缺少一个独当

一面的谋主,而是与东吴的联合策略过于一厢情愿。赤壁

之战和刘备据蜀以后,鼎足三分的局面已经形成,东吴没

有义务单方面地配合蜀国据有荆益而后取中原的战略,吴蜀

联盟出现危机,特别是在荆州问题上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应该是可以预料的(据荆益以图中原的策略并不只有诸葛

亮看得到),而蜀亮仍然一厢情愿地坚持原来的联吴策略

,对可能存在的变数只做了一手准备,没有充分考虑不利

因素,更没有及时调整对吴的策略,在联合中加入必要

的斗争(蜀吴之争,蜀一直比较被动),以致失去了把握吴

蜀关系变化中的主动权的机会。

家园 老兄也是个牛人。所以说庞士元的死是决定性的

要是蜀汉拥有卧龙风雏两大牛人的话,蜀汉的形势就会比较乐观了,不过能不能和关二爷和平共处就很讲了,这是个不利因素,关二爷太傲气了。

家园 某家也同意一大半燕兄的看法

不错,正是刘备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才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实在蜀汉内部,另有以庞统、法正为首的与隆中对不同的战略主张,他们看清了荆州是三方矛盾焦点,是个危险之地,每次规划从不提荆州,甚至庞统连荆州在经济上的地位都加以否定,“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势,难以得志”。其着眼点势蚕食雍凉,占领关中,出潼关以争天下。

庞统、法正虽死,但还有赵云等人存在,反对东征,是以酝酿讨论达一年半之久,说明蜀汉内部还是有人看清形势的。

诸葛亮并无反对伐吴的记载,那是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前两句说明此时他对形势才有了新的判断,后两句仍带有遗憾的韵味,说明他对隆中对战略和联吴政略的冲突并没有深刻的醒悟。

至于说庞统如在,则荆州可保,显然有夸大个人作用的意思,我认为不一定,即使保住了,也会因东吴窥视而受牵制,无力北上。正如N兄所言,想保荆州,则联吴只是一句空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