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人讲英语(一) CNN 对邓亚萍的访谈 -- pxpxpx

共:💬266 🌺9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沙祖康的英文和气节让我折服,花之,杨澜之类就算了

自从看了一篇沙祖康的演讲稿,可惜视频没看到,我一直认为,沙祖康的气节和英文水平太牛了,以至于大大超出了中国的实际水平,所以没办法,只有放在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虚位上养着。

家园 外交人才

“李的神态和身体语言就象是在讲中文,这实际就是一种境界,而且是很高的那种。”这个点评异常到位。

当时,似乎国内一些肤浅的自以为是的小精蝇看不起李肇星,大概是认为他农民气?土?现在看起来,当年中外交还是真是靠沙祖康和李肇星撑住了场面,当年的那个外长我几乎都记不起名字,哦,唐家璇。

家园 国人讲英语(廿五)名人陈鲁豫

陈鲁豫是70后里最大的那一拨,今年应该整40了。

当年的央视,有几个主持的英语不错,陈鲁豫应该算一个。后来她渐渐的离开了新闻,转向做中文的访谈节目。

近几年,有人整理了她节目里面的一些"雷人"语录,看起来挺逗的,同时也越发没兴趣去看那些访谈了。

不过整个环境就是那个样子,似乎也不能去苛责某一个人。

近期中美高层走动频繁。本周,希拉里和盖特纳抵京,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凤凰卫视获得对上面两位的独家专访,陈鲁豫恰好是主持。

应该说本次中美对话是很受关注的,尤其是全球经济近期面临又一次严重的挑战的当下,欧洲和中国的任何消息都可以对各地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在今天,DOW因为中方的一个简短表态就一下涨了200多点,重上10000。

所以,这个独家专访的时机很难得。

但是全看下来之后,不免有些失望。

当然,这样的访谈,问些什么样的问题,陈鲁豫肯定说了不算,所以即便是她把节目做的象艺术人生加感动中国,那也未必就是她的本意。

不过,单从技术角度来讲,说陈鲁豫的英文水平在近些年进步不大倒应该不离谱,尤其在提问的方式上面。

整个访谈看下来,陈鲁豫提问的时候基本上很生硬,甚至连对被问人的称呼都经常省略,可以说是一YOU到底,这对陈鲁豫这样的专业人员来讲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避免的错误。也许陈鲁豫这些年离英文环境越来越远,有些生疏了也有可能。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在开口之前要提炼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提问的方式。好的问题,得体的提问方式无疑可以让交流更加有效率。这无论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很重要。

下面是访谈的第一段

[FLASH]http://www.youtube.com/v/uOkDz7iECeA[/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不到视频

看过她采访越狱主角米勒。鲁豫的口音在中国人中应该算是很纯正的,至少是很上路子。

还看过她中文采访潘石屹太太(忘了名字,憾一个!按理说她也很厉害,不应该说她是潘的太太,而应该说潘是她丈夫),对潘太有一点不感冒的是她喜欢在中文里夹带英文词,你带就带吧,她还喜欢摆显,好像已完全融入英语文化,比如说生孩子,潘太说了个英文词caesarean,然后还问鲁豫,caesarean怎么讲?这就有点假了。

家园 沒聽過李超人的英語

不過他的粵語是非常的不標準,帶著很濃的潮汕口音,他的英語有沒可能也是潮汕口音的英語呢?

家园 YOUTUBE上的视频...
家园 可能吧,总之听起来很独特
家园 国人讲英语(廿六)大牛人高锟

有一种人,学历,成就,头衔一大堆,但却从不惹人怀疑,就象美国超市里的牛奶,面粉一样,真的让人想象不出假的会是个什么样子。

高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下面一段就是他在患病之前做的一次英文访谈,听起来很清晰,很温暖。

联想到他的成就和贡献,很自然的想起一种说法:

君子谦谦,温润如玉

这种印象在看他的中文访谈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在使用不同语言交流的时候,可以给人留下相同的印象,不知这是天赋还是能力,也可能是兼而有之吧,总之算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这样的人现在真的不多了,更不要说当年他坚持己见做港事顾问的同时,对闹事学生所表现出的那种罕见的宽容。

[FLASH]http://www.youtube.com/v/m53Er379L2U&feature=related[/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国人讲英语(廿七)老总程守宗

程守宗在国内没有在美国有名。

他自98年任Sybase的CEO至今,这么长的任期,在IT企业里不很多见。98年的时候,Sybase的形势很不好,在他的治下,Sybase慢慢的翻过身来,并且在今年春天的时候被SAP以近60亿美金收购。

作为CEO,程守宗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了。

更不简单的是,程守宗任Sybase的CEO时才43岁。在美国,作为第一代移民,在这个年纪可以管理10个以上的白领(不算Contractor)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了。

程守宗在香港长大,在美国念的本科和硕士,专业是与硬件相关的。毕业之后先是做技术,之后对管理发生了兴趣,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服气"吧,他开始格外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在一次访谈里,他讲,当年他是找了一位电台的主持人来帮助自己提高英语,还参加了Toastmaster来锻炼表达能力,在这个方面投入是以千计的,这在80年代是个很惊人的数字了。

之后,从大概30岁左右,程守宗开始慢慢转入管理,渐渐成为了一个管理IT企业的专才。

单从语言本身来讲,程守宗的英语还不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但是从他的经历来看,程的英语水平已经足够胜任管理一家规模不小的上市公司了。

所以,华人在国外成功与否,语言是很重要,但是关键却并不是语言。

程守宗可以那么年轻就做到CEO,靠的也绝不仅仅就是交流能力和语言功底。单凭那些,他可能连一个新毕业的MBA都比不了。

那靠的是什么呢?

这个只能慢慢体会了。

下面是程守宗的一段讲话,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FLASH]http://www.youtube.com/v/7U1zpSxzfRw[/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国人讲英语(廿八)冲动翟田田

从翟田田入狱到最近回国,国内很多的媒体都对事件进行了多次报道。

下面是一家英文媒体在翟田田回国后对他本人进行的一次访谈,从中可以看出翟的英语确实是相当的流利,即便是和有相同经历的人比较,也是很出色的,更何况翟的专业背景还是偏理工一类的。

就事件本身来讲,关键事实还相当的模糊,在这段访谈里,翟田田本人面对主持的一个问题也显得比较犹豫,有些语焉不详,甚至是支支吾吾的。

在接近结束的时候,翟田田亲口重复了那句招来大麻烦的话:

I am gonna burn the school to the ground by giving (这个动词有些听不清楚) them lawsuit and taking them to the media.

单从英语的角度来讲,上面这句话有些讲不通,不太符合常规的表达方法。以翟田田本人的英语水平,如果不是当时很冲动的话,应该不至于这么讲。

既然这么讲了,被控恐怖威胁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

看来,越激动的时候,才越需要冷静。

冲动的代价往往是很惨重的。

[FLASH]http://www.youtube.com/v/rA4kMBRiMzA[/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以前的同事是邓亚萍的表姐。

说她学英语很刻苦,进步也很显著。同事的嫂子是英语教师,邓跟她说英语,开始不行,后来再见就能跟上了。她的成绩完全是刻苦得来的。

家园 这哥们居然说还要回美国。。。。。

哎。。。这样的,真是无话可说。。。。

假如判罚的结果没有歧视,那么翟同学一定是犯错误,例应受如此惩罚。。。

假如判罚如海明等说的有歧视成分,那翟同学还叫着要回米国干吗?。。

家园 翟应该没说要主动回美国
家园 国人讲英语(廿九)神人郭怡广

郭怡广是正宗的ABC。

他的爷爷是郭廷以,著有<近代中国史纲>等一系列历史著作,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历史所前所长。

他的父母在70年代中期就以美国专家的身份在北京工作,至今仍生活在北京。

他自己则是活跃在北京外资公司圈子里的中国公关和商务专家,还是多家媒体的英文专栏作家,而且,他还与中国摇滚有很深的渊源:

1988年的时候,会说中文但还不太识字的郭怡广来到北京玩摇滚乐队,转年年初,他给自己的乐队起了一个很酷的名字 -- 唐朝!

虽然郭怡广在几个月后的64就离开了北京回到了美国,与唐朝短短几个月的渊源也由此暂时结束,但是,毫不夸张的讲,郭怡广从此成为了中国摇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写到这,不禁有点遥想当年的感觉,记得那时唐朝的成员都是1米8多的大个子,个个长发飘飘,还都不分叉,形象很震撼,至于作品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有点可怜,80年代有老崔,90年代有唐朝,黑豹,到了这十年呢?李宇春?!

回过头来说郭怡广。

到了1995年张炬不幸去世,丁武抽得站都站不起来了(当年一个好友的原话),唐朝乐队陷入困境(事实上,唐朝从那时起就不行了),郭怡广于1996年再次回到北京,重新加入唐朝,他在美国正在做的关于中国历史的PHD论文就此被放弃。在之后的三年里,郭怡广随唐朝四处演出,并且出了一张新专辑,可以靠摇滚这个爱好养活自己了。

到了1999年,由于在炸馆问题上和乐队认识不一,郭怡广再次离开唐朝,并且从此断了联系。

与上次64时不同的是,郭怡广这次并没有离开北京,而是从此开始写英文专栏(TIME,WSJ,etc),并且开始在北京的网络和广告公司里混,在多家外资大公司里任高管。虽然在99年之后他还玩摇滚,比如在春秋弹吉他,但是那已经纯粹就是爱好了。

说了这么多,还没提到这位老兄最神的地方。

虽说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但是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的郭怡广认为自己既是美国人,又是中国人。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在一次演讲的时候,他讲(大意):

当美国有什么Good and noble的事情的时候,他感到很自豪,对中国也是一样的;反之亦然。比如当他在欧洲旅游的时候,当他看到美国游客和中国游客的举止言行的时候,他感到equally ashamed。

他说的轻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困难的。

当他说到中美方对自由和民主的不同见解时,我个人觉得,他是真的用心观察和思考了这个问题,他讲的很可能很接近事实。

他讲,美国人相信Benjamin Franklin讲的: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为暂时的安全而放弃自由的人们,他/她们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会安全)

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在中国,情况是不一样的。人们出于对稳定的渴望和对混乱无序的恐惧是愿意作出这样的交换的(i.e.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这是历史和传统造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郭怡广支持中国以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民主方面的建设,而不是急于求成,因为那样会引起混乱,从而使人们厌恶民主本身。

看了一些郭怡广的演讲和访谈,也读过他的一些英文的文章,感觉他的英文表达与写作能力都很高,明显高于一些我认识的ABC。

我想,一般的ABC父母英语都不是很精,加之很多ABC的教育背景与历史,新闻,语言等人文一类的专业不沾边,所以真正的可以达到郭怡广这样的英文水平的人并不是非常的多。即便在美国人里也应该不是特别的多。

平时聊天的时候看不出区别,但是在写文章和正式演讲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得出来一些的。

而从中国人的价值观这一点来讲,郭怡广无疑又比很多ABC更加传统,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虽然郭怡广的中文写作甚至是阅读能力很可能非常一般,但是不可否认,他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观察与理解比很多国人都更加深刻和客观。这在他写的一些文章里很容易就可以发现。

这些给人带来一些启示,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小ABC的父母:

培养中国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要逼孩子非得中文听说读写样样都行,父母也许可以在引导孩子学习中文的同时也注意提高自己的英文以及对美国的整体了解,这样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许可以让双方的距离更加近一些;

方式方法上,也许美国式的平等自由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国内的那一套可能会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抑制孩子对中国文化本身的亲近感。在这方面,郭怡广的父母做的就比较好;

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但要把中国的文化传递给孩子,还有使孩子学会在美国生活,成为美国社会一部分的责任。这一点很难,对第一代移民尤其困难。我见过不少ABC不能从自己父母的身上学到在职场为人处事的技巧而与父母渐渐疏远。作为第一代移民,不是特别能干就是非常聪明,或者二者兼有。但是孩子们很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她们需要比父母具有更高的软技能才能生活的更好。在这一点上,郭怡广的父母做的也不错,不然郭怡广不可能在那么多的外资公司里生存下去。

下面是郭怡广的一些英文演讲与访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右面是年轻时的郭怡广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iubxQxr_90[/FLASH]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BQeN_5I3TU&feature=related[/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