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温哥华的四个圈 -- 东方射日

共:💬41 🌺1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温哥华的四个圈

温哥华的四个圈是个啥?相信你也是一头雾水。

我是2001年五月间初到温哥华。初来乍到的,什么人也不认识,对这座美丽的城市,除了那蓝蓝的天,遍布的绿树鲜花,宜人的气温,高耸的雪山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外,几乎没有更多的了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温哥华Downtown和北面的雪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温哥华Downtown夜景

在国内的时候,常常出差。虽说谈不上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但是西北、华北的中心城市和长江沿线的大小城市也基本点了一遍,再加上福建广东的城市,算辖区面积也有半个中国了。我的经验初到一个城市,第一件事就是买张当地地图,了解自己的位置,再按图索路也就是鸟。那时在国内,不懂节约闹革命,又有一定的骚包度,进出都是的士,基本上出差之余,总要逛逛当地的名胜。这一路下来,倒给自己找了个爱好:“收集地图”。

到了温哥华,俺也照方抓药。一下飞机就先买了一张地图。可是一下子这个地图就把我震撼坏了。

国内的地图,一般中小城市就是四张A4大小,大的城市,象上海北京,基本上也就是大一倍,8张A4幅面而已。可是温哥华的地图又比北京上海还再大上一倍,更要命的是还是正反两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图正面

更不巧的是,那时正赶上公交司机罢工,而自己还没有驾照。至于的士嘛,一则除了在机场和downtown见到外,基本上都没有看见(后来才知道这里的的士是要电话叫的);二则哪个费用乘个6(2001年的汇率),真是叫人肉痛啊。

所以,没办法,只有靠最可靠但是也是最原始的交通工具:腿来解决交通问题。

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我们就开始了行动。有一天,从上午9点出门,直走到下午6点,从21街夹Ruper到49街夹Victoria,走得腰酸腿麻,可看看地图,才走了巴掌大的一块。按这个速度,等我走遍温哥华,估计我也可以报名参加奥运竞走了。

正在灰心的时候,次日在住处附近遇见一个人用国语和我们打招呼,后来聊起来才知道他是一个老国军。当他知道我们是新移民的时候,老头自告奋勇,非常热心地要带我们次日去铁道镇办工卡,装电话,医疗卡等等!他向我们推荐一个比腿好的交通工具,说第二天带我们坐四个圈去。

四个圈是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udi ??

好人啊~~~~说句题外话,我至今非常感激他,而且他说的一句话”中国人都要互相帮助“让我对台湾的外省人有了极大的好感。有空可以聊聊此人故事。

次日,老头依约按时来了,领我们走到了四个圈......

铛铛铛铛~~~~~

主角登场,谜底揭晓,四个圈就是~~~~~

SKYTRAIN (带台湾国语口音的英文怎么听都是四个圈)

温哥华中国人叫它架空列车,天铁,学名就是城市轻轨。当年可就是靠这个四个圈让我跑遍了沿线的大街小巷(公交系统罢工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Skytrain免费)

温哥华Skytrain的资料,包括列车,技术,特色等在网上资料很多,我说不啰嗦了,那是客气,准确地说我根本就是外行。我想我们就再次逐站走一遍Skytrain吧。

先打开地图看看全线,温哥华Skytrain现在有两条线Expo Line 和 Millennium Lin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温哥华Skytrain

Expo Line中文称为世博线,1985年通车,是为了迎接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的献礼工程。见上图中的蓝线。

Millennium Line又称千禧线,2002年通车,见上图中的黄线。

我们可以发现,又Waterfront 到Columbia两条线重合,我想如果我们逐站走走,就先走老线Expo Line,由King George乘车到Broadway,然后换新线Millennium Line,先到VCC-Clark,接着调头顺着整个Millennium Line一路走到Waterfront。

走到哪就侃到哪,侃什么?我也不知道,兴之所至吧。

一个大坑,能不能填完实在没有十足的信心。希望不会太监吧。但是不保证速度啊

King George - 地名

Surrey Central - 族群

Gateway Station - 雪山

Scott Road Station - Fraser河

Columbia Station - 老街

关键词(Tags): #温哥华#Skytrain
家园 2001年7月去过一次

也赶上罢工,地铁免费,去朋友家真是方便。正好点到点。

一开始没注意你的时间,想着怎么那里老罢工啊,原来是同一次。世界真小啊!

不过,这罢工时间可真够长的。

家园 第一张相片看起来很不自然啊,象是动画片。
家园 那个罢工印象还是很深的

千禧线坐过一次火车头,才知道这轻轨是无人驾驶的。

家园 给同在温哥华的射日兄问声好。

我们在温哥华有一大帮西西河友呢。

家园 这个线有点象上海的3号线和4号线,4号线也是环城的,3号和它有9

个站复线.

家园 【原创】skytrain之一:King George - 地名

skytrain随意侃之一:King George - 地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ng George Station

King George是Expo Line的终点,位于Surrey市。这站说点什么呢?就先说说Surrey吧。温哥华说在的省是BC省,即British Columbia。 Columbia不知它的英文来源是什么,也许是为了纪念Columbus吧,总之在美洲这里有大把的Columbia,南美有个国家叫Columbia,美国呢?如果你在Google maps上输入Columbia,也会返回十个城市叫Columbia。加拿大人嘛,当初就是保皇派,为了区别与以上的大大小小的Columbia,这个省就叫“不列颠的Columbia”。连Vancouver Downtown和其他部分间的海湾,也叫”英国的海湾“ English Bay。

British Columbia的第一个省府就在New Westminster,在后面我们会谈到,这个城市就在Surrey的西北面。城市名字就来源于英国的Westminster。我们知道英国的国会大厦就位于Westminster,而在Westminster东南面有个城市叫Surrey,所以,英国的Columbia的省会就应当位于新的Westminster。而这些保皇派显然想象力不足。位于New Westminster东南面的城市就顺带也叫了Surrey。

我们到达的这一站King George,就是英国的国王乔治三世,美国就是在他手里脱离英国殖民地而独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丢失美国而著名的乔治三世

说起地名,加拿大,包括美国吧,大英帝国留下的痕迹实在太多。BC省的Vancouver和Vancouver岛就由第一个到达这里的英国船长George Vancouver的名字命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ancouver City Hall外的Vancouver铜像

Wiki 上George Vancouver的介绍[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Vancouver [/URL]

事实上第一个到达Vancouver的欧洲人是西班牙Jose Maria Marvaez船长,不过后来这里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否则Vancouver可能就叫Marvaez了。

Vancouver岛上有BC省府Victoria,则是Vancouver当年的登陆点,是作为献给英国Victoria女王的城市而命名的。

至于vancouver周边的城市,除了上面说的New Westminster和Surrey外,Richmond这个名字大家也不会陌生,英国中部有个Richmond,美国的Richmond更是大名鼎鼎,是南北战争时南部邦联的首府。

Burnaby和Porty Moody则分别是以探险家Robert Burnaby和Richard Moody的名字命名的。BC省最大和河流Fraser也是另一个探险家Simon Fraser的名字命名的。

Wiki上有这些探险家的介绍:

Robert Burnaby外链出处

Richard Moody外链出处

Simon Fraser外链出处

赶明儿我在加拿大深山里“发现”了哪条无名小河,我就命名它为“Sheri River”,多响亮!告诉他们,意思就是“Shooting sun”,多cool!如果超过一条小河泥?大家都别抢了,排好队,先到先命名。

当然也有不是用英国地名和人名命名的city,例如

Belcarra(Port Moody北面的一个小city)来源于苏格兰盖尔族(Gaelic)语,意思是太阳和海边峭壁。

有个别好听的名字则是真正来源于当地的原住民。

Coquitlam来源于当地原住民语”Kwikwetlem“,意思是”鱼的气味“。

Anmore(Port Moody北面的另一个小city)则是当地部族领袖F.J. Lancaster将他老婆的名字Annie和女儿的名字Leonore凑合来的。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Canada,这则是来源于加拿大东面一个部族的语言”Kanada“意思是村庄,居住地或者家乡。这个名字又响亮有好听!比起欧洲人的Columbia或Victoria好上百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枫叶国Kanada

下一站Surrey Central

关键词(Tags): #skytrain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划算的沙发花, 炸的太早鸟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skytrain随意侃之二:Surrey Central -族群

skytrain随意侃之二:Surrey Central - 族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urrey Central Station

顾名思义就是位与Surrey市中心。在加拿大,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Central,当然有的叫Downtown。市中心有什么呢?通常就是一个大Shopping Mall。Surrey也不例外,这不,就有一个Central City Shopping Centr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entral City Shopping Centre

这个Mall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其他Mall大同小异,可以说可能加拿大的mall都差不多,就那些店:Sears,The Bay,Zellers,Future Shop,Shopper's Drug,London Drug。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还有个T&T,以后再谈吧。(说值得一提又不说了....板砖飞来了~~)

这个mall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在这里面,你可以遇见大量包着头巾的印度人。Surrey有大温地区最大的印度人社区,可能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印度人社区吧。Surrey的南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印度人)比例高达20%以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urrey的族群分布比例

看到这里就想聊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来到了加拿大,大家会经常听到“Canadian main culture is multiculture. ”

说来也没有办法。虽然可以讲加拿大至少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少的国家之一,但是其实任何都都知道白人优越感和对其他种族的歧视是刻在骨子里的。但是“装一辈子就是真的”,起码在加拿大表现出的种族主义比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其他移民国家要少得多。至少不会说“God bless American”或者可以合法地建立类似“White Australia”的团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白澳党的Logo

说句题外话,中国人对黑人和印度人的歧视事实上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但是表面上还是不如白人做得好,常常会表现出来。

正因为加拿大的种族构成太复杂,所以加拿大选择了multiculture。我不相信如果加拿大种族成分单一的化,这些“高贵”的白人还会选择multiculture。

其实看看加拿大的种族构成还是很有意思的。

加拿大的种族构成 外链出处

起码有以下几点感想:

加拿大的原住民Aboriginal 包括First Nations(北美印第安人),Inuit(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和Métis。其中First Nations和Inuit没有什么疑问,那么Métis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指印第安人和白人通婚的后代.。不管如何,什么东西都得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吧。

突然想到台湾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分,好象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闹来闹去也不知道那些人在闹什么,起码我可以记起的,根基不同情况下的需要,“本省人”和“外省人”可以有以下定义:

原住民是“本省人”,移民是“外省人”,照这个定义,CSB,LXL绝对是“外省人”。

来台湾XX年以上的是“本省人”,其余是“外省人”,这个嘛,为什么不给这个XX下个定义泥?

独派是“本省人”,统派是“外省人”,爱歹湾是“本省人”,卖台的是“外省人”,这两个定义经常被拿来用,可是想到有一个什么“外独会”总绝得这个定义逻辑错乱。但是不管如何,这个好象是最经常使用的定义。或者“本省人”认为支持“本省人”的是“本省人”,不支持“本省人”的是“外省人”。!!!什么逻辑?

在看看中国人吧,在族群构成中,Chinese是除白人外最大的群体。这里很有趣的发现混血中国人仅有158490,在所有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部分中国人的人群中仅占14.5%,这个比例不仅远远小于各白人族群,就是对比印度人的18.5%,日本人的37.6%,越南人的21.3%也是小得多。仅仅多于韩国人的6.4%。我想原因大约是中国新移民较多的原因吧,因为来的时间短,当然还没来得及“溶入主流”。不过比起印度人,中国人平均移民年限并不短,为什么这个“溶入主流”的情况不如印度人呢?我也不知道,个人感觉还是有一点国民心态在这里嘛。起码在我认识的中国人中(儿童除外),有说自己是Hongkongnese或是Taiwanese,不是Chinese的人有。说自己是Canadian不是Chinese还真没见到。但是我可是见过不止一个说着Punjabi口音的英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I', Canadian, I'm not Indian.”

刚才还说了一个对新移民很时髦的术语“溶入主流”。说实话刚来时,也天天想着自己如何“溶入主流”。现在才发现什么狗屎“溶入主流”,原来这里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就是“溶入主流”,千万别相信什么“主流社会”,因为我们的脸上永远写着Chinese。换一种生活态度在这里的生活会轻松很多:我们来到这里是来为这个多元社会添加一种元素的,我们不是来接受改造的,我们就是主流。

你说我是YY,但~~~这不就是加拿大multiculture的宗旨吗?

最后又想再扯扯台湾,看那些种族构成,怎么就没有Taiwanese呢?说什么这里的台湾移民总也有十几万吧,总得上榜吧。想想真觉得那些叫嚣自己是Taiwanese,仇恨Chinese的人可怜,可笑。Not matter you are Chinese or Taiwanese, you are always Chinese!

下一站Gateway Station

关键词(Tags): #skytrain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献花谢宝
家园 沙发埋雷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板凳埋雷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大家都在溫哥華

問個好。

來了十年,由於住在列治文。比較少坐「四個圈」。待遲些「四個圈」連接至列市的話,就方便多了。

家园 幸好新线还没有联到Richmond

否则又要多十几个站,估计这个坑我就难填鸟~~

家园 恩,才知道我住在“鱼的气味”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